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周游列国│107

长大成人后的孟子,随着学问的慢慢积累,到三十岁左右,孟子感觉,自己“可为人师”了,于是效仿孔子,招收学生,讲学传道。

几年之后,孟子讲学的名气越来越大,学生弟子越来越多,连周围国家的公室贵族都前来拜师。孟子门下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

关于门人弟子,孔子的弟子史书上记载的比较清晰,所谓“门人三千,贤人七十二”,《史记》则记载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虽然略有差异,但是基本清晰,其弟子中很多是各国的高官、栋梁。

而关于孟子的门人弟子,史书上却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能从一些零星的记载中推断,例如在写孟子周游列国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意思是孟子的学生弟子,能够跟随老师周游列国的,就至少有数百人之多。而周游列国时,孟子不可能将所有学生都带上,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够陪着老师长时间周游在外,说明孟子的学生远不止数百人之多。其中也不乏名垂后世的名家、大儒。

孟子大约从40岁多一些,也就是公元前330年左右,开始率领部分门人弟子,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愿意实现自己政治理念的君主。

孟子曾经先后到达过齐国、宋国、魏国、滕国、鲁国等国家,前后历经约二十年。但是因为史书上关于孟子周游列国的时间,记载不全且较为混乱,《孟子》一书,也没有标注时间,而且又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所以只能根据《孟子》一书涉及到的人物、事件等,做一个大概的推测。

孟子先是到达了任国(《孟子》一书中没有提及),然后去了齐国,当时的齐国国君是齐威王。孟子没有受到齐威王的重视,孟子也对齐威王没什么好感,没多久就离开了齐国,到了宋国。

孟子在宋国期间,滕国的世子(就是后来的滕文公),因为比较崇拜孟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两次到宋国拜访孟子。

不过,孟子在宋国也没有得到施展治国之道的机会,后来也离开,回到了邹国。

孟子虽然出生于邹国,但是应该也没有受到邹国国君的重用。《孟子》一书中,仅在《梁惠王》一章中,提到过一次,孟子与邹穆公的对话。

那是在邹国与鲁国发生过一次冲突后,邹穆公向孟子抱怨,自己的官吏在和鲁国的冲突中,死了33人,百姓却没有一人为他们去死的。同时还恨恨的表示,真恨不得将这些人全部杀死才解恨。

孟子没有附和邹穆公的话,反而一针见血的指出,当百姓在灾年流离失所,甚至饿死的时候,国君的仓库中装满了粮食,却没有官吏向国君汇报百姓受灾的事,当然也没有官吏去救助百姓,百姓不造你的反已经不错了,还怎么可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你。

这里孟子引用曾子的话劝谏邹穆公:“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就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这句话,古今通用,上下通用,老幼通用。

但是像邹国、滕国,这样的小国,随时处于被灭亡的状态,当然不可能给孟子施展胸中抱负的机会。公元前320年,孟子到了魏国。此时的孟子,已经是53岁的老人了。这时的魏国国君是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魏惠王当魏国国君当了50年,这时是他临死的前一年。因为魏惠王在公元前334年正式称王,并改元重新记年,所以这一年是魏惠王后元15年。

魏惠王算得上一代有作为的君主,但是此人识人不明,用人也经常不当。公叔痤临死前建议他,重用或者杀掉商鞅,他没有理睬,导致商鞅入秦,数次败魏,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之地,后又割让上郡15县,与秦讲和。他重用了庞涓,却冤屈了孙膑,致使孙膑入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大败魏军;马陵之战,魏国太子申被俘而死,大将庞涓自杀,精锐魏军几乎全军覆没。楚国也趁机出兵,令尹昭阳领军败魏于襄陵,夺取魏国八邑之地。

处于内忧外困之中的魏惠王,听到孟子前来的消息,抱着一线希望,向孟子请教强国之道。

见到孟子后,魏惠王劈头就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就是问孟子,你的到来,能给我魏国带来什么好处吗?

然而孟子早就看出,天下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大乱,其根本原因就是各国国君“交相争利”,所以孟子最反对的就是国君将利益放在首位,于是劝谏魏惠王,应该以仁义治国。

但是此时的魏惠王,想的是如何报仇雪耻,哪有心思听孟子的说教。他向孟子诉苦说:“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就是直接询问孟子,有没有办法让我能直接打败这几个国家,替那些死去的人报仇雪恨?

孟子呢,还是继续劝谏魏惠王,只要以仁义治国,就能富国强兵,到时候就能天下无敌了。

这里,孟子郑重其事的向魏惠王提出“仁者无敌”的概念,并详细讲解了自己以仁义治国的理念和方法。

当然,魏惠王还是没有听进去。

孟子到魏国的第二年,魏惠王就去世了,其子魏襄王即位。孟子对魏襄王的感觉非常差,觉得他不像个国君,于是离开了魏国,在公元前319年前后,再次去了齐国。

这时的齐国国君,已经换上了齐宣王。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将降大任”的孟子,为何终其一生周游列国,却都无法受到重用
儒家亚圣——孟子
孟子荣登富豪榜
怎样读经典之《孟子》| 光明国学
这个君王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不作就不会死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纷称王,你知道各诸侯国称王的时间与背景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