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蜀辞赋学院词班第十五讲 词之章法结构(过片、结)·醉太平

巴蜀辞赋学院词班

章法结构过片、结·醉太平

编写沈婉玲

大家好,我们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唐宋词人大都重视起拍的安排,力求出场漂亮,引人入胜词的法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分为陡起平起两种

一、词之章法结构(陡起)

所谓陡起,即是刘熙载所说的顿入意思是指填词的起句直接切进主题,给人以陡峭震撼之感唐宋词中,陡起者多于写

1.陡起

在词的起句中,陡起指填词的起句直接切进主题,给人以陡峭震撼之感。在陡起中,主要以情起多

2.以景陡起

在唐宋词中,也有以景语发端而同样有“顿进”之妙的佳作。它比以情“陡起”者更具有难度,更考验词人的功力与技巧。同时呢,也更富于摇曳生姿的美感效果。

艺术技巧上主要特点有:

第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第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没有直接写愁,写苦闷,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形态来反映思想情绪。

第三、写平常的物事,用清新的语言。    

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而这个情又不能表现的过于直白。要“在有意无意间”才能引人入胜而后,要层层铺叙,句句景中含情,才能使整首词,更富于摇曳生姿的美感效果。

归纳总结: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除了抒怀与写景,还有以议论发端而使人产生“突兀”之感的。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宋词中   

3、议论陡起

宋诗不同于前人的鲜明特征之一即是“以议论为诗”,这种喜好议论的风气也蔓延到词中以议论作为开篇的手法在宋词中虽不多见,却也充分显示出,宋代词人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
   归纳:在陡起中,议论手法特点都能“高空远看,极显外界伟大之气象与作者浩荡之胸襟” 常有慷慨激越之情鼓荡其间

词的起句有陡起,平起,两种起法,陡起,我们介绍了以情发端的陡起,以景发端陡起,以议论发端的陡起。

二、词之章法结构(平起)

所谓“平起”,是与“陡起”相对而言。意思是指词之发端无论抒情还是状景都以蕴藉谐婉为特征。比较重视用字表意的工稳平和,就是和“顿入”比较,做相对的“渐引”。

唐宋词的发端大多数都是平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景起,2以情起,3以事起,下面我们一一来介绍

1、以景起,这种平起的方式最多见。正如清代沈雄在《古今词话》所说:

“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贵蕴藉而婉约。

前人作词为符合这个特点,多以写景为开端,借以营造特定的、抒情氛围。在作了充足的,铺垫渲染之后,再慢慢地切入情语,往往能收到韵远情深的艺术效果,因此呢,上景下情的结构最为常见。

归纳平起的特点渐引

1)多以写景为开端

2)借以营造特定的、抒情氛围。在作了充足的,铺垫渲染之后,再慢慢地切入情语,往往能收到韵远情深的艺术效果,因此呢,上景下情的结构最为常见。

所以,平起中以景语发端的多,以情语发端的少。

2、以情起

如前述沈雄所言“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大约质实则生涩,清空则流宽易。贵蕴藉婉约”。词中起句写景多,抒情叙事少,这是由于词贵婉约蕴藉的特点决定的,以情或事为起难免“质实”、“生涩”,失去柔婉的韵味,不符合词的审美特质。不过,以情发端的词作若能精心构思,同样可以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
    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jùn,欧阳永叔得其深”,这几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欧阳修词婉约深沉的特点。

注意:以情开篇,感情一定要真挚,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引起共鸣。比如我们引用过的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等

所以在平起中,若以情语发端,要注意感情一定要真挚,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引起共鸣。

3、以事起 

唐宋词还有一些作品是以叙事起笔的。能给人摇曳生姿的美感,不要平淡寡味。叠语发端的词,其显著特点,就是重叠复沓dá,反复歌咏,以尽其情。
    词的起法中的平起,以景起为首要,情起,事起,不是很多,但是用好了,一样能起的自然,漂亮。叠语发端的词,不是很多,大家了解就是。

三、介绍词牌《清平乐yuè

1、简介

清平乐这个词牌,最早见于周朝,是楚地音乐。《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zhù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

全词四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阕三平韵。

2、定格:清平乐,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以李白的这首词为正格)3、《清平乐》的特点:

1)上阕仄韵,下阙平韵。上半阕全用仄韵,句句协韵,显示情调紧张。下半阕转平,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协,就显得音节和缓,转作慢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的。

2 )起句

起句以景语平起,由铺垫渐渐引入主题,并且含蓄蕴藉。

3)声情:上阕虽然是悲怆的,但别太狠,要给下阕的平,留些余地。所以大家有兴趣填的话,上阕可以悲伤些,思念深些,别情强一些,但是不要死去活来的。和对联相似点上仄下平, 要给下阕的平韵,留些可写的余地,不然,上阕的伤痛都到了极限,那下阙对未来希望咋写呢。

4)对偶:下阕前两句对偶,后两句可对可不对,如果句子本身就有力,则可以不对,如果自己感觉句子力度不够,当然对偶更好。大家都知道,词的对偶,是不论平仄的。

 5)用韵:下阕是平韵的,可以用平水韵来定韵,因为声音更加一致,读起来更好听。但我们仅对清平乐这个词牌来说的,不要一概而论哦!这点,大家是不知道的,这里简单提一下,因为下阙一平到底,可以用一个平水韵的韵部,使读音更接近。

四、介绍词牌《谒金门》
1. 词牌

谒金门 唐教坊曲名。元高拭词注商调。宋杨湜《古今词话》,因韦庄词起句,名《空相忆》。张辑词有无风花自落句,名《花自落》。又有楼外垂杨如此碧句,名《垂杨碧》。李清臣词有杨花落句,名《杨花落》。李石名《出塞》。韩淲词有东风吹酒面句,名《东风吹酒面》。又有不怕醉,记取吟边滋味句,名《不怕醉》。又有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萧花落未句,名《醉花春》。又有春尚早,春入湖山渐好句,名《春早湖山》。名字就有十个

