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语典故班第四十课 汉语中四字格成语·再谈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
成语典故班第四十课
汉语中四字格成语·再谈成语中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
主讲:绝谷画蝶
大家好,通过前面的成语学习,就知道成语在汉语中多由四个字组成,是实用的固定词组。下面开始今晚学习!
一、汉语中四字格词语
1、四字格
词语在汉语中多由四个字组成,是实用的固定词组。“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常用的形式。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如:天道酬勤、凿壁偷光、孜孜不倦、卧薪尝胆等等。
2、汉语中四字格词语的特点:
四字格词语是汉语词汇的一大特点。它一般由分成前后两部分的四个语素构成。从语法关系看,词语中前后两个部分可以是主谓、动宾、偏正或者并列关系。
从结构上看,四字格成语是由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组成。
自由词组:是临时组成的,可以随意折散,重新组合,如:品种齐全、做工精细等。
固定词组:是一个整体,四个语素不能折开,随意更换,而且一些意义特殊,流传久远的四字格词语也成为成语,如:死里逃生、沧海一粟、坚持不懈等。
汉语四字格词语的突出特点就是:内容言简意赅,形式整齐划一,语音顺口悦耳,表达的效果形象生动。
3、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
首先,四个字音节鲜明清晰,许多成语念起来抑扬顿挫,起落跌宕,十分和谐,具有语音上的美感,使用他们能够增强音律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成语还有比喻、夸张对照讽刺引语等修辞作用,尤其是作为引语,不但使自己的论证具有说服力,文章有战斗性,而且使语言生动活泼。这些用法有时还被综合运用,我们得细心体会方能领会其中妙处。
再就是它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如“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1)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
(2)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3)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
出自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
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
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
如:先秦:庄周的《庖(páo)丁解牛》,相关成语的就有9条,我摘取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①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qǐ ):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郤(xì)导窾(kuǎn)——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⑥新硎(xíng)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⑦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⑧庖丁解牛: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⑨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又如:两汉司马迁《鸿门宴》中的相关成语如下:
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xiàng,近义词:项庄舞剑,用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
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这个成语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近义词】:任人宰割
【用法】: 作定语、分句;指处于被动局面。
【故事】: 楚汉相争时,项羽屯兵40万在新丰鸿门,谋士范增设计要除掉刘邦。刘邦依约赴鸿门宴,范增请项庄舞剑助兴,意图杀害刘邦。张良叫来樊哙,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与樊哙商议如何逃走,樊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③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示例】:老夫一生公廉正直,与人~。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
【近义词】:鸡犬不惊、道不拾遗
【反义词】: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④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劳很大。多用以慰问和赞颂别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
【近义词】功德无量、公垂竹帛
【反义词】劳而无功、徒劳无益,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占秦都咸阳后驻守函谷关,项羽听说刘邦攻占咸阳,就气急败坏在鸿门摆宴席请刘邦。席间项庄舞剑助兴想借机杀刘邦。樊哙赶紧拔剑上前对项羽说:“沛公恭候大王的到来,没有封侯,你却要杀如此劳苦功高的人?”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A《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王贲捷书至咸阳,秦王大喜,赐王贲手书,略曰:将军一出而平燕及代,奔驰二千余里,方之乃父,劳苦功高,不相上下。”
B、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茅盾《子夜》十五
C、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八回:”今天晚上,她母亲和她细细一谈,也许她就知道我对于她劳苦功高,会有所感动了。
⑤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 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谦让。 出处:《史记》中的项羽本纪。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沛公在鸿门宴上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
译文:沛公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讲究小得谦让,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是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
再如: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①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诗》的序)
【近义词】: 洞天福地
【反义词】: 人间地狱
【歇后语】: 陶渊明的理想
【灯谜】: 空中仙阁
【用法】: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②豁然开朗: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该词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突然间开阔了思路。
【近义词】
茅塞顿开、大彻大悟、如梦初醒、醍醐灌顶、豁然贯通、豁然省悟、恍然大悟、顿开茅塞、豁然开阔、豁然开旷
【反义词】百思莫解、大惑不解、百思不解、一窍不通。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典故:
晋朝时期,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毅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他在《桃花源记》中构想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太平世界:“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③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怡然自得、怡然自足、怡然自娱
④与世隔绝:与世隔绝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罕至的极偏僻地方。出自《泰山极顶》。
成语出处:杨朔《泰山极顶》:“他们还过着这种单个的生活,未免太与世隔绝了吧?”
