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曲研修第九讲 带过曲 (浅析〔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

元曲研修第九讲   带过曲

浅析〔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浅析〔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

主讲:绝谷画蝶

上讲提纲:

一、重头小令

二、重头小令与寻常小令的区别

三、重头小令与前腔的异同

四、浅析〔南羽调·胜如花〕

上课前再讲讲南曲的制曲特点:

1、北曲可以使用平仄谱,入声字已分派到平上去三声中,而关于南曲格律,绝对不可用平仄两字制谱,否则没有南北之分。南曲很注重入声字,还有上去、去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2、凡是制南曲用到入声字,必须到《中原音韵》十九个韵部中查找。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把平水韵的入声字都入派到平、上、去三声。南曲讲究入代三声,而北曲是入派三声。
    3、我国目前推广《中华新韵》、《中华通韵》,这是时代的主流、是方向。在散曲创作中,习惯古韵的曲友继续用古韵,习惯新韵的曲友继续用新韵,主要是意境为先,但新旧韵不能混用。我们的作业统一要求使用《中原音韵》。
   4、关于南曲曲谱,目前曲界还未统一。现在有地方推荐比较正统的曲谱是:九宫正始,康熙曲谱(钦定曲谱),南词新谱。咱们目前如果要创作南曲,标出某个曲牌并附曲谱,按这个曲谱制曲就可以了,但咱们曲研班的作业统一用《康熙曲谱》(钦定曲谱)为准!

《钦定曲谱》书成于1715(清康熙五十四)年,清朝康熙皇帝勒令王奕清等人编撰的一种曲谱。正文分为十二卷,北曲四卷。收曲牌335个;南曲八卷,收曲牌811个,多因袭朱权《太和正音谱》和沈损《南曲谱》而成。文中按宫调排列,注明句式、四声、韵脚,并举出例曲。北曲部分注明入声派入何种声调。卷首并附有各家曲论。

下面开始今晚的学习!

一、小令中的带过曲

先看下图:

        寻常小令

      重头小令

      带过曲

        集曲

1、什么是带过曲?

带过曲是一种戏曲表演形式。元曲制作中,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共同的内容,这种格式称为“带过曲”。带过曲是同一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带过曲是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每支带过曲的具体名称,即由该曲所用的各个曲牌名称组成,并在中间夹以“带”“带过”“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如:〔对玉环清江引〕、〔正宫·脱布衫小梁州〕、〔南吕·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双调·雁儿落得胜令〕、〔中吕宫·齐天乐红衫儿〕。如乔吉的〔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忆别:“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水天水笺,白雁云烟字。〔过〕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咨,风流两鬓丝。”带过曲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词意表达上的不足。带过曲往往形成习惯性的兼带关系。某一曲牌常带某一曲牌,它们一般押同一个韵部的字。带过曲与重头或么篇不同,后者是同一曲牌的重复。继续看带过曲例曲:

如:〔北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述怀
 〔元代〕顾德润
蛛丝满甑尘生釜,浩然气尚吞吴。并州每恨无亲故。三匝乌,千里驹,中原鹿。〔过〕走遍长途,反下乔木。若立朝班,乘骢马,驾高车。常怀卞玉,敢引辛裾。羞归去,休进取,任揶揄。  

〔过〕暗投珠,叹无鱼。十年窗下万言书。欲赋生来惊人语,必须苦下死工夫。

作者胸蓄大志,身怀书策,奔走长途,求取功名,意欲有一番作为。然而事与愿违,在屡遭碰壁和白眼后,只得黯然地返回故园。其心中的感慨悲愤,自非数语可尽,故此作采用了带过曲的形式。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曲合成的“述怀”,恰如一支三部曲,分别述写了忆昔、感遇、反思的内容,奏出了失意士子心中的悲歌。

又如:〔中吕·醉高歌兼喜春来〕题情

〔元代〕贯云石

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 〔过〕

蜂媒蝶使空迤逗,燕子莺儿不自由。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由〔醉高歌〕、〔喜春来〕两曲合成的题情”,恰如一支两部曲。

作者介绍:

贯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甜斋”。

再如:〔中吕·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旅中

〔元代〕顾德润

长江远映青山,回首难穷望眼。扁舟来往蒹葭岸,烟锁云林又晚。篱边黄菊经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悭。破情思晚砧鸣,断愁肠檐马韵,惊客梦晓钟寒。归去难,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

  由〔醉高歌〕、〔摊破喜春来〕两曲合成的“旅中”,实际上包括了旅程的两种情味。前四句的醉高歌是在舟船的动行中,而后七句的摊破喜春来则是泊岸后的旅宿。行、宿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

2.带过曲的产生与发展  

带过曲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呢,大致有三种观点:  

小令“续调”说。

带过曲即作者填一调毕,意犹未尽,再续拈一他调,而此两调之间,音律又适能衔接也。倘两调尤嫌不足,可以三之,但到三调为止,不能再增,若再增,则进而改作套曲。

套数“摘调”说。

带过曲系从套曲中摘出连用部分而成,与摘调小令相似,亦如词之摘遍。摘自套曲中连用之两三支曲牌者,则为带过曲。  

单曲向套数发展“中间体”说。

一曲带尾到异曲带过,由异曲带过生发扩大为缠达、缠令之赚,再进一步完善为北套。在散曲形成之前,已有“诸宫调”,其体首尾完备,乃与北曲近源。甚至近代吴梅认为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固属诸宫调,实为北曲之开山。”

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还说:“《太和正音谱》谓解元始作北曲,亦非不经之论也。”从现存的曲学文献来看,在宋金时有单曲和较成熟的套数,却未见有带过一体。所以,先有套数后有带过曲,带过曲摘于套数较有依据。

④带过曲与套数的区别

套数又称“散套”,或者“大令”,是戏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调互相联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亦称“套曲”。它是从宋、金时期的唱赚、诸宫调等发展而来的。

