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望2022 奋进2023】五育并举,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科2022年工作盘点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
我们即将告别砥砺前行、赓续传承的2022年,
迎来知重负重、充满希望的2023年。
回首过去的2022年,
博山区教体系统持续推进教体资源建设,加快改革创新,
实现全区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良好成效,
交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2022年,局基教科立足科室岗位职责,以促进我区教育的规范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现将2022年工作进行如下盘点。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学校“一校一案”建设,以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引领全区德育工作,中心路小学德育方案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普通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并下发本学期《德育工作配档表》,努力使德育工作体系化、制度化;深入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开展“六个一”全员育人活动;聚焦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劳动教育、体育特色发展等多个领域,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对标先进,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德育发展水平。

      提升德育队伍素质。自2022年5月起,常态化举行班主任论坛专题讲座活动,对全区德育副校长、班主任、青年教师和“白海工作室”成员进行培训,利用专家专题讲座、座谈、问题辅导、专题讨论、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师生沟通、家校共育等方面的工作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相关政策、德育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任职备案工作,全区共备案811名班主任。

      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一是落实读书节工作要求,以书香校园建设、校园辩论赛、教师导读课例、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二是加强齐文化教育。中心路小学“竹韵”快板社团等8个社团及四十亩地小学传统美术工艺制作等4社团案例被评为淄博市首批优秀齐文化社团及案例。三是深化黄河流域文化教育。人民路小学《诗意流淌黄河长》、实验中学《黄河之畔孝乡探源》被评为首批市级优秀黄河流域校本课程。

      提升全区中小学师生科技素养。一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2022年淄博市“电子制作·奇迹创意”大赛,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22人,3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区教体局、石炭坞小学获评“优秀组织单位”;第三届淄博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中,一等奖21人,二等奖31人,三等奖59人,16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域城镇中心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淄博市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共推选12组选手参赛,其中省级一等奖2组,二等奖1组;市级一等奖3组,二等奖1组,三等奖2组;在山东省首届青少年科技节比赛市级评选中,一等奖17件、二等奖29件、三等奖22件,14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区教体局、实验中学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省级评选中,一等奖4件,二、三等奖各9件,3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二是提升科技辅导员专业素养。先后4次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市级“蒲公英”科技辅导员专业素养提升交流活,内容涉及创意编程、机器人竞赛、CSP认证等多个领域,辐射全区34所学校,50余位科技辅导员。

      加强劳动教育与研学工作。一是以“博山菜”、“博山陶琉文化”特色资源为重点突破口,建设基于地域文化的项目式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在全国大中小劳动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做主题发言,组织召开四期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交流研讨会,制定《博山区中小学劳动内容指导清单》,开展“校长谈劳动教育”专题学习研讨活动。二是努力挖掘区域资源,遴选市级研学基地,经基地自荐、区县审核、市级评议,朱南杏庐、颜神古镇、金祥琉璃三家基地被评为第四批市级研学基地;工贸学校《访颜文姜祠听孝乡传说传孝悌之礼》、四十亩地小学《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精神》被评为第四批市级优秀研学课程。三是对前三批11个市级研学基地进行年度审核。

     开展省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评优工作。26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114名学生获得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5个班级获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20个班级获市级优秀班集体称号。

 坚持教育公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平稳顺利完成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招生录取各项工作。初四共3396人(含5名往届生)参加六科文化课考试,初三共3252人参加三科学科会考。全区义务教育段中小学起始年级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共6231人,其中小学招生88个班共计3330人,初中招生68个班共计2901人;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接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09人,占义务教育段学校起始年级招生总人数的11.37%。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注的招生划片、教育质量等问题,牢固树立“有解”思维,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2022年,博山区人民路小学建成投用,学校招生片区进行优化调整,区教体局坚持早预见矛盾、早筹划部署、早分步推进,将原来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和博山区实验小学的部分片区划归调整到博山区人民路小学,同时采取“优质校+新建校”的办学模式,依托区实验小学组建教育集团,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现平稳招生开学,让学校迅速成长为百姓认可的优质学校。