【近义词】:人迹罕至、渺无人烟、世外桃源
【反义词】:熙熙攘攘、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偏僻或封闭
示例:这个山区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
⑤无人问津:成语解释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人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无人问津兼语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成语例子: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名篇,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在《成语探源辞典》中有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哀而不伤;有的把较长句子精简压缩,变成四音节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双音节词合在一起,构成四音节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一些其他用法,但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二、再谈成语和四字词语如何区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作业,我们知道:
1.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便增减字数,也不能随便换字或改变词序。
如:“枯木朽株”不能说成“枯木腐株”,
“三五成群”不能说成“三六成群”等。
成语多为四字结构,当然还包括一些三个字和多个字的。今晚我们主要讨论四字结构的成语。
2.词语包括成语,也包括四字的非固定性的短语,如“快乐老家”、“英语课堂”、“共同致富”等。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语,四字词语,一般可以拆开。这种概念很难理解,咱们尽量不要严格地去“抠”概念,这到底是不是成语,如:“共同战疫”。包括我们当今一些重大事件衍生出来的成语。我想,我们主要是理解感悟和积累成语,而不是在“概念上面做文章”。因为语言有模糊性,只要不影响准确表达就是积极的学习方法。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们对普通的四字词语灵活的结合形式与成语相对稳定的形式特征是能够区分的。所以,区分它们也不是啥难事,重要的在于如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关于这个问题后面再作交流)。
最巨大的变化是沧海桑田,最巧妙的技艺是鬼斧神工,最遥远的距离是天涯海角,最漫长的时光是度日如年……这是悠悠5000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语言之美。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字凝练,意义深远,表达生动。成语不仅仅应用在书面语言中,更在口语中有广泛的使用。
何谓“成语”?在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成语是指其意义与单个字字面意思组合成不同的短语。成语是汉语语言文化中的瑰宝,具有简洁凝练,含义深刻的特点。
相比唐诗宋词,成语的表达更为隽永。短短四个字,往往就包含了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或是一种境界。成语积累是咱们语文的重中之重,几乎每一次考试,都会有对于成语知识的考核。但是,正因为成语的凝练、简洁,才会走进人们的心中,并且在平时的交谈中,也会带上几句。
汉语中成语的数量众多,很少有人做过完整的统计。几千年来,成语在中国人的口语及书面语言中广泛应用。汉语成语可以依据标准来分类:依据意义可以分为描述性以及叙述性,例如五光十色和东窗事发;根据形式可分为四字类型及不定字数类型,例如过河拆桥和迅雷不及掩耳;根据语言特点可以分为书面语类和口头语类,例如祸起萧墙和拉家带口。
据前人统计成语一共有6万多条,面对这么多成语,如果不把常见的成语进行分类,咱们就会茫然,无从下手。当把成语进行分类后,我们的学习就变得轻松了许多。还有呢把成语合理正确的运用到作文当中,也会给作文语言增加色彩的。
三、再谈修辞手法的成语
(一)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衬托、倒文、倒装、顶真、对比、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拈连、摹绘、列锦、示现、双关等。
(二)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那么成语中具体有那些修辞手法呢:
1. 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作用: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稳如泰山、骨瘦如柴、鼾声如雷、恩重如山、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呆若木鸡、风烛残年、挥汗如雨、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轻如鸿毛、震耳欲聋、声名狼藉、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①明喻: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甲( 本体) 如( 喻词: 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 乙( 喻 体) 。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②暗喻: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 : 甲是( 喻词: 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 , 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③借喻:借只出现喻体 , 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就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 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 ①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 " 为扩大夸张 )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 , 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 " 是缩小夸张 )
