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出《人世间》的梁晓声:经历,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

苦吗?嚼嚼咽了。

这部作品,时间跨度50年,从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的成长轨迹,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也从人物的悲欢离合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浓烈和真挚。
梁晓声挖掘到了每个人物的善良和正直,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向读者传达了向善、向上、向美的积极人生观。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师东这样评价《人世间》:于人间烟火中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书写情怀和热望。
《人世间》出版时,梁晓声已经68岁,这部书得到茅盾文学奖时,他已经70岁。
如果你足够了解他,如果你看过他的散文集《人间清醒》,你就会懂,为什么梁晓声能写出《人世间》这样感动人心的著作。


01

 经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托尔斯泰曾说:无论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自己的片面。
1949年,梁晓声出生在哈尔滨,父亲是一名建设“大三线”的建筑工人,家中兄妹五人,全靠父亲的工资和母亲打零工来支撑,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
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好几年才能回家一次,家里一切全靠母亲操持。
每到逢年过节,母亲就会低三下四地去借钱,才能让孩子们勉强过上一个节日。
梁晓声上小学的时候,曾因为穿一身破旧衣服,而被班主任斥责不够干净,丢了整个班级的脸。
如果不是另外一位好心教师帮他解围,也许他就因此辍学。
贫困的生活里,也有着极其温馨的时刻。
梁晓声的父母虽都目不识丁,但母亲特别支持孩子读书,不管生活多么难,她每个月都会拿出几块钱,让孩子们去买书。
每到夜幕降临,一家人就围坐在大炕上,听大孩子讲小人书。那是他们一家人一天之中最幸福的时刻。


后来,到了上山下乡时期,梁晓声也成为北大荒的一名知青。
七年的知青生活,丰富了他的阅历和见识,他开始创作,并发表了小说《向导》。
1974年,他被推荐到复旦大学读中文系。
毕业后的梁晓声,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做编辑和编剧。
同时,他相继创作了以北大荒知青题材的系列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年轮》等作品。
多年的知青生活,也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力。
而《人世间》这本书,时间跨度很长,足有半个世纪,虽围绕着一家人的命运,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有些人物也都是他身边人的原型。


比如父亲的角色,就和梁晓声父亲一样是建设“大三线”的工人,几年才能回家探亲;
周家居住的房子也很拥挤狭小,几个人挤在一张炕上睡;
周秉义和周蓉,都有上山下乡和考大学的经历;
还有周家拍“全家福”的场景,这些都是梁晓声自己的亲身经历。
遗憾的是,现实中,梁晓声他们一家人,从未拍过一张圆满的“全家福”。
丰富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
《人世间》之所以感动我们,是因为它的朴实和真挚。
人物可以虚构,情节可以设置,但感情却不能虚张声势。


02

亲情,是一个人前行的动力

狄更斯说过贫困对一般人是种不幸,但对于作家也许是种幸运。
随着梁晓声兄妹几人不断长大,开销日益增多,原本贫困的家,更是饥寒交迫。
他的哥哥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是有望考上清华北大的。
可父亲却不同意让哥哥继续读书,而是希望他早日去工作,帮忙分担养家的重担。
在父亲的强压之下,哥哥被迫中断复习,但哥哥心里痛苦不堪。
在母亲和老师的安慰下,发烧生病的哥哥依然参加了高考,考取了一所铁路学院。
可严厉的父亲却在信中责骂哥哥,说他自私自利,不顾弟弟妹妹的死活。
哥哥虽然去读了大学,但在内心的谴责和父亲的压力之下,他竟然得了精神疾病,还没毕业就被遣送回家。
为了给精神失常的哥哥治病,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还好,梁晓声和两个弟弟也很快加入知青队伍,都有了自己的收入。
从那开始,哥哥就开始了住在医院的生活。


在梁晓声的散文《兄长》中,他表达了对哥哥的愧疚之情。
其实他的病并不严重,但随着弟弟们结婚成家,家里始终没有容纳一张病床的空间。
父母接连去世之后,梁晓声对哥哥的愧疚之情日益加重。
他用攒下的稿费,在北京郊区给哥哥买了一套小房子,又安排了合适的陪护人,决定把哥哥从医院接出来。
二十余年未见,哥哥依然一眼就认出了他,并开心得像个孩子,说道:“二弟,我好想你。”
在北京那段日子,哥哥过得幸福安稳,梁晓声每周都去看望他,兄弟二人一块吃饭、散步、下棋,那段日子实属美好。
可没料到的是,三年后,那位陪护人不幸遇难。
梁晓声不得已再次把哥哥送进医院。那年哥哥已经快60岁,梁晓声承诺等自己退休,一定把哥哥接到身边,二人一起度过晚年。
梁晓声把哥哥送到北京最好的疗养院里,每个月的费用四千左右(20年前),他说幸好自己还有稿费收入,要不然身为教授也难以承担。
关于哥哥的后续生活,我没有在这本散文集中找到答案,在网页上也没有搜寻到。


按年龄来算,梁晓声的哥哥今年也有80岁了,不管他现状如何,能有这样的一位弟弟始终惦记和牵挂着,也是他的幸福。
梁晓声重情重义,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兄妹,他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觉得自己收入好一些,理应帮助大家。
他的这些感情,很自然地就代入到作品当中。
为什么看《人世间》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因为剧中的感情都很浓烈,不管是手足之情、父母之情、夫妻之情,还是兄弟之情,都能触动我们柔软的内心。
也许,对于梁晓声这代人来说,家庭的责任远超过个人的幸福。


我想《人世间》的成功,也是因为这部剧让我们体会到了强烈的大家庭使命感。
在《人间清醒》这部散文集中,梁晓声记录了自己的童年成长,讲述了父母的故事,还写了对哥哥的愧疚,平淡语言里能看到他对家庭的看重和对亲情的眷恋。
贫苦确实让幼年的他自卑胆怯,但也让他早早成熟,学会了担当。
而一个人的经历,更是流年岁月里,独属于自己的珍贵宝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梁晓声聊《人世间》:生活变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董宇辉,抱住那个梁晓声
梁晓声:我为什么写《人世间》?|《人世间》原著小说解读【冰心小姐姐访谈录】
《人世间》:五十年百姓生活,三代人时代记忆
经历,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
最近,电视剧《人世间》特别火,也让大家又重新关注起矛盾文学奖作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