      开展“市民看学有优教变化”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以征询市民代表建议,抓好问题整改,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体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邀请家长、市民代表进校参观,提出宝贵意见。要求学校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实施方案,严把疫情防控关,及时对校园开放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学校公众号、流媒体、报刊新闻等多种途径让家长、居民群众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取得成绩,提高家长和居民群众对学校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抓好问题整改,针对中小学“家长开放日”中提出的138个建议,明确责任、立行立改,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

      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博山区获评山东省第二批随班就读示范区。博山区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区域普及义务教育的整体范畴,坚持政府主导、普特融合、多元发展的原则,积极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力争实现随班就读工作的“常态化”、“校本化”。

      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夯实根基构筑成长平台,借助《博山区社会情感学习区域推进项目》的课题研究,分层开发课程资源,构建适用于校长、教师及家长的社会情感学习宣讲类课程资源,对幼儿园到高中不同学段衔接的家庭教育课程进行细致研磨,注重开学第一课、亲子体验交流,采用“体验+互动”的方式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线上+线下巡讲、沙龙体验、亲子活动。

      抓好控辍保学,关注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及孤困境儿童受教育现状。制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形成部门合力。落实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孤困境儿童关爱保障工作,履行关爱帮扶责任,落实精准控辍保学劝返责任,确保留守儿童和孤困境儿童在籍在学。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落实2022年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各项重点工作,配合市局对博山一中和实验小学进行督导检查,对学校课程改革、教材教辅、规范办学、义务教育、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开展情况、德育工作、家校共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教育评价等进行细致指导检查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实地查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博山中学、博山小学、博山六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抽查,对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责令其按时整改。
      有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为配合全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启线上教学工作,学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隙对接,做到“停课不停学”。截至目前,学校领导巡课6394节,线上家访家长32918人次,有效规范线上教学流程,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缓解家长焦虑情绪。

      抓好作业和课后服务管理工作。从控制作业数量和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两方面开展了相应工作。在控制作业量方面,指导学校建立完善作业公示制度,对作业定期进行公示。在课后服务方面,调研各学校引入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课后服务情况,撰写《组织双向选择会为课后服务引进第三方机构》案例,获评山东省第二批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全面推进我区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课后服务模块应用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赋能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全覆盖,提高学校全面掌握平台的操作和应用,充分利用平台进行数据维护、排课选课等功能,提升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助力学校多元发展
      
      抓好强镇筑基、强校扩优、强联共建、强科培优四项工程。发挥白塔镇省级强镇筑基试点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八陡镇、域城镇工作推进,督促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温馨育人环境、合理配备师资,提升镇域内整体办学质量水平。制定《博山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发挥优势教育资源的核心作用,成立“淄博市尚博教育集团”“淄博市博山实验教育集团”等四个教育集团,实施贯通培养,推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探索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现幼儿教育资源共享,激发办学活力,打造“优教之城”。依托淄博市网上家长学校及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网络研修、专家指导、课程研磨、沙龙讲座等线上+线下形式,提升全区家庭教育讲师素养,指导全区家长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形成家校社网全环境育人良好氛围。推进区实验中学特色高中和特色学科、特色学科教室建设。
       积极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积极化解3所学校大校额问题。对7项差异系数不达标的学校予以整改,采取校内竞聘、跨校竞聘、交流轮岗、教师招考等方式优化教师结构,采用集团化办学、调整划片招生、借校办学、租赁使用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在线交互式教学系统的管理和使用,让农村孩子享有到城里孩子同样的优质课程。

       组织乡村温馨校园评选。经学校自荐、区县遴选、专家评议,石马镇中心学校、博山镇郭庄学校、域城镇第一小学被评为首批市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域城镇中心学校、池上镇中心学校、崮山镇中心学校、崮山镇裕禄学校、博山镇金晶学校被评为区级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做好博山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5)的编制工作。以项目为支撑,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把握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确保全区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强区的脚步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五年发展规划 - lmczm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以“养正”为抓手,落实基础教育大德育工作
基础教育一司
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调研工作实施方案5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