其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参阅任讷《散曲概论》。

3、带过曲的分类及体式

最初,带过曲仅“北曲”小令中有,之后“南曲”中也出现了效仿者。之后在传统的带过曲中逐渐出现了北带过曲、南带过曲和南北兼带等形式。带过曲包括北带过曲、南带过曲、南北兼带三种体式。带过曲是由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所组成的一种小型组曲,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带过曲之曲牌组合结构很严格,不能随便组合。
    带过曲之各曲一般为同宫调,称“同宫带过”。宫调相近者,亦可借宫,称“异宫带过”。借宫者较为少见。如〔北中吕·山坡羊带过青哥儿〕为中吕借仙吕。又如〔北正宫·叨叨令带过折桂令〕为正宫借双调。

带过曲的体式较为短小,不象套数那样复杂。元明清三代曲家使用过独立成篇的带过曲体式有49种。

①据对《全元散曲》统计,作为独立成篇的带过曲体式,有27种,分列如下:

 宫:〔脱布衫过小梁州〕;

仙吕宫:〔那吒令过鹊踏枝寄生草〕;

南吕宫:〔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玉交枝带四块玉〕;

中吕宫:〔快活三过朝天子〕、〔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醉高歌过红绣鞋〕、〔醉高歌过喜春来〕、〔醉高歌过摊破喜春来〕、〔齐天乐过红衫儿〕、〔喜春来过普天乐〕、〔十二月过尧民歌〕;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雁儿落过清江引〕〔雁儿落过清江引碧玉箫〕〔对玉环过清江引〕〔沽美酒过太平令〕〔沽美酒过快活年〕〔水仙子过折桂令〕〔一锭银过大德乐〕〔殿前喜过播海令大喜人〔十棒鼓带清江引〕〔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越调:〔黄蔷薇过庆元贞〕;
正宫带过双调:〔叨叨令过折桂令〕;
中吕带过仙吕:〔山坡羊过青哥儿〕;

另外,一些书籍和资料还列有以下带过曲:

正宫:〔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仙吕宫:〔后庭花带过青哥儿〕;
南吕宫:〔骂玉郎带过采茶歌〕;

调:〔锦上花带过清江引碧玉萧〕〔江儿水带过碧玉箫〕〔竹枝儿带过侧砖儿〕〔梅花酒带过七兄弟〕中吕带过双调:〔醉高歌带过殿前欢〕〔满庭芳带过青江引〕。

②据对《全明散曲》统计,作为独立成篇的带过曲,除元代已用过者以外,又有19种体式,其中:北带过曲13种,南带过曲3种,南兼北带过曲3种。

A.北带过曲体式13种:

〔北正宫·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北正宫·醉太平带过莲花落〕

〔北仙吕·后庭花带过青哥儿〕

〔北南吕·一枝花带过折桂令〕

〔北中吕·满庭芳带过清江引〕

〔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北中吕·上小楼带过满庭芳〕

〔北双调·折桂令带过清江引〕

〔北双调·折桂令带过急三枪〕

〔北双调·楚江秋带过清江引〕

〔北双凋·竹枝歌带过侧砖儿〕

〔北双调·折桂令带过朝天子〕

〔北双调·新水令带过折桂令〕。

又〔北正宫·醉太平带过莲花落〕

〔北双调·折桂令带过急三枪〕
〔北南吕·一枝花带过折桂令〕

〔北双凋·竹枝歌带过侧砖儿〕

〔北双调·新水令带过折桂令〕5种,尚存疑点,有待进一步考证。

B、南带过曲体式3种:

〔南商调·山坡羊带过步步娇〕   

〔南仙吕入双调·朝元歌带过朝元令〕

〔南双调·锁南枝带过罗江怨〕。

C、南兼北带过曲体式3种:

〔南仙吕兼北双调·一封书带过雁儿落〕

〔南兼北南吕·楚江情带过金字经〕

〔南兼北中吕·红绣鞋带过红绣鞋〕

③据对《全清散曲》统计,作为独立成篇使用的带过曲,除元明两朝已用过的以外,体式又有3种,南北各1种,南兼北1种。

分别是:

〔北越调·圣药王带过金蕉叶〕

〔南越调·下山虎带过蛮牌令〕

〔北正宫兼南仙吕入双调·叨叨令带过风入松〕。

其中〔北正宫兼南仙吕入双调·叨叨令带过风入松〕存疑待考。
  除以上可查古人使用过的带过曲外,还有一些书籍和资料提到一些带过曲名称如:
    〔北南吕·骂玉郎带过采茶歌〕

〔北南吕·哭皇天带过乌夜啼〕

〔北中吕·石榴花带过斗鹌鹑〕

〔北中吕·快活三带过鲍老儿〕

〔北商调·金菊香带过醋葫芦〕

〔北越调·调笑令带过小桃红〕

〔北双调·锦上花带过清江引碧玉萧〕

〔北双调·川拨棹带过七兄弟〕

〔北双调·梅花酒带过收江南〕

〔北中吕·醉高歌带过殿前欢〕等这些尚未见古人独立成篇曲例,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果我们今后选用宜慎,在此,我们仅作了解,我们重点掌握学习北带过曲。 

④常见的带过曲:
正宫:〔脱布衫带过小梁州〕〔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仙吕:〔后庭花带过青哥儿〕〔哪咤令带过鹊踏枝〕〔那吒令过鹊踏枝寄生草〕。

南吕:〔玉交枝带过四块玉〕〔骂玉郎带过采茶歌〕〔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中吕:〔喜春来带过普天乐〕〔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边静〕〔快活三带过朝天子〕〔醉高歌带过红绣鞋〕〔醉高歌带过摊破喜春来〕〔醉高歌带过喜春来〕〔十二月带过尧民哥〕

越调:〔黄蔷薇带过庆元贞〕

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鸿门凯歌)〔雁儿落带过清江引碧玉萧〕〔江儿水带过碧玉萧〕〔竹枝儿带过侧砖儿〕〔锦上花带过清江引碧玉萧〕〔一锭银带过大德歌〕〔沽美酒带过快活年〕〔殿前喜带过播海令大喜人心〕〔梅花酒带过七兄弟〕〔沽美酒带过太平令〕〔楚天遥带过清江引〕〔对玉环带过清江引〕

中吕带过双调:〔醉高歌带过殿前欢〕〔满庭芳带过青江引〕

正宫带过双调:〔叨叨令带过折桂令〕

中吕带过仙吕:〔山坡羊带过青哥儿〕等。

4、带过曲的特点:

带过曲的“曲调间音韵衔接要紧密、起收要圆满”,否则,所产生的带过曲都不可能有生命力。纵观元明清三代之带过曲,明代才是带过曲的创新发展阶段。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如:

1:〔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

元代:张可久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读书,图,驷马高车,但沾著者也之乎。区区,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半纸虚名,十载功夫。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    (过)

白鹭洲边住,黄鹤矶头去。唤奚奴,鲙鲈鱼,何必谋诸妇?酒葫芦,醉模糊,也有安排我处。

2:〔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元代:赵岩

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深卷燕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  (过)

(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

前五5句为〔喜春来〕,后11句为〔普天乐〕,它们同入中吕宫,并且音韵衔接,同押齐微韵。

3:〔仙吕·那吒令过鹊踏枝寄生草〕

元代:未知作者

青芽芽柳条,接绿茸茸芳草。绿茸茸芳草,间碧森森竹梢。碧森森竹梢,接红馥馥小桃。娇滴滴景物新,笑吟吟闲行乐,一步步扇面儿堪描。  (过)

声沥沥巧莺调,舞翩翩粉蝶飘。忙劫劫蜂翅穿花,闹炒炒燕子寻巢。喜孜孜寻芳斗草,笑吟吟南陌西郊。  (过)

曲弯弯穿出芳径,慢腾腾行过画桥。急酒旗儿斜剌在茅檐外挑,虚飘飘彩绳儿闲控在垂杨袅,韵悠悠管弦声齐和在花阴下闹。骨剌剌坐车儿碾破绿莎茵,吉蹬蹬马蹄儿踏遍红尘道。

前九句为〔那吒令〕,中间六句为〔鹊踏枝〕,后七句为〔寄生草〕,它们同入仙吕宫,音韵衔接,同押萧豪韵。

(2)带过曲书写格式

带过曲书写格式也非常重要,首先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目前散曲界比较流行在两个曲牌的中间加〔带〕或〔过〕。

第一种排版格式:

如〔中吕·醉高歌带过喜春来〕题情

元代:贯云石
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   蜂媒蝶使空迤逗,燕子莺儿不自由。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此格式前四句为醉高歌,后五句为喜春来。第四句与第五句,也就是送与人些风流证候”与“蜂媒蝶使空迤逗”这两句之间没有写过”、“带过”等字样,但是此处是空了两格字。这种方法不醒目。

第二种排版格式:

如〔中吕·醉高歌带过喜春来〕题情

元代:贯云石
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   

蜂媒蝶使空迤逗,燕子莺儿不自由。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前四句为醉高歌,后五句为喜来春。这个排版格式就如词的两片一样,分为两段了。也没有写“过”、“带过”等字样,但是此处是换行了。

第三种排版格式,当前散曲界流行的格式:

如〔中吕·醉高歌带过喜春来〕题情

元代:贯云石
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带过)   

蜂媒蝶使空迤逗,燕子莺儿不自由。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前四句为醉高歌,后五句为喜春来。第四句与第五句,也就是送与人些风流证候”与“蜂媒蝶使空迤逗”这两句之间要写过”、“带过”等字样,此处还是要空两格字。然后换行写带过曲子。

提醒一下:当带过曲合为新的带过曲,谁前谁后也不能随便调。如我们熟悉的只有〔雁儿落带得胜令〕,没有〔得胜令带雁儿落〕。带过曲是曲牌规定的,咱们按照前人定制好的谱式制曲就可以了。咱们继续看曲例: 

1:〔中吕·醉高歌带过喜春来〕咏玉簪

元代:张养浩
想人间是花开,谁似他幽闲洁白?亭亭玉立幽轩外,别是个清凉境界。  (带过)

裁冰剪雪应难赛,一段香云历绿苔;空惹得暮云生,越显的秋容淡。常引得月华来,和露摘,端的压尽凤头钗。

2:〔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春风桃李繁

元代:庚吉甫

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秋霜黄菊残,冬雪白梅绽。  〔带〕

四季手轻翻,百岁指空弹。谩说周秦汉,徒夸孔孟颜。人间,几度黄粱饭;狼山,金杯休放闲。

3:〔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韩侯一将坛,诸葛三分权。功名纸半张,富贵十年限。 〔带〕  

行路古来难,古道近长安。紧把心猿系,牢将意马栓。尘寰,倒大无忧患。狼山,白云相伴闲。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有的带过曲因各曲连用,则会为带过曲另起一名如:

·冯惟敏将〔北双调·折桂令带过朝天子〕改为〔折桂朝天令〕;

·汤式将〔北双调·水仙子带折桂令〕另起名为〔湘妃游月宫〕,也有人称作〔仙桂引〕〔仙子步蟾宫〕的。

有人将〔北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另称为〔鸿门奏凯歌〕〔平沙凯歌〕〔雁阵来〕,将〔北双调·对玉环带过清江引〕称〔玉江引〕等。当然,我们最好按标准格式来。再看:

4:〔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哪一个不遇灾难?   〔兼〕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大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5:〔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张养浩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长安道。   〔兼〕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

这三种书写格式都可以,但一定要写清楚,我建议使用第三种格式,这样让读者一眼看清楚。

二、带过曲的应用

带过曲在元代产生后,并未得到当时曲家的广泛应用,与小令和套数相比,作品较少,说明带过曲并非当时流行的体式。据有人统计,带过曲只有174首,使用过27种体式。至明代,南曲兴起,集曲之风盛行,套数发展也更加完备。带过曲也由单一的北带过曲,扩展为南带过曲和南兼北带过曲。其中,南带过曲多用于套数,独立成篇者很少。直至清代散曲势微,概散曲各体式发展尽矣。带过曲亦对明清民间小曲产生影响,民间小曲也有带过的形式。

带过曲可以单独使用,独立成篇。也可以数首组合使用,使之为“重头”体制,亦能独立成篇。还可以联入套数。单独使用和组成“重头”的,为真正意义上的带过曲。
    1.单独使用的带过曲,一首一题。如: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自适

元代:乔吉

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   (过)

