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我躲过的投资理财坑
上一篇写村镇银行的存款是我躲不过的投资理财坑(一个我也躲不过的理财坑),也有一些坑是我走过、识别并躲过了的,来聊聊当时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

钱宝网
是我接触的最早一个了。我大概在2013年左右就知道它,当时还在上大学,同学说它每天签到有0.6元,好像还可以做些任务换钱,看广告玩游戏之类的。
我不常签到,但大概知道了这么个网站。后来它有了新功能,充值一定的保证金,看几天广告有对应比例的收益,收益可以说相当高,折成年化在20%,最高的时候应该有超过30%,完成后保证金与收益可以一起提现。
让我感到非常亮眼的,是有段时间它可以用信用卡充保证金,最短的广告大概三五天就能完成,完成后即可提现到储蓄卡,所以是非常大的羊毛。
知道它不对劲,是发现这个模式不行。它宣传的是直接把收到的广告费给用户,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但大多是微店三无产品的广告,后期连这些广告都没有了,有一半都是钱宝网自己的广告。这种模式为什么要充保证金呢,看同样的广告,为什么交的保证金越多,自己的收益也越多呢?
2015年时,就开始有了「钱宝网还没倒闭吗?」的讨论。
它后来开始宣传自己的投资,去买球队、买楼、参与城投债等,比很多人预期的活得久且好,很多它的用户觉得自己都投了三四年了也没事啊。
但只要用朴素的常识与计算想一想,它给到用户20%的收益,再加上运营成本与员工工资,自己怎么也要赚30%以上吧。哪有什么30%以上的稳定收益呢?据说很多大户是线下投的,投入几百上千万,能拿到20%-50%不等的年化,钱真的有这么好赚吗?
所以我没有往里充过大钱,只薅羊毛,小金额,选最短时间的任务,怕套在里面提不出来。后来它越来越大,收益与广告却每况日下后,我就没再用了,感觉它已经在收缩,走下坡。
钱宝网应该是2017年正式爆雷的,老板去自首,当时还有很多人去了钱宝的办公楼,甚至有很多员工都是把自己全部身家放里面的。2亿的注册人数,几百亿的涉及金额。抓人不难,钱回来很难。

P2P
我开始上班的时候正是P2P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有很多此类公司,有大国企合作、地方政府背书,有背景华丽的创始人与高管团队,有很多很多的钱。
最盛时,这些平台的获客成本过千,每注册一位新用户,光用户自己能拿到的羊毛就几百,还有推荐人的费用,中间损耗流失等。
作为互联网中关注金融的一员,我当然也注册了很多平台,薅了不少新人羊毛。
最初,我也被这样的保障所迷惑,中后期还有监管能查平台的各种信息,所以投入了不少钱。
等到对行业有一些了解,就发现这样的收益,没有坏账是不可能的。因为用户对借款方毫无了解,完全是基于平台的风控盲投,所以平台就要来承担这个坏账。
是的,所有有牌照的、被监管的,看似很正规的平台,都有个风险准备金,是从每一个项目里抽的。
抽了多少呢?实在是太少太少了,都不到一个项目金额的1%。不良贷款的比例会少于1%吗,在借款成本超过24%的群体里。
大家都知道,银行是占领了信用最好的一批企业的贷款,P2P公司是服务剩下的不太好的部分,所以利率要高些。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官方的数据,这些年基本都在1.3%-2.3%之间。
发现平台的风险准备金,甚至平台自身的全部利润可能都无法覆盖坏账后,我就渐渐退出了。
尤其在我发现各平台给到用户的收益都下降,给新客的羊毛也减少了之后,也知道这盛宴终要落幕,就把余下不多钱全都通过平台功能转让给了别人,在第一个大平台发生延期兑付前一年就退出了。避免了损失。

银行理财
这不是骗局,只是我觉得可能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不成正比。
在前几年政策慢慢转向,最终出台资管新规禁止刚兑之前,有不少银行理财就标明了「保本」,有的甚至是保证收益的。即使没标明,有些实际运作中亏钱了,为了银行自身信用,为了之后的产品能卖,也悄悄拿自有资金补了。
这就给了大家这和存款一样安全,但又比存款收益高的错觉。
理财产品大多预期目标为年化3%-6%,投资了一定比例的高风险品种,的确可能在中途甚至到期时还亏损,平台给用户保本承诺,就是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
我之前写过一些为什么我不会买银行理财,之前没买过,以后也不会买。简单来讲,就是预期收益很低,投资去向不透明,且风险未知。产品条款里,只约定了投资方向,它可以大概圈定风险等级,但你并不知道管理人具体买了哪个公司的债券,又买了什么证券产品。R1与R2还可以说基本投的都是国债地方债与同业存单类的,R3及以上的都会投一些权益类资产,虽然控制了比例与分散,但损失的概率不一定很低,即使很低,多小的的概率时间久了也总会发生。发生在你身上了,那就是100%。
为了这么低的收益,承担着完全未知的风险的,完全不值得。btw,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少买主动型基金,收益与亏损放开了,但你根本不知道基金经理是否会突然转变投资风格,甚至是否遭遇私人生活大变故,无心工作。都是不透明化、信息有限,即使有更高的收益预期的情况下,我也不愿意买入。
因为太多靠运气,太多不可知不可控。
如果真的要买,建议分散化。将本来就不太高的意外概率再摊薄一些,万一遇上了不至于损失太多。

总的来说,在寻求比银行存款高一些的收益时,风险总是难以避免的。你以为货币基金没有风险吗?同业存单基金没有风险吗?在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也有货基有过日亏损;最近很火的同业存单,日亏损更是经常发生。风险有大有小,小也并不是不存在,只是需要知道自己承担的风险与能获取的收益分别是多少。
平台或某种模式的爆雷好像是突然发生的,但其实风险一直都在,只是很多人被到手的收益所蒙蔽,没有考虑可能的意外。从一些朴素的常识:各方能了解的信息、需要承担的风险、获得的收益分别是如何的,再对比市场上的一般收益风险情况,就能看出一些生意模式是肯定持续不下去的。
在常识与理智之外,最后,有时可能还是需要一点运气。祝我们都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P2P高手必经的4个阶段
临近年底,教您几招p2p理财策略
如何选择P2P平台投资!明白了这些,就再也不用担心跑路了!-头条网
30万闲置资金如何制定理财计划?
网贷投资人4年增26倍:难抵高息诱惑 称踩雷也认了|网贷|网贷平台|网贷之家
【干货】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