度日如年、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 , 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 :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 , 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
比拟:
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②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桃李争艳、草木皆兵、怒发冲冠、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鸟语花香、烘云托月、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4.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5.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 , 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如: ①满招损 , 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 ) ④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扇面对 )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披星戴月、口诛笔伐、 口蜜腹剑、 山珍海味、 山重水复
6.借代:
目不识丁、 披肩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7.反复:根据表达需要 , 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 , 也可间隔出现。也就是说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 , 前进! 前进! 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 ,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8.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因此, 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双关:
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10.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1.顶真: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12.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 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 如以部分代全体 ; 用具体代抽象; 用特征代本体 ; 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如 :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 " 代抽象的 " 平均主义 ")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 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
总结:汉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其修辞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中国人向往神圣、高贵、吉祥,崇尚高大、庄重、力量,推崇勇猛、雄威、高远,崇尚坚毅、正直、高洁的君子人格,这样的价值观念在成语的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格中体现鲜明。喜新求异、趋吉避凶、避秽求雅、含蓄委婉以及尚古,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心理,这可在成语的借代、委婉、反问、藏词、倒装、引用等修辞格中清晰地窥见。中国人具有以均衡对称、以豪壮为美的审美情趣,成语的对偶、映衬、回环、顶针、夸张等修辞格体现着这一特点。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如辩证思维、具向思维和意向性思维,也在成语的对偶、互文、排比、对照、映衬、回环、顶针等修辞格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四、成语中数词的修辞特点
成语是汉语广袤的词林中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进展过程中,它不仅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结构,尤其沉淀了汉民族的社会传统和文化传统,显示了意在言外的深厚的价值。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成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词,这是从语法角度加以审视的结果。
若从词义的角度看,一个成语的语义容量远比一个词要丰富得多。尤其是成语中的数词,众所周知,这类含有数词的成语在汉语成语词典中约有四百多条,从一到十、百、千、万都有分布,其中含有一、三、十、百、万的成语数量最大,每类都有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成语中的许多数词往往不是指一个数字的词义,它所表述的实际内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修辞的角度,而且必须从修辞的角度加以研究,才能揭示出其本来面貌,从而顺利解读成语。
(一)数词修辞的基础是数字的玄化、虚化带来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数词虚化了原来表示数量的含义,保留了一种象征意义。
据史料记载,数词在我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早在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便有数的刻划符号,甲骨文中的数词已相当完备,从一到十,数目齐全,而且已有十进位制,有十、百、千、万等。
