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态甘峪“话春秋”□宋小娟
.
生态甘峪“话春秋”
甘峪风光 绘图:秦雁
鹰兔桥旧貌
甘峪河 绘图:秦雁
祖庵镇旧景
首阳山
甘峪水库 绘图:秦雁
□宋小娟
记得在市场买桃子时,摊主骄傲地对我说,他家的桃子和别家的不同,是从甘峪拉来的精品,名叫甘峪红桃。正是因为甜美的甘河水滋养,才能孕育出如此红润的大鲜桃。然后摊主又神秘地告诉我:“这可是王母的仙桃,当年汉武帝都没吃上,让大臣东方朔抢吃后成仙了。”我笑着买了一些桃子,拿回家洗净后用牙齿轻轻一咬,甘甜的汁水就流进了唇舌之间。女儿因甘峪红桃对甘峪也产生了好奇心,她悄悄上网一查,就在屋里大呼小叫起来:“哇,老爸老妈,原来咱们喝的水也有甘河的一部分呢。”如今的甘峪已经采取封山育林,水源保护,想一睹她的芳容只能远眺而不能近观了。
看见女儿对甘峪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又陪着她尝试从图书馆和网络中查找甘峪的资料,从而满足她的求知欲。
甘峪是由山峰、峡谷、溪流组成的自然景观。清朝乾隆年间的《西安府志》第4卷“名山志”记载的甘谷即甘峪;《陕西通志》记载着甘谷在县东南七十里;《一统志》记载:“唐武德八年,幸鄠县,校猎于南山甘谷,即此地。盖近鄠县境也;”《周至县志》记载:“甘峪在耿谷东十里。东为望仙坪,西为遇仙观,中有老子石像,甚工。又东南十里为五泉岭,岭北十里有石镜谷,在甘谷东四里,岭半有石,方丈余,明莹如镜,远照长安。谷西为佛谷堆。又东为清凉山,又东四里为涝谷,接鄠县界。”户县最早名“扈”,秦代改名“鄠”,汉初设置鄠县,后2000多年一直沿用,1964年简化为“户县”,2016年为了传承历史文化,恢复鄠邑区的名字。甘峪是鄠邑文明的发源地。因为明、清、民国时期外地人躲避战乱逃进山里,所以这里的村民大部分来自五湖四海,让这里的饮食有了南北风味,其中的熏肉、蕨菜、灰灰菜、虹鳟鱼等成为这里的特色饮食。峪内风景宜人,山峻水秀,四季冷暖干湿分明,盛产莲藕、绿苹果、杨桃、羽衣甘蓝、番茄、小芋头、桑葚、菜苔等。1958年第一期户县农民画学习班在这里筹办,让甘峪水库成为户县农民画的发源地。
甘峪,久远的古战场
女儿神秘地举着资料给我看,开心地说她发现了一个大秘密。我这才获知甘峪的名字很有趣,居然和甘峪口发生的“甘野”古战场有关。位于蒋村镇的甘峪,是夏代“甘”域之谷,重温历史上有名的“甘之战”故事,有《尚书·甘誓》云:“甘,地名,有扈氏国之南郊也。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周至县志》“甘野图”注:“甘在户县西南,而户即古扈。”《夏书》言:“甘野在县东50公里,即古有扈氏国之南郊。夏启立,有扈不服,大战于甘,召六乡,作甘誓。今邑中甘谷水出处,曰甘河,即其他。”《史记》记载“甘之战”发生在秦岭北麓的甘河滩。
翻开文献可以读到,夏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这种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打破了一直以来的“禅位”继承方式,从而引发了王公贵族们的抗议,并争相抢夺王位。同姓邦国有扈氏起兵反对。公元前2086年,夏王启率领军队向西挺进,直抵有扈氏国,双方大战于甘。扈氏战败后沦为了“牧竖”,也就是放牧的奴隶。而战争范围就是现在鄠邑区的甘河流域,鄠邑区的“甘亭镇”也是因这个故事而命名。而这一仗代表着原始社会的最后一场战争。
甘峪河,鄠邑人的“母亲河”
当清晨的阳光洒落在我的窗前,我在书桌旁静静地读书,偶尔抬头就可以看见花瓶里的小花,缤纷娇艳的色泽惹人喜爱,那是我前不久从甘峪采摘回来的,闻着花的芬芳我仿佛又回到了甘峪河谷。
记得我读到旅游爱好者写的甘峪诗句:“峪口田畴青绿,峪内水库波蓝。溪河交流北去,山高对峙辽远。人家几户野猪坪,闲云无际首阳山。”就迫不及待地和女儿奔赴了甘峪河谷。出行之前我们查找了甘峪河的资料,甘河也叫“干河”“甘峪河”,在户县周至的交界东侧,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首阳山,全长38.3公里,上游有东西甘峪沟,在峪口7公里处汇合,总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主流山区段长17.3公里,平原段全长约7.5公里。鄠邑区有四大水系:涝河、甘峪河、太平河、高冠河。作为四大水系之一,甘峪河在鄠邑人的心中被誉为“母亲河”,世世代代养育着勤劳朴实的人民。
