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茹:学会从名师课中“取经问道”
学会从名师课中“取经问道”
——读《精致语文 听徐杰老师评课》一书小记
文/李茹
作为语文教学路上的后来人,要拥有站得稳讲台的基本功,就要学会从名师课中“取经问道”。
——题记
今天读了《精致语文听徐杰老师评课》中第一板块内容:品鉴学习,主要是听品名师的课,这里面包含有黄厚江老师执教《猫》“与文本共生”的艺术、肖培东老师执教《孔乙己》“教学语言运用”艺术、王君老师课堂教学“切入”的艺术、刘铁梅老师执教《爱莲说》“文本细读”的艺术等10个听评课案例。
读完徐老师那听评品课的经历,我不禁为之感动,更深受启发。原来名师课不是用来盲目崇拜,或是全局观赏的,而是用来潜心研究,微观分析,按需“索取”,重点突破的。正如徐老师在《在评课中成长(代序)》中所写:品鉴名师的课,从名师的课堂里汲取营养。他自己曾经为了专门研究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用了一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了余老师20个课例,后来徐老师说他发现了自己的课堂语言,慢慢变得精炼了;同样的,徐老师为了提升自我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又历时一年多,先后研究了黄厚江老师的十余个经典课例,提升也在不知不觉中。肖培东老师的“选点”,熊芳芳老师的讲析,王君老师的切入,刘铁梅老师的“细读”……不论是前辈,还是新生代名师,全部上了徐杰老师听品课的榜单。徐老师自述通过对这些名师课的微观分析,他看到了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
反思一下自己,真的是自愧不如。对于名师的课,自己也读过一些,尤其是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设计”,更是情有独钟,也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仿效,现在想想自己只是学到了一些毛皮,还没有真正地走进去,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黄厚江老师也曾是我崇拜的一位名师,黄老师的课我也曾亲自去听过,也读了黄老师的不少课例,但是总感觉运用得不够熟练,老师的真经还没有真正学到手。通过阅读徐杰老师的品鉴学习名师的课的经历,我觉得对于名家的课,不能全盘接受,要选取更适合自己运用的一些方法,比如徐老师向余映潮老师学课堂语言,向黄厚江老师学课堂活动的组织,研究肖培东老师的文本选点,细品刘铁梅老师的文本细读等等。这真的是课如其人,人有千百种个性,那千位名师便有千种风格的课堂。我们要集众家之所长,在不断地学习借鉴中能形成更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思想。
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自我课堂的欠缺不足之处,到底自己想要什么,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我们还要了解名家名师的最大优势,然后再潜心研究,勤加钻研,直至有所启发感悟。
比如,徐老师品鉴黄厚江老师执教《猫》的课堂实录,对黄老师整堂课进行如下品鉴:备课研读:教师与文本共生的解读智慧;活动设计:教师与文本共生的转化意识;捕捉契机:教师与文本共生的临场机智。这里面主要体现了黄厚江老师“与文本共生”的艺术。
由这篇文章的重点阅读,让我明白:文本研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老师还有学生。就像平时训练的阅读练习题,题目的答案也都要做到具体化,而这个具体化是离不开文本的。老师备课时要善于做到对文本的独到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文本的研读中“来来回回地行走”,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契机,不断地调整并开拓文本新的解读空间。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们要学会从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中,寻得自我课堂的生长发展点,在不断地学习研读中,让自己的专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厚江:课上不好,不管发表了多少文章,不管名气多大,也不是真正的特级教师!(外一篇)
楠江语文论坛暨全国中学语文名师汇活动随感系列
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好课,是“折腾”出来的
创造学生“消受得了”的语文课堂
【卓越俪人行】教研并修,踏实追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