数词的基本功能用于计算,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然而,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汉语的数词除了表示数量功能外,有些还兼有神秘的意义色彩,成为“玄数”,有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含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阴阳五行理论的作用,古人把十以内的数分为两大数列,奇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偶数:二四六八为阴数。这两大不同的数列被附上不同的色彩。比如一三五九的玄化:
1. “一”的象征。中国古代三大教之一道教的创始人,先秦时期思想家,老子在其著作《老子》四十二章里提出了其思想体系的核心——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有”的一般,“有”的开始。由无到有,一切始于一。中国东汉时的道家经典《老子想尔注》以道家思想注释《老子道德经》。以道为最高信仰,宣称道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神灵。道既是“一”。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讲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一是统一物,二是指统一物的可分性。
朱熹认为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于无穷”。王夫之进一步阐发了一与二的关系肯定“一分为二”是“合二为一”的基础。由此把“一”作为一切的本源,有开始和存在的内涵。并由此引申了多种含义如相同、少许。
体现在成语系统,带数词“一”的成语约有二百四十条之多,是数词成语中量最多的。可见一斑、尝鼎一脔、一叶知秋、闻一知十、举一反三,其中的一斑、一脔、一叶、“一”都是事物存在的象征,存在就是一,有一就有二,有另外的一切;而长短不一、言行不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一视同仁、莫衷一是、万众一心、表里如一、如出一辙、不可一世、不拘一格、别具一格则体现了相同、同一、一样的含义;百里挑一、不一而足、不识一丁、不名一钱、九牛一毛、一字之师、沧海一粟、千里之堤,毁于一穴、不越雷池一步、昙花一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其中的一、一丁、一钱、一毛、一字、一粟、一穴、一步、一现、一时、一寸就是少许的象征。
2.“三”的象征。由三辰——日月星衍化而来。人类早期对自然界有很大的依赖作用,而不论到哪里,尽管自然界千变万化,但日月星辰总是伴随着他们,因此产生了崇拜心理。并且由此推及气象有“三时”——春夏秋,自然界有三川,宇宙有三材——天地人,人间有三世——往世今生来世,王有三皇,祭祀有三礼。于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白虎通义.封公侯》说,王者立“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顺天道。”其中九、二十七、八十一全是三的倍数,既然是“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自然要以三为法。“三”既是变化的象征又是多的象征。比如:入木三分、三头六臂、三思而行、三六九等、三令五申、三顾茅庐、三番五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狡兔三窟、绕梁三日、约法三章、三过其门而不入。其中的数字不是表示数量的三次、三天、三回、三个等,而是象征了“多”的概念。
3.“五”的象征。与五行说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远古人观察星象运行的结果,认为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星,比附地上提出五材,五方——东、西、南、北、中,人伦有五常,人体有五脏,饮食有五味。逐渐形成对“五”的崇拜,“五”象征无所不包的观念,也代表各种观念、属性、功能。比如: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劳七伤、五颜六色、五脏六腑。其含义是修辞意义上象征的全部的表现、色彩、损伤、内脏。
4.“九”的象征。与远古的图腾崇拜有关,蚩尤部落一向以强悍、善战著称,其图腾就是九头龙。据说这是强大、凶猛、人口繁盛的象征。由此人们用于比喻强大的部落,渐渐“九”成为所指、高、大、多的象征。比如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泉之下、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从词汇含义中去理解成九重天、九头牛,而应该从修辞意义上理解为高、多。
5.“十”、“百”、“千”、“万”的象征。《汉书.律历志》孔颖达称“十者,树之极”故有表示完备甚至达到极点的意思。如:十拿九稳、十恶不赦、声价十倍、神气十足、胜读十年书。其中的“十拿”表示完全函盖;“十恶”所有达到极点的恶行;“十倍”、“十足”象征声价和神气达到了极点。都带有完全、完备达到极点的意思。
6.既然“十”已经达到了极点,已经是圆满、完备的象征,那么其倍数,其倍数的倍数自然也就有了“多”、“极点”、“包揽无余”的象征。
“百”,《说文.白部》解:“百,十十也。”是十的倍数,含有多的意思。百折不挠、百战百胜、百依百顺、百无聊赖、百业凋敝、百无禁忌、百思不解、百闻不如一见、百炼成钢、百里挑一、百发百中、百废待举、百读不厌、百川归海、百般刁难、百孔千疮、破绽百出。
7.“千”,《说文》解释:“千,十百也。”故含有表示多的意思如:千金一笑、千姿百态、千载难逢、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人所指。
8.“万”,《玉篇.方部》解释“万,十千也。”所以,象“百”、“千”这些“十”的倍数一样,凡有万的词其含义都有多的象征。万象更新、万物复苏、万死不辞、万寿无疆、万事大吉、万全之策、万念俱灰、万马齐喑、万马奔腾、万里长城、万古长青、万不得已、万般无奈、万无一失、万紫千红、万变不离其宗。
五、修辞方法的具体表现(作用)
1.镶嵌作用
“逃之夭夭”只是因“逃”与“桃”谐音,用“烁烁其华”的桃花谐音为“逃跑”,而“之夭夭”只是在读音上起了把两个音节的词变成四个音节的作用。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为了使话语表述的舒缓或者郑重些,故意在原结构中加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加以衬托。这些数词本身并失去了所属的实际含义,只在音节上体现出一种匀称、整齐。比如:一干二净(干净)、一差二错(差错)、四通八达(通达)、四平八稳(平稳)、四分五裂(分裂)、说三道四(说道)、七零八落(零落)、七拼八凑(拼凑)、百依百顺(依顺)、千奇百怪(奇怪)、千娇百媚(娇媚)、千呼万唤(呼唤)、千变万化(变化)、千锤百炼(锤炼)。如括号里内容所示,完全可以去掉数字,而剩余的词依旧丝毫不差地保留了原来的意义。
2.借代作用