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行呵,官大忧愁大;藏呵,田多差役多。
    2.带过曲组合为“重头”的,数首一组,以四首为常见。如(元代)钟嗣成〔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佳兴,四首分别写春、夏、秋、冬四时;四景分别写风、花、雪、月;四福分别写富、贵、福、寿;四情分别写悲、欢、离、合;四别分别写叙别、恨别、寄别、忆别;这个带过曲曲牌下,还有曾瑞的《四时闺怨》四首,分别写春、夏、秋、冬。

1:〔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佳兴之四时

元代:钟嗣成

【春】梅花漏泄阳和信,才残腊又新春。东风北岸冰消尽。元夜过,社日临,中和近。  (带过)

天气氤氲,花柳精神。驾香轮,驰玉勒,醉游人。清明过了,飞絮纷纷。隔孤村,闻杜宇,怨东君。  (带过)

叹芳辰,已三分,二分流水一分尘。寂寂落花伤暮景,萋萋芳草怕黄昏。

   【夏】

清和天气逢初夏,更何处觅韶华!端阳过了炎威乍。藤枕攲,翠簟铺,纱幮挂。(带过)

住处清佳,绝去喧哗。近深林,烹嫩笋,煮新茶。披襟散发,沉李浮瓜。引莲筒,斟竹叶,看荷花。   (带过)

羡归鸦,趁残霞,暮云呈巧月如牙。静夜凉生深院宇,熏风吹透碧窗纱。

【秋】

梧飘一叶知时候,凉气应暑潜收。楼头乞巧传闻旧。玉露冷,银汉明,金飙透。(带过)

大火西流,明月中秋。气萧条,光皎洁,景清幽。重阳近也,佳节堪酬!菊初簪,萸旋插,酒新篘。  (带过)

且登楼,试凝眸,眼前景物堪追游。远水长天同一色,白蘋红叶满汀洲。

【冬】

鸳鸯瓦冷霜华重,渐凛冽酿寒冬。重帘不卷金钩控。天气严,风力威,冰撕冻。(带过)律应黄钟,绣线添红。日迎长,云纪瑞,岁成功。彤云遍野,瑞雪漫空。压寒梅,欺劲竹,秀孤松。  (带过)

谢天公,庆时丰,烧残爆竹一年终。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这四首作品都是前六句为〔骂玉郎〕,中间十句为〔感皇恩〕,最后五句为〔采茶歌〕。这就是带过曲组合为“重头”的带过曲小令。

2:〔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佳兴之四景

【风】

熏风起自青蘋外,应时候自南来,此身如在清凉界。尘虑绝,天地宽,胸襟快。   (带过)

柳榭花台。杏脸桃腮。手相携,心厮爱,意同谐。偏宜出格,付与多才。捧银荷,沉玉李,列金钗。  (带过)

簟舒开,枕相挨,吹将爽气透吟怀。雪体冰肌消盛暑,也胜宋玉在兰台。  

【花】

千红万紫都争放,要占断早春光。一枝分付娇相向。晓露浓,昼日长,和风荡。(带过)

院粉宫黄,国色天香。逞娇柔,增秀媚,竞芬芳。只愁暮晚,风雨相妨。爱芳姿,付密意,动情肠。  (带过)

向回廊,傍华堂,高烧银烛照红妆。遇景逢时随意赏,也胜潘岳在河阳。

【雪】

是谁家剪下琼花瓣?飞六出遍长安。琼楼玉宇连霄汉。素练飘,缟带悬,银杯散。(带过)

柳絮凋残,蝶翅翩翻。洒歌楼,添酒价,助吟坛。壶天莹彻,身地清闲。泛霞觞,歌《水调》,拥云鬟。 (带过)

共开颜,且汤寒,兴来未放酒杯干。明日探梅应未晚,也胜和靖在孤山。

【月】

一轮皓月明如昼,但得意是中秋。倒悬玉镜无尘垢。皓彩浮,素影澄,清光透。(带过)

皓齿明眸,粉面油头。点花牌,行酒令,递诗筹。词林艺苑,舞态歌喉。共鸳朋,谐凤友,效鸾俦。(带过)

既无忧,又无愁,蟾光长愿照金瓯。天上姮娥人世有,也胜瘐亮在南楼!

3:〔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闺怨

元代:曾瑞

【春】

花飞春去愁偏甚,情缘恶梦难禁,分钗破监别离谶。泪满襟,鸾拆衾,鸳分枕。弦断瑶琴,髻坠琼簪,玉消香,裙退锦,钏憁金。郎欢娱未审,妾烦恼特深。慵针指,懒梳掠,倦登临。

闷相侵,恨相寻,闲愁闲闷绿成阴。念想逐宵浑废寝,相思无日不伤心。

【夏】

纱厨烟淡波纹簟,惊午梦恨厌厌,别离情绪难绝念。闷转添,恨转添,愁无厌。

问卜求签,有苦无甜。痛无心,调锦瑟,对妆奁。泪淹残杏脸,愁压损眉尖。欢娱俭,愁检束,闷拘钳。

近雕檐,簌朱帘,困人天气扇慵拈。云髻蓬松愁病染,缃裙宽掩舞腰纤。

【秋】

斜阳万点昏鸦乱,闲楼阁映林峦,漫天愁闷为奴伴。眉黛攒,秋水漫,柔肠断。

刀搅锥剜,情苦心酸。晚帘栊,笼双凤,锁孤鸾。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愁端。云初判,月正圆,夜漫漫。

景难观,闷难搬,流苏空掩枕衾宽。暗想有缘添恨满,料应无梦继情欢。

【冬】

同云黯黯冰花放,梅扑簌絮颠狂,严凝寒透红绡帐。情感伤,难抵当,愁魔障。

风竹敲窗。雪月侵廊。暮寒生,欢梦少,漏声长。漫魂劳意攘,空腹热肠荒。何曾忘,愁万缕,泪千行。

掩空堂,锁余香,消疏景物助凄凉。梅竹无言成闷赏,心情怀恨入愁乡。

这四首作品都是前六句为〔骂玉郎〕,中间十句为〔感皇恩〕,最后五句为〔采茶歌〕。四首作品都是围绕四时闺怨这一主题创作的,这就是带过曲组合为“重头”的带过曲小令。

3.“带过曲”的形成是摘于套数

有曲研究者说“带过曲”的形成是摘于套数,而后带过曲又被作为一个曲组用于套数之中。如元张鸣善〔北中吕·粉蝶儿〕思情,共用了〔粉蝶儿〕、〔醉春风〕、〔迎仙客〕、〔普天乐〕、〔十二月〕、〔尧民歌〕、〔啄木儿煞〕七支曲子,其中〔十二月〕与〔尧民歌〕即为带过曲形式,两曲成连用关系。

