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山之石】走进复旦附中的贯通写作(附观课笔记)

“单元贯通写作”讲评(教案)

复旦附中王琳妮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贯通的写作要求。

2.理解单元贯通写作的意义。

说明:高一学生初接触单元贯通写作,虽已完成第一单元贯通《美丽的生命》、第五单元单元贯通《“我”之追求》的写作,但对写作要求还未充分领会本课以习作点评的方式落实单元贯通写作要求,并启发学生思考单元贯通写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

点评单元贯通语段,明确写作要求。

教学难点:

归纳单元贯通写作的意义。

1课时

教学过程:

1. 讨论并明确单元贯通写作要求。

择取贴合主题的课文内容——言之有据

分析所选论据的核心思想——言之有理

联结经典与我,提升生命境界——言之有我

表达有逻辑,思考有高格——言之有序

2. 点评单元贯通语段,思考如何提取与主题高度关联的课文内容,来呈现课文的核心和个性特点。

3. 点评单元贯通语段,思考经典课文对“我”的引领作用。

《种树郭橐驼传》

问题文:

在《种树郭橐驼传》里,我认识了一个心平气和、自信而豁达、乐观积极的主人公郭橐驼,他有一手独门绝技,养得一手好树;他可以将他人对自己的玩笑或嘲弄视若无睹,甚至坦然接受;他并不贪心,只求一心一意做好眼下的,属于自己的事情——种树。

学生修改:

柳宗元的追求正是一棵“天者全而其性得”的树木,没有好事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没有“长人者好烦其令”,所有的是一个能“顺天以致性”的生存环境。没有谁会役于智、会役于德,没有谁会失去完成自我的机会。——刘霖楠

《病梅馆记》

问题文:

《病梅馆记》表达了一个核心思想:凡事要顺其自然,过多的干预只会矫枉过正、适得其反,不但对它毫无益处,还会磨损它的天性,自然的生长规律,使其违背它应有的样子、本的习性,所以我们在培养时要多顺从,少以自己的主观去改变它。

学生修改:

龚自珍在极度压抑本性的社会中,睁眼看时代之病,这是个人与时代的抗争。面对“斫直删密锄正”的“天梅病梅”之气,他“泣之三日,乃誓疗之”,要疗梅,更是要疗时代的弊病,追求改变压抑人之本性、束缚生命自由的世风。他将士人的责任投诸笔下,让我们时隔数百年仍能感受到这份炽热的温度。——高胜寒

《蒹葭》

问题文:

我的追求是什么?从小学考上一所理想的初中,再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然后一所理想的大学。仅此而已吗?功利地去想,之后还要一份好工作。有了一份高的薪水,然后可以活得轻松快活。虽说“功利”,但这么想没错。我不是说“考上好大学是为了高薪”没错,而是说“活得轻松快乐”没错。

学生修改:

苍茫天地中,深青色的茂密的芦苇荡里,萧瑟秋景中,一个孤独的人奔跑着,天地间只有一个“我”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追寻着那个不断变化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在欣喜与迷惘交织中走完了这一生一这并非一种负面情绪,而是一种人生原貌,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追寻中度过的吗?一一卢宇萌

4. 讨论“我”的深意。

小我——作者

大我——时代、自然、生命

5. 讨论单元贯通写作的意义。

材料积累、归纳能力、抽象能力、演绎能力

提升写作能力

提升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能力

提升自我生命的境界

单元贯通语段:

1. “追”是朝着目标奋力奔跑,有不得到不罢休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若说“追”是累的,那么“求”无疑是“苦”的。“求”者,觅也,需要突破原有的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孙坤杰

2. 柳宗元的追求正是一棵“天者全而其性得”的树木,没有好事者“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没有“长人者好烦其令”,所有的是一个能“顺天以致性”的生存环境。没有谁会役于智、会役于德,没有谁会失去完成自我的机会。——刘霖楠

3. 柳宗元最后以“问者”口吻点出“养人术。这个“养”字很重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是“养民”,使人民得到休生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的追求。——于丁