借某个具体的事物去代替另一与此事物有关的事物或概念,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使表述更加凝练、形象。比如:四海为家、四海升平、志在四方、四面楚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一日三秋、耳目一新。其中,四海、四方、四方代指天下所有的地方,五谷代指所有的粮食作物,六亲代指所有的亲属,三秋指三年,这里采用的是部分代全体的借代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绕梁三日、三思而行、七嘴八舌、三寸之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十年寒窗、一针一线中,“三”代指多,“嘴”、“三寸之舌”代指说话,四体乃四肢代指身体,“十年寒窗”指多年在寒窗下艰苦的学习生活。这里采用的是具体代抽象、处所代本体的借代方法。
3.比喻作用
正如“破釜沉舟”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把锅砸破,把船沉没,而是比喻为一种决心,有些具体的数字本身并不体现数量的含义,只是承担着比喻的作用,为了把道理说得浅显、具体、形象化。比如:一衣代水——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流,比喻极其邻近;一潭死水——用于形象地比喻沉闷的局面;略见一斑——看到一个斑点,比喻事情的一个方面;十指连心——十个手指和心相连,比喻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十年的时间培养一棵树,用一百年的时间培养一个人。比喻培养人更需要时间、经历和耐心;一寸光阴一寸金——在公认为最宝贵的黄金和“光阴”之间划等号,比喻时间的宝贵;十步九回头——走十步,回九次头,形象的再现了恋恋不舍的心情;一盘散沙——粘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不团结;一石两鸟——一块石头打下两只鸟,比喻做事情很有收效;昙花一现——用昙花开花的时间短暂来比喻某事的不长久,或令人留恋,或感到惋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叶子挡住视线,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比喻被细小事物所蒙蔽,看不到全貌、本质。
4.夸张作用
数字的含义是对某事物或某概念加以夸大或缩小,进行艺术上的渲染,从而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所体现的是夸张的意义,不表现具体的数字含义。出现在三、十、百、千、万的数字中,多体现为夸大渲染比如:垂涎三尺、三人成虎、十万火急、十全十美、声价十倍、百折不挠、百战百胜、百无聊赖、百业凋敝、百无禁忌、百思不解、百炼成钢、百发百中、百废待举、百读不厌、百般刁难、百孔千疮、破绽百出。千真万确、千载难逢、千言万语、千人所指、千军万马、千家万户、千方百计、千恩万谢、气象万千、万象更新、万物复苏、万死不辞、万寿无疆、万事大吉、万全之策、万念俱灰、万马齐喑、万马奔腾、万古长青、万不得已、万般无奈、万紫千红、万变不离其宗。还有夸小渲染,亦称缩小:千钧一发、功亏一篑、千里大堤毁于一穴、一毛不拔、沧海一粟。其中用“一根头发”承担“千均”的重量渲染形势的危机;用“一筐土”和“一个蚁穴”的漏洞渲染问题再小也会酿成大祸;用“一根毫毛”也不舍得拔说明吝啬的程度;用茫茫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形象地表现微小的分量。
5. 对比作用
用两组具体的数字进行对比。一般是以表示多的“十”、“百”、“千”、“万”和表示少的“一”放在一起产生。“烘云托月”映衬出鲜明的效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比如:一暴十寒、千钧一发、千虑一失、万无一失、万众一心、闻一知十、杀一儆百、一曝十寒、挂一漏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百闻不如一见、百里挑一、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一刻千金、一倡百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千里大堤,毁于一穴、一张一弛、千金一掷。用两组数量悬殊的数词予以对比映衬象“千军”对“一将”充分显示出“将”的价值,“养兵千日”对“用兵一时”强调了用兵“时”的关键作用,“九牛”对“一毛”极其生动地表现了“毛”所占比例的微小。
六、成语修辞的效果
成语的形式凝练、匀称、典雅,内容含蓄、生动、深邃。这些都与修辞的使用有着紧密的关系。“零落”、“奇怪”、“娇媚”用镶嵌的修辞后表现为“七零八落”、“千奇百怪”、“千娇百媚”,音节舒缓、匀称体现出典雅的美。“功亏一篑”四字组成的主谓结构,采用夸张阐释了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真谛:即不要放弃最后的一点,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一叶知秋”,从某一现象就能看到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的寓意,就这样被成语中“一片”飘落在秋天里的叶子浅显、生动地比喻出来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形象地用比较表述出时间的宝贵。“千里大堤,毁于一穴”犀利地对比出“防微杜渐”的道理。“沧海一粟”则含蓄地对比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三人成虎”中正是由于借代的使用,“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的道理才一目了然。
以上汉语成语中的数词修辞的基础、方法和效果几方面对成语中修辞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成语——这一源远流长的语言形式的使用问题。我们认为,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形式结构模式,也形成了固定的修辞风格,达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如果说语法中的词汇意义是从语言的表面上去理解的话,成语中的数词,不仅要从字词的语法层面上去理解其词汇含义,更要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词的特殊含义。对于语法层面上的词汇意义,修辞有可能视而不见,有时候还要越语法的“雷池”;如果勉为其难地去解释只能会闹出笑话。对于成语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善待它,从历史传统、文化传统、从语言内容方面、也从语言的形式方面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研究,以便予以更加科学的掌握运用。
七、与小学生一起学四字词语
积累词语、掌握词义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能有效推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今天这些考试常考的词语及解释,我们一样需要学习,尤其是对我们的诗词创作,是大有益处的!