2.格式

谒金门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韦庄
空相忆 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 寄书何处觅 
中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
新睡觉来无力 不忍看伊书迹 满院落花春寂寂 断肠芳草碧 
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中平中仄韵
    3.要点

正格是词林正韵17部入声韵谒金门起拍(起句)一韵,只有三个字。三个字说不了许多的内容,不可能有周到的交代,必然有突兀之感。并且,三字句节奏本身就不和婉。这就决定了谒金门这个词牌大部分是陡起的。

总结:谒金门词牌特点:

1起句陡起

2用情语起的好,若用景语,要注意以景陡起,景中必要含情,而后的描写才能言之有物

3)本词调仄韵,句句带韵,句式拗怒,用入声字当韵的也不少,所以构成本词牌的感情基调适合表达的情绪应该是抑郁、曲折或愤懑、昂扬、激荡不平的。

4)注意起头的格式,中中仄,我们不要三仄,平仄仄,平平仄或者是仄平仄都可以。

5)下阕的两个六字句,对不对偶随意,看例词,对偶的时候有重字可以不规则的重字是不允许的。

复习课就到这里,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词之章法结构过片、醉太平

一、词之章法结构(过片

过片,又称过变、换头。就是对双调词的下阕、或三叠、四叠词的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起拍(第一韵句)的称呼。

唐宋词以双调居多,所以,过片往往居于上下阕交替的中间位置。双调词的上下阕与格律诗的上章下章在结构完整性上,是有区别的。格律诗的上章下章,是一个整体中,两个位置不同的部分,是不可拆开使其独立存在的。上章有起无结;下章呢,有结无起。强调的是整首诗的完整性而上章或下章是没有完整性的

而词的每一段落(阕、片、叠)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部分,有自己的起、结。双调是两个段落的叠加,但叠加以后要求在,整首词的大尺度上,还要有一个完整性。所以词的过片,既是一叠的开头,又是整首词的连接点,在词的章法结构中是关键的部分,历来词论家都很重视词的过片。

张炎在《词源》卷下说:

“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

陆辅之在《词旨》中言:

“制词须布置停匀,血脉贯串。过片不可断曲意,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

沈祥龙《论词随笔》则称:“词换头处谓之过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

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捩liè-转换)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说:“中调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黏,如画家开阖之法,

也就是说,过片是联系上下片词情承转的关键处,“不要断了曲意”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个过渡,关系着整首词意境的浑成与结构的缜密,因此呢,一直被论词者所关注。
    在唐宋词的具体作品中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过片表现方法:
1、承上启下   2、一气贯注   3、似离实合  4、发起别意

下面,我们就从承上启下开始
1、承上启下

过片的作用主要在于承接上意,同时引出下文,因此呢,承上启下就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换头方式。
    如柳永《诉衷情近》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耸sǒng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脉脉--默默

首词是柳永奉旨填词,漫游江南时所作的一首思念故人的中调词。作为中调这首词写景与抒情,既不大肆铺叙,也不特别凝炼,词旨点到为止,结构完整。断桥、幽径、渔村、孤烟,它们临近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这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的感受。 
    词的上阕描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词人的感受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准备过片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再进一步描绘江上秋晚的景色。遥认字用得相当确切,很适合具体的环境,因为久久地伫立江楼,眺望中 渐渐辨认出较远的景物形象。已为下阕悲秋伤别作了铺垫。
    过片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一残阳的意象承上启下,转入抒情,到这里呢,作者关于具体时间已用暮山向晚残阳 间接或直接地加以强调,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响。脉脉朱阑静倚,是含情静倚楼阑,转入思索动了黯然情绪黯然情绪也就是伤别情绪。无际的离愁使人如未饮先醉了。如醉表现情感的溺陷而不能自拔的状态,愁无际
    这黯然情绪是由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引起的。这是现实中悲秋所生的 迟暮之感客处异乡所生的怀人的伤别绪的混合。现实的景物增强了伤别绪,因而无法消除,唯有尽日空凝睇dì”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作者并没有把故人写得具体一些,而是含糊其词。联系柳永其他的羁旅行役词来看,这故人指他京都相识的青年歌妓。
    这首词呢,虽然不是柳永的代表作,但也清新可人,结构工巧。上阙写秋景,凄美动人;下阙思旧情,哀婉感人。意句之间互相照应和映衬,如“伫立”对“静倚”,“暮山”对“暮云”等,词意发展脉络清晰,是一首结构严谨的好词。

柳永一生遭际坎坷,长期流落于江湖之间,所以呢,他抒写了好多羁旅行役的作品,其中流露出很深的身世飘零之感。这首《诉衷情近》上片以开阔视野描绘登楼所见秋景。过片以“残阳里”承“暮山”与“向晚”,使上片所展现的远水暮山、断桥幽径、渔村孤烟都笼罩在暗淡残阳之中。而“脉脉”一句以无语独倚朱阑的形象与起句的“伫立江楼”相拍合,同时又引出下面的“黯然情绪”,进而抒发光阴荏苒、故人天涯的落寞忧伤。承转自然,构思绵密,可看出词人缜密的思维。

又如姜夔kuí《淡黄柳》: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cén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过片的“正岑(岑cén--小而高的山。”收结上片所写孤寂凄清情景,呼应起首之“空城”,又结合结句“唯有池塘自碧”,思致缜密,意脉自然流贯。

