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十三讲 匈奴语研究的新发现
userphoto

2022.12.21 北京

关注


 有关匈奴语的研究一直是欧亚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施密特、白鸟库吉、伯希和认为匈奴语属突厥语。萨摩林、何星亮、林干等认为属蒙古语。福兰阁认为主要是突厥语,也有部分伊朗语支的斯基泰语和萨玛特语成分。拉铁摩尔认为属突厥语或蒙古语。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亦邻真认为,匈奴语是除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之外的第四种阿尔泰语。而蒲立本从语音类型的角度,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匈奴语不可能是阿尔泰语。曼兴—海尔姆、李盖提、蒲立本、沃文等学者认为,匈奴语可能与叶尼塞语有关。贝利认为属伊朗语支。但由于他们不通中国的古音,而用现代汉字的读音作为对音的基础,并且他们的词汇比较缺乏系统性,因而其结论也就难以服人。

最近,叶晓锋先生在《匈奴语言及族源新探》一文中,选择汉代文献中记载的匈奴语的亲属名词作为研究的对象,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从语言发生学角度,应该考虑其与闪含语系、达罗毗荼语之间的关联。
《汉书.匈奴传上》说:“(匈奴)谓子为孤涂。”
在中国北方的汉语方言中,如河北、内蒙古、东北三省、宁夏、山西、山东等许多地方将“小儿子”叫做“老疙瘩”,“疙瘩”与“孤涂”语音完全对应。在满通古斯语、蒙古语甚至印度——伊朗语支、阿尔泰语、藏缅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属于借词。
《史记.匈奴列传》说:“后有所爱阏氏”,索隐说:“匈奴皇后号也”。
阏氏有焉支、阏提二读,刘攽(音班)最早指出,应为妻子而非皇后义。
《汉书.匈奴传下》说:“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颜师古注:“李奇曰:'居次者,女之号,若汉言公主也。’”
《汉书.匈奴列传上》说:“校尉常惠与乌孙兵至右谷蠡庭,或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可证居次还有可能表示侄女或弟媳。
由于欧亚语言中,t、d、l、r、n是经常交替的,经比较可以看出,“孤涂”(koda,kola)对应达罗毗荼语“儿子”(kada,kara)、闪含语“孩子”(gadya);“阏氏”(atti,arri,alli)对应达罗毗荼语“妻子”(atti,addi,alli,)、闪含语“妻子”(arrta);“居次”(katil)对应达罗毗荼语“女儿、儿媳、弟媳”(katal)、闪含语“女儿、儿媳、弟媳”(kallat)。而从语音形式来看,匈奴语更接近达罗毗荼语。此外,从时间上来看,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早,达罗毗荼文明源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匈奴文明相对较晚;从空间上看,闪含语系民族在西亚,达罗毗荼语民族在中亚,匈奴语民族在东亚;从人种上看,闪含语系民族属欧罗巴人种,部分中亚、阿尔泰地区、新疆地区的匈奴人种具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
因此,叶先生认为:“最好的推论是部分闪含民族从古代近东向东迁徙,途径中亚的时候分开,一部分进入巴基斯坦、印度,成为达罗毗荼人;另一部分继续向东行进,最终来到了中国的北部,建立了一个传奇的匈奴帝国。”
对于叶先生的语音学对比,笔者十分赞同,但由此作出的推论,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为叶先生的这一推测在史籍中并无明文,而有关匈奴族的起源和西迁在中国史籍中却是有着明确记载的。
《史记.夏本纪》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明确记载匈奴族的祖先为夏后氏之苗裔淳维。而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在夏禹时,中国人的足迹已经远至地中海沿岸。
《汉书.匈奴传上》也说:“是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
说明在汉朝与匈奴的争斗中,匈奴落败,最后西迁至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这也是为中外众多史籍所明确记载的史实,从没有匈奴自西迁徙到中国北方的记载。因此,笔者的推断与叶先生正好相反,匈奴非自中亚东行至中国北方,而是自中国北方西迁至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其在语言中的反映则是匈奴语对闪含语系、达罗毗荼语以及阿尔泰语等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的匈奴人到底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还是两个都不是?
史上最有趣匈奴史
匈奴国概述
突厥语系分布图
突厥和蒙古语族民族的狼图腾
匈奴人后代分布在今天哪里?有何依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