4. 龚自珍在极度压抑本性的社会中,睁眼看时代之病,这是个人与时代的抗争。面对“直删密锄正”的“天梅病梅”之气,他“泣之三日,乃誓疗之”,要疗梅,更是要疗时代的弊病,追求改变压抑人之本性、束缚生命自由的世风。他将士人的责任投诸笔下,让我们时隔数百年仍能感受到这份炽热的温度。——高胜寒

5. 文人画士皆以“曲、欹、疏”为美,于是用棕绳与瓦盆缚住梅树原本直挺的枝条、舒展的树根。他们爱的是自己心中的梅花,梅就被他们改变了样貌。但龚自珍不同,他心痛于梅的病态,“毁其盆,解其棕缚”,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财力,只为保全梅的本性。这源于他相信:每一株花、一棵草的繁枯,一片叶、一阵风的卷曲来往,都是他们的自由。没有人有资格凭借“我喜欢”的高姿态轻易改变任何一个生命的轨迹。龚自珍的追求在于:万事万物都能应其自然,循着原来的路,不被束缚地、本真地走下去。这不仅是为一株梅,更为当时被封建束缚的万千颗年轻、正直、充满活力的心。——成琳

6. 但我更想像龚自珍一样即使在不得志时也依然坚持出一份自己的力,万一可以改变什么呢?——陆佳颖

7. 蒹葭》里的那个伊人,她是“我”所追求的人。她或许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我”一直在追寻她,每次好像看到了她,实际并没有。“我”无论是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都能无怨无悔地追寻。“我”甚至已经不在乎结果了,“我”在乎的,是不断可以追求下去的过程。——姚依蕴

8. 苍茫天地中,深青色的茂密的芦苇荡里,萧瑟秋景中,一个孤独的人奔跑着,天地间只有一个“我”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追寻着那个不断变化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在欣喜与迷惘交织中走完了这一生一这并非一种负面情绪,而是一种人生原貌,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追寻中度过的吗?——卢宇萌

9.《蒹葭》将人生的追寻描地如此美好,像西方浪漫主义的企慕情境可望而不可及,淡淡的惆怅。但我宁愿相信,人的追寻是痛苦的,是阿多尼斯口中的“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是尼采口中的“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人的本质是自己与自己战斗,才能最终征服自己而这过程中,充斥着挣扎和迷悟、绝望和再生。——杨洲

10.《蒹葭》用文字营造出可赏而不可得的飘渺灵动的美,其已脱离世俗枷锁,触及每个人心灵最深最隐秘的地方。其实《蒹葭》是每个人心灵的写照,可望不可即,可观而不可触,我们渴望纯净,但生活中有太多坎坷,总会碰壁,一如那追求的男子,应懂得享受过程而不是过分注重结果。——夏佳妍

11.《咏史》中左思追求平等,抗议阶级固化,希望所有人特别是真正有才学之人都能靠努力得到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位置。作者为平等作出努力和呼吁,追求他的自由然而涧底松们哪个不这样希望呢?左思自己也是涧底松的一员啊。他发出的呐喊,既是为自己的追求,也是为许许多多与他处境一样的人们的追求,是一种广的追求。——金准

12. 陶渊明追求的是保持自我精神的干净,他追求对自我的“真”,摆脱了“形”与外界的束缚,做到了真正的超脱。但陶渊明的超脱,并不是对天下苍生不负责任的抛弃,而是在对世道无望后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如果官场不似这般污浊,他或许还不会选择离开,然而当他身陷官场,为生活所迫,为利益所害时,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出任何挽救,毅然走上回归之路追寻他想要的生活。他明明白白活在自己的“真”里,忠于本心。——卢宇萌

13.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慨,也有欣喜。欣喜,是由冲突调和而彻悟人生世相的欣喜;感慨,是积累、沉淀,也是责任、使命。但所有的追求其本质都应该是“忠于自己而悦自己”。快乐是持久的源动力,做有意义的事让人感到踏实而愉悦。——陈嘉宁