曲例:〔北中吕·粉蝶儿〕思情雾鬓云

元代:张鸣善

雾鬓云鬟,楚宫腰素妆打扮,恰便似玉天仙谪降人间。殢人娇,良人种,误遭一难。虽然与风月同班,比其自然中看。

〔醉春风〕他若是愁锁翠春山,笑时花近眼。玉娉婷慵整倦妆奁,常好是懒,懒,翡翠裙低,凤凰钗重,麝兰香散。

〔迎仙客〕相逢到数载余,别离了两三番,则俺那美人儿恰才人这筵席间。美酒泛金波,闲歌随象板。投至的欢意阑珊,那其间彼行皆分散。

〔普天乐〕分散再相逢,再相逢空长叹。人有愿天心必应,天心应人愿何难?纤腰如杨柳枝,粉脸似桃花瓣。桃柳争妍花开绽,见年年桃柳开残。人生百年,正心思忖,有限朱颜。

〔十二月〕苏小卿风尘意懒,双通叔名利相干。虽不学双生是对手,也合与苏氏同班。虽葬在黄丘上滩,名播在天上人间。

〔尧民歌〕呀!自古来知音相会果应难,争奈这少年心终岁受孤单。休将这凤凰栖老碧梧寒,投至的雁鸣莺呖杏花残。愁烦,琵琶手倦弹.这埚儿休扭做浔阳岸。

〔啄木儿煞〕花钿额上贴,赤绳足下拴。少年心终久相轻慢,坚心无惮,准备并洞房花烛报平安。

大家读完一看,这不就是咱们学过的散套形式吗,你说的没错,这是散套啊,但咱们例举出来,就是证明曲研究者,对“带过曲”的形成是摘于套数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其依据就是其中的〔十二月〕与〔尧民歌〕即为带过曲形式,两曲成连用关系。

4.带过曲言“带过形式”

有的带过曲或言“带过形式”,在现存古人曲作中只见于套数,而未见独立成篇。如《全元散曲》套数中收有〔北正宫·伴读书带过笑和尚〕。有的带过形式出现在套数尾曲,如〔离亭宴带歇指煞〕等。又如当代谢伯阳、凌景埏《全清散曲》所收南曲套数中,有

南仙吕:〔太师引带过刮鼓令〕、〔大胜乐带过节节高〕、〔东瓯令带过金莲子〕、〔琐窗寒带过绣衣郎〕、〔醉太平带过宜春令〕、〔懒画眉带过针线箱〕〔绣带儿带过太师引〕;

南越调:〔山马客带过忆多娇〕、〔忆多娇带过江头送别〕;

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

南仙吕入双调:〔园林好带过侥侥令〕

南中吕:〔南红绣鞋带北红绣鞋〕等。也仅见于套数。带过曲被用于套数中,只体现着带过的形式和此两三只曲的连用关系,作为套数的一部分,而不能独立成篇,也就失去带过曲的本身意义。

我在查阅“南带过曲”资料时,才知道南曲中的“带过曲”是极少的,对这部分知识,咱们作为业余爱好者,没法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何况散曲的曲牌有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曲牌都能组合成带过曲。前人根据当时规则或是惯例,而成带过曲的定式。今人使用带过曲这一体式时,切不可随心所欲,任意组合,在填写带过曲时,还是依葫芦画瓢为好。

三、带过曲与其他散曲形式的区别

1.带过曲与寻常小令的区别

相对套数而言,带过曲与小令都有短小的特点。形式上,带过曲是两三支小令的组合。两者又都可用“重头”之制。多数曲家把带过曲划入小令一类。个别曲调,单支小令用法与组入带过曲用法稍异。

单支小令用法如:元 马致远〔北仙吕·北青哥儿〕十二月之六月
冰壶瑶台天远,逃炎蒸莫要逃禅。约下新秋数日前,闲与仙人醉秋莲,凌波殿。
    组入带过曲用法如:元 曾瑞〔北中吕·山坡羊带过青哥儿〕过分水关山
山如佛髻,人登鳌背,穿云石磴盘松桧。一关围,万山齐,龙蟠虎踞东南地。岭头分了银汉水。高,天外倚;低,云涧底。 〔过〕

行人驱驰不易,更那堪暮秋天气,拂面西风透客衣。山雨霏微,草虫啾唧。身上淋漓,脚底沾泥。痛恨杀仡情鹧鸪啼,行不得。
    〔青哥儿〕一调中,曾曲比马曲多出四字句四句,此取套数的增句用法,此亦可见带过曲与套数较近。

2.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区别

①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②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包括三个)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支曲组成,突破了三支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绝大部分是同一宫调(极少数串宫带过),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3. 北带过曲与南过曲的区别

北带过曲和南过曲,因为都有“过曲”两字,容易让部分学员混淆,我们需要知道过曲即南曲中对引子、尾声以外所用曲牌的一种泛称。

在南戏中,“过曲”是每一出戏的主体所在,通常多是用数量不等的若干支曲相连,分由不同的角色演唱。净、丑等次要角色出场,不用引子,所唱多是速度较快的急曲、粗曲等组成的过曲,即一些所谓的村坊小曲如〔字字双〕、〔吴小四〕、〔光光乍〕、〔五方鬼〕、〔赵皮鞋〕、〔水底鱼儿〕、〔金钱花〕之类的曲子,风格上较为俚俗一些。而生、旦等主要角色出场,所演唱的曲子除引子外,主要是过曲。这些过曲“粗”、“细”皆有,但大多是以节奏舒缓、抒情性较强的慢曲、细曲为主。
    在南曲曲牌中,过曲曲牌是最多的。以《南曲九宫正始》中的〔正宫〕为例,书中共收南正宫曲牌七十五个,其中属于引子用的曲牌为十二个,其余都是过曲曲牌,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仙吕宫〕共收曲牌一百个,其中用作引子的曲牌仅有十八个,剩下的八十二个曲牌都属于过曲曲牌。

