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再劝人读书了
userphoto

2023.03.24 江苏

关注


劝人赚钱吧,这才符合人性

不少大学图书馆纸本书借还量在逐年下降,十几年来持续如此;公共图书馆和社会上的阅读报告同样有此问题。每年我都会看到一些机构发布的阅读报告,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不清楚这些数据哪里来的,但肯定只能统计个大概趋势,至于具体的数字还包括小数点,肯定是胡诌的。按个人来讲,我从来没参加过阅读调查,也几乎没用各种平台看书,即使用京东读书来阅读,那也是机构账号,大多数的电子书我都是从网上非读书平台下载的。
中国读书群体大多数是青少年时代,儿童少年时代是家长主导让小孩子读,中学大学读的大多都是和知识、考试有关的。当结婚生子后,主要年龄段是30岁以后,阅读量是大幅度下滑。
全民阅读这个事上层喊了多少年了,效果有吗,有,效果大吗,不大。别再阅读推广了,阅读推广列出的那些理由根本不会让人产生阅读的动力,爱读就是爱读,不爱读就是不爱读。有不少大学里的学霸,到后来可能一本书都不再去读,因为TA已经靠读过的那些知识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
赚钱这事你看需要推广吗?小视频平台大战的那几年,平台稍有不慎,就会被各种播主钻了空子,为了钱,尺度要多大有多大,害得几个平台被直接关闭。
阅读下降
阅读率在很多国家都是下降的,并且这个趋势不可阻挡,纵向比较都是这样;横向之间,国家之间的比较,中国是很靠后的。从电视时代开始,阅读量就开始下降,到如今这个设备满天飞、平台满天飞的时代更是如此。人们生活变得更忙、阅读被视频取代,这两个是经常被用来解释的原因,对吗,对,但不全。
荷兰是一个阅读大国,荷兰历史上那么多杰出的艺术、文学、科技都和这个分不开,不过他们也面临着阅读下降的问题。荷兰学者也研究这个现象和原因。美国有两个报告值得一看《阅读风险》、《阅读在增长》。
中国存在着一种同辈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益于更好的教育机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在阅读。中年人会觉得很难从读书中获得乐趣,他们可能会因为身负工作打拼、照顾孩子或父母等一系列重任而感到时间紧张,仅阅读报纸、杂志或网上的内容。相比之下,20几岁的年轻人有时间读书,文学经纪人黄成龙说:“中国的主要读者是年轻人,他们读了很多书,但是当30岁结婚后,一切就都变了。”
关于阅读调查,网上可以找到不少的研究报告,国外的多于国内的,可以找来看看,调查调研是一件涉及面广的复杂的事情,阅读的载体也大大扩展;如果把互联网上的也算做阅读,那在局部情况是有升有降的。
国际差异
不同国家阅读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和收入以及教育水平相关。几年前的一项报告显示,欧洲12到24岁参与度最高,55岁以上参与度最低。爱沙尼亚、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阅读时间居前,北欧比地中海国家要高。
国家间阅读差异还深受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城市化程度和阅读相关,农耕化经济为主的国家阅读参与度低;生活在个人主义社会比集体主义社会要更积极;宗教文化以及传播方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比如口头传经还是阅读。阅读是芬兰文化的核心,报纸、图书、电视、网络都有,但定报纸的家庭比例非常高,每个芬兰人平均每年从图书馆借阅图书近30本。
阅读阶层
在国外有项调查,管理层和专业阶层有18%的人根本不读书,在体力劳动者和临时工里,这个比例是43%。这个调查有个指标挺好:不阅读者、轻度阅读者(每天1-10分钟)、中度(11-30)、重度(大于30)。调研结果,差异与收入相关,但与阶层本身和不同群组的期许值存在关联。

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获取依赖于教育和家庭背景,“调研证实所有的文化实践活动(参观博物馆、出席音乐会、阅读等)和文学、绘画、音乐方面的偏好,主要与教育水平(以学历和教育时长为衡量标准)密切相关,其次是家庭背景”。阶层较高的家庭将初始积累的文化资本传给子女。在以高雅文化及其欣赏为基础建立的教育体系中,文化资本得到了进一步的累积,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对专业和管理阶层的招聘。

