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见可能是儒释道贯通处

此文字是文殊师利菩萨智慧心咒种子字,

由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题写

今天中午,刷手机视频,刷到了曾仕强讲老子的道。他说:“道不是用来讲的,道是用来行的”。

“你到底行不行,知不知道”,这句话,我们常常挂在嘴边,曾仕强他说这句话跟有密切的关系。

为啥讲出来了就不是道了呢?曾仕强的答案就是:偏识

我们都知道在饮食上的偏食,都知道这样的偏食对身体是不好的。

借用和象比一下,我们是容易马上能够接受如下的结论的:我们也会马上意识到在认知上存在偏识,都能理解这样的偏识对思维不好。

因为这偏识的客观性,我们顺着思维,就可以得证:偏见的存在绝对性。或者是说:“有偏见是实在的”。

因为偏见具有绝对性,那么在关系上,就无法绝对的做到客观,也无从得证是非。只剩下了“立场”——站在什么地方什么角度之见识。

上面的理解希望区分出来“能不能”和“行不行”。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认知问题。

若认知有问题了,一切皆不行,进而也是不能。

如果拿万物的“对立统一律”来给偏见找个对立面,那很容易就发现,呼之欲出的一个词:“正见”。

好家伙,这个词可是如雷贯耳——家修行的目标,就这么关联上了。且记住,我们是从讲何为道与行的思路时溜达到这里的,这可不是刻意为之的。

就正见与偏见的对立统一性而言,似乎可以得证,至少从字面上得证,佛家的“正见”论是更接近于大智慧的,是的,求智慧解痛苦这也便是佛家的唯一目标。

恰巧手里有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的《正见》一书,他在书里第37页写到:“广泛地说,智慧来自佛教徒所谓具有'正见’的心。

以“心”的概念和范畴为纽带,你的思路继续前行,你的思路里或许就会冒出王阳明的心学——心即一切,心外无物。

王阳明给出的方法论,可能就是“致良知”。

好家伙,从佛教求智慧要用“正见”的心的论点出发,我们又溜达到了王阳明的学问上——家之堪称第二的圣贤(孔圣第一)。

儒释道,可有相通处?这个相通处若存在,我想可能就是“正见”。

良知是不是正见,遵道而行是不是正见偏识、偏见,显然都是他们一同反对的

还可用反证法,一如开头提的,我们很难证明和很难做到“无偏识”,真的做到了可能就是“大智慧”——内心中无黑暗处。

最后,如果“00”是道、是空、是知,那么关联上数理逻辑的逻辑思维,也是一个可行的法子。世间万物无非就是:空(00)、虚(01)、实(10)、满(11),当然这个是借鉴和转化于《易经》中的四象——太阴、少阴、少阳、太阳。

(我今天中午又遇见了”这本书,放了好几年了)

前些日子写了冒出来的一个想法:

让我证明一下:0>1(结论很震撼,进来看看论证有没有道理)

“空虚实满”可以描述一切动态发展的事物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长安释道恒
从红楼梦看儒、释、道的通而不同
雍正皇帝上谕节选,精彩绝伦,饱含智慧!
儒释道医易太极拳
曾仕强:道可道非常道 原来有这么多种解释,老子的智慧令人感叹
我们身上真正的可贵之处是什么?,三分之二的人都忽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