检《全清散曲》使用〔南正宫〕曲牌创作的散曲中计有31个曲牌82首曲子,其中用引子专用的曲牌创作的散曲计有三个曲牌3首曲子,其余的都是过曲曲牌。使用〔南仙吕宫〕曲牌创作的散曲计有181首,共用39个曲牌。其中用引子曲牌创作的散曲43首,用了四个曲牌,其余都属于过曲曲牌。根据上述分析,对于南曲所属二千七百多个曲牌的使用情况,要有基本的了解。
    特别说明一下,过曲曲牌有不少是小令套数兼用者,如要使用,亦须仔细甄别。一般的古曲谱是不注明的,必要时只能翻《全明散曲》或者《全清散曲》来比照。当然,一些现代南曲谱可能是注明的。

而北带过曲: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这节课咱们又进行了一次交流,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混淆了。

四、浅析〔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前面我们提到了《全元散曲》中27种北带过曲体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带过曲〔中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恨别,例遵元·钟嗣成曲例,谱从《北曲小令参考谱》。

恨别这首曲子风格明朗,工于抒怀,善用排比,语意明快,以女子诉怨,男子宽慰的写法铺陈开来。

1:〔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恨别

元代:钟嗣成

风流得遇鸾凤配,恰比翼便分飞,彩云易散玻璃脆。没揣地钗股折,厮琅地宝镜亏,扑通地银瓶坠。 

香冷金猊,烛暗罗帏。支剌地搅断离肠,扑速地淹残泪眼,吃答地锁定愁眉。天高雁杳,月皎乌飞。 暂别离,且宁耐,好将息。

你心知,我诚实,有情谁怕隔年期。去后须凭灯报喜,来时长听马频嘶。

谱式:

词语注释:

⑴没揣:不料、突然、猛然。

⑵厮琅地:表象声,物体破碎声。

⑶扑速地:即“扑簌地”,象声词,表落泪。

⑷吃答地:象声词。形容落锁。

⑸月皎乌飞:化用宋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中“月皎惊乌栖不定”句意。

⑹宁耐:忍耐。

⑺将息:休息、调养。

⑻须凭:当要凭依。

⑼灯报喜:旧谓灯心爆结灯花,预兆喜事临门,远行亲人当回来。

译文:

风流情得到遇合,鸾与凤欢乐相聚,但是刚聚首便比翼分飞被迫飞离。像浮云容易飘散,玻璃瓦刹时被摔碎,又像金钗突然从当腰折断,厮琅一宝镜破裂难再圆,银瓶扑通一下落地坠毁。

金猊香炉的香早已熄灭,锦绣罗帐里的红烛光也暗晦。支喇地一声响搅得离肠寸断,扑簌簌泪珠儿流得满脸满腮,吃答答离愁使人紧锁柳眉。天穹高远雁阵南行,月光皎洁乌鸦独飞。暂时的别离,先耐心地等待,等待传来好消息。你心中定知道,我对爱情忠诚专一,有情人真心相许就不怕隔年不见的别离。你去后会从那跳动的灯花千知你有喜,你归来时会听到骏马欢快地鸣嘶。

作品赏析:

这支曲子里,前面部分写日盼夜盼终于盼来情人的书信,中间部分转述书信的内容,结尾部分写读信后的感受。起首两句,“思无尽”“空目断”表现出主人公在书信到临前的焦急的心情,这就为下面看到书信后的喜悦作了铺垫。第三句的“真实信”三字,意味深长,蕴藉深厚,从侧面反映出主人公曾在梦境内里收到过来信,而此刻梦已成真,更能衬托出激动的心情。接下来,作者用“亲手开”“在意读”“从头认”三个表现动作的短句,表现了拆计件的喜悦,这一描写形象而传神,起到为下文作铺垫的效果。

“织锦回文”引出了这封信的内容,正式推出“意诚实,心想念,话殷勤”三句,即未婚妻在信中表达因一回回佳期落空而哀怨痛苦的遭遇。下面的“愁”“怨”“挨”“怕”等字,也表现出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人们可以想见才转喜为悲、惆怅难平的心情。

最后字了读信之后的感受,但是除了“断肠人忆断肠人”一句直接描述自身感受之外,其余都是从对方身上着笔,这正是全曲的精到之处,体现出男女双方心心相印,呼吸相连的款款深情。

〔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曲牌名,此曲由〔骂玉郎〕、〔感皇恩〕和〔采茶歌〕三首组成带过曲,其中〔骂玉郎〕为六句四韵,〔感皇恩〕为十句五韵,〔采茶歌〕为五句四韵,共二十一句十三韵。《恨别》为此带过曲的题目。

第一支〔骂玉郎〕:

风流得遇鸾凤配,恰比翼便分飞,彩云易散玻璃脆。(没揣地)钗股折,(厮琅地)宝镜亏,(扑通地)银瓶坠。 

谱式为:

×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厶平(上)▲,平平去△。

此调小令兼用。又名瑶华令。本曲带感皇恩、采茶歌合为带过曲,不独用。第二句本×仄仄平平五字,作者多变为××仄、仄平平六字句,且多作对偶,遂似两个三字句。尾三句鼎足相对。

第二支〔感皇恩〕:

香冷金猊,烛暗罗帏。(支剌地搅)断离肠,(扑速地淹)残泪眼,(吃答地锁)定愁眉。天高雁杳,月皎乌飞。 暂别离,且宁耐,好将息。

谱式为: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调小令兼用。不独用。第八句可为平平仄。第九句可为仄平平。第一二句须对偶,第三四五句鼎足相对,第六七二句须对偶,尾三句鼎足宜相对。

第三支〔采茶歌〕:

你心知,我诚实,有情谁怕隔年期。去后须凭灯报喜,来时长听马频嘶。

谱式为: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

此调小令兼用。又名楚江秋。不独用。第四句可为×仄平平仄平平▲。首两句与尾两句须对偶。

2:〔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闺情

元代:兰楚芳

兰堂失却风流伴,倦刺绣、懒描鸾,金钗不整乌云乱。(情深似)刀刃剜,(愁来似)乱箭攒,(人去似)风筝断。

(口则说)应举求官,(多因是)买笑追欢。(从今后鸳梦儿)再休完,(鱼书儿)都休寄,(龟卦儿)也休钻。离愁万般,心绪多端。(芳草)迷烟树,(落花)催雨点,(香絮)滚风团。

(阳台上)路盘桓,(蓝桥下)水弥漫。傍楼一傍一心酸,空忆当时花烂熳,可怜今夜月团。

这首带过曲则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了很多衬字。大家注意看,这些衬字不单是相对的,规定的曲牌格律里也是相对。

3:〔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为酸斋解嘲

元代:张可久

君王曾赐琼林宴,三斗始朝天,文章懒入编修院。红锦笺,白苎篇,黄柑传。

学会神仙,参透诗禅。厌尘嚣,绝名利,近林泉。天台洞口,地肺山前。学炼丹,同货墨,共谈玄。

兴飘然,酒家眠。洞花溪鸟结姻缘,被我瞒他四十年,海天秋月一般圆。

4:〔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夏目

元代:顾德润

衔泥燕子穿帘幕,早池塘贴新荷,庭愧堤柳鸣蝉和。扇影罗,巾岸葛,花盈座。

暑气无多,雨声初过。倚东床,开北牖,梦南柯。灯前恣舞,醉后狂歌。书慵注,琴倦抚,剑羞磨。

挂青蓑,钓沧波。世尘不到小行窝。笑拥青蛾娇无那,年来放我且婆娑。

5:〔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富山元宵赏灯

元代:张可久

朱衣锦带黄金镫,前后羽林兵。当空皓月悬秋镜,兰麝馨。箫鼓鸣,天街净。

灯界珠绳,春蔼花屏、御辇上翠逍遥,宫林传金错落,歌女口玉娉婷。赏良夜好景,听乐府新声。

庆元正,口队伍,乐升平。待天明,未收灯,宝筝前殿引长生。铁瓮千年富山城。西台一点老人星。

五、浅析〔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

 带过曲包括北带过曲、南带过曲、南北兼带三种体式。下面我们学习南带过曲〔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此调为南集曲带过北曲小令。例遵明·梁辰鱼曲例,谱从台湾汪经昌《南北曲小令谱》。

〔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曲牌名,集南曲〔香罗带〕、〔一江风〕、〔步步娇〕为第一支和〔金字经〕第二支组成带过曲,其中〔香罗带〕为七句六韵,第五句可押可不押韵;〔一江风〕为六句六韵,〔步步娇〕为一句一韵,〔金字经〕八句八韵。

曲例:〔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时隔八年回归故里感怀

作者:芙蓉园

还乡大梦醒,天蓝地青。兄张嫂罗频问情,海鲜粱酒玉杯擎也。温敦契弟,殷勤外甥,怀真抱朴当客迎。   一江风〕远访蓬瀛,近看黄城,游遍神仙境。滩涂钓海蛏,岩崖套石鹰。当年少不更,〔步步娇〕说给儿孙听。   金字经〕说给儿孙听,盼同春露荣,且把家山果业兴。兴,宏图养正能。如从命,岂虚今日行!岂虚今日行!

谱式为:   

〔香罗带〕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去平平△也(格)。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平去入平去平△。

〔一江风〕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

〔步步娇〕上上平平去△    

〔金字经〕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去平△,上上平平上去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去平平去平△  

第一支〔香罗带〕:

还乡大梦醒,天蓝地青。兄张嫂罗频问情,海鲜粱酒玉杯擎也。温敦契弟,殷勤外甥,怀真抱朴当客迎。

谱式为: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去平平△也(格)。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平去入平去平△。

本调为南南吕过曲曲牌,小令套数兼用。正格为十句,变格为十二句,正格、变格第四句末尾的“也”字为定格字,八九两句、十一十二两句及末尾两句,宜用叠句。皆为转板而设,使曲句由密转疏,带起下曲板式。

一江风〕:

远访蓬瀛,近看黄城,游遍神仙境。滩涂钓海蛏,岩崖套石鹰。当年少不更,  

谱式为: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

本调为南南吕过曲曲牌,小令套数兼用,此调有古新两体。有六七两句相叠,也有谱书为七八两句相叠、不在集曲范围内,具体谱从什么韵书。一、二两句和四、五两句宜相对,这是针对集曲要相对。此调为历来曲家所钟爱,多是比拼对仗手法,花样翻新不尽。人套时多是以本调若干支相叠成套。

第三支〔步步娇〕:

说给儿孙听,

谱式为:上上平平去△。

本调为北双调,又名〔潘妃曲〕,“忙”字亦可仄叶,如商氏他作云:“闲盼望。”“宜醉赏。”皆是。“梁”字亦可仄叶,如商氏他作云:“瞒着爹娘做些儿怪。”“花落东君也憔悴。”皆是。末句《中原音韵》谓须作仄仄平平去。但第一字,元人往往不拘。本调用于杂剧、散套、小令,既可作首曲又可用于套曲中间。

第四支〔金字经〕:

说给儿孙听,盼同春露荣,且把家山果业兴。兴,宏图养正能。如从命,岂虚今日行!岂虚今日行!

