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东西所影响
userphoto

2022.10.16 甘肃

关注


看书随想,瞎侃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对那些久远的古典作品或者类似鲁迅这种文豪的作品,几乎都是怀着一个空白之心去读的。你不想空白都不行啊,时代久远根本没有亲身体验的经历;作者具有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历史评价了。
比如《诗经》《论语》等等我们只有去背诵的份。
而读当代作品的时候,因为大多写的都是我们当下的事情,我们就很难有这种空白之心了。文中的环境、现状、人物、事件...都有可能是你了解的或者经历过的。这时候我们可能就有挑刺的心理了,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种挑食似的阅读,会让人忘了为什么去阅读,只会让自己变得狭窄起来。
世界很大,中国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活环境差异巨大,每个地方的风俗文化不同。每个人年龄不同,经验不同,如果带着这么多的因素去读作品,那对多品的评价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走向。如果什么都不想,直接沉入到作品里去,那会收获很多,丰富自己,成长自己。比如李娟的作品,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在一些名家的文章中都提到过。原因之一在于她生活的阿勒泰游牧地区离我们比较远,绝大部分人不可能体验那样的生活经历,即使是阿勒泰城市里的人很有可能也没体验过。
有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人对和自己时间越近、和自己距离越近的人,有更多的不以为然。所以会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这样的说法。比如看看身边,不少人对离自己很近的那些比较厉害的人不以为然,视而不见,甚至会说他/她算什么,满脸的不服气。比如在专家这方面,更多表现在舍近求远,结果造就了一批砖家。
一般来说,读书首先是去读,不是去研究,文学作品尤其如此。研究是在阅读之后的。
罗素说过这样的意思: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什么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所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地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
一个成功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当成真理。不管是作家还是导演还是其他成功人士。只举一个例子,比如马云。
最奇怪的是那些小视频播主,有了几个粉丝之后,俨然成功人士,说着一些鬼都不信而一堆人去相信的鬼话。
不要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东西所影响,很难;真理就在那里,找出来也很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0严酷的真理,帮助你成长
我已忘了昨天不眠的夜晚
哲学最高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科学地告诉你,为什么真相是主观的
怎么又探讨问题又不让人觉得自己在抬杠呢?
关于发现的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