我们曾在山间眺望甘峪水库,眼前山峰辽远,奇峰怪岭,碧绿的水面闪烁着粼粼波光,随着阳光变幻出奇异的景色。矫健的苍鹰将翱翔的身姿投影在水中,衬着蓝宝石般的天空和棉絮般的流云,给人一种高远恬淡的心境。两岸绿树成荫,掩映着农家房屋,一片祥和安宁的乡野风光。沿着临近水库的水泥马路行走约3公里后,就可以看到慈安桥,经过桥可以到达西甘峪。走进山谷后,山道和峪沟交叉行进,两侧奇峰峻岭,小径旁边流淌着潺潺溪水,一路上顺着峪沟蜿蜒的山路走进大山深处。
又怎能想到旧日的甘河,奔腾在险峰林茂的秦岭山脉间,每逢雷雨天气就会带来山洪石流,波涛滚滚,声震山野,最终泛滥成灾,从而淹没附近的民房和庄稼,人民的财产和生命都受到了损害,让村民苦不堪言。上世纪70年代初,原户县县委、县政府组织户县蒋村、白庙、祖庵等公社上万群众,没日没夜地苦干三年,终于在1972年拦河筑坝,在甘峪出口处建成了甘峪水库,坝高47米,长178米,总库容量401.53万立方,是用以灌溉农田为主的枢纽工程,据说可以灌溉农田3万余亩。自从建成了大坝水库后,锁住了凶猛的洪水,灾情就鲜有发生了。
甘峪水库的水质甘甜清澈,纯净无污染,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也承担着西安市每年1000万立方的供水任务。甘河是西安市黑河供水水源地之一,如今西安人饮用的水就包含有鄠邑区的甘河水,被定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路过一座石桥后我们发现了一块宣传牌,上面有保护区的规划图,原来这里是甘峪河秦岭细鳞鲑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北端为甘峪河的甘峪水库坝址,主要保护秦岭细鳞鲑、岷县高原鳅、山溪鲵、大鲵、水獭、中国林蛙等水产种质资源。
记得我们在农家乐吃饭时和老乡闲聊,一说到水库,老乡的脸上就乐开了花,他们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他们一直努力将甘河打造成生态、惠民的河,大伙投身绿色经济林产业,种植核桃、花椒、葡萄、杏、猕猴桃等,现在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500亩。村内修通了水泥马路,交通越来越便利,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让农家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提升。老乡乐呵呵地说:“现在城里人都喜欢来这里休闲。”是呀,这里的春天是花的海洋,夏天是绿色长廊,秋天瓜果飘香,冬天满山银装素裹,堪比世外桃源。田间地头处处是无公害瓜果采摘园,游人可以采摘品尝,别有一番滋味。
甘峪河途经的四大古镇
甘峪河从甘峪出发向北流经了蒋村镇、祖庵镇、甘河镇、涝店镇四大古镇,然后汇入涝河,再向北注入渭河。为了细致深入地了解古镇,我趁着周末带着女儿驱车前往甘峪河谷。
跟着手机导航来到位于甘河上游西岸鄠邑区西南15公里的蒋村镇,望着街道上人来车往,商厦林立,心里想着不愧是拥有占地面积141平方公里,3.7万余人的小镇,今日的繁华不亚于古代,当年这里可是古代四川到陕、甘、晋、豫茶马古道出秦岭的重要驿站之一,曾经也云集着商铺和集市。从这里出发可以亲近戏称二楼观的清凉山,触摸秦始皇囚母处负阳宫遗址,寻找明清时代的千佛寺和元崇真观等历史景点。
饥肠辘辘的我们来到位于鄠邑区西部的祖庵镇,顺着饭香找到一家饭店,经老板介绍,这里的杂肝汤和牛汤泡馍都不错,于是要了一碗冒着鲜香热气的泡馍美美地咥了起来。老板见我们初来此地,就热心地介绍起这里的人文历史。原来这个古镇是鄠邑区西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2013年被陕西省列入文化旅游古镇,2014年成为全国重点镇。我们连声道谢,付了饭钱后,再次赶往甘河镇。
