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暑期读古文7

《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

春,齐侯【齐桓公】诸侯之师【鲁、宋、陈、卫、郑等国军队】【今河南新蔡一带】,蔡溃,遂楚。

【评:“春秋无义战”,齐桓公称霸诸侯,才能做众诸侯小弟的大哥,大哥领着小弟们去攻打另一个更弱的小弟蔡国,一个“侵”字不留情面,不假掩饰,恃强凌弱,弱肉强食的春秋姿态十足。蔡小弟是真菜,史书都懒得书写它是否有过抵抗,直接“溃”,略见蔡国可怜可悲地位及实力。然而齐侯大哥并不满足,接着就“伐”楚,蔡小楚大,行为本质无不同,打的旗号却变了,可知醉翁之意不在酒。】

楚子【楚成王】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意即齐楚相距甚远,就像马、牛各不相干。唯是,即使。风,走失。一说牛马雌雄相诱而逐谓之风】也。不【料想】君之【进入,委婉指入侵】吾地也,何故?”

【评:楚成王是否无端被伐,尚未可知,但遭遇侵略,先派使者去敌方探询缘故,不知是守礼是迂腐,还是另有图谋?而且不明指对方入侵,还委婉道辞曰“涉”,见其卑微。向来侵略者方无论师出是否有名,总要编造个堂皇的理由来的,被侵略者的无辜与示弱,大概还会成为送上门的笑柄,因为所谓狼子野心,原本就是妄自尊大,不分皂白的强势,史上多少“风马牛不相及”的战事,归根结底,不过是某个体的私欲膨胀罢了,而遭殃的何止君王一个?】

管仲【名夷吾,字仲,辅政齐桓公】对曰:“昔召康公【召shàoshì周文王庶子,封于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命我先君太公【祖先太公吕望,姜尚,齐国开国君主】曰:'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诸侯。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九伯,九州之长】【汝】实征之,以夹辅【共同辅佐】周室。赐我先君履、征伐的范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扎成捆的菁茅。菁茅是楚地特产,应进贡给周王祭祀用】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祭祀时,把酒洒在茅上,滤去渣滓】,寡人是【征,问罪】昭王【周昭王,成王孙。相传昭王南巡,渡汉水船坏而死】南征【南巡】而不【返回】,寡人是【查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还是,祈使语气】【之于】水滨。

【评:管仲史上有名,一则因管鲍之交见高山流水,君子之风,再则因桓公不念旧恶,君臣得济,三则因管仲辅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他的政治军事才华毋庸置疑,但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多有文过饰非,而管仲除才华外,也必有狠辣手段,否则难以在春秋乱世脱颖而出。这一段的侵略者宣言可见一斑。一派盛气凌人,强词夺理:

先说此次侵略早有授权,并非无名无分;再以“包茅不入”为借口,振振有词;又以昭王死因传言故作凛然。

仿佛句句有理,其实句句无礼,不过是给自己的仗势欺人,扩张野心强加冠冕,说来说去,还是此地无银。然而,战争是最不讲道理的,问罪之说有无,对齐桓管仲来说,不过是遮羞布,而他们自己也并不以此为意,因此,进军依旧。相比之下,楚国的回应实在软弱可欺。】

师进,【临时驻扎】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县南
夏,楚子使屈完【楚大夫】【到】师。师退,次于召陵shào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偃城东。齐侯【摆开阵势】诸侯之师,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是为?先君之友好关系【继承】,与不榖同好【一起建立友好关系,何如?”对曰:“君【恭敬,敬辞】yāo求;本义是巡查、巡逻,读jiào】福于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之社稷,【屈辱,敬辞】【接纳】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山名,今河南叶县南】以为【城墙】,汉水以为【护城河】,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评: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之际,总有许多个体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救国民于存亡攸关,此处屈完即其中一例。

但是,一场战争真的可以凭借一个人的几句话就能瞬间平息吗?这是明显的理想化事实。

表面上,齐桓公率诸侯大军来势汹汹,似乎不吞并楚国便不罢休,楚国也像是毫无还手之力,任人宰割;实际上,诸侯国之间各有算盘,桓公扯的虎皮壮大,不过是虚张声势,内里也得衡量胜败之算,付出多少成本,收获值不值得,若真的一意孤行,遭到楚国同仇敌忾负隅顽抗,大概也不能速战速决,只要不能速战速决,齐国损耗的成本只会与日俱增,即使最终占了楚国,同来的诸侯国个个都不能白来,绝对不是一句“感谢同好”就能打发的,必要分羹,而楚国地方就这么大,分一分也就所剩无几,于齐实在得不偿失。精明如桓公管仲,这本帐当然算得清,因此桓公虽然进军伐楚,却只是虎视眈眈,并无真正讨伐征战,像当初对蔡国那样。楚国君臣也应该心照不宣,知道桓公忌惮为何,所以派屈完出使,陪桓公演完这场戏。

桓公与屈完同乘观阵一节,桓公终于客客气气地表露了真意图:“岂不榖是为?”他不过是要霸主之名。只要楚国表示臣服,所谓“伐楚”也就不了了之。而楚国君臣毕竟有亡国之忧,为确凿事实,屈完需要把话说得更明白:您要是好说好道呢?我们楚国不会当您称霸路上的刺儿头路障;您要是非得刀枪相向呢?我们楚国也不是吃素的。于是,结盟。

政治博弈,也像市井贸易,斤两价格,得两下得宜,才能成就好生意。尤其枭雄纷起的春秋时势,各诸侯国面对周天子王权衰微,虽然蠢蠢欲动,毕竟不敢轻举妄动。此时此刻,胆子大的就要出头试炼一下,所以动用武力也不过是外表逞强的着数,谁也不会轻易以倾国之力去夺取一个并非胜券在握的诸侯国,能化敌为友,结盟麾下是最理想的结果。这就好像买卖讨价还价,一方盛气凌人不过是想抬高价码,另一方虚与委蛇不过是想压低秤杆,到彼此利益相乘相侮,较量一番再成平衡,就能握手言和皆大欢喜。

只是,兴亡战事,百姓皆苦。无论战场浴血舍命,战后流离失所,都是置身水火的真正苦难,可惜,这些苦难全在历史背后隐隐作痛,并无多少实笔记录,历史的舞台上总是几个特别人物的长袖善舞,且可能在任何世代再次重演。

总之,和平不易,珍爱和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桓公和管仲:这对野心勃勃的君臣,都干过哪些搞笑的“缺德事”
管仲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他的外交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技巧值得掌握!
【闲话春秋】之七十三: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醉读《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三
典故说春秋41:“风马牛不相及”,大国间的对话
铲史官来啦(连载二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