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远无法割舍的家乡情缘 ——《蒙山文艺》创刊20周年纪念
userphoto

2022.08.03 北京

关注


01

记得《濛山文艺》100期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题目是《濛山文艺——我的心灵深处永远守望的精神家园》。不久前,四川渠县作协的容妹妹在微信中告诉我,《濛山文艺》创刊20周年了,要我写一篇文章,虽然这段时间我比较忙,既要完成单位稿件的采访与编辑工作,又要修改我与先生合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还要校对我即将出版的第五部长篇小说等,但我还是一口答应了,因为《濛山文艺》是我家乡的文艺刊物,我与它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情缘。



02


虽然从17岁离开渠县,到外面打工,后来又定居成都、北京,户口也随着我的流动,而到了我所定居的城市,但每每有人问起我是哪里的人?我都毫不犹豫地说:“四川渠县的。”因此,在我出版的几部作品的“作者简介”中,我始终写着“陈之秀,笔名蓝月,四川渠县人”。像这样的介绍,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我永远把自己当成“四川渠县人”。渠县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点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再说,一个作家生命的根和灵魂本身就在故乡。




03

今年,我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走向都市的女人》被新华出版社推荐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无论是《四川日报》,还是《天府早报》、《达州日报》,都是把我当作四川渠县籍作家加以介绍的。我参评的作品《走向都市的女人》一共有五十七章,其中前面的三十章写的都是我在渠县这块土地上的生活。我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也写到了渠县的风土人情。这些都足以说明渠县不仅是我生命的源头、成长的摇篮,也是我文学的“根据地”,就像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一样,渠县永远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04


对于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写出来的东西总想把它变成铅字,而《濛山文艺》正是像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发表自己作品的园地、培育自己成长的沃土。虽然它的报纸版面有限、作品篇幅不长,但是它刊登的作品同样具备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教育、审美与娱乐功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我们文学爱好者心中,永远是崇高的广厦、圣洁的殿堂。有谁能说,从这样的一间“竹篱茅舍”里不会走出像杜甫一样的大诗人、大文豪呢? 


05

转眼间,《濛山文艺》已经创刊20年了,而这20年里我个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经历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职场中的不断成长以及追梦过程中的蜕变等等,而我也从一个小乡村走向成都,走到北京,走向全国。从1997年,我的诗歌第一次变成铅字到现在为止,我已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并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圆了自己的梦想。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濛山文艺》都给了我充分展示自己创作成果的机会。在《濛山文艺》上,既发表过我的诗歌、散文等作品,也报道过我出版的新书。可以说,《濛山文艺》是我一路前行的加油站,激励我在文学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06

— 

 古人在20岁的时候会举行冠礼,预示着一个人已进入成年阶段,可以独立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成家立业了。《濛山文艺》创刊20年,好比一个人已经进入青年时期,正是朝气蓬勃、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我衷心祝愿《濛山文艺》越办越好,发表更多的佳作,培养更多的新人,在文学大道上青春飞扬,前程似锦!


------------------------------之秀有一说一-------

 之秀有一说一(陈之秀):生于70年代末,天生不安分,当过职员,做过老板,发表过不像样的文字,谈过没有结果的恋爱,终日以文为乐,为文而痴。自我感悟,创作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于是出版了长篇小说《成都情史》《我能不能复活》《黑夜的眼睛》《走向都市的女人》等。个人事迹和作品被《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重庆卫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民生周刊》《文化月刊》《贵州都市报》《当代工人》杂志等数十家媒体关注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瞭望·浩然作品与研究》(14)浩然年谱/“我心浩然”纪念专辑
我那遥远的红草原 / 王怀宇创作谈
李恒昌《大地上的歌吟:赵德发创作评传》出版发行
一线手记 || 听花山文艺出版社梁东方讲述《最后的乡土》
耕耘不懈咏家乡 ——作家王力光自画像
清单丨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