    陆蓥yíng《问花楼词话》中说:“换头最吃紧,高手于此,殊费经营。”就是说,过片最为重要,高手写过片的时候,都要特别小心。姜夔呢,堪称是高手。他的其他名作 比如,《齐天乐》、《一萼红》、《古城阴》等等,过片的作法,也都是承上启下、曲意不断的范例。咱们再看

齐天乐·姜夔

yǔ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吟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bīn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1)砧杵zhēn chǔ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2)豳bīn—地名

准备过片:夜凉独自甚情绪;过片:西窗又吹暗雨,连接紧密而自然,一个“又”字不但承上,而且起下。手段确是不凡的。

   再看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先写,低头看着那郁孤台下,饱含着千千万万宋代 难民血泪的江水,然后写 举头北望故都,丛山苍茫遮断了关切的目光。上片就结束在“山”字上“可怜无数山”。

接着下片又从“山”说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青山又回应到江水。这两个“山”相连的过片,衔接得多么紧凑而节奏又多么分明!

2、一气贯注

唐宋词中,多数词调,分为上下两片,过片在承上启下中,多有转折。或缘景起情,或由昔入今,虽然不离主题,情景、意象却变化了。但有些词作打破这个规则,使上下片浑融一体,词情一气呵成、直贯到底,所以,称为“跨片格”。

如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e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这种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因此呢,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这首词具有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词写梦境,开篇便展现出海天苍茫、星河欲转、千帆竞舞的迷濛壮阔之境,笔力雄奇,气势恢弘。在这个背景的烘托下,“仿佛”三句抒发奇想,说梦中听闻天帝殷勤地、问询自己欲归何处。

过片呢,竟然没有一点转折,直接就上片结句的问询作了回答,道出现实中,才华无处发挥、倍受压抑的不平心事,最后抒发对自由天地的无穷向往。

这首词上片结句是天帝发问。过片即是词人回答,词情直泻而下,没有受到分片的影响,可是典型的一气贯注,是典型的“跨片格”

再如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晖,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这首词写的是南渡后的今昔之感,悲凉沉痛。上片写他流离异乡,见桃枝惊觉时序迁移。不禁想起当年故国繁华绮丽,过片即紧承“当年全盛时”,花弄影,月流晖,以流美笔致描写,昔日的花影、月光和宫殿彩云,极尽绚烂华丽之意。抒情一气直下,紧密连接,没有停顿,没有一点 过片的跳跃和转折。也是典型的破格创新之作

接着继续看辛弃疾的《贺新郞》(别茂嘉十二弟)也是这样破格创新之作。

绿树听鹈鴂 tí jué。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niǎn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niǎn---(名)古时用人拉的车;后来的指帝王坐的车子。

从起拍“算未抵人间离别”,用鹈鴂、鹧鸪、杜鹃的悲鸣渲染出一种亲人将别、依依不舍的动人境界,构成了一个层次。然后列举了著名的“人间离别”的故事。昭君出塞、庄姜送妾、苏李诀别、易水悲歌,跨越两片奔腾而下,过片处毫无停歇。这又是一层。最后又回到悲春的啼鸟上面,使首尾呼应。而以“谁共我,醉明月”结尾,表达兄弟间诚挚的感情。

鹈鴂:杜鹃,鹃形目杜鹃科,单声杜鹃、双声杜鹃、复声杜鹃,有约60种。

鹧鸪:像野鸡,尾短。词中的鹈鴂、鹧鸪、杜鹃其实是两种鸟。也许有不同叫声的杜鹃。刘过的《沁园春》(寄辛承旨),朱敦儒的《鹧鸪天》等都是这种笔法。)这个写作手法就是一气贯注,也就是说上下片浑融一体,词情一气呵成、直贯到底,也就是是一气贯注,也称为“跨片格”。

3、似离实合

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在谈到过片时说:“古人名换头为过变,或藕断丝连,或异军突起,皆须令读者耳目振动,方成佳制。意思就是说古人呢,把换头也就是过片称为过变,过变呢,要藕断丝连,或者要异军突起,也就是重新捋出一个线头,这个线头呢,必须令读者,耳目一新,才能算好的作品。

所谓似离实合的写法,就是周济所说的“藕断丝连”,意思是指词的过片表面上看似乎脱离了上片所言而转进他意,但内里仍然相互关联,情思幽隐而意脉不断。比如刘体仁的《七颂堂词绎》所谓:“不欲全脱,不欲明黏”。这种作法要求精心细密的安排,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巧思慧心。
    以王沂yí孙的名作《眉妩·新月》为例:
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míng。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漫磨玉斧,难补金镜。
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桂花旧影。
    这首词是江山已易主。在词人王沂孙那里。故国之意呢,仍然是一丝扭不断的情结。连新月也被词人赋予了这层含义。在强大的、不容置疑的永恒规律面前,词人希望把握住一种必然、面对祖宗沉沦,今昔巨变之痛,词人借咏新月,寄寓了对亡国的哀思。
    上片词人表达了对新月在浩茫宇宙中的渺小的怅惘之情,随之,将笔一纵,大墨一挥“千古”振起,语意苍凉激楚。“千古盈亏休问”一句话,概括尽了,月亮在人世间 盈亏往复的变化规律。由此呢,领悟到了支配无限时间、永恒规律的宇宙感,反观人世充满了生命短促,世事无常,兴亡盛衰不容人问的悲哀。“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用玉斧修月这个故事,表现出极为沉痛的回天无力,复国无望的绝望和哀叹。“休问”、“慢磨玉斧”(慢同谩,徒劳之意)、“难补金镜”的决绝之语呢,表达了一种极其绝痛、惶惑和悲哀的情感。涵括着一种融历史透视,和宇宙透视为一体的、时间忧患意识。
    继续看过片:上片描画新月之美,笔意清幽淡雅,情思柔和婉转。过片陡然一转,词意忽变悲凉:“千古盈亏休问。”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说:“千古句忽将上半阕意一笔撇去,有龙跳虎卧之奇。”这一跳跃仿佛抛开前文,另起一意,但要是细细的读来呢,下片所写的,仍然不离咏月,只是寄托了更为深浓的家国今昔之感,题旨未变,意脉潜通,是典型的“藕断丝连”写法。
    归纳:在词的过片中,似离实合的写法就是词的过片,表面上看似乎脱离了上片所言而转言他意,但内里仍然相互关联,情思幽隐而意脉不断。