14.《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也是山的肃穆与自在。陶渊明所追求的,不是世俗名利,而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对自由的向往。——郭毅恒

15.当我纵览古今,看过那些杰出人物的追求,我不禁开始思考起我的追求。作为当代高中生,似乎追求更好的成绩是我现在应该做的。但若将追求限于名利,未免过于敷浅所以在不断挖掘和自我探索中,我终于认识到,我内心真正的追求不是名与利,而是一份平淡和安宁。名利如繁花似锦,但……追求平淡能使人的内心变得纯洁朴实,能感受到世界的纯真与美,达到“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但我追求的不是不劳而获的平淡。(青年和渔父的故事)对青年来说,阳光、沙滩是他的追求,他为此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在成功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激动的、充满喜悦的,同时又是心安理得的。我想,这就是追求带给人的意义吧。——曹佳伟

16. 他们也给现在的我对于“我之追求”有了启发,那便是决心与百折不挠的坚持。我相信这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慢慢练就、培养。有时也许追求的结果有些抱憾,但却完成了另一种意义的目的—完善自己。所以追求始终是有意义的,不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拼尽全力,回报会从其他形式反馈。“我之追求”,最重要的是过程。——朱晶晶

17. 郭橐驼展现的终究是一个理想状态。没有人生来就知道自己的“天”和“性”,而追寻它们恰是我们一生的课题。——杨洲

18.生命这段追求的旅程上既会有给予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坎坷挫折和险恶。我们需要在追求的过程中坚持不懈,摒除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的诱惑,它们看上去是夺目的,是绚丽的,是真实又可信的,可终究是虚假的,只会引得人误入歧途或止步不前。——董洁仪

19.追求是人们内心最纯粹的一种期盼得到的,它无所谓善恶,也无所谓对错,唯一评判它的,仅仅是人们是否忠实于其本身。——刘霖楠

20.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而它,正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中。——方路羽

21.追求没有高低,也没有对错,因为它是真实的,它是自由的。介之推不言禄,有人说他迁腐也有人说他高尚,可那又怎么样呢?他与母亲最后被烧死在山上,有人为之遗憾也有人无动于衷,可那又怎样呢?对于介之推本人而言,这是他自己发自本源所作出的决定,象征着他的自由,也表示他对自身志向的坚定追求。——谢思语

22.踏实实地舒其本、平其培、故其土、密其筑,把我能做的做到最好,然后“去不复顾”不因求之得矣而相信锦鲤,不去执念“白月光”与“红玫瑰”,因为我更相信这些背后我自己的力量。勇敢地直面我之追求,不卑不亢地相信我之追求,踏踏实实地靠近我之追求,无怨无悔地接受成功或失败。没有佛系,不靠锦鲤。——陈亦萌

23.自由是可以不受他人约束的自己的独立的人格遵从自己的内心、准则行事,却又可以不逾矩。我想,不同时期的自由有着不同的体现,这也使得不同时期的贤哲有看似不同的追求。——华文旭

24.我们总是更倾向于将追求理解为远大宏伟而可可泣的目标,但我想追求是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吧,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日常。——高今奥

25.如果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会迷失自己,会活得空虚、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但我们追求的又不只局限于我们需要的。往往人类的欲望会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我亦如此。——肖懿

26.我知道自己正鲜活地存在着,正用心感受真正的世界,清晰地知道我是一个人不同于金玉其外的行尸走肉与帝国机器的小螺丝钉。我选择与他人眼中不必要的疼痛共存,我也知道还有很多弯路要走,而这一切在日后会显出它的意义。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永恒的沉重的努力,努力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我会慢慢做决定,因快速做决定的人都有一个迫切想达到的结果,而为了结果会失去其他的准备。而我看到的荒诞世界处处开出玫瑰,每朵都很美,都很重要。——孙一诺

27.望向远方,我忽意识到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的追求,而是整个社会的追求。心中有一份追求,是人类共同的特征。——刘瑞涵

优秀例文:

“我”之追求

王艺澄

中国的传统文人、知识分子始终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和争议成分的群体,时时激发我们的无限想象和揣测。本单元摘选的从先秦到清末的文章诗歌,其中折射出的无非是一个“从”字—作者的追求:对荡涤心灵的、未知的美的追求;对施展才华、价值认可的渴望;对纯净、本然心境的寻觅;对根除时代弊病、获得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执着…

然而,世界为一个整体,人类所追求的事物,其实趋于大同。虽然这些文人墨客追求的事物看似各有不同,“我”是其共同的内核,也是人类生命渺小而辉煌的所在。

每一个生命都具有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的特点,这是由于他们的个性,是由生活环境、时代背景、每分每秒的所见所闻互相作用影响的。这也就解释了不同的文人有着不同的着笔方式、写作风格的原因。放远看去,使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是现实与理想的相悖性,是种种外界的阻扰、冲突下,内心不满的表达。然而产生这种不满的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文人心中强烈、清晰的对“我”的定位,对自我人设的格守,对心中那个“我”的追求。“我”是思想成熟的产物。文人,可能是最感性的群体了一一他们通过深奥的前人的文字,通过洞察一切极具前瞻性的双眼,渐渐地在心中树立起对自己的要求和定位。这种人设的绑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柳子厚身处的唐朝还未分崩离析,于是他渴望针砭时弊,渴望成为一个时代的提醒者;左太冲生于那个“世青蹑高位”的时代,于是他愤遗疾书,渴望成为一个时代的揭露者,也渴望得人赏识:陶渊明,则是在纷繁乱世之中的清醒者,他坚守心中想要过的人生标准,践行着一种空前的生活方式,却是此的有着前瞻性。对于“我”的认知,他们是极其冷静清晰的。他们“甘受诟厉”,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达到心中设定的高度,即使那高度是如同“伊人”一般可望而不可即。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的发声,或许义愤填膺,或许沉重抑郁,但同样由于他们追求“我”的道路被阻塞——自由的追求受到限制,个性的解放遭到遏止,以及心中的价值观被否定,身处的政治环境恶化……种种因素都使“我”得不到发展,让文人们对人生的意义感到迷茫。“士可杀不可辱”的观念已根深蒂固,生死于他们而言轻如鸿毛,唯有“得道”、“完我”才是真正能够充实内心的荣耀吧。

唯有对“我”的不断追求,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力度,触到那潜在的永恒。也许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最终目的都使为了完善自我,使“我”得到实现,那么这是否可以说是一种自私?

无私与有私,自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有无相生。因此不存在绝对的无私乐善好施、舍己为人的人,也未尝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自身的提升。人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出发点最终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为使自己更好,拥有更好的状态,或者更好的环境一这是人们生活的本能的需要。陶渊明,一个看似刻意远离世俗,看似自私地、孤独地生活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的人物,可能会被挂上自私的标签。然而,我们对于一个身处特殊时代的身份,是很难用现代的标准去定义的。陶渊明在隐居前,官至彭泽县令,为政亲民、明理,他也未曾不在宦海中努力施展自己的羽翼,渴望为天下献出微薄之力。最终使他回归山林的因素,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时代的动荡、个性得不到解放,陶潜的决定,是无奈的,是毅然的,是勇敢的。

