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说得都对,我说得“以读攻读”
专家说:语文学科有四个核心素养,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我通俗地理解,就是自由表达,独立思考,审美品味,古为今用。
2023高考题1卷为例:
主观命题增加客观题减少到8个,自由表达空间扩展。
再次强化反套路反技巧命题如4题,须明确理解辨析“竞争性真相”的概念,并准确筛选相关文本信息,进行准确勾连概括,就回避了套路化设题。
强化命题的指向性与开放性如8题从文本表述中梳理体验,概括整合,9题从给定关键词及具体指令的情境中准确把握文本意象及内涵,情感线索及选材涉及话题,再做概括整合,都并非唯一标准答案设计,是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
命题的审美品味引领直接表现在选材如现代文阅读1的时代风象;现代文阅读2的劳动品格,青春成长,自然体验,乡土中国,时代更新等复合审美层次;语言文字应用2文本引入名著选读的审美层次等;审美品味引领间接体现在命题。如7题将常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句子鉴赏改以客观题形式,对文中四处划线句进行鉴赏辨析,涉及四个句子都在考查考生的审美品味:
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历史感”与人生的“经验与感悟”】
②你会爱的。【生命的情感体验与表达】
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能引发共鸣的生命状态成长体验,以及代际传承的诚恳情意】
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语言的张力在用词的细微处体会】
再如8题9题贴近文字的细微揣摩体会,以及20-22题命题一致指向文本“表意效果”“表现力”,也都与审美品味挂钩。
古为今用在今年的古诗文命题中体现鲜明。首先古诗文选材主题一脉相承,都涉及学术观点切磋探究:文言文由一则历史事件和一则人物评论做铺垫,引发学术辩论,逻辑分明,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见课件截图);古诗文本浅白,却表达了明确的学术主张。其次弱化文字语言的叙事性,强化议论性,不再纠结于文字识记的雕虫小技,强化立意内涵思想主张的梳理认知。意图很明显,要将对读懂文言的考查,提升到借助文言材料来做深入思考探究的考查,所谓“读史以明智”的现实阅读目的,以及历史可鉴可评可思可用的思想文化传承价值。

专家说:命题与课程观念的三种关联,一是整合,二是情境,三是典型任务。我觉得一体现在一文多考,一题多考,一点多考,打破文体界限,打破命题板块界限;二体现在设题有情境,互动有角色,设问有指向;三体现在因文设题有指向,问答相应重文本,选文强化典型特征。
先说整合。2023全国甲卷语言文字应用部分首先尝试一则文本统摄5道题目,分别涉及词汇积累辨析与应用,语言表述修改与情境连贯,以及读写结合评论微写作;再如2023新高考1卷19题一题三考(成语误用,关联词误用,不合逻辑),21题一题两考(标点用法,表达效果概括),22题一题两考(句式特征,修辞特征);又如近年信息辨析题的命题也不再简单设置为选项与文本信息单向对应,而更多多向乃至交叉信息对应,即原来一个选项可只是对应一处信息区域,现在却要对应多处,做出整合判断,否则很容易断章取义;至于将语言文字应用考查与现代文阅读考查相整合,古诗文阅读与现代文命题整合,以及阅读文本与写作命题整合,已经非常鲜明。
再说情境。高考命题中的情境有的只是创设氛围,属于命题技术,对答题影响不大,如小刚临摹诸葛亮画像,联系《旧唐书音乐志》考查《李凭箜篌引》;但有的情境与任务就密切相关,不理情境便有损答题准确,如2023新高考1卷9题“读书小组要写文学短评,并分组设定关键词”的情境,就是答题的直接索引,不理不懂都答不了题。情境设置也是日常教学要求并教材组编特征之一,一方面将“大语文”的学科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也为日常教与学提供了贴近生活与时代的鲜活抓手,既可将经典作品“以旧读新”,还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学习视野,所谓“教材是例子”,同时也可联动相关情境与更加开放多元的阅读空间。
我还有一个反思,是文本和情境和技巧,到底哪个更重要?或者如何分清本末?好作为日常教学的方向。我认为还是文本更重要。文本的重要体现在对文本的梳理,判断,辨析,连贯,整合,提炼,概括,组织等内化语文能力,有相应程度阅读经验及语感积淀,或对文字语言有准确敏感性的考生会有心领神会之感,因为终于不用绞尽脑汁去死记什么套路,名词概念,只要读懂当下文字意思即可把握答题方向,相反,脱离文本,只是架空掌握套路技巧,却不能俯下身静下心揣摩清楚文字的意味和关系的,当然可能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正所谓:旁逸斜出固多姿,顾盼神飞勿轻文。