4、发起别意

所谓发起别意,也就是周济所说的“异军突起”,指过片不再顺承前情,转而另发一意。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曾说:“过片多是自叙,若才高者方能发起别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

就是说,过片呢,一般都是顺着上片往下说,就是才高的、也就是高手才敢才能发起别意,但是呢,也不能走的太远,若走的太远,就会跑题。
    前述三种过片的作法比较平和稳妥,而这种“异军突起”的方式是比较“险”的,所以呢,比较罕见,须“才高者”才能做到。其原因呢,就是如果离题太远,“走了原意”,便会影响到整首词的,情与境的自然浑融。唐宋词中过片“异军突起”之作

如张先的《千秋岁》:

数声啼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这首词是惜春怀人,抒写爱情横遭阻幽怨之作。

上片描写残春之景、惜春之情。开头就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说它向人们报道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    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发出爱春、恋春之意,表现出了,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跃和升华,而这爱春、恋春之意呢,恰恰基于对风色暴的怨恨。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全词表达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可恰到好处。这首词写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隐喻、象征人生情感的历程和隐秘;抒情热烈、果决,倾吐心声,爱憎鲜明。情韵高远,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上片全是景语,写暮春风物,几乎每种意象,都别有深意,情调是感伤沉郁的。但过片却陡然一变,情意转为激越“莫把”、“怨极”,郁愤不平,和上片不同。语调也明显变得高亢kàng,带起了整个、下片词情的振拔,正是所谓的“异军突起”者。这两句仍围绕爱情本身而发,并没有“走了原意”。

这首词上片含蓄深隐,下片发越激宕,过片不离题旨,又发起别意,子野(张先(990─1078)字子野可称“才高者”。这种过片方法,过片处十分鲜明,粗看上去,好像上下片说的是两件事。仔细一看,才发现整个的意境、感情、气脉是完整贯通的。这样的过片,一般都比较峭拔险峻,跟上片结句有个明显的对比。
  如: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北斗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xī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箪。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释:dān(名)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上片写作者俯视剑溪,幻想着取出神剑,以实现杀敌救国的壮志,却受到了有权势者的阻挠。准备过片“风雷怒,鱼龙惨”,情调是很苍凉的。可是过片处却出现了一个十分挺拔峻峭的形象:“峡束苍江对起”,把人的视线一下子导向了峰顶的蓝天,接着便吐出了胸中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再如李清照《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上片流露出一种闲静安然之感。过片故乡何处是情怀突变,由欣赏江南春日之美转进深切的思乡愁绪,语意哀伤至极,也无奈至极。

这样的过片,一般都比较峭拔险峻的,跟上阕结句有个明显的对比,填词呢,这四种方式选择有一个就可以了。

归纳:在词的过片中,是发起别意,就是周济所说的“异军突起”,指过片不再顺承前情,转而另发一意。

四种手法之外呢,还有一种是 上下片文意并例,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
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句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

如: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上片追念昔日帝王生活的气势,下片哀诉今天囚虏处境的凄凉,一今一昔,一正一反,对比是很鲜明的。过片处,上片以过去、连干戈都不知为何物作结,下片以突然间作了敌人干戈下的囚虏起头,互相呼应,连得又紧,转得又急,自然亲切,使人感动。

再如陈与义的《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情况和这个相似。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上片追忆南渡前在西京洛阳过的潇洒岁月,下片抒发如今偏居江南一隅 的惆怅之情,而以“二十余年成一梦”作为过片,不仅承前启后,而且定下了全词比较消沉的基调。我们讨论过片,就离不开上下阕的连接,而上下阕的连接只有过片是不够的。过片居于下阕的开头,要完成连接,就一定会涉及到上阙的结尾,我们称之为准备过片的一个韵句,不言而喻,准备过片要为过片的过渡做好准备。铺垫、伏笔、余地,这点很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写准备过片的时候,要考虑到过片,既要完成上阙的完整性,又要满足于连接的完成,还要保证整首词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避免上下阕各说各话。

二、词之章法结构

与词的“起”相比,历代词论家似乎更重视词的“结”。沈义父《乐府指迷》称:“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尾最好。”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云:“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盖不欲转进别调也。”李佳《左庵词话》曰:“作词结处,须有悠然不尽之意,最忌说煞,便直白无趣。”从中可以看出,词的结句须“含有余不尽之意”。也就是情韵悠长,给人以回味与遐想的空间,追求清空要眇的美感风格。

而关于结句的具体表现技法,沈祥龙《论词随笔》说:“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出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於题外借形。

沈谦《填词杂说》以为:“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juàn ”。

李渔《窥词管见》更提出:“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大约这种结法,用之忧怨的比较多,比如怀人、送客、写忧、寄慨之词,自首至终呢,都是在诉凄怨。以上词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词的结句艺术作了概括。

我们依据前人的说法,结合唐宋词中的作品,把词的结句艺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首尾呼应   2、宕开一笔   3、画龙点睛   4、翻进一层

