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2005年以来,国家把大遗址保护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国家文物局对洛阳片区大遗址保护工作给予了优先支持,并寄予了厚望,明确将洛阳片区大遗址的保护列为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努力,隋唐城和汉魏城等2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初具规模。2010年10月,隋唐洛阳城遗址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汉魏洛阳故城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国家对隋唐洛阳城遗址的保护非常重视,将隋唐洛阳城作为2006年全国重点支持的3处大遗址之一。从2005年10月开始,经过5年时间,《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整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结合丝绸之路申遗和大运河申遗工作,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展开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

    隋唐洛阳城遗址的突出价值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仍作都城或陪都,相继沿用530余年。隋唐洛阳城遗址占地47平方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宫城以及东城、含嘉仓城、圆璧城和曜仪城等小城构成,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城西还有范围广大的皇家园林——西苑。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我国现存隋唐时期保留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在历史价值方面,隋唐洛阳城作为帝国东都(东京),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并列为隋唐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是中国7~10世纪帝国时期具有国际影响的大都市之一,其遗址当属中华文明史上昌盛繁荣时期的重要物证。

    隋唐洛阳城的整体格局中包含了诸多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模式,如空间布局轴线、城郭制度、里坊制度等,是中国农耕文明中期传统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对我国北方和东亚各国古代城市的规划产生过深远影响。如:渤海国的龙泉上京与中京、东京以及日本7世纪后半叶到8世纪后半叶修建的藤原、难波、平城、长冈、平安五座都城的规划设计,都明显受到隋唐洛阳城的影响。隋唐洛阳城的洛南里坊遗址区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目前仅存的具备系统地进行考古研究的里坊遗址区,是中国农耕文明时期城市住居模式的最佳范例。

    隋唐洛阳城在隋唐时期是大运河的枢纽城市,它将国家漕运系统与城市布局进行了密切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城市格局与物流能力直接结合的典型案例,对我国古代漕运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城市建成区的洛河两岸,地跨瀍河区、老城区、西工区、洛龙区等四个城市区,皇城、宫城遗址位于今洛河北岸,洛河以南有22平方公里的里坊遗址区。隋唐洛阳城遗址区内人口密集、企事业单位众多,且遗址多被现代建筑包围或覆压,随着城市建设的进展,随时都有被蚕食和破坏的危险。特别是洛北宫皇城遗址位于城市建成区,保护难度很大。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先后两次亲临洛阳,调研大遗址保护工作,并明确指出,隋唐洛阳城的保护十分紧迫和必要,要下大力气,把隋唐洛阳城遗址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大型城市遗址公园。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领导多次来洛阳调研、指导,为洛阳的大遗址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隋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主要是在前期保护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的。先期开展的有两个区域:

    一是宫城核心区,初步规划保护范围:北至春都路北200米、南至凯旋路和中州渠东西一线、西至玻璃厂路和光华路南北一线、东至金业路和环城西路南北一线。主要保护展示中轴线附近明堂、天堂、应天门和九洲池等重要遗迹以及洛阳玻璃厂工业遗产。

    二是龙门大道以西的里坊区,占地约7平方公里,已建成2800亩的遗址植物园和占地650亩的定鼎门遗址公园。

    长期以来,洛阳历届政府都能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近些年,在城市规划和项目选址上优先考虑大遗址保护,涉及重要历史遗迹保护的建设项目坚决调整。注重文物本体和环境风貌的整体保护,统筹考虑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的关系。

    洛南里坊区遗址占地约22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中国古代隋唐都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里坊制遗址区,这是隋唐洛阳城考古遗址公园的特色之一。里坊区遗址位于原洛阳城市区的洛河南岸,是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为了完整保护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第三期城市规划时,洛阳市就提出以洛河为轴线洛河南北对称发展,跨越洛河和隋唐城里坊区遗址向南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将22平方公里的隋唐城里坊区遗址划为非建设用地。为全面做好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首先在洛南里坊遗址区西部、现代城市的中心部位规划为城市绿地,建成了28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成为洛阳城市中心的“绿肺”。

    定鼎门为隋唐洛阳城的外郭城南面正门,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隋代,唐、五代一直沿用至北宋末年,前后历时530年左右。门址位于今洛阳市龙门大道西450米,古城路北侧。上世纪90年代曾做过抢救性发掘。根据考古发掘可知,定鼎门为三门道过梁式建筑结构,门址系以城门楼为主体,两侧辅以垛楼,其间以城垣相连接的巨大建筑群。定鼎门规模宏大,地位十分重要,且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强的观瞻效果和展示价值。洛阳市政府决定,首先以定鼎门遗址保护为契机,进而保护整个洛南里坊区。

