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舆图中的秦岭

在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舆图中,秦岭以不同的表达形式被呈现:或以秦岭山脉中各名山标识其作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山岳,或以线条勾勒突出其分界功能,或以形象逼真的山水画描绘,或以区域性视角呈现出地方化的秦岭……这些舆图多角度、多形式地展示出秦岭的巍峨气势及人文风貌,是研究秦岭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资料。

古代普通地图中的秦岭

古代普通地图往往以山川等自然景观为背景。秦岭作为华夏大地上的重要山脉,在宋代及之后的普通地图中较为常见,但绵延成片、占据广阔地域的秦岭山脉却不多见,而是以秦岭山脉中各独立的名山为主要绘制对象。

宋代著名的两幅全国总图《禹迹图》《华夷图》中均有关于秦岭的描绘。其中,《禹迹图》绘制主题为禹贡山川地理,山脉的选取多依从《尚书·禹贡》,故更加侧重以文字形式标注山脉。秦岭在《禹迹图》中体现为嶓冢山、终南山、华山,虽似一线列于渭河之南,但彼此分离,很难看出其绵延山势。《华夷图》则以向上突起的简单折线符号表示山脉,各符号之间较为独立,仅有少数相连成片。图中的秦岭由三三两两的山脉符号组成,呈现出较为孤立的面貌。此外,图中虽有大量的山脉符号,却鲜有山脉名称的标注,只是着重标识了五岳,其中华山以“西岳”之名标注于图中,用以昭示华夏正统的地域范围。总体而言,《禹迹图》《华夷图》对秦岭描绘的方式大同小异,均展现了由彼此独立的名山组成的秦岭。

宋《禹迹图》拓片嶓冢山、终南山、华山部分

宋《华夷图》拓片渭河、华山部分

尽管“秦岭”一名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但在宋代以《禹迹图》《华夷图》为代表的全国总图中均未见其名。迨至明代,舆图中方有“秦岭”的标注。其中较为典型的舆图是1402年朝鲜人权近根据两幅早期的中国地图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图中山脉以极为简略的形象勾勒,布置较为随意,并不能反映实际的山脉分布。该图在秦岭所在位置绘有示意性的山脉,并在“汉都”以南、“商州”以西之地标注“秦岭”,“南山”“终南”“华岳”等名称在图中也相应标出。虽然《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出现了“秦岭”这一地名,但该名与其两侧的山名并列,未凸显秦岭的特殊性。并且,图中的秦岭诸山仍较为独立,未能体现秦岭山脉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1402年权近绘《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秦岭部分(请横屏观看此图)

此后普通地图中的秦岭也多由各独立的名山组成,比如明嘉靖年间《广舆图》之《陕西舆图一》就是如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代这类地理范围较大的地图图面空间有限,将政区地名及相关信息绘制其上已显拥挤,山脉符号及其名称只能简略绘制,仅供示意之用;其次,普通地图中的山川仅作为自然景观背景,而非绘制的重要内容,其对实际地理的真实反映也不是古人关注的重点;最后,“秦岭”一名及其指涉关中平原以南广袤山地的概念出现较晚,远不如早期儒家经典中出现的“终南”“嶓冢”等名山及西岳华山的地位重要,因此在绘制大尺度地图时,自然也就更倾向于表现相对重要的秦岭名山,而非秦岭山脉整体。

明《广舆图》之《陕西舆图一》秦岭部分

但也有少数地图例外,在这些图中秦岭以绵延不绝之势得以凸显。最为典型的是绘制于明万历年间的《坤舆万国全图》,此图中的秦岭西起洮岷,向东与大巴山地相接,形成重峦叠嶂的山脉景观。但图中未注明秦岭的名称,仅标注“华山”,可见古代普通地图中侧重标注秦岭名山的传统仍未改变。

明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原刻本秦岭部分

以上所述诸图均为地理范围较大的普通地图,秦岭只是图中众多山脉里的一支。若将所绘地理范围缩小,集中于秦岭所在的位置,那么目前所见描绘秦岭山脉最为全面详尽的舆图则是清严如熤、郑炳然绘制的《汉江以北四省边舆图》。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木刻墨印纸本为例,此图为单色,高107厘米,宽182厘米,大致绘于清嘉庆十三年至十八年(1808—1813年),详绘汉江以南、渭河以北的广大区域,涉及陕西、甘肃、湖北、河南四省。图中举凡山脉、河流、城邑、村镇、道路等要素均有描绘。秦岭山脉占据全图的绝大部分区域,是图中最为重要的地理要素。整条山脉由一座座山岭组成,山上绘有树木,以示老林多寡,较为清晰地呈现了嘉庆年间秦岭山地的森林植被覆盖情况。山岭虽似独立,但通览全图便可发现山岭之间的连贯性,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峰峦起伏、山林茂密的秦岭图景。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严如熤、郑炳然绘《汉江以北四省边舆图》木刻墨印纸本,秦岭山脉占据该图绝大部分区域(请横屏观看此图)

