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跨项选材
   冰雪项目为什么要进行跨项选材?
     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基数较少,且近年来重视专项、疏于体能训练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我国冰雪运动员经常在高水平赛事的最后时刻功亏一篑。而在其他项目中,每年都会有大量运动员因专项成绩不理想而早早退役。为了更加充分得当的使用人才,我国开始了运动员跨项选材。我们要研究运动员跨项前后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来制定适宜的选材方案和训练方法,从而使跨项选材更加高效。

一、跨项选材需考虑的竞技能力

      本文将从身体形态、伤病情况、运动技能、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谈论短道速滑跨项选材的标准和方法。

1. 身体形态

      经随机抽样,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身高多在167-187cm之间,下肢长在98-108cm之间,说明速滑要求身体重心低且平稳。对比高水平组和较低水平组的腿长数据得出男子组下肢长短对成绩影响不大,女子组下肢长度与成绩正相关趋势,个人认为是男性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水平较高导致的。此外,体重数据在59-79kg,腰围在68-84cm,可见为了保持相对力量水平并维持竞速状态,速滑运动员的体脂含量较低、肌肉含量较高。臂围数据在31cm左右,大腿围则能达到57cm,可得出速滑对上肢的快速力量及肌纤维的募集速度要求较高,对腿部的最大力量要求较高。

此外,X型腿、O型腿会影响脚尖方向的控制、使重心控制更困难,对短道速滑影响极大,因为冰上运动中移动方向完全取决于冰刀下放的角度,高速前进时冰刀角度的细微变化会带来很大的危险。

      高水平的竞技中,身体形态的劣势是难以用后天努力追赶的。所以这便是需要我们首先该考虑的指标,例如排除身高过高的足、篮、排球运动员、偏重上肢的赛艇运动员、膝关节习惯性外翻的举重运动员等等,依此初步缩小选材范围。

2. 运动技能

      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无疑是体育比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之一,那么速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哪些特征呢?根据采访高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单次比赛的滑行时间在33秒左右,主要功能系统先后为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有着较高的速度耐力要求。根据滑冰动作分析,提刀需髂腰、内收,胫骨外侧肌发力,蹬冰时需要伸髋肌群、髋外展肌群、屈踝肌群发力(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等)。

      整个在冰上站立和滑行的过程都对足踝刚性、稳定性和踝背屈能力有较大的需求对整个下肢集群的需求更偏向于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另外,使用冰刀的专项技术门槛较高、入门较难,需要运动员有较高的学习能力

      体测选拔时,我认为有几个必须考查的项目

(1)爆发力:杠铃“高翻”达到自身体重1倍,“北欧挺”10个,为优秀。(2)速度耐力、反应能力:400m进入53 s为优秀,并记录起跑反应时间择优录取。

(3)平衡:瑞士球站立-10s以上为优秀。还要使用SFMA中垂臂深蹲的方式检查下肢伸展性。

      中长跑、游泳和自行车运动员的供能系统与之最为相似,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最为相似。可以通过身体测试的方法选材择优录取。

3. 伤病情况

运动员的伤病历史也是跨选材的重要标准之一,若运动员经常性损伤的关节也正是速滑伤病的高发部位,那么将会伤病频发,训练也会十分艰难。据文献采集,短道速滑运动员伤病的高发部位有踝(33%),膝(36%),肌肉(37%)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的得知运动员的伤病历史,也可以询问其前任教练员,通过他的专项特点和训练方式来推测磨损较为严重的关节。以此判断该运动员是否适合跨项短道速滑。

4. 心理特征

    不同于大道速滑,短道项目更具心理挑战,要连续比赛数轮才能决定胜负,运动员需合理分配精力和体力,并时刻保持竞技的意志品质。比赛中局面较为复杂  碰撞、抢道、摔倒的现象频发,需要运动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相近项目

      田径项目往冰雪跨项选材成功的案例最多,我认为有几大原因:

(1)田径是运动之母,训练了人体最原始、最基本的运动技能,所以田径(尤其是田赛)运动员肌肉强度较高,身体协调性较强。

(2)同为竞速项目,田径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较多,磷酸原和糖酵解功能系统能力强大,与短道速滑功能特点相似。

(3)田径运动员的平均身高适中,体重较轻,上下肢比例皆与短道速滑运动员体态相似。

三、跨项运动员训练

      经过文献查阅和对专项教练孙龙将老师、前国家速滑队体能教练吕荆老师的采访得出,跨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通过了精挑细选,往往比较突出,主要矛盾是专项技术生疏,无法最大化使用肌力。所以,跨向运动员训练的开展都要以贴近专项为中心思想

(1)冰上训练要侧重于打磨转弯、交叉等技术,增加熟练程度,而非速度耐力训练、堆积滑行距离和组数。

(2)力量训练要安排与专项动作相似度更高的辅助训练,例如;用TRX绳索完成的海豹划船,两点式划船、滑冰静力蹲等。而减少大肌群的力量训练,以适应新的发力模式,减少肌肉的僵硬程度。

3)另外,需要为跨向运动员的日程中安排更多的中小型比赛,以赛代练。使其更好地适应比赛氛围、积累比赛经验、减少大赛的紧张程度。

四、其他因素

      当然跨项选材还涉及诸多客观因素,例如运动员喜好、家庭条件、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我们需要结合考虑个人方面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运动员选材效率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1995.3

2.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 2011.12

3. 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体能特征的研究 2010.2

4. 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 2010.6

5.  短道速滑项目优秀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研究 2014

作者简介:男,2002年10月出生,北体大中国冰上运动学院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短道速滑训练 00:44
短道速滑-弯道基本功训练
​23岁放弃外国国籍,为中国奥运出战:“跳高女皇”的孙女,还能续写传奇?
中国体坛6位最具个性的运动员
王濛复出的深意你还看不懂?一文了解所有真相
《超越》导演张晓波:把人生的每一次“超越”展现在荧屏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