1.爱憎(zēng)分明: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态度十分鲜明。憎:恨,厌恶。
2. 安然无恙: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安然:平安;恙:疾病。
3.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办坏了。
4. 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5.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6.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狂妄无知,又是也做自谦词。班:巧匠鲁班。
7. 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搬弄:挑拨。
8. 变本加厉:形容情况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本:原来;厉:猛烈。
9.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无法揣测。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10.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11.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请教。耻,耻辱。
12.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药:用药治疗。
13.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难以理解。
14. 不能自已(yǐ):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15. 不屈不挠:指在逆境中或恶势力、苦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屈:屈服;挠:弯曲。
16. 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17.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屑:认为值得;
18.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了解。
19.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20. 不折(zhé)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十足彻底。折:折扣。
21. 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畅:痛快,尽情。
22.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23. 称(chèn)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称:适合,相对;如:适合。
24. 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承:继续,接续;启:打开,开创。
25.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26. 触景生情: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27. 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利害相关。
28.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风光明丽。和:温和,和煦;景,日光。
29. 春华(huā)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华:同:“花”。
30. 当之无愧(kuì):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丝毫愧色。当:承当,承受。
31.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32. 得不偿(cháng)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偿:抵补。
33. 滴水穿石: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34. 断壁残垣(yuán):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垣:墙。
35. 风调tiáo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调:配合得均匀合适。
36.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回:曲折环绕。
37.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汤:沸水;蹈:踩。
3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占有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
39. 刚正不阿(ē):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阿:迎合,偏袒。
40. 各持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持:坚持。
41.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处所。
42. 各尽所能:每个人把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贡献出来。
43.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行:行动;是:对,正确。
44. 根深蒂(dì)固:根扎得深,花和瓜果就长得牢,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蒂:植物的花、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45.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惊吓,震惊。
46. 好意难却:善良得心意难以拒绝。却:推辞,拒绝。
47. 厚此薄(bó)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对待。厚:优待,重视;薄:轻视,慢待。
48. 豁huò然开朗:由昏暗狭窄一下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开始不明白,突然间一下子全明白了。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49. 鸡犬相闻:鸡狗的叫声能够相互听得到。
50.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犹:仍然,还。
51.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晓:知道。
52. 坚定不移:形容毫不动摇。移:改变,动摇。
53.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异:不同的;迁:改变。
54.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从前所能比得上的。昔:从前。
55. 斤斤计较(jiào):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斤斤:过分计较。
56. 津(jīn)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趣味。津津:有滋味,有趣味。
57.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措:安排,处置。
58.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59. 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比喻做事认真细致。
60. 井然有序:整齐不乱,次序分明。井然:整齐的样子。
61. 迥(jiǒng)然不同: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迥:差得远。
62.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对低处。居:处;临:面对。
63.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其名声,形容声誉极高。举:全;闻名:有名。
64.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举:提出;反:类推。
65. 可歌可泣:令人歌颂赞美,感动流泪,指英勇悲壮的事迹,使人感动。
66.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不知变通。
67. 扣人心弦(xián):形容诗文,表演等感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心弦:受感动而起共鸣的心。
68. 夸夸其谈: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69. 脍(kuài)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爱好称赞。脍:切得很细的鱼和肉;炙:烤熟的肉。
70.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滥:与真实不符的;充数:凑数。
71. 理直气壮:理由充足因而说话有气势。直:公正的,正义的。