离我们远去的无数伟人,他们的思想光辉和时代气息看似遥远,他们对于“我”的追求看似不可避免的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从宏观的视角上俯瞰,“我”是一个大同的概念。我身处于这个年龄段,身处在当今这个与千年前完全不同的时代,对于“我”的追求自然并没有到达古人那样“自由”、“生命的充实”这样高远的境界。能够了解、听从我的内心,真正完整地明晰我的想要,我的追求,我的个性,正是当下的我对“我”的追求。对自己的内心一番审视后,似乎能让自我变得充许多。有时会想,庄子的齐物论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抛去时代背景的因素,是一种冥冥之中、神秘莫测的“万物共同性”激发了他的思维。这时我便会感慨大自然与人类思想是如此的密不可分,浩瀚的宇宙与渺小的个体之间的对比是如此的具有冲击力。走在深秋的校园小径,遍地枯黄的落叶因来人的气息聚集、摩擦、碰撞出一种特殊的音色,引起我们的遐思—这是大自然交响乐的一支极为渺小的声部,却依旧用其独特的魅力点缀金秋;落叶上的一抹萧瑟的黄,是大自然对名叫叶黄素的细胞的成全,也不知勾起了多少过往来人的复杂感“悲哉,秋之为气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水边的芦苇,春江的明月,梅兰竹菊太多的自然意象与人类情感紧紧相连。文学作品,离开大自然,是完全没有生命的,甚至是不存在任何美感可言的。

既然大自然是一个集浩大于微妙之中的、令人敬畏的整体,人的渺小可想而知。人的生命,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人的一切物质,都是大自然的给予;人的一切精神财富,都从大自然中汲取。那么人还有什么理由,抬高自已在宇宙的地位呢?人又有什么理由,将自己与世间万物区分开来呢?“我”的存在,又有什么讨论的意义呢?

因此,世界大同,物我合一。

这证实了道家思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我们的生命,在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轮回里,只构建了微不足道的一环——但是我们有权利将这份渺小演绎得伟大至少对自己而言,活出生命的价值来,让这份价值使一个短暂的生命变得长久永恒,让这个生命在后期仍然存在回首过往的美好——这也是史铁生先生用了毕生的时间去琢磨的“怎么活”的问题。也许相对于柳宗元、龚自珍等人对“我”的清晰认识,我们还正逐步形成“我”的人设的雏形。有些人也许并没有“我”的概念,只是按照他人和外界“既定”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这未尝不是一种自由的限制——这与唐末、清末的社会现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近似的,只不过后者带有政治因素。不了解自己这个独特的“我”,不知晓“我”的喜好、“我”的优劣势、“我”真正的向往,却总是随波逐流,在早已铺好的前路上无怨无悔地前行,看似很踏实,其实每一步都在剥离生命的内核,逐渐失去“我”的存在意义,逐步走进压抑自由的桎梏,留下内心的茫然和空虚。

所以,“我”的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各不相同又趋于大同。自由的追求,个性的解放,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的力度,守紧自己的初心,是世世代代来思想成熟的人们共同的追求,是在不断兴替,沧海桑田的黑暗宇宙中共同的光亮。

世界大同,物我合一。沧海桑田,我心永恒。

课堂过程写作系列——高二上期中测试讲评作文(教案)

复且附中朱浩真

教学目标:

1.以期中测试作文讲评为中心,衔接先前习作,以过程写作促学生人格成长和思维能力

2.写作能力由描述“发现”转向表达“见解”

教学重点:

将文化生命的成长要素与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高一、高二现阶段已完成作文题目,梳理“过程”节点。

1.把握题目之于学情、学段、生命成长和能力的培养针对性

2.思考题目的核心。

二、高二上期中测试作文审题分析

1.衔接之前的题目和写作

【写作角度】

1. 人的行为由自我主导。

2. 人的行为由非自我主导。(天命)

3. 人的行为由自我与自我共持。(思辨)

2.由文化生命的自觉到立意拓展

【题目衔接】

对象:人生、吾——人们

关系:主导——消费

实质:内心——“宗教”

【思考关键——“对此”看法的见解】

消费=世俗宗教

安抚——招安——【解决之道:勇】

慰藉——麻木不仁——【解决之道:仁】

诱导——失去理想——【解决之道:智】

【冯友兰的人生四重境界】

三、分角度讲评作文

【境界的超越——层次推理】

消费是人正当合理的需求。(世俗)

人之依赖、约束、异化。(精神)

生命的超越物语。(灵性)