情境是壳,文本是核。
每一篇文本即一个语言情境,包括本身文字,包括周边信息,如相关背景,人物生平,现实价值等等。
另外创设的情境意图何在?大概如下几种:
导入课堂以激趣,是个引子。
解构文本以引思,是为了拓展深刻。
统摄课堂以呼应,是为了营造氛围。
旧瓶新酒以重置,是为了关联现实。
核心还应该是文本细读,专题探究,而不是脱离文本,自说自话。
脱离文本的情境探究再异彩纷呈,也到底有些悬浮,怕是南辕北辙。
每一篇经典都有多元角度发掘,但必须由此及彼,再由彼及此,因为都各有基本确认的核心“符号”,是重点,是定点,不能置之不理,只顾着借题发挥。
回归文本情境,多向拓展,而不离其宗,提防为了造境而造境,牵强附会。
课例设计“抓手”索引尝试:
阿Q画像之外,还可重点辨析精神符号的区别及现实意义。(精神胜利法,自嘲与奴性)(关注梳理,形象,语言,精神符号现实价值)
阿房宫计算之外,还可在奢靡描写背后探寻兴亡的根源以及恣肆文笔。(关注借古讽今,赋体语言,如何文以载道)
祥林嫂应聘家政之外,尚需探究礼教杀人的悄然无息与看客的悲哀。(形象见证生命的逐渐凋零,环境见证悲剧的不可逆转,看客见证人性的劣根不自觉)
蜀道难景区导游之外,还可诵读涵泳,知人论世,蜀道艰辛见世道诡谲。(懂李白的天赋与人性,理想与现实,有意为之,借题发挥)
翠翠画像之外,还可探究美好牧歌的悲凉底色。野蛮暴力的现实,纯粹宁静的美梦,悲哀离散的爱情,人生无常的伏笔。(美在哪里?悲在哪里?思考在哪里?)
柏拉图的“坚持正义”在回归现场情境以外还可关注标题与文本,背景与文本,思想与文本的关联与彼此照应。
《茶馆》的表演以外还可做一下舞台提示部分的精华梳理,会发现老舍作为戏剧家举重若轻的功底,在一个剧前的舞台提示撰写中就已经可圈可点。(舞台提示写了啥,平淡中见汪洋,并非简单介绍概括,是作家匠心引领,人物台词后见形象个性及时代的存亡)
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读攻读,提升阅读广度与深度,教材是个例子,也是个引子,为兼收并蓄,开源头活水。读鲁迅刘和珍与阿Q与闰土与孔乙己人物联动现实与文学,懂得鲁迅的冷与热;读沈从文,人生与文学,民族性克制隐忍坚韧;读冯至,诗人写散文与小说,语言与情致都是含着诗意的。
高考命题的理念大概也在此,文本阅读的方式可以多元灵活。
镶嵌是为了参照梳理“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己所不欲”,比较是为了明确突出“观沧海与山水文明的真谛”“义士与普通人的角色效果”,拓展是为了解决问题“红楼梦”方法梳理文本研读,情境也是为了梳理文本“屈原列传讨论会”,博物馆解说富春山居图,“一则新世说的评论要点”,围绕关键词“写文学短评要点”。
一堂好课不怕沉默的留白,是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怕平淡如常,是语言文字的返璞归真。如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B站一位yanzi老师的课堂与一位张大春老师的课堂,就能看出对文本解读深浅的高下之分,能教给学生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学习,孜孜以求思考,就善莫大焉。
至于将课堂还给学生,倒不一定只是个别优秀的闪耀,大部分学生的围观,能让全体或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大概还是要回到听听读读说说想想写写,一个都不能少
专家还说:高考有三大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我觉得体现在在高考命题中,即选材寄寓教化,命题引领思考,回归教材的理念,专题,文本,任务。教材是起点,索引,素材,标签,内里还是感受,理解,分析,联系,与鉴赏。
总之,死读书的时代是否就此宣告结束,我们说了不算,命题者说了算,但是如果不想开倒车的话,命题方向大概就是这样向着真正博大灵活多元的语文世界去的,因此,新高考语文备考的重点,应该放在以读攻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先睹为快 | 变中的“小、快、灵”与不变的“素养立意”——2023届四省高三适应性测试卷分析与启示
高考语文备考:明目标,知考点,识考向,寻策略
2011 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中,文学类文本探究题的考查方向是怎样的?
测评研究|孔小波:古诗词测评的问题、原则及路径
2021年第85篇:读文随笔∣切实提高命题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