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来是由未知来定义的

未来是由未知定义的

周末,午后,忽然想起来前几日与人聊天冒出的这句话:“未来是由未知定义的”。

如果有机会,都希望能够很好的“把握住未来”。从而用这种“准确”的感知,指导当下的行动,从而取得在“未来”的更高成就。

可是,我们通常也感受的到,如何能够正确地把握住未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其中一个“原理”可能就是:未来是由我们的未知的东西来定义的。因为“未知”,所以“把握不住”。

无论如何的困难,我们还是希望在面向未来的时候多一些感知、多一点主动性。所以,问题就变成了我们的“未知”如何变成“已知”。

既然是未知的东西,所以唯有“探索”和“尝试”一条路,才可能做到“已知”。而对未来进行探索和尝试就变成了一种“素质”、一种使人能够可能更好面向未来的“素质”。获得这种素质的驱动源泉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好奇心”。

小孩因为“未知”的东西太多、“好奇”的太多,所以,他们能够做到“好问”,能够不断地增长知识。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赤子之好奇心”,并不社会的“教训”所磨灭,那么,确实有利于“探索”未来。

说说成年之后的事。也从“知”、“已知”、“未知”的维度简单讨论一下。

如果说“知行合一”是理念、是思维、是标准,那么什么是方法论呢?或者,如何“降维”一下,更接近于“用”呢?做一个非常简单的“降维”分享——如何“知指导行”:知易行难,非知之;知难行易,是知之

对于未来的把握恰恰就出现在了“未知”不好把握,如果把这种“不好把握”认为是“知难”——知道很难、获知很难、通过克服很大困难获知,那么,再采取行动,就反而是“容易”的了。也有“知难而不难”的意思在。

我们要拥抱两个东西:(1)“未知”,潜台词就是要拥抱我们自己的“无知”——无中生有;(2)“困难”,潜台词是困难的背后隐藏着未知——不破不立,不然就不应该困难。

未来被“未知”定义,被“困难”遮蔽,所以如何面向未来,好像症结也有迹可循了。

如何从“已知”探索“未知”,也是一个命题范畴。常常犯的错误是:“认知惯性”、“思维定式固化”。在这里,只作提示,不再展开了。大视角下,也遵从“不破不立”、“新陈代谢”的原理法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上99%的困难与未知答案,别人那里都有只是,要么你不问,要么不
你的不甘心,确实不值钱
写作课 第二节 (文字版实录)
已知推测未知,能让我们做出好的选择吗?
艺术在艺术之外
销售人员能力如何?7个维度、5个级别判断他们的胜任力(附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