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1214《琵琶行》:白居易写琵琶女的用意你知道吗?

一    琵琶女的家庭出身
琵琶女生于什么样的家庭?
原诗是这么说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即琵琶女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户籍在虾蟆陵。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长安是当时的都城,这句诗的意思用大白话讲,就是琵琶女出生于首都北京的豪横富贵之家。
她的父母是怎么培养她的呢?
这个答案在诗的序言里:“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穆、曹二善才”是什么人呢?是当时京城有名的琵琶大师,说不定相当于朗朗的级别。能够把这种牛人请到家手把手教,说明琵琶女家里不但家里有钱,而且家世显赫,而且舍得花血本培养孩子。
二    琵琶女的人生轨迹
琵琶女小时候受到顶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时进入“教坊”深造。“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大概相当于中央艺术学院或国家歌舞团之类。诗中说她“妆成每被秋娘妒”,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她却偏偏要靠才华,其专业水准和演奏技艺高得惊人,原诗称其“名属教坊第一部”。上天简直太宠她了,给了她显赫的家世,迷人的外表,惊世的才华,哪一样都让人羡慕嫉妒。接下来的青春时代,琵琶女一路开挂,人气爆棚,占尽鳌头,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诗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大概就是说琵琶女每场演出,都能吸10W+,同时也能收到高额的出场费和多到令人咋舌的打赏。
可我们不能被她的风光遮蔽了眼,白居易想要表达的可不是这个。白居易其实想要表达的是她的不幸,是对她的同情,是感慨两人共同的际遇。原来,写她上半生的快乐和美好,是为了反衬她后半生的落寞和悲伤。这么好的女子,本应嫁入豪门,享尽荣华富贵。可琵琶女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老大嫁作商人妇,独守空船泪未干。
梳理琵琶女的人生轨迹,大约可以这样概括:学艺早成→受人追捧→冷落下嫁→独守空船。
三    同病相怜的感慨
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先补充三个片断。
(一)据说白居易的《古原草送别》是16岁时的考场作文,就是妇孺皆知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首。
(二)五代人王定宝《唐摭言之际》中有这么一段话:“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老夫前言戏之尔。’因为之延誉,名声大振。”
(三)“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节选自《白居易传》)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听说他被贬江州,满怀悲愤写下了《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结合《琵琶行》诗句和以上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何其相似!下面列表总结一下:
比较点
琵琶女
白居易
出道早
十三学得琵琶成
十六赋得《古原草》
才艺高
曲罢曾教善才服
皇上悦诗拜翰林
名声大
名属教坊第一部
顾况延誉声名起
粉丝多
五陵年少争缠头
讽谏时事闻禁中
变故大
弟走从军阿姨死
京官流放湓江地
结局惨
独守空船无人怜
谪居卧病浔阳城
现在我们知道,白居易不仅对琵琶女的不幸深表同情,更是对自己的被贬耿耿于怀。正是因为这种感同身受的切身体会,才会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人之句。人在青少年时代过得苦,不算苦。少时悲催大了顺遂,反而更能体会到幸福。少年春风得意,老大门前冷落,尤其是晚景凄凉,那才叫苦。这里穿插一句:我们要对孩子爱而不宠,该吃的苦还是要让他们吃,要磨炼他们,因为人生的变数实在太大。
四    诗人的伟大情怀
白居易诗歌艺术的高明自不待言,《琵琶行》(音乐描写集中在第二段)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并称唐人描写音乐三绝,人们耳熟能详。这里想分析一下这首诗主题表达上的艺术——含蓄蕴藉。
这首诗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批判。因为这种批判是含而不露的,需要读者透过诗句看到内核才能感受得到作家的伟大和高深。
琵琶女的悲剧其实是社会性的,这一点在诗中表达得比较隐晦,需要拔开云雾才能见到庐山真面目。诗中写琵琶女的身世时只有一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后面就再没写她的家世情况,只写了她在“教坊”里的生活状态,这暗示了她的家世后来可能发生了变故。
接下来的暗示就更为明显了:“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在那个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里,琵琶女嫁给了一个连店面都没有甚至只能以船为家的贩茶商人,说明其沦落得已经很惨了,而且婚后肯定不会幸福。试想,如此优雅多才的奇美女子,屈身于一个完全不懂艺术、没有才情的小商人,夫妻聊不到一起,她的心境是何等悲哀和凄凉,又是怎样的不甘又无奈!
这种命运之悲难道只发在琵琶女一家人身上吗?
不是,还有更多的人!至少琵琶女所在的那个“教坊”里几乎人人都悲,家家如此!且看诗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里“弟”是什么人呢?很多人理解为琵琶女的弟弟,恐怕不妥,因为这句是在介绍“教坊”的结局,所以这个“弟”应该是和琵琶女同在一起生活的一群姐妹,因为琵琶女是她们当中水平最高、长得最美、受宠最多的,所以琵琶女的级别是“姊”(姐),其它人就被称作“弟”。
翻看了一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的“弟”,在“弟弟”这个义项后面加了这样的“【注意】”:“古代有对妹妹也称'弟’或'女弟’的。”这首诗中的“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这么说,琵琶女所在的那个“教坊”里的人的结局大致是这样的:管事的老板娘因为受不了变故一朝身死,一群姐妹们被迫充军当了军中歌伎,随军流浪,居无定所。相比而言,琵琶女嫁给一个商人的结局还算好的。
唉,这是怎样的悲剧故事啊!观照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单位倒闭,不至于所有的职工都流浪天涯,他们很快就会找到各自的出路;那些红过的明星早已腰缠千万,有人甚至资产上亿,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再落魄,也比普通人强得多。
由此可见,诗歌的主题不仅仅是叙述个体的命运,更是指向群体的悲情,反映社会的黑暗。为了进一步认识诗歌主题的批判性和白居易的忧国忧民的大情怀,我们还可以选他的另外两首诗来印证:
(一)《采地黄者》: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二)《秦中吟·歌舞》: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第一首诗以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突出人不如马,揭露了贫富差距,批判的锋芒非常犀利。第二首诗描写了公侯朝臣的奢华生活,结尾两句内容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句,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从这两首诗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中唐社会贫富不公的悲惨现实。白居易不愧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忧国忧民和悲悯情怀真的应该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透过诗篇我们应当读出他清醒地活在那个残酷黑暗的时代却不能拯救苍生的痛苦。
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琵琶行》中所蕴含的情感理解为抒发个人的贬谪之苦和怀才不遇之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只是浅层的情感,真正的主旨应该在这里。诗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实在大有深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采地黄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居易十大经典名言,质朴通俗,劝诫讽喻!
描写女人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说谎的白居易——读《琵琶行》
第1829期文本解读|第十八期《琵琶行》初解读
白居易《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