1、首尾呼应

刘熙载在《词概》中谈到词的结句时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难止,而意无尽。”所谓“绕回”的收结方式主要体现在首尾呼应的作法上,也就是说,结句要在情思意脉方面与起句要相照应,也就是沈祥龙所说的“拍合”。使词作的章法结构回环往复,意境圆融浑成。

比较典型的如刘过《沁园春》:

斗酒彘Zhì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jìng,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Zhì----猪  彘肩,即肘子

这首词是刘过为稼轩(辛弃疾)之作。作者构思极新颖奇妙,它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时空界限,将自我与古人相聚一处,让白居易、林逋、苏轼三位时代不同但都与杭州有密切关系的先贤起死回生,来演一场挽留词人、不放他离杭的喜剧;此词又匠心独运,隐括他们诗中描绘杭州景物的佳句,编排了一番相互争论,首先应游杭州何处的精彩对白如此鲜活生动、风趣盎然的奇特、梦幻的情节,塑造了三个啸傲不羁的人物形象。

起三句写出词人,欲披风冲雨渡江,赴稼轩之宴的豪情逸兴,之后忽然笔意一转,说此行没有实施,被三个和杭州,渊源甚深的古人拦回车驾,和他们一起,饮酒畅谈,杭城湖山风物之美。词情可以说是 大起大落,作者的奇思妙想,令人惊叹。

但在这样的一气抒写之后,结拍三句说:“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正与开端提出的的赴宴之事拍合,首尾自然相应,照应得滴水不漏。

有词以来,实不多见。词人对辛弃疾这个元老重臣的首次邀约,既表示盛情难却,又婉言暂不能至,措辞不卑不亢,态度不即不离,处理方式极为得体。

就好像周笃文先生所说的:“首尾相扣,有如常山蛇阵,恐不得以'粗’字目之。

和刘过词相比,司马光的《阮郎归》首尾呼应更含蓄婉约,也更富于绵邈miǎo的情韵。

《阮郎归》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这首小词风格婉丽,能看出一代名臣司马光的别样情怀。起句点出渔舟无意荡入春山仙境,结拍呢,则以“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感叹别去后,桃源路渺,不能再相见了。寂寂落光,潺潺流水,回应开头的春山渔舟,表示时移境换,也暗喻了前情已如水流花落,一去不返。衬托出重来时仙家难寻、前事无踪的惘然寂寞,一“易”一“难”,首尾对比,构思巧妙,意境呢,极为要眇淡远。

这种结句方法,最著名的要数柳永的《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颙(yóng),颙望(盼望) nèn-那么;那样)

 邈miǎo--本义:距离遥远,⑵ 久远,⑶ 渺茫,⑷ 高远,⑸ 优秀。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时间、地点、事件、景物、感情都有了非常的完整。这是最好的首尾呼应。    归纳:词的结语,首尾要呼应。结句要在情思意脉方面与起句相照应,也就是“拍合”。使词作的章法结构回环往复,意境圆融浑成。

2、宕开一笔

和上文所说的“绕回”相对,“宕开”是词结句的另外一种艺术手法,也就是词在收尾时并不完全顺承前意,而是以引申或拓开的笔法使词意悠远不尽。

如李清照《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yǐ靠着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本日晴未 

李清照的创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开辟了词坛中的“微观世界”。她能从极微细处写出人物,传出感情,文心之细,是前人所没有过的,也是后人不容易学步的。我们如果不从这方面去观察李清照,仅仅欣赏她那些警句,实在,远不足以理解这位历史上享誉最高的女词人。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词人早期作品。词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因为当时赵明诚不在家,正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全词以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低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李攀龙在《草堂余隽》中说:“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对我们理解这首词的意蕴有启迪的作用。

上片开头几句描绘斜风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下片开头说春寒料峭,无心凭阑,畅自然。情景个个新生,起处呢,是雨,结处呢,是晴,让人意想不到,宕开一笔。可以说是闺情词中的上品。

上阕由风雨寒食、重门深锁的凄清之境,慢慢地引出了词人的心事,孤寂与相思难遣。

过片承前意,点出独自徘徊小楼的慵倦落寞。

其后“被冷”二句尤为无奈,幽怨之情溢于言表。

至“清露晨流,新桐渐引”,好像有借景遣情的意思,却又含而未吐,语意盘旋。

结句则宕开一笔,以“日高烟敛”的初晴景象,将前面的阴郁凄苦一扫而去,“更看”二个字微妙蕴藉,以犹豫的语气透出一些、淡淡的欣悦与期待,使词情显得曲折摇曳。

所以毛先舒说:“尝论词贵开宕,不欲沾滞zhì,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就是说,词贵在宕开,不拖泥带水 忽悲忽喜,乍远乍近,非常的好。

李清照的春情词本来就是闺怨,结处'多少游春意’,'更看本日晴未’,忽尔宕开,不但不为题所束缚,也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非常顺畅。

以宕开之法收结,又极具有幽微委婉之致的,再如:

史达祖《绮罗香·春雨》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回南浦。

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是史达祖的咏物名篇之一。词人从不同角度围绕“春雨”细加点染,将春日里烟雨迷离、山水空濛之境与雨中种种风物层层写来,思绪分明,妙在“无一字不与题相依,而结尾始出雨字”。

结句分别化用李重元《忆天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意,虽仍不离题旨,却“忽地推开”。由淅沥雨声的回忆以及昔日雨中的情事,词人的惘wǎng然,寂寞愁思和窗外的茫茫雨丝浑为一体,深情绵邈,使人回味深长,正所谓“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

有时,这种宕开一笔的结法还能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继续看下面这首作品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piē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piē”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

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喜来映衬词人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就是其中的一例。