立意角度一一现象描述一—原因揭示——逻辑结构

四、修改作文

高二上期中测试讲评作文

2020届作文题系列

高一学年

第一题96日这天(2017.9.6

第二题描述我与世界的三种关联(2017.10

第三题深秋的那一声问候(期中考试)(2017.11

第四题有一种色彩叫做      2017.12

第五题绘声绘色描         2017.12

第六题我发现了      2018.1

谈起“发现”,人们最先想到的通常是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与“发现”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发现”中不断成长的,一次一次的“发现”使心灵日益丰富,思想日益丰盈,智慧之果日益丰硕。请以“我发现了”为题作文。要求:

1. 在横线上填写你的“发现”的具体内容,补全题目:

2. 描述你进入高中之后的一次最大的或最让自己动心的“发现”

3. 不少于800字

第七题早春的气息(20183

第八题描述QQ或微信的三个特征(2018.4

第九题期中考试之前(2018.4

第十题行进在     的世界中(2018.5

第十一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8.5

根据调查显示,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文体活动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约会等人3年旅行5年,梳妆打扮5年。

第十二题期末考试(2018.6

法国作家、哲学家阿尔贝·加缪说:“真正的艺术家什么都不蔑视,他们迫使自己去理解,而不是去评判。”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此有何认识与感悟呢?请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2018.6)

高二学年上学期(已完成)

第一题前进的力量

第二题

人生的“进”与“止”受时间、地点、事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任何精神中总是有一种主导力量的,孔子说:“进,吾往也,”“止吾止也”。很显然,这里的“吾”字强调了“进”与“止”的主导力量是人自己。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

第三题

有人说:“消费是21世纪人类建立的最为世俗化的宗教。它安抚过工业时代人们异化为螺丝钉的枯燥和宿命,同样也曾慰藉信息时代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人工智能的早期应用竟然也是为了诱使用户在浏览网页时转化为更多的购买。

你对此也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请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800字。

讲评作文

1.“消费教”

琉璃宝珠、笑面弥勒、金身佛像的脚下、手中总有些不合时宜的红绿纸头—哪怕旁边已立有告示,也已阻止不了人们消费信仰。毕竟,消费是21世纪的人类建立的最为世俗化的“宗教”。

消费是这“消费教”的根本教义—它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消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传教者。金钱就是我们的祭品它或许是一沓纸币、一串数字:而消费,的确能为我们带来许多。

它首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双十一的余温还在大大小小的包裹层层如山地堆叠陆陆续续地送到;这里面有书本、文具;有化妆品、服装:有家具、装饰;有路由器、手机这些无比丰富的事物都是“信教者”的“现世回报”。

在满足精神需求方面,它亦不落后于其他宗教。追溯历史,它曾是工业时代被异化为螺丝钉的人们在盲目的生产中唯一的光亮;而在当今世界,“伤心难过了买买买”早已是陈词滥调。消费是人们不理智的欲望的发泄口是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中鲜有的获得感,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的今天更真实的陪伴与宽慰—我没有精彩的生活,没有合理的规划,没有知心的朋友,没事,我仍可以通过消费“收获良多”

这种对个人需求的满足同时也完成了群体人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诸多社会需求,看来,消费能成为如此成功的“宗教”似乎是大势所趋。

但消费真的应当那么重要吗?

美国参与战争拉动消费竟然反而真正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危机;人工智能等高精尖技术竟然早期不着眼于优化生活,而是购物推送算计人心;“月光族”对于“月光”之后的奢迫竟然能理直气壮地辩驳甚至还被引为时尚:包括开头所提到的虔诚信仰,竟能像赎罪券一般用金钱购买安心……

“消费教”,它生于世俗、长于世俗,也最终在渐渐控制世俗一一当人的喜怒哀乐、礼义廉耻也能被消费的今天,我们献祭的早已不仅是金钱,而是人心、是价值观。

我们依靠消费建立起与世界的诸多联系,以至于金钱逐渐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们通过消费来满足需求,却忽视了“投桃报李这般纯粹的回报关系,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本有的真诚、善良的关怀,忽视了人本可以自我丰富的内心;当一切都能被贴上标签时,我们将失去那些真正的无价之宝一一人心、人性所具有的美丽光芒。