赶到甘河镇后,女儿突然从背包中取出了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手抄了很多文字,只见上面写满了女儿查找的古镇资料,看样子她早已做足了功课。从女儿稚嫩的笔迹中我读到这个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知名关中古镇,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拥有三个母系氏族村落:甘河遗址、坳字遗址、东侯遗址,创造了原始氏族公社的灿烂文化。在周代的西周王朝修建了一条东达丰镐,西通周眉的周驿道,将东通洛阳的车马大道连接起来,成为通往全国的轴心干道。到了汉唐时代,又有西汉察蜀驿道,东汉眉坞高台官道,汉唐丝路南道都从这里通过。
顺着当地人手指的方向,我们走到了运渠店村。眼前的大门楼古朴沧桑,下卧威武的石狮子,顶上飞梁腾龙,我们从石碑上获知这里古称“运漆店”,位于甘河镇正西稍微偏南处。在唐贞观年间,唐太宗让尉迟敬德监修长安城,正当长安城即将竣工,尉迟敬德上奏唐太宗,建议用生漆涂遍京城,才能显示大唐江山永固不衰。当尉迟敬德将终南山的生漆割光后,就修了一条运河至长安城,用来运输生漆。此河取名为运漆河,后称为运渠,当时唐朝这里有一个官方驿站,演变后运漆店改名为运渠店。
这里有“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脚不干”的说法,处处有水源,抬眼即见桥。进入村庄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鹰兔桥”,从石碑上获知,鹰兔桥和祖庵镇响桥村的响桥都是东汉末年丞相董卓修建的,距今已经1700多年历史了。站在桥上望着这座三孔石桥,桥头四端共卧四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桥宽7米,长20米,望着桥下清幽的碧水,好似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
位于甘河村的“遇仙桥”是始建于元初的古桥,明嘉靖《陕西通志》记载:“遇仙桥,跨甘河,通鄠县,为王重阳遇仙处。”我们慕名来到这座陕西保存最完好的元代石拱桥处,看见拱石上面的浮雕有兽面和荷花、牡丹图案,桥洞之间有石雕龙头,一个龙头下有一只小龟咬着龙须,另一个龙头下卧着一只玉兔。我随意在桥面上行走,望着眼前的古桥流水,遇见石碑就会去阅读其中的文字,再想到清代诗人王阮亭写的《遇仙桥即事》:“浮云收渭北,初日照终南。驿道连秋水,管轿渡晓骖。人烟生浦树,鸟语入晴岚。欲访渔川隐,卢中有钓船。”感觉别有一番趣味。
来到涝店镇,这里像一本翻开的古籍,幽幽述说着600多年前的历史。进入村镇前女儿提醒我先预习资料:乾隆四十年《户县新志》记载元至正二七年(1367),涝河东岸居有人家,且有店铺,故称“涝店”。明崇祯十七年(1644)前,因为扩大规模,已经成为周围人们交易的场所,明末《户县志》记载为“涝店镇”。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前,涝店镇按照地形发展为上(南)下(北)的二堡,所以清乾隆《户县新志》开列为“涝店镇南北二堡”。解放前,涝店成为鄠邑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从1367年至今的延续发展,才有了今日的涝店古镇。
奇哉美哉首阳山
获知首阳山,我先是从唐代诗人李颀诗中读到的:“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首阳山,海拔2720米,记得我挑战此山时,沿着西甘峪出发到达山顶,望见高耸的山峰在群岭间显得鹤立鸡群。首阳山的名字也有来历,传说伯夷、叔齐曾经在此隐居,每天清晨会迎着第一束朝阳赞叹:“奇哉美哉首阳山”,从此就以首阳山命名了。
据历史记载,首阳山里曾在商周交兵的时候,隐居过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齐两人。当时的伯夷、叔齐试图阻止周武王大军入侵却未能成功,于是南行进入首阳山隐居,为了不食周粟,就在山上采薇而食,后因一位农妇质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难道这里的野菜不是周朝的吗?他们听后写了一首《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蹉祖兮,命之衰矣!”居然绝食而亡。孤竹国大将周勃闻信赶来发现他们早已饿死在山中,于是也悲愤地撞死在山石上,世人称他们为三太伯,也称伯夷、叔齐为二贤人、二君子。首阳山因为这个故事而成为谦让、高洁、贞操、信仰的文化符号。