词以轻松戏谑xuè的笔调写闲居生活之乐。起笔入题,点明云遮山没接着,下来顺势写出,找不到山了,而后风吹云散,山峰重现。但结尾却宕开一笔,写了一位老僧拍手而笑的欢快情态,词的意绪为之一振,词境也就更加曲折、丰富。

归纳:词的结句中,宕开一笔,就是词在收尾时并不完全顺承前意,而是以引申或拓开的笔法使词意悠远不尽。

3、画龙点睛

所谓“画龙点睛”,也就是沈祥龙《论词随笔》中所谓的“醒明本旨”。指一首词在前面蓄足了势,结句方点明题旨,使全章犹如蛟龙张目破壁飞起。唐宋词中这样的佳作很多,如周邦彦《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chén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注释:

①夜游宫:调名可能取汉成帝“宵游宫”意。

②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③单衾(qīn):薄被。

④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男子为萧郎。

     是一首怀人词。词描写主人公在深秋黄昏伫立桥上凝望,久久不动,表现其心事重重,结尾才点明此番情状是因为接到了情人的一封书信。结构巧妙,能看出来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上片写主人公黄昏时伫立桥头,极目远眺tiào的情景。下片写室内情景,词人深夜独处,辗转不能入睡“再三起”三字,把词人心神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刻画得形象逼真,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活动。最后三句,写接到心上人的书信沉痛情绪结尾点出主旨。

这首词以时间的转换为线索,午后写到黄昏,黄昏写到入夜,再入夜写到深夜,场景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室外到室内。就在这些转换中,词人的情感不断加强,直到篇尾迸发出来。
    这首词呢,是借景抒情之作。周济在《宋四家词选》评说此词:“本只'不恋单衾’一句耳,加上前阕,方觉精力弥满。词呢,是思念爱人所作,作者却笔墨畅快地描写秋日萧瑟凄清之境与其寂寞寒凉感受,直到“不恋单衾再三起”,才透露出心事翻涌。

结拍三句点醒题旨,使此前的,种种物象与形象都有了着落,而经过层层的烘染,才点明的相思之意,也因此呢,更能感动人心。

唐宋词中还有很多作品,《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结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更是点醒题旨,动人心魄。

苏轼《水龙吟》结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柳永《蝶恋花》结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词都是以点睛手法收结的。

尤其是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回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前九句抒写词人为国杀敌立功的宏大抱负,声情激越结句可怜白发生陡然下跌,宣泄出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点明题旨,出人意外,扣人心弦。

归纳:词的结语,画龙点睛法,也就是“醒明本旨”。指一首词在前面蓄足了势,结句方点明题旨,使全章犹如蛟龙张目破壁飞起。

4、翻进一层

唐宋词的结句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法,即“翻进一层”,在前面层层铺写的基础上,于结尾处将题旨深化,升华意境。

如晏几道《阮郎回》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这首词抒写了居人的离情别恨。词人晏几道擅长于抒情,尤其将女子幽居含怨的心情更是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理解这首词,就最为顺畅。

上片起句写物是人非。“恨不如”有两重含义,一是自己的心情不如以前,无心打扮;一是游子的感情不如以前。“一春两句”进一步责备游子的负心,更显出了居者的多情。

下片开头三句进一步抒写居者的孤苦寂寞。见被上的凤侣,枕的上双鸳,更苦于无人相伴的冷清凄苦。只好借酒浇愁,但愁情依旧难遣。那么,靠做梦来缓解一下相思之情吧。明知道梦境为虚,但也可以暂时得慰藉。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但连梦也做不成,怎么能不让人悲伤。词意层层推进,跌宕起伏,越转越悲凉,将男女欢爱如烟的,无可奈何,娓娓道出,令人低徊。

这首词抒写闺中女子的相思幽怨。以物是人非的感慨起笔,写到音信渐疏,独处空房,冷落孤凄。最后两句叹息,纵使梦中相见,究竟只是虚幻,难以消解相思之苦,更何况连这梦都不曾有过。

“纵有”、“那堪”连用,语意翻进一层,令人倍加深透地体会到其中包含的无穷哀怨感伤,从而深化了词旨。使词意翻进一层。

李清照的《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jué

这首词写伤春思别情绪,淡淡说来,渐见深情。词人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和闺中孤寂的幽怨,都在画面中得到含蓄展示。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抒写了作者淡淡的伤春心绪及对丈夫的怀念之情。上阕直率,下阕含蓄。结尾处以“鴂jué”啼作结,本是“魂梦不堪幽怨”更又听到悲伤的啼鴂,这样,就使这首词凄清哀怨的色调更加浓郁。

归纳:词的结语中,翻进一层的结法,就是在前面层层铺写的基础上,于结尾处将题旨深化,升华意境。

三、学习词牌《好事近》

1、简介:

张辑词有“谁谓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句,名《钓船笛》。韩淲词有“吟到翠圆枝上”句,名《翠圆枝》。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每阕两仄韵。仄韵呢,须用入声字做韵。上下阙结句,为一字领四字。

2、格式

好事近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宋祁 

睡起玉屏风 吹去乱红犹落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

天气骤生轻暖 沈香帷箔   shěn -- shěn布绞取沈,以和花汁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

珠帘约住海棠风 愁拖两眉角 

中平中仄中平中中中中平仄

昨夜一庭明月 秋千红索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

冷为领字

睡起玉屏风,吹去乱红犹落。

天气骤生轻暖,沈香帷箔

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

昨夜一庭明月,秋千红索。

注解:bó-用竹、苇子或秫秸编成的帘子

词谱: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中平中中中中平仄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