所以说,消费作为21世纪人类建立起来的最世俗化的宗教,它的兴盛有其原因和作用,但我们绝不能让这辆消费的马车碾压人心的理性与良知。

2.为了什么而买单

“消费是21世纪人类建立的最为世俗的宗教。诚然,“双11”的热潮仍未褪尽余温然而回顾几天前,乃至过去的几个月中,在这个经过华丽包装的节日之下,我们所感受到的无非是商家的狂热与各类宣传四处横溢的迷乱。在电子屏幕闪动的字眼中,在地铁站四周难以忽视的巨幅广告中,仿佛一中混乱的力量在其间发酵,一旦引燃,便是如拜火教一般的忘我狂欢。

拜火教以此来崇拜他们的图腾,但这种狂欢却将我们引向了迷失,在造节运动的狂热之后,我们总免不了后知后觉地想起:我们为什么而购买?

消费,此处也可称作购买,即以钱易物。在其开始之初,没有人会将其视为一种宗教般的狂热,它的所用,只是为了换得生活所需的物品。

既然如此,对于现今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便是消费的性质改变了一消费的对象改变了消费的目的也改变了。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划分为诸多层次,从最底层的生存需求逐渐往上走,再有了社交,有了尊严,直到对自我人格的实现。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消费,则显然是达成欲望的最简途径。

在工业时代,原本生活得以自足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工厂中不停运转的机器。这一现象明显与人性背道而驰,是将所有人心中的快乐与梦想榨干,流进那污秽的下水道。所幸他们还拥有消费,在消费中,他们终于得以填补自己的虚荣心,可以在购买与占有的满足感中再度快活起来,可以真正做一个人会做的事。

但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并不需要用消费去填补什么,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与需求。意图明确的消费被淡化了,继之而来的是任性的,毫无目的的消费。因而它走向了宗教性的缥缈,成为了商家谋取利益的途径

但若转换眼光,当今的我们正是在向需求阶梯的最高层前进,我们所需要的消费,绝不应是纸醉金迷的混乱,而应是理性的,能促成自我完善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指引,将自己从世俗的消费狂欢中解脱出来,从而使消费真正起到正面作用

消费从人性中诞生,在人心中发展,它与人类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必定将长久处于我们身边。我们所要做的,只是“不沉沦”,不奉其为神,真正明晰消费本身的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文明在正确道路上前行。

3.消费一一现代人的缓冲剂

当我们孤独,痛苦,亦或是单纯的无聊时消费,往往是“最好的出路”。久而久之,消费成为了现代人面对生活的缓冲剂。

当工作生活枯燥乏味时,消费为人提供了选择权与主导权当工厂制度以不可抵挡之势汹汹袭来时,我们从卓别林的默片《摩登时代》中看到了劳动者被工作的奴役与异化。但是在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柜台前,商家制造出了一种人们最为渴望的感觉一—选择权。在疯狂的购买与挥霍中月光族重“新获”得人生仅有的一点支配权。在低声下气,谄媚讨好的营业员面前曾在单位中受尽委屈的小职员摇身一变成为刁钻挑剔的顾客,享受这片刻的主导权。不仅如此,消费成为了一种潮流,甚至在金钱至上的世界中,有人称其为最为世俗化的宗教。LVChanel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消费,这些奢侈品牌成为了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孤独脆弱的人用光鲜亮丽的衣着武装自己,消费赋予他们俯视众生的权利。而精神消费如看展,看剧,也逐渐沦为赶潮流的必经之路。曾经发自肺腑的观后感,被一句句清淡的“打卡”所代替,他们惧怕被时代抛弃,一幅“黑”能卖出上亿美元,波普艺术的经典作“camgbel”易拉罐,大火时卖空了商场所有的 camgbel易拉罐,无不充满讽刺的折射出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盲目与从众心理。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被消费所取代的东西,看见现代人心中的空虚与文化的缺口。如果说消费是单方面的输入或输出,那么我们缺乏的就是对话。在第一个程序被编写支出电脑的显示屏上最先出现的便是 hello world,格里高尔变形为一只虫子,失去了与家人沟通的能力,因而被从社会中隔离。在对话的过程中,人与人的距离被拉近了,从而孤独的人得以从孤岛上被拯救;在对话中,思想在碰撞,社会也就变得更为多元,开放,人们从交流中同样可以获得幸福感,主导权。

