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怕被丈夫遗弃的女人(上)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认知治疗
女性,28岁,工人,已婚,其夫为技术员,婚后和睦,生一个女儿,刚满周岁。两个月前,丈夫告诉她因承担一项技术攻关任务,此后几个月可能回家时间会很晚,嘱她带女儿先睡。其后,丈夫常于夜间一两点钟方回家中。起初,她每晚等候丈夫回家,经过一些时日,独自在家等候时感到孤单冷清,后来逐步担心丈夫可能不再爱她,“担心会被遗弃”的想法变得不能控制。两个月来感到孤单、焦虑、烦闷、心慌、失眠,食欲下降,曾有想死的念头,诉说“担心丈夫遗弃我和女儿”,以往没有严重身体疾病史,服了一些“安定”,也不见好转,故来咨询门诊求助。

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遵循多维原则,从生理、认知、情绪、行为、人际、社会诸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了解心理问题主要发生于哪些方面。患者以往无重要疾病史,近期也没有患过身体疾病。初次会谈发现,患者有明显焦虑,自诉担心丈夫遗弃自己,坐立不安,思想不能集中,有入睡困难,想得可怕时会出现心悸、胸闷、出汗,心神不宁,情绪近日有些低落,诉说感到生活缺乏兴趣,偶然曾有过消极观念,食欲稍有减退。为了深入了解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进一步询问其心理问题的起因,答称:“就是丈夫攻关回家很晚之后,不知为什么就生病了。”我对她及时前来咨询,有勇气坦露自己的心理问题给予赞赏、鼓励,同时请她考虑:“既然夫妻感情和睦,丈夫又在事前告诉你有攻关任务,你怎么会有怕丈夫遗弃的想法?”第二次复诊时患者始告诉我内心的隐情:“听我母亲说,我一岁时,父亲不务正业,突然遗弃了我的母亲,不知去向。我母亲吃尽苦头,给人家洗衣、做零活,把我养育成人,现在家中的情形和我一岁时相仿,所以内心常害怕丈夫遗弃妻儿的事不幸重演。”
临床诊断
患者因为担心被丈夫遗弃前来求助,起因是两月前丈夫接受一项攻关课题,每晚半夜以后一两点钟方回,虽然丈夫事先曾经告知患者,但患者不知何故逐渐出现“担心被丈夫遗弃”的想法。随着时间延长,这种“担心”也逐渐加重,变得不能控制。并有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为主,且有坐立不安、心神不宁、思想不能集中,严重时出现胸闷、心悸、出汗等症状,符合焦虑的临床表现,但病程才2月尚不足下“焦虑症”的诊断。患者伴有轻度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有睡眠障碍,偶然有过消极观念,轻度食欲变化,没有其他生物学症状,也没有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综合全部临床征象,符合ICD-10“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按照整合模式构建发病原因假说
童年“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与唤起
该女性患者因担心被丈夫遗弃前来求助,临床评估发现有焦虑与轻度抑郁表现。拉扎勒斯(R.S.Lazarus)认为每种情绪都存在一个核心关系主题,人们不同的认知评价导致不同的情绪。如面对不确定的威胁导致焦虑,经历损失或伤害则导致情绪低落,该女性担心“被丈夫遗弃”(不确定的威胁)既可表现为焦虑,又因“被遗弃”的丧失感导致情绪低落。深入探询“担心被丈夫遗弃”想法的来源,得悉和童年生活经历的“情绪记忆”被唤起有关。这种“情绪记忆”如何储存与如何被唤起?现在神经科学研究有了比较明确的回答。恐惧或焦虑情绪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构成“内隐记忆”(或称为“非陈述性记忆”),保存于潜意识;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接触,从感官接受别人对情绪事件的陈述,获得“外显记忆”(或“陈述性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也称为“自动记忆”,用于描述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内隐记忆有3个特征:一是内隐记忆形成和编码不需要投入集中的有意识的注意;二是当内隐记忆被激活从记忆库中浮现时,能够被意识觉察到,但你并不会有想起过去某些事的感觉,这一点不同于“无意识记忆”,无意识记忆是将某些事埋葬起来,被压抑而在平时是无法感知的;三是内隐记忆不需要海马的参与。
外显记忆 用于描述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外显记忆的编码依赖于集中注意的能力,需要海马参与,将个体的体验组合成事实性或情节性记忆,在回忆时,我们会有将过去的某些事情带入意识的感觉。
Joe LeDoux发现,恐惧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厌恶的无条件刺激或一个条件刺激信息可以同时经由两条独立的途径到达杏仁核。一条是“快通路”,快速而粗略,存在于新皮质之外。另一条是经由皮质通路再投射到杏仁核,是一条“慢通路”,在皮质聚合信息、作出精细完整分析后将分析结果发送到杏仁核,以产生更为精致、更为适宜的情绪反应。杏仁核在恐惧性条件反射学习和“内隐记忆”(或“非陈述性记忆”)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杏仁核保存我们潜意识的情绪记忆,从童年期开始杏仁核就不断记录着我们强烈的情绪记忆,尤其是强烈的情绪痛苦,成年后如果遇到某些类似的情境或刺激信息,只要有某些不完全的、但是关键性特征信息(三口之家,夫妻和一个一岁女儿)就会反射性地唤起杏仁核保存的情绪记忆,杏仁核于是被激活并发出警报,促使机体分泌应激激素,产生多种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个体体验恐惧、焦虑等情绪。至于外显的情绪学习和“陈述性记忆”(如该女性也会听到其母的痛苦陈述),海马记忆系统则是必需的。事实上,在处理情绪信息时,杏仁核与海马的陈述性记忆有相互作用,杏仁核可以调节情绪事件陈述性记忆的强度。尽管情绪性条件反射的习得需要杏仁核参与,但是情绪性条件反射消退则需要杏仁核与前额叶皮质(眶额皮质)的共同作用。当认知治疗使前额叶功能增强时,杏仁核过高的兴奋性就会下降,焦虑恐惧情绪就会消退。
早年生活经历逐渐形成潜在的“认知图式”
认知心理治疗认为,我们从童年开始,生活经历逐步积累形成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有效“蓝图”,称为“认知图式”。这个认知图式对以后的生活影响重大,虽然它是潜在的,但它却有支配我们行为的强大力量。就像一幅十分有用的“地图”,帮助我们认识和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坎坷的地形,寻找自己前进的道路。如果这幅地图画得很清晰、很正确,我们就知道我们自己在哪里;如果我们打算上哪里去,就会知道该怎么走。如果这幅图画得不对,我们就会被假象蒙蔽,因为这幅图是虚假的、错误的,我们将迷失方向。须知我们并非生来就带着这幅“地图”,因为客观世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就必须不断地获取世界的新信息,描绘和修改这幅“心灵地图”,以求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如果我们将童年时期发展起来的、适合童年环境的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作出行为反应的一整套方式,不予修改和不适当地移到成年生活中,使用过时的“心灵地图”,就会导致认知错误,感到迷惑不解和痛苦,修改“认知图式”就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
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
古希腊哲学家Epictetus说:“人发生障碍不是由于事件本身,而是由于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同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感受完全不同。我国古人早知这个原理,如苏东坡的一首诗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如果看问题依靠过去的经验或习惯,使用过时的“认知图式”,派生出非理性信念、反复出现负性自动想法伴随负性情绪和痛苦,如这位女性患者的情况,治疗师就要善于引导患者重新选择不同的视角,通过提问的方式,用假设、协商的语气,引导患者认识原先认知的局限性,揭示其信念与客观事实证据的矛盾,从而可能获得新的认知或领悟,帮助患者认知重建,其不良情绪和痛苦将随之好转。