3、词例

好事近·春路雨添花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夭yāo

醉卧古藤阴下,不知南北。

   韵字:色、百、碧、北 都是入声字   领字:有、了

《好事近·江上探春回》郑獬xiè

江上探春回,正值早梅时节。

两行小槽双凤,凉州初彻。

谢娘扶下绣鞍来,红靴踏残雪。

归去不须银烛,山头明月。

韵字 月都是入声字  领字  

《好事近·落日水熔金》廖世美

落日水熔金,天淡暮烟凝碧。

楼上谁家红袖?阑干无力。

鸳鸯相对浴红衣,短棹弄长笛。

惊起一双飞去,波声拍拍。

韵字 都是入声字 领字 

《好事近·短棹钓船轻》朱敦儒

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

塞雁海鸥分路,江天秋碧。

锦鳞拨剌满篮鱼,取酒价相敌。

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韵字 得都是入声字 领字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知人呜咽。

韵字  都是入声字 领字 

4、分析

(1)韵:大多押入声字

(2)内容:过程跌宕起伏、啥感内容情都有,但煞尾终归落在…或希望上,或好心情上。以上几首词例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前面写了什么,到煞尾都会有看开的感觉。如秦观和朱敦儒的好事近

《好事近·春路雨添花》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好事近·短棹钓船轻》朱敦儒

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塞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碧。

锦鳞拨剌满篮鱼,取酒价相敌。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是所有的作品一定都是这样看的,如李清照的好事近》,就落在含蓄的忧伤处

《好事近》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这首词为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抒写了作者淡淡的伤春心绪及对丈夫的怀念之情。上阕直率,下阕含蓄。下篇末以啼作结,使这首词凄清哀怨的色调更加浓郁。

再如:朱敦儒罢官重归山林,过着全然的世外桃源生活,并创作了六首《好事近》的渔父形象来记载这个时期的生活感受。

《好事近》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最后也是到了一种好心情 并没有好事要来“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无喜无悲,作者给人一种看开了的感觉

再看一首魏夫人《好事近》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shē,离肠万回结。

不似海棠阴下,/《凉州》时节。

魏夫人展现了幽闺梦醒的思妇形象,怀念远人绵绵愁思和万转离肠。

下面具体分析每句的特点:

(1)这首词有两个领字,上下阕,结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第一字为领字,领字最好用去声。

(2)这一短调的声容所以拗峭激越,主要关键在上下阕除第一句落脚字用平声外,以下连用仄收;全阕选用短促的入声韵部,才能使“情与声会”。

(3)第四句 仄中平中仄(韵)以《仄平平平仄,》为最好。我们知道,仄是声音向下压的。第一个仄声音是向下的,如果下面还是仄,那么声音继续向下领字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所以第二个字,最好用平声。领字之后呢,声音向上拔起,那读起来感觉就会很好的。

如例一的第四句“有黄鹂千百”

例二的第四句“按凉州时节”

大家读读看,是不是读起来效果很好。

(4)第六句中中中平仄(韵)可用《平平仄平仄》是拗句。(诗中拗句,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

如例二的第六句《红靴踏残雪》;

如果第六句用 仄仄仄平仄构成拗怒的音节,力度会更大。

如:

例一的第六句“夭矫转空碧”

例三的第六句“短棹弄长笛”

例四的第六句“取酒价相敌”

例五的第六句“也傍野烟发”

总之:下阕的第二句用“仄仄仄平仄”,构成拗怒的音节,是最好的格式。

两个结句又必须用逆入的上一下四句式。全阕必须选用短促的入声字做韵部,才能使“情与声会”,恰好烘托出上面所举的那么多例子的特定内容。

5、用韵分析

入声字做韵,选择合适你所填内容用的入声部。很多壮烈、悲怆,拗怒的词牌,大多采用入声韵但反过来,用入声韵却不一定非得去表达壮烈、悲怆的情感。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入声字都壮烈。不然,所有的入声词牌,就归于一个调了。倘若不是特别要求,采用入声字,尽量避开那些跌宕壮烈的词汇

这节课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下节课呢,我们还会介绍词的一些写作技巧。慢慢地我们作词就会进入妙境。

本讲提纲:

一、词之章法结构(过片)

二、词之章法结构(结句)

三、学习词牌《好事近》

巴蜀词二期第15课作业

填词《好事近》一首内容自定,韵部不限。要求:

1、意象的选取要美 

2、过片用承上启下法

3、注意起拍和结法的运用,并说明自己用的是哪一种结法。

评阅要点:

1、平仄格式用搜韵来检查作品的平仄格式是否正确

2、句式5 6 6 57 5 6 5

3、注意起拍、过片、结尾的用法。

4 领字要求上下阕的结句也就是第四句和第八句均要求上一下四的句式,要求领字最好用去声字。

5、用韵:好事近这首词牌,要求用入声韵,上下阕各两仄韵。

6对偶没有对偶要求

7换头,这首词牌不是吕调,过片的时候句式和发端不同,要注意。

8重字,没有规律的重字,是不允许的,这首词牌不允许重字。

9这个词牌的情绪跌宕起伏、啥感情都有,但煞尾终归落在或希望上 或好心情上

10脉络是否清晰

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到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课后学习词牌《醉太平》,我附在作业下面了。

附:课后学习词牌《醉太平》

1:醉太平简介:

醉太平 一名《凌波曲》。孙惟信词名《醉思凡》、周密词名《四字令》,《太平乐府》注“南吕宫”。《太和正音谱》注“正宫,又入仙吕宫、中吕宫。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 四平韵
2、格式  

醉太平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刘过 

情高意真 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 春风数声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思君忆君 魂牵梦萦 翠绡香暖银屏 那堪酒醒 
中平仄平韵中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中平仄平韵

