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肩峰形态结构与肩峰撞击综合征

一、引言

肩峰撞击综合征SIS)是导致肩部疼痛的一种常见疾病,有研究者认为其病因为:肩峰下表面存在骨赘,肩袖和肱骨头反复撞击,喙肱韧带受到撞击和拉伸所致[1]。有研究调查证实,在当地病例中,因为解剖学因素(肩峰形状结构)引起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占以肩关节疼痛为主诉总病例的约60%[2],说明肩峰形状结构对于肩峰撞击综合征来说有很大影响

二、肩胛骨形态结构检测-X线片

1. 基本原理:通过发射X射线透过不同部位的人体组织,然后在探测器上的相应位置被接收。通过分析探测器上的结果,我们就能获得对应人体部位的内部信息。
2. 肩胛骨的正、侧位片:人体肩胛平面与冠状面呈现40-50°的夹角,为了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肩峰的形态(肩峰下表面的光滑度、是否有骨赘、肩峰下间隙的大小),常采用肩胛骨侧位X线片(如下图1a)来观察肩峰下的形态,为肩峰撞击综合征提供有力的诊断证据。
而肩胛骨正位X线片(如下图1b)主要起鉴别诊断的作用,了解盂肱间隙、关节盂周围骨赘、肩锁关节等情况,排除其他病症。

图1. 肩胛骨线片投射位置示意图,a肩胛骨侧位片;b肩胛骨正位片

三、肩峰形态与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形态与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顾延[3]等人对64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75个患肩进行了研究。

1. X线片检查:他们根据患者在肩胛骨侧位X线片所显示的形态,将肩峰大致分为三类,如下图2。
图2,SIS患者拍摄出的肩胛骨侧位片

a:Ⅰ型肩峰-肩峰平直,下缘光整;

b:Ⅱ型肩峰-肩峰呈弧形,凸面向上;

c:Ⅲ型肩峰-肩峰尖端呈勾状,下表面有骨赘。
结果发现,在64例病例的75患肩中,Ⅰ型肩峰占总肩数的13.3%,Ⅱ型肩峰占22.7%,Ⅲ型肩峰占64%。
2. 利多卡因试验

对所有患肩注射利多卡因,注射后30min内复查Neer撞击实验,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为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疼痛无缓解或加重为利多卡因试验阴性

试验结果:Ⅰ型肩峰中,试验的阳性率为44.4%,Ⅱ型肩峰中,阳性率为53.3%,Ⅲ型肩峰中,阳性率为84.4%。

利多卡因试验是将局部麻药利多卡因直接注射到肩峰下间隙,对肩峰下间隙内的滑囊炎症、肩袖炎症等有暂时的止痛作用。

虽然利多卡因试验阳性不一定表明肯定是肩峰撞击综合征,因为肩峰下间隙内有其他病变时也可以产生阳性结果。但是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绝大多数都会产生阳性结果,而且利多卡因实验阴性说明肩部病变不在肩峰下间隙内可以排除掉肩部疼痛患者中非肩峰撞击综合征因素

3. Neer撞击试验
患者可以采取站位、坐位,检查者站在患者患侧侧方。先抓住患侧手臂内旋,然后在肩胛面内将患者手臂完全上抬。如果患者出现肩关节处疼痛,测试为阳性。
肩关节内旋,是有目的的将肱骨大结节移至肩峰下间隙的位置,再上抬就能够更强烈的刺激肩峰下间隙内的软组织。如果软组织存在损伤,挤压就能够诱发出疼痛。

四、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诊断

对于肩峰形态结构对诊断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意义一直存在争议。

- A观点:不论原因或结果,肩峰形态(肩峰下骨赘)是诊断肩峰撞击综合征的重要依据[4],甚至肩峰形态异常首要的解决办法就是手术。
- B观点:肩峰下骨赘不完全和撞击有关,两者不呈平行关系,所以肩峰异常只能作为一种提示而非重要依据。要诊断肩峰撞击综合征需要确定的诱发因素-肩峰下的撞击,还需要确定撞击后的组织发生了改变。需要进行MR、关节镜手术、动态X线透视等[5]
总结以上本文认为,肩关节疼痛、Neer撞击实验、X线片检查肩峰形态、利多卡因实验四项指标联合起来就可以诊断肩峰撞击综合征。肩部疼痛是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必然结果;而撞击实验是在模拟肩峰下撞击的动作;利多卡因实验在于排除掉非肩峰下间隙病因的情况;X线片检查到肩峰下间隙异常可进一步证明肩峰下间隙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岗上肌出口综合征
肩关节常见疾病,这些诊疗常规你掌握了吗?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症状和治疗
一抬手肩膀就弹响?肩峰撞击综合症的自我康复
肩撞击与肩袖损伤互为因果???
游泳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