综上所述,该女性患者因为“怕被丈夫遗弃”引起焦虑和轻度抑郁前来求助,病程2月左右,既不足以诊断为焦虑症,也不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符合ICD-10“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按照ABC模式归纳患者的评估结果:求助的主诉(C)是焦虑、失眠、心悸、胸闷等不适,伴有轻度情绪抑郁;引发心理困惑的情境(A)是丈夫接受攻关任务,每晚回家在半夜以后;而界于AC之间的非理性信念(B)是“怕被丈夫遗弃”的担忧。深入了解其负性认知的来源,显露了其潜在的童年时期丈夫遗弃妻儿情绪记忆的巨大影响,潜在的认知图式使她担心其童年家庭不幸又会再一次重演。

徐俊冕简介

徐俊冕,男,教授。196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復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徐俊冕教授1987年起在国内开展认知心理治疗实践,在上海市综合医院开设第一家心理门诊,是国内最早从事认知心理治疗的学者之一,首创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获上海市西医学习中医优秀论文奖,率先研究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情感性疾病,获上海精神医学科技进步奖,"抑郁症的治疗项目"获培林临床医疗成果奖,《医学心理学课程创立与培训》获1993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医学心理学》获卫生部1996年第三届高等优秀教材一等奖,2000年7月15日香港现代医学研究中心授予"紫荆花杰出医学成就奖"。2004年4月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颁发"医学心理学科贡献奖"。

主要专业特长:擅长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在行为医学和心身医学方面也有较多研究。

暴露反应阻断技术(上)  视频来源:www.youtube.com/c/toddgrande 晚晴之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式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抑郁症
睡眠
如何变得更聪明?
害怕跟别人进行社交,怎么办?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失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