醉太平 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刘过 
情高意真 眉长鬓青 

小楼明月调筝 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 魂牵梦萦 

翠绡香暖银屏 那堪酒醒 

平平平(韵),平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韵),平平平(韵)。
平平平(韵),平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平(韵)。

上下阕格式一样。刘过的这首词为正格,但是发现起句的韵字真和过片的韵字君,不和后面的韵字是一个韵部的,真和君是词林正韵第六部的,而后面的青 醒是词林正韵第十一部的。

我们在前边已交流用韵的问题,词人填词用的韵只要求唱上口,听顺耳,凡韵母相同相近的字都可以通押,用韵很宽,没有作诗那么严格的要求,有时还"随其口语"受方言方音的影响,韵域更宽。南宋之前呢,就没有词韵的专书。韵书呢是明清两代有不少研究词韵的学者,根据唐宋著名词人的押韵情况,用诗韵加以归纳分类的所以呢对韵的方面,古人用韵的情况有个别的出现异处是不奇怪的,我们现在填词严格要求,我们按照一韵到底就可以了不去管它。

下面我们需要了解四个标注红色的仄特点:

第一、二句的第三字是仄最好用去声

上下阙最后一句的第一个字是领字 /平平/仄平第一个字是领字后面还有一个仄,对吧?这两个仄的关系是:其中有一个仄,应是去声;如果你用的领字是去声了,这句后面的那个仄就可上可去;如果你用的领字不是去声,其后面那个仄最好用去声。

3、词例

 ①《醉太平》南宋·孙惟信

吹箫跨鸾,香销夜阑。

杏花楼上春残,绣罗衾半闲。
衣宽带宽,千山万山。

断肠十二阑干,更斜阳暮寒。

②醉太平·访友不遇(宋·周密)  

残月半篱。残雪半枝。

孤吟自款柴扉。听猿啼鸟啼。

人归未归。无诗有诗。

水边伫立多时。问梅花便知。

③四字令/醉太平(宋·张炎) 

莺吟翠屏。帘吹絮云。

东风也怕花瞋,带飞花赶春。(瞋chēn-- 睁大眼睛瞪人)

邻娃笑迎。嬉游趁晴。

明朝何处相寻。那人家柳阴。

④醉太平·黄南山县寄所寓(宋末元初·刘埙) 

琼楼几间。瑶徽几弹。

觅花声绕回阑。悄微闻佩环。

帘栊昼闲。炉薰昼残。

午风摇曳屏山。露裙红一班。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辛弃疾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

薄罗衣窄絮风软 鬓云欹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香径里,榆钱满。

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两叶韵、两平韵 《太平乐府》无名氏 
钗分凤凰。被剩鸳鸯。

锦笺遗恨爱花香。写新愁半张。 

晚妆楼阁空凝望。旧游台榭添惆怅。

落花庭院又昏黄。正离人断肠。

4、分析要点 我们用惟信的《醉太平》例词说明:

《醉太平》惟信 

吹箫跨鸾,香销夜阑。杏花楼上春残,绣罗衾半闲。
衣宽带宽,千山万山。断肠十二阑干,更斜阳暮寒。

我们看醉天平这个词牌的发端,两个四字句和过片两个四字句是不是都是对偶句或者是流水句。你也可以一个用对偶,一个用流水。

我们先看上下阙的第一句,要研究的是哪个字呢?就是:平平仄平,这个句式,“平平仄平”中的仄,都用了去声。大家在填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用入声呢?因为入声短而促。用去声,宽而远。这个地方,古人在唱的时候,就规定要用去声,加强力度。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首词牌的上下阙的最后一句:

绣罗衾半闲。
更斜阳暮寒。

我们要研究这两句的绣、半、更、暮,四个字,都是去声。但是你们填的时候,不一定,四个字都是去声。可是必须有一个“仄”是去声。如果你用的领字是去声了,这句后面的那个仄就可上可去;如果你用的领字不是去声,其后面那个仄,最好用去声。

再补充说下第一句的格式:

“平平仄平”这个句式不仅仅在《醉太平》里面“仄”要去声,还有很多其它词牌里也出现过。也是这样的,下面例句都是不同词牌里的:

眉长鬓青的“鬓”;《四字令/醉太平》南宋·刘过

魂牵梦萦的“梦”;《四字令/醉太平》南宋·刘过

思君忆君的“忆”;《四字令/醉太平》南宋·刘过

欺人奈何的“奈”;《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清光更多的“更”;《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清商恨多的“恨”;《太常引·其一 赋十四弦》南宋·辛弃疾
公无渡河的“渡”;《凤凰台上忆吹箫》清末民国初·李岳瑞

残阳乱鸦的“乱”。《柳梢青》宋·宝月

这些仄声都用的去声,宋沈伯在《乐府指迷》中有,论词中有用去声字者,不可以别声替,盖调贵抑扬,去声字,取其激越也。

这首词调的,前后段起二句,第三字,孙惟信词“吹箫跨鸾”、“香销夜阑”、“衣宽带宽”、“千山万山”,周密词“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筝尘半床”、“绡痕半方”,都是用的去声。这首词前段意字、鬓字俱去声,后段忆字入声,梦字去声。

5、用韵

我们可以在大量的《醉太平》的词例里面得到一个规律:

用韵是带ng的比较多,ang eng Ing ong都有,当然也有其他韵部的。还有就是,醉太平这个词牌呢,押平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6、内容内容相对比较轻松,中性。

建议大家在填之前,找些醉太平的词例分析一下,哪个韵部用韵最多,内容普遍是那方面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第13讲
诗词格律
填词的技巧和词牌的选择
词学(14)
开心国学院三期词班醉太平练笔
更漏子韵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