    在定鼎门保护展示工程开始以前,遗址被现代村庄和乡镇企业占压严重,周围不协调建筑比比皆是,环境较恶劣。此外,修建于清代的古洛渠是洛河以南重要的农业灌溉渠,至今仍在使用,古洛渠流经遗址北部,对遗址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为了积极响应大遗址保护,自2005年底开始,洛阳市政府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用于隋唐城里坊区周边环境的整治,对古城路北侧位于隋唐城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古城村、曹屯村的村民和乡镇企业实施整体搬迁,累计拆除不协调建筑物、构筑物5万余平方米,对部分区域实施了绿化保护。特别是根据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需要,下大力气搬迁拆除了水泥制品厂等6家乡镇企业;对占压定鼎门和南城墙遗址的古洛渠实施改道,解决了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定鼎门遗址和洛南里坊区的周边环境。

    在制定保护展示方案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者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原则,努力开拓保护新思路、新方式,分别制定了地面模拟展示、建现代风格的保护房、建仿唐代风格的保护房等三种保护展示方式。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既能有效保护遗址,又能展示遗址原貌,同时还能使公众领略到唐代建筑风格的方案,即建仿唐代风格的保护房,对定鼎门遗址、飞廊、东西阙台全部进行原址保护展示。保护工程建筑主体采用钢架加桁架结构,上下共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遗址原貌展示,地上两层拟作为博物馆陈列展厅,重点展示定鼎门遗址出土的文物和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精品文物。保护工程完工后建成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并已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要对定鼎门大街(天街)、车辙和骆驼蹄印等遗迹进行保护展示,逐步同西侧占地28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期形成占地面积约5000亩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

    隋唐洛阳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位于城市建成区。对于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洛河北部宫皇城区,文物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进行控制和保护,由于对文物遗址的保护政策,这里的建设一直受到严格控制。特别是天堂、明堂遗址所在的宫城核心区,居民们仍然居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盖的房子或由车间改造的简陋住房。长期以来,这里成为环境脏乱差的地方。

    随着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在做好隋唐城里坊区保护的同时,洛阳市启动了隋唐城宫城核心区重要文物遗迹的保护展示,重点保护展示明堂、天堂、应天门等重要文物遗迹。2007年9月,洛阳市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隋唐城遗址整体保护问题,决定投资2.7亿元,启动宫城核心区域的拆迁整治,拟在此建设隋唐洛阳城宫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对从隋至北宋不同时期重要的建筑遗址根据考古工作提供的遗址保存状况,采用覆土保护、建筑台明复建展示、跨空结构建设保护性建筑、绿化标识展示等多种方式加以保护展示。

    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拆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文物、建设、拆迁、规划、土地、财政以及遗址所在地老城区政府的相关人员成立了拆迁指挥部,隋唐城宫城核心区拆迁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宫城核心区域218亩土地已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涉及的原印刷厂、市公交公司、建机厂等近30家企事业单位和800多户居民已拆迁完毕。累计拆迁10余万平方米,并对城市主干道唐宫路实施了改线。实现了和谐拆迁,并为拆迁居民建设经济适用房,进行了妥善安置。

    目前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开工建设,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加紧施工方案的制定,争取年底前动工。应天门保护项目已完成前期拆迁和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制定保护展示方案。宫城考古遗址公园景观规划已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在编制,年底可开工建设,计划明年牡丹花会实现局部建成和开放。不久的将来,大遗址保护将使这处城市中最脏乱差的地方能够成为城市中最美好的地方,成为市民们流连忘返的场所。

    最近,为进一步扩大隋唐城宫城核心区保护展示规模,结合大遗址和工业遗产保护,洛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斥资10亿元,规划整体搬迁占地877亩的洛阳玻璃厂,彻底解决占压隋唐城宫城核心区的问题,使皇家园林九洲池等重要文物遗迹得以有效保护,把九洲池区域和明堂、天堂遗址区域连为一个整体,精心打造大遗址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相协调的文化展示园区,真正实现隋唐城大遗址保护 “出形象、出效果、成规模”的目标。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在有效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对遗址进行科学的展示,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完善的服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使民众进一步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从而把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自觉。同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初步形成,我们坚信,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文化遗产工作者一定能够做好大遗址的保护、保存、展示和传承工作,一定能够建设好一批高品位、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原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2010年11月13日第1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定鼎门遗址解说词
绝不破坏宝贵的历史文脉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洛阳有哪些遗址?
六大古都之洛阳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洛阳(四) 隋唐洛阳城遗址地跨洛河两
洛阳的五大都城遗址今在何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