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清照:一首灵魂深处的千古绝唱,一曲乱世单身妇女凄凉的悲歌

李清照:一首灵魂深处的千古绝唱,一曲乱世单身妇女凄凉的悲歌

原创遥山书雁2020-11-13 20:13:02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cos

《声声慢》这首词,就是李清照身经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是别具特色的“易安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不仅是她词作中的最杰出者,也是宋词中的绝唱。此词一出,震撼天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完这首词,那凄凄惶惶和难以言传的酸楚,便深深地萦绕在我们的心田,竟使我们的心也感到茫然和空寂,六神无主地要“寻寻觅觅”起来。

这首感人至深的词作,通篇没有一个僻字、奇字,而是在感情的升腾激荡下,从内心喷薄而出的极朴素、极口语化的文字。这种语言,梁启超先生称为:找那感情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因为是并非刻意求工,反而自然深刻动人。

“寻寻觅觅”是不断地寻找、搜索。在一个秋雨淅沥的黄昏,历经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年老无靠的女词人在寻觅那早已失去,但又如在眼前,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却又是十分值得珍惜的东西,这种东西或许是过去幸福生活的回忆,或许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总之,她是在寻找一种难以言传的力量来和这不幸的命运抗争。

然而,逝去的年华永远逝去了,未来漆黑一团,没有光明。她什么也找不回,什么也找不到,她如梦初醒,更加感觉到了“冷冷清清”。这四字,既指的是环境的凄清,也烘托出了心境的悲凉。随之而来的是涌上心头的“凄凄惨惨戚戚”,是承接上句环境的冷清而感到身体与心里的寒冷,是这透彻肌骨的寒冷使她感到悲惨凄凉。这三组叠词的描写亦是由外而内,由轻到重。

青年李清照画像

开头十四字,极有层次的表现了此人的行为、环境、感觉、心情。本来是极平常的动词、形容词,任何人都会毫无困难地使用它们,没有把它们叠起来一块儿用。而这一叠用,加重了语气,浓缩了感情,增加了词的容量,产生了语言上的奇特效果、这就叫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这就是清照的高明之处。几个普通的字眼,被她连用的光彩照人,令人拍案叫绝。

宋张端义叹息说:本朝并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而这十四个字将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老妇人的神态刻画出来了。

十四个字,无一字写泪,却字字含泪、反映出了词人的孤独与冷清。沉痛和辛酸。然而这种沉痛并不是心灵脆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坚强的心态。她要振作精神,调养好自己的身体。怎奈在这种凄清的环境中,偏偏又遇上“乍暖还寒”的天气。她很难调养、保护自己。这种忽冷忽热,变化不定的既是自然气候,又是社会生活,而她这么敏感气候的变化,可见诗人心境之不稳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里用的还是口语,朴素,自然。

在这万般无奈的时候,她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帮助她渡过难关。然而这种力量太单薄,太微不足道了。仅有“三杯两盏淡酒”,愁浓酒淡,何况只有“三杯两盏”。怎么能消愁?又怎么能抵住袭人的寒气。

寒风欺人,更增加了心头的凄凉。又看见“旧时相识”的雁儿飞过,勾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儿是传书的使者,会为她和她的丈夫带来了慰藉人心的消息。如今,孤独的她。锦书难托?这“旧时相识”的雁更引起她的孤独感和漂泊感。雁儿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过冬,明年春暖花开,它们又可以飞回北方。可清照却再也不能回到沦陷了的家乡了,真是人不如啊。

这忆昔伤今的哀愁,又平添了几层。

李清照在内心用尽各种方式来抵御悲愁的侵袭,而外界的力量又如此不可抗拒的把她围困在这哀愁之中。她的哀愁如此强烈深重,因此,词人也就无法停住她的笔。下阙仍然承前诉说愁苦的生活感受,由空间的描写转换到眼前的景物描写。

寒风吹拂,菊花凋落,满地堆积,憔悴枯黄,如今有谁还会来摘?

清照借花自喻。人世间风雨的摧残,使她憔悴不堪,正如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还有谁来采摘。还有什么可寄托的呢?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的感受。时日漫长难捱,她不知道怎么才能从白天熬到黑夜,不知怎样才能熬过她的余生。表现出了她孤寂凄惶之情。

词中的“黑”既是写景又是写情,内在之情与外在之景交织在一起,就呈现出一幅凄惘到极致的图画。然而,描绘出这幅画面的字眼却通俗之至。清代陈廷焯说:“黑字警,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这首词起篇言愁,愈言愈深。到“黑”字已有不胜气哭之感,但词并没结束,词人再次渲染气氛,从景抒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黄昏时分对孤独的人来说是最为难熬的时刻。人的心灵在这一时刻最为脆弱,最容易伤感。更何况凄厉的秋雨又下个不停,飘打在窗外的梧桐树上,还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无情的风雨吹打在她的心上。这一声声的“点点滴滴”,不是黄昏冷雨,是词人心中的热血,飘洒在这苦难的岁月里。

在这一连串凄楚感伤的情形之下,当然就远不是一个愁字能所概括的。这结语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力抵千钧,是全词画龙点睛之笔,可用的还是通俗的字眼,笔力遒劲而感情深沉。

这首词是一个备受折磨女人心灵的倾诉。词人饱受忧患,孤独无依,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感到惶恐和绝望,因此,词中表现出来的情调是感伤的、消沉的。然而,她的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而是反衬出了北宋末年处于动乱中流离失所人民的共有情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李清照的这首诉说苦难遭逢与情感的词能普遍引起具有不幸遭遇的人的共鸣。

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在叠字的连用,化俗为雅的语言文字技巧,铺叙的手法的自然妙用,而且在词作上也有创造性的技巧。宋词中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也比较徐缓。而李清照改押入音韵,并屡用叠字和双音字,这就变缓为急,变哀婉为凄厉了,这就更好的表现出了词人的愁苦感情和凄惶的精神状态。

沈谦曾评这首词:余少时和唐诗三百阙,独不敢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他说这话既表现了对李清照作为一个具有如此高才的女性的轻蔑和愤愤不平,也反映了男人的偏见,亦透露出了再这篇绝唱面前的自卑感。

李清照这首词作能成为千古绝唱,绝不是只靠技巧达到的,艺术的果实只是在孤独和寂寞的真情实感中浸泡才会成熟。词人经历生活的苦难与折磨,尝尽人间的沧桑,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天赋将漫天愁绪抽丝剥茧,然后进行细细纺织,化愁为美,用醇厚的生活原料酿造出的《声声慢》,便达到了她艺术创作的最高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浅析古诗词中芍药的意象

青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浅析古诗词里「茶花」形象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浅析古诗词中菊花的意象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浅析古诗词中紫薇花意象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浅析古诗词里「海棠」形象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浅析古诗词里「杨花」形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浅析古诗词里「杏花」形象

人生入词,词显人生——宋词里的“人生”探究 浅析宋词中的“伤春”与“离情”两种情感特质

美丽而不哀愁――试论晏殊、欧阳修、苏轼词中的理性思致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咏花词所蕴含的生命情思

“感叹淋漓的情感”——欧阳修词所蕴含的“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清照最经典的一首词,脍炙人口数百年
千古绝唱凄苦情——中国第一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赏析——中国文学网
经久流传 千古绝唱——鉴赏李清照《一剪梅》的语言美
《全宋词》收录李清照47首词,有一首水平最高,开篇14字最为惊艳
曲尽思妇之情的梧桐细雨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
《声声慢》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