有一项关于中国读书情况的研究发现了教育背景和读书之间的联系,例如,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读书的范围越广。研究还发现阅读习惯和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系:工作场所中的当权人士(政府/党派官员和企业经理)以及具有专业或行政技能的人不仅比其他群体更频繁地阅读高深的书籍,而且涉猎更广。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个体职业者阅读高格调书籍较少,总体阅读量也不如生产和服务行业人士。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个体职业者的休闲时间最少。尽管通俗小说在中国文化中不受重视,但通俗小说阅读受阶层差异影响却很小。作者总结道:居住在同一城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中国成年人由于职业阶层的不同。在阅读范围和阅读偏好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以拥有的权力、技能或财产来街量的阶层差异,会使阅读习惯和品味存在显著区别。

根据调查:在中国,手机阅读在一个特殊的阶层中流行。这其中,男女读者数量均衡,他们在阅读相当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到 50年代的低俗小说,包括犯罪小说和科幻小说。中国读者正在阅读爱情小说、穿越小说等一系列体裁。根据某个移动阅读平台,有1亿活跃用户,他们购买整本书或按章节付费;超过2亿人通过手机和文学网站阅读。典型的读者画像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低,收人低。例如,有人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工作,可能在建筑工地上搬砖,无法负担其他形式的媒体娱乐活动,对他们来说,阅读廉价小说以消遣具有极大吸引力,可以尽情幻想其中,踏上探险之旅,体验不同人生。

研究人员对巴西人的阅读能力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研,发现巴西也有明显的读者层次分化现象。

媒体竞争

阅读在和什么竞争?电视、游戏、DVD、手机、平板、大千网络、小视频等等。智能手机出现后,横行天下。有了智能手机后,很多行为就下降了,比如相机拍照、电脑上网、阅读纸质报纸和图书、纸质地图、看电视、在游戏机或者电脑上打游戏、与朋友社交、运动......书籍和媒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况且现在的手机是智能终端,“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就在眼前。

电子阅读

美国是阅读和购买电子书最发达的市场,关于美国电子书的情况,感谢圕人堂QQ群里麦子的持续科普和分享。电子书在美国激发了阅读行为,电子书使得他们阅读了各种形式的书籍。手机、电子书专用阅读器、平板等都让阅读量增加。

数字化阅读确实扩大了读者群体,电子书的获得好似比纸质读物更容易也更便宜,“免费”文化盛行。中国不像某些西方国家具有浓厚的阅读文化氛围,一般家庭不会在家中陈列过多书籍,狭小的房子更是缺乏摆放书籍的空间。正如黄成龙所说:“电子书改变了阅读方式,越来越多不富裕的群体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阅读,中国民众有了快速便捷的阅读方式。同一本书,人们在线阅读会比购买纸质版更为便宜。”电子阅读器有一些优势,比如墨水屏、电池续航能力强、便携性好、能改变字体亮度等设置,当然联网的阅读器并且依托于某个阅读平台的话,能有更多的推荐和比较功能。

有个好玩的现象是各种阅读器、电脑上的阅读软件、手机的阅读体验,都在极力模仿纸本书,比如翻页的动画模仿纸质纸张的翻页、并且还带着哗啦的声音,这不正说明纸本书的价值所在吗。能不能沉浸式阅读?取决于取决于印刷页面的实质感;鼠标点来点去、手指戳来戳去...是触摸不到文本的感觉的。有调查对象表示:短篇小说和快餐小说更适合使用电子阅读器,具有和纸质书一样令人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感,而且阅读速度似乎更快。

阅读科学

这里说的是脑科学、眼科学。阅读的时候,眼脑配合,这个过程很有趣也严密。在一些脑科学的书里面写到,大脑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主宰人的行为的,下意识就是这种体验,你以为你做的是你的意识控制的,其实有时候是大脑直接驱动肢体和器官反应。这里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各种脑科学科普书。

有个结论可以看看:大脑并不是天生就适合阅读,而是视觉系统从进化过程中继承的可塑性恰好使得大脑学会阅读。

电子书的隐私性

利用手机平板阅读器看电子书,很难知道别人看的什么书,这是有好处的,很多人不愿意被人看到拿在手上的是什么书;当然,炫耀读书的人除外。

书只是为了读吗?也可以展示品味、修养和时尚,更可以当做礼物。也可以展示,看,《人世间》正在热播,我在看小说《人世间》;看,电视剧《狂飙》正在热播,我在看小说《狂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行合一(王阳明)
Kindle停止运行,怎么办?
移动阅读行业发展解析
阅读的未来:电子书给文学带来什么样影响?
文学与科技的较量
小心,电子书也在读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