72.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扭转险恶的局势或制止不正的风气。挽:扭转,挽回;狂澜:汹涌的波浪。
73. 历历在目:形容清楚分明地展现在眼前。历历: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
74. 两全其美:做事顾全双方,使两者都得到好的结果。全:保全,使完整不缺。
75. 流连忘返:形容留恋于美丽的景色或其他美好的事物,舍不得离去。流连:迷恋于游乐;返:同“反”,回,归。
76. 流离失所: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流离: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
77. 络绎(luòyì)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络绎:接连不断;绝:断绝。
78.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英:花;缤纷:繁多而凌乱。
79. 满载(zài)而归: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80. 买椟(dú)还珠:比喻取舍不当,也比喻舍本逐末。
81.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不受约束,随便。
82. 茅塞sè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顿时理解、领会。
83.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84. 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十分热闹。
85.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分与实际相符合。名:名声;副:符合。
86. 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列在前面。名:名次。
87.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名:名义。
88.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说出。
89.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漠:冷淡。
90. 默默无闻:不出名或不为人知道。
91. 难以置信:难于相信。
92. 迫不得已:迫于无奈,不由得不那样做。迫:逼迫,强迫。
93. 破釜(fǔ)沉舟: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
94. 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形容某事或某活动充满了乐趣。穷:穷尽。
95. 其貌不扬:形容人或貌很平常或丑陋难看。扬:容貌好看。
96.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97. 恰如其分:说话或办事正合分寸。恰:恰恰,正;分:职责权利等的限度。
98.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99. 牵强(qiǎng)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牵强:勉强把两件没有关系或关系很远的事物拉在一起。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
100. 前赴(fù)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赴:去;继:继续,接着。
101. 巧妙绝伦:精巧奇妙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绝伦:独一无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102.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举:往上托,往上伸。
103. 情不自禁jīn: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禁:忍住。
104. 情真意切:感情真挚,心意殷切。切:急切、殷切。
105. 全神贯注:全副精力高度集中。神:精神、精力集中;全:整个。
106.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鼎:古代三足两耳的煮东西的器物;沸,水开。
107. 忍俊不禁jīn:忍不住笑。禁:忍住。
108.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怨:责怪。
109. 锐不可当(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锐:锐利;当:抵挡。
110.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顾:拜访。
111. 赏心悦目:因欣赏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
112. 舍生取义:为正义牺牲生命。义:公正合理的道理,正义。
113.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地方、境地。
114. 深恶wù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115. 声色俱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色:脸色;俱:都;厉:厉害。
116.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117. 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118. 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119. 势不两立: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存在。势:状况,情势;立:存在,生活。
120. 守株zhū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也比喻企图不通过主观努力而侥幸成功的心理。
121. 首屈一指:扳指头记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屈:弯曲。
122. 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攻击或遭灾难。首:最先;冲:要冲,交通要道。
123.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落:下降;出:显露。
124. 水乳交融:水和乳汁混合在一起,比喻意气相投,感情融洽。
125. 水涨zhǎng船高:水位上涨,船体也随着上升,比喻事物随着他所凭借的基础而增长。
126. 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127. 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素:向来,素来。
128.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水流飘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随着别人走。逐:追赶。
129. 随声附和hè: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随:跟随;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用于贬义。
130.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又说又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131.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号到了极点。叹:赞叹;止:停止;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
132. 甜言蜜语:为了达到讨好或哄骗人的目的而说的让人爱听的话。
133. 铁杵(chǔn)磨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很成功。
134. 推陈出新:推去旧的,产生新的。后多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去掉旧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来。推:排除;陈:旧的。
135. 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的归还原主。完:完整,完好;璧:古代一种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
136. 万籁lài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宁静。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俱:全,都。
137.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也指出了问题才想法补救,已经太晚了。亡:丢失;牢:牲口圈。
138. 妄自菲fěi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妄:不合理的,无根据的;菲薄:瞧不起。
139. 闻鸡起舞:比喻有志者及时奋发。闻:听到。
140. 唯利是图: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唯:只,仅;是:复指代词,指前面的“利”;图:贪图。