更重要的是与精神对话,与艺术对话,在蒋勋说美学与西方艺术史中无不多次提及现代艺术的本意是与观赏者互动,唯有参与思考才能将印象中触不可及的摩登艺术拉下神坛。如此,也就能杜绝精神消费中的从众现象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只要学会了与他人,外物对话,人自然就能与自己和解沟通,空虚感也就被消除了。

所以人们在消费中寻找选择权,主导权以及它引发的潮流,究其本质反映了现代人应对话的缺少而产生的空虚与孤独,我们应该看清楚消费的本质,用对话丰富充实自己的内心。.消费之忧

“消费是21世纪人类建立的最为世俗化的宗教”。宝、天猫、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更是标志着人类社会消费的又一个高潮。刚过去的“双11”,人们早早地把欲购之物加入购物车,只待“双11”的零点钟声响起,手指就疯狂地点击着鼠标。当电脑屏幕的蓝光诱惑着我们的眼,当消费的广告让我们欲罢不能时,我们是否能停下脚步,叩问自己:我们是否已经走得太远了?

消费的膨胀伴随着精神家园的失落。不妨以当今的文化市场为例,看似风生水起,那些包着鲜亮外衣的畅销书,尤其是一些成功励志书,总是刚一上架便被一抢而空,而曾经的杰作落满尘埃、无人问津。在这热闹之下冷眼细观,很多消费者端着的,不过是一只空碗而已。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光鲜的、亮丽的事物所吸引,这本无可厚非。但越来越多的营销者抓住了感官消费的弱点,而使鲜亮的平庸横行。精神家园的内核正一点点被抽空耗尽。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少的诚挚与真实,越来越多的是无所不在的消费与商业气息。我们已多久没有为了广告而仅仅是因为乐趣去读书了?我们真得要与思无邪的纯真年代、智者学派的耄耋盛宴渐行渐远了吗?可悲的不只有文学,书画被贴上了一个大师的标签便被疯抢,一件衣服被签上了名人的字便被炒作成千万。被功利的消费心理驱使的消费成了精神家园的腐蚀剂

“消费曾慰籍信息时代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可曾几何时,消费成了一种“瘾”。消费不再是安抚人心的良药,而成了麻醉剂。常听到身边的人感叹:“本来不想买的,但就是停不下来”。这种“停不下来”用流行语来说,就是“剁手”看到大促销时,有人唯恐自己错过了拾得便宜的大好机会,买!看到别人消费,便也盲目跟风,买!这种病态的消费的背后也许还有现代人的安全感的匮乏与焦虑感的滋长。而在消费再消费之中,人们迷了眼、迷了路,发出惊觉一问:我当初究竟为什么消费?不料自己已然成为消费之奴

而在这个庞大的信息时代中,消费不只是“买”和“卖”。我们还消费公众人物,假捐、假慈善层出不穷,有人消费着人类的苦难,曾经“安抚过工业时代人们异化为螺丝钉的枯燥与宿命”的消费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人心的麻木与浮躁暴露在世界面前。

是时候停下脚步了!商家们应持守良心与良知、诚挚与真实;而消费者们也应有一双看透迷雾的眼、一颗穿透迷雾的心,以健康的消费心态回归于消费“最为世俗化的宗教”的本性。

愿消费之雾不再遍被华林

愿清朗之风重拂大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作,伴着阅读一起走
2022届高三长沙市一中月考3作文:多材料的梳理综合(有讲评课件)
【原创】学好语文和考好语文的秘诀
专家说:期末考试,初一语文作文试题(人教版)都从这里选!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25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文《写信》写作指导和优秀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