谱式为: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去平△,上上平平上去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去平平去平△。

本调为北南吕,曲牌名阅金经,又名“金字经”,《西番经》。本调第一句应叠上句,末尾一句可不叠,若收煞不易,重叠一次,以缓声情。

关于梁辰鱼原调题做〔楚江情带过金字经〕,引起后来学者议论,因〔楚江情〕即〔罗江怨〕,其中含有一个小曲牌〔怨别离〕,所以朱权给其更名为〔楚江情〕。而汪经昌教授进一步把〔楚江情〕换作〔罗江娇〕,一是以〔步步娇〕换掉〔怨别离〕,二更是为了与〔金字经〕能通用一个凡字笛色,则声谐而调合也。

谱式为:

〔楚江情〕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去平平△也(格)。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平上入平去平△。上上平平△,平上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去去平△,去上上平平去△。〔金字经〕平去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去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去平平去平△。

两谱式对照在平仄字数还是有一点变化的。这里咱们只是了解即可。
 

本讲提纲:

一、小令中的带过曲

二、带过曲的应用

三、带过曲与其他散曲形式的区别

四、浅析〔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五、浅析〔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

元曲研修第九讲作业:

一、试制〔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作品一首,题目和韵部自选!正确书写(宫调、曲牌、题目) 标题,限用《中原音韵》。

1、谱式为:   

〔香罗带〕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平上平平去平△,上平平上去平平△也(格)。平平入去▲,平平去平△,平平去入平去平△。〔一江风〕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平去平平去△。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平平去上平△。

〔步步娇〕上上平平去△    

〔金字经〕上上平平去△,去平平去平△,上上平平上去平△。平△,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去平平去平△,去平平去平△。

2、曲例:〔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时隔八年回归故里感怀

作者:芙蓉园

还乡大梦醒,天蓝地青。兄张嫂罗频问情,海鲜粱酒玉杯擎也。温敦契弟,殷勤外甥,怀真抱朴当客迎。   一江风〕远访蓬瀛,近看黄城,游遍神仙境。滩涂钓海蛏,岩崖套石鹰。当年少不更,〔步步娇〕说给儿孙听。   金字经〕说给儿孙听,盼同春露荣,且把家山果业兴。兴,宏图养正能。如从命,岂虚今日行!岂虚今日行!

上面的格式写法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前面是集曲,也可以按下面这种格式来写。

还乡大梦醒,天蓝地青。兄张嫂罗频问情,海鲜粱酒玉杯擎也。温敦契弟,殷勤外甥,怀真抱朴当客迎。远访蓬瀛,近看黄城,游遍神仙境。滩涂钓海蛏,岩崖套石鹰。当年少不更,说给儿孙听。   〔带〕说给儿孙听,盼同春露荣,且把家山果业兴。兴,宏图养正能。如从命,岂虚今日行!岂虚今日行!

3、制曲要求:

①本调为南集曲带过北曲小令,〔南南吕·南罗江娇带北金字经〕曲牌名,集南曲〔香罗带〕、〔一江风〕、〔步步娇〕为第一支和〔金字经〕第二支组成带过曲,其中〔香罗带〕为七句六韵,第五句可押可不押韵;〔一江风〕为六句六韵,〔步步娇〕为一句一韵,〔金字经〕八句八韵;

②特点:〔香罗带〕第四句末尾的“也”字为定格字,八九两句、十一十二两句及末尾两句,宜用叠句。皆为转板而设,使曲句由密转疏,带起下曲板式。〔一江风〕一、二句,五六句相对,〔金字经〕第一句应叠上句,末尾一句可不叠,若收煞不易,重叠一次,以缓声情。

③对偶:〔香罗带〕五、六两句〔一江风〕一、二两句和四、五两句宜相对。

4、内容:带过曲的篇幅、内容的含量都比寻常小令要大很多,根据曲牌感叹伤悲的声情特点,内容适合言情述怀,适用题材比较广泛;

二、试制〔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作品一首,题目和韵部自选!正确书写(宫调、曲牌、题目) 标题,限用《中原音韵》。

1、谱式:〔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平×仄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厶平(上)▲,平平去△。 〔带过〕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带过〕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上(平)▲,×平×仄仄平平△。

2、曲例

曲例1:〔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恨别

元代:钟嗣成

风流得遇鸾凤配,恰比翼便分飞,彩云易散玻璃脆。没揣地钗股折,厮琅地宝镜亏,扑通地银瓶坠。 

香冷金猊,烛暗罗帏。支剌地搅断离肠,扑速地淹残泪眼,吃答地锁定愁眉。天高雁杳,月皎乌飞。 暂别离,且宁耐,好将息。

你心知,我诚实,有情谁怕隔年期。去后须凭灯报喜,来时长听马频嘶。

曲例2:〔北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闺情

元代:兰楚芳

兰堂失却风流伴,倦刺绣、懒描鸾,金钗不整乌云乱。(情深似)刀刃剜,(愁来似)乱箭攒,(人去似)风筝断。

(口则说)应举求官,(多因是)买笑追欢。(从今后鸳梦儿)再休完,(鱼书儿)都休寄,(龟卦儿)也休钻。离愁万般,心绪多端。(芳草)迷烟树,(落花)催雨点,(香絮)滚风团。

(阳台上)路盘桓,(蓝桥下)水弥漫。傍楼一傍一心酸,空忆当时花烂熳,可怜今夜月团。

3制曲要点

①此曲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首组成带过曲,其中〔骂玉郎〕为六句四韵,〔感皇恩〕为十句五韵,〔采茶歌〕为五句四韵,共二十一句十三韵。

②〔骂玉郎〕小令兼用。又名瑶华令。本曲须带感皇恩、采茶歌合为带过曲,不独用。第二句本×仄仄平平五字,作者多变为××仄、仄平平六字句,且多作对偶,遂似两个三字句。尾三句鼎足相对。〔感皇恩〕此调小令兼用。不独用。第八句可为平平仄。第九句可为仄平平。第一二句须对偶,第三四五句鼎足相对,第六七二句须对偶,尾三句鼎足宜相对。〔采茶歌〕此调小令兼用。又名楚江秋。不独用。第四句可为×仄平平仄平平▲。首两句与尾两句须对偶。

③对偶:曲例2增加了很多衬字,这些衬字不单是相对的,规定的曲牌格律里也是相对。为了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增加创作难度,大家可以首先曲例2的制曲方式。

④内容:带过曲的篇幅、内容的含量都比寻常小令要大很多,内容适合解嘲言情述怀,适用题材比较广泛;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

▲——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

△(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三、作业要求:

1.本课作业创作一首北带过曲,一首南带过曲,作品要围绕主题,注意景与情的安排,静景与动景的结合。

2.完成作业时间为四周,截止时间为10月7日;

3.楼下认真点评楼上的作业,是毕业考核和评选优秀学员的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曲格律入门简述
南曲小令格律
【诗词微塾】元曲基础知识(中)
【南仙吕入双调·玉抱肚】浅析
元曲欣赏常识
《诗词曲入门读本》散曲部分(第2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