141.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142.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垠:界限,边际。
143. 无动于衷:内心毫无触动,指对于应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衷:内心。
144.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采:神采。
145. 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146. 息息相关:呼吸时进出的气息相互关连,形容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息息:呼吸进出的气息。
147.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而恭敬地听,常用作请人讲话的客气话。
148.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承受不起,形容非常高兴。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149. 喜出望外:出乎意料的高兴。望:希望、意料。
150. 鲜(xiǎn)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151.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安闲;致:情趣。
152. 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互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益:更加;彰:明显。
153. 相辅相成: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辅:辅助,帮助。
154.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提:提出,举出。
155.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认真。
156. 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驰:(心神)向往。
157.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158.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和:平和,和缓。
159. 心悦诚服: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高兴;诚:真心。
160.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
161. 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162.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163. 栩栩(xǔ)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164. 轩然大波: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轩:高。
165.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梁:屋梁;股:大腿。
166.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167. 言简意赅(gāi):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赅:完备,全。
168. 眼花缭乱: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缭乱:纷乱。
169. 杳(yǎo)无音信:没有一点音信。杳:远得不见踪影。
170.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继:继续,接续。
171. 一碧万顷(qǐng):形容青绿无际。
172. 一筹莫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筹:计策,办法;展:施展。
173.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174.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逸:安乐,安闲。
175.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际:边。
176. 一语双关: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177. 依然如故:指人没有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
178. 依山傍(bàng)水: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傍:靠近。
179.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180.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容:允许,让;辞:推辞。
181.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182.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异:奇异。
183.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184. 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185.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86.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与:跟,和;俱:全,都。
187. 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接:交锋,接战;厉:磨砺,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先磨一下嘴。
188. 载(zài)歌载舞:边歌唱,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载:又,且。
189.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张:陈设,铺排。
190.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191. 中流砥dǐ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砥柱山,在三门峡,屹立在黄河激流中;砥:磨刀石。
192. 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
193. 装模(mú)作样:故意做作,故作姿态。样:模样、姿态。
194. 壮志未酬chóu: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酬:实现。
195. 谆谆(zhūn)教诲huì:恳切、耐心的教导。谆谆:形容恳切教导。
196.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197. 自给(jǐ)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给:供给。
198. 自强不息:自己地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
199.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其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
200.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顾、盼:看。
本课学习提纲
一、汉语中四字格词语
二、再谈成语和四字词语如何区分
三、再谈修辞手法的成语
四、成语中数词的修辞特点
五、修辞方法的具体表现(作用)
六、成语修辞的效果
七、与小学生一起学四字词语
成语典故班第40课作业:
一、填空题
1.词语在()中多由四个字组成,是实用的()。“四字格”是()的常见形式,也是()使用者最常用的形式。
2.四字格词语是汉语词汇的一大()。它一般由分成前后两部分的()构成。从()关系看,词语中前后两个部分可以是主谓、动宾、偏正或者并列关系。从结构上看,四字格成语是由()词组和()词组组成。
3.()字音节鲜明清晰,许多成语念起来抑扬顿挫,起落跌宕,十分和谐,具有()的美感,使用他们能够增强()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语还有()、()对照、讽刺、引语等修辞作用,尤其是作为(),不但使自己的论证具有(),文章有(),而且使语言生动活泼。
二、辨别成语
请大家根据本课中的成语,找出你喜欢的10条成语,解释并注明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此题请独立完成!可百度。
按以下格式完成答题:
1.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诗》的序)
【近义词】:洞天福地
【反义词】:人间地狱
【歇后语】:陶渊明的理想
【灯谜】:空中仙阁
【用法】: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汉语言基础值得琢磨
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修辞手法,都在一部《诗经》里
汉语修辞格大纲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课件50张
修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