我站在首阳山眺望叠翠的山峦,想象着每一个美好的清晨,是谁,在首阳山顶去沐浴第一缕阳光,眺望雄伟的山峰。红日从地平线上慢慢攀升,金光洒落在峰峦间,透过古柏松林目睹九峰山的自然奇景,探寻首阳之巅的高山草甸和天然湖泊,去感受奇山倒映,云山流波,重峦白云映,叠峰翠黛染的美景,沉醉在一片水光山色间。
户县二中,见证时代风雨
女儿中考时,她的同学考进了户县二中,她依依不舍地将同学送到了车站,后来同学将学校的照片发给了她,并且通过微信告诉她这所学校的传奇故事。
它的前身是户县东岳庙,位于鄠邑区甘河街办甘河堡东北。这所学校在原户县境内属于校舍面积最大的高中学校,也是当地唯一一所获国家教育部奖牌的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80亩,从照片看校园里环境幽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古柏怪石分布其中。历史记载,1934年汉代东岳古庙改建为私塾办学,1939年建立“周至县甘河乡私立东岳庙中学”,1941年正月改名为“周至私立武成初级中学”,以适应抗战要求。1949年更名为“周至县立武成中学”,1951年名为“周至县第一中学”,1953年名为“周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1月22日,学校和所在地划分给原户县,更名为“户县第五中学”“户县第二中学”,1970年命名为“甘河五七中学”“甘河中学”,1972年恢复“户县第二中学”,简称“户县二中”。现在属于享誉省内的关中名校。
该学校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时代大背景下孕育而生,从私塾到新式学校,见证了时代风雨里成长的新文化、新思想。女儿给我看过她同学的照片,一位清新靓丽的姑娘俏立在校园里,散发出青春活力。
甘峪传奇
花瓶里的花早已凋谢,但是我尝试用棉花仿制出了山花的造型,定格在木制画框里并悬挂于墙上,为自己存留一份对大山的敬畏和念想。记得我曾沿着甘峪口村的纸厂往南走,进入分岔路后就可以看到东西两条峡谷,分别为东甘峪和西甘峪。西甘峪延伸至山脊分水岭,西甘峪河的南源头为首阳山东坡,东甘峪南伸西弯。东边有凤凰山、清凉山,南有首阳山,西有观音山。据说这里的纸厂是当地人利用水轮驱动造纸,造出的麻刀纸虽然粗糙,但却满足了当地村民的需要。
位于涝峪和甘峪分水岭上的凤凰山以苍翠为秀,以云雾绕顶为奇,春天绽放紫荆花海,山上松林密布,山峰突兀峻险。“洪菴”村用一个村名纪念了甘河西岸洪水肆掠,毁坏农田和民房的灾难时光和人们筑大坝、建水库的不朽日子。甘峪河西岸的白龙寺,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终南县东,南山檀塔,沟口竹林,号称绿海,靛石卧龙,古今奇景,为雍州膏腴也。”传说汉武帝在白龙沟游玩打猎,远观从山上分流下来的飞瀑如同两条百米飞龙卧伏在山峦流水之间,龙首入了山中,逆水欲飞,矫健壮观,于是建造了白龙寺,秦岭是中华人民心目中横卧在华夏大地的巨龙,白龙寺宛如巨龙的心脏,生机勃勃地跳动在人们心中,这是属于我们的白龙文化,我们的白龙精神。
站立在群山秀水间,让我浮想联翩,飘然若仙。思古念今,从曾经的洪水泛滥到今日的生态水源和动植物保护区,甘峪是陕西秦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鄠邑区增添了奇光异彩。
西安晚报2023.5.6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岭七十二峪(3)
陕西西安鄠邑区政府
宝鸡自驾旅游大全(包括每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不进会后悔)
陕西西安户县一年四季都盛产什么水果?
陕西首条市郊铁路,为什么开往了这里?
当别人问你户县在哪?有啥?把这个发给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