《汉江以北四省边舆图》将秦岭作为重要的绘制对象,无论是村镇分布还是交通道路,都基于秦岭这一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呈现。由于该图本身承载着地方官员对于加强“南山老林”(即秦岭)地方行政治理的殷切期盼,因此图中的秦岭从地理实体转化为地方官员关注的施政空间,具备了社会民政层面上的独特含义。

舆图中秦岭分界功能的体现

秦岭绵亘千里,山势高峻,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空间。秦岭的这种地理分界功能在古代舆图中亦有体现。

《尚书·禹贡》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其中,华阳即华山之南,以华山为代表的秦岭山脉是禹贡九州中雍、梁二州的交界处。今存宋代以后的“禹贡九州图”系列舆图多以实线标明州域分界,秦岭所处的位置也多为实线贯穿,成为雍、梁之界。例如,北宋税安礼撰《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帝喾九州之图》《虞舜十有二州图》《禹迹图》《商九有图》等图虽不着重表现山脉,至多标识出禹贡山脉之名,但熟识儒家经典的文人学者仍能从其分界线的走向看出潜藏于后的自然山川之势。清杨守敬《历代舆地图》之《禹贡九州图》更是将“嶓冢”“终南”等山径直插入分界线之中,雍、梁之间东西走向的实线由此成为秦岭山脉的象征,彰显出秦岭作为该区域分界线的重要特征。

北宋《历代地理指掌图》之《禹迹图》秦岭部分

唐朝僧人一行提出“天下山河两戒”之说,即将天下山河分为两个大系。据《新唐书·天文志》记载,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北河即黄河,“循雍州北徼,达华阴,而与地络相会”,南河即长江,“循梁州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相会”。这一学说体系中的地络即为终南山,加之“南北山脉皆会于太华”,可见以“终南”“太华”为代表的秦岭山脉是这一学说体系中众脉交汇的核心之地。

《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唐一行山河两戒图》以地图形式展现“天下山河两戒”之说。此图以连续的黑色山脉表示南、北两戒,以加粗的黑色实线表示南、北两河。舆图的两侧则刻录了《新唐书·天文志》中关于一行“天下山河两戒”之说的记载。依照这一学说,图中南、北两戒较为明显地交汇于秦岭一带,两河也不同程度地趋近于华山所在的位置。北戒、北河经其北,南戒、南河过其南。具有分界指示作用的两戒、两河在秦岭一带交汇并行,使秦岭山脉呈现出区隔南北山脉、水系的分界功能。

北宋《历代地理指掌图》之《唐一行山河两戒图》两戒交汇部分

秦岭名山图

如前所述,在绝大多数的普通地图中,秦岭总是以孤立山岭而非连续山脉的形式呈现。一般来说,绘者往往选择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嶓冢山等秦岭名山绘于图中。这些秦岭名山也因其重要性,被分别绘成各具特色的专题地图。

关于华山的地图为目前所存较有代表性的名山地图,现存的华山地图超过140幅,载体形式多样,风格神韵各异。例如,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石碑《太华全图》,由时任三秦观察使贾鉝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绘图刻石。此图画心高131厘米,宽68厘米,全图以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风格绘制而成。图中华山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山岭交叠,具有极强的层次感;崖壁陡峭,凸显华山的奇险峻秀;诸峰之间云雾缭绕,高峻之势不言自明。此外,太华山门、玉泉院、王母观、救苦庵等人文景观,以及回心石、长春石室、水帘洞、白云峰等风景名胜都巧妙地点缀于华岳山岭之中,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山岳全景图。

贾鉝在绘制《太华全图》之前,曾前往太白山祈雨,绘有《太白全图》,后制成石碑。此图画心高188厘米,宽73.5厘米,虽在绘制技法、绘图风格上与《太华全图》相似,但也充分体现出太白山自然景观的独特风格。图中奇峰密布,以示太白山相比华山具有更为广阔的山岳空间。为展现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在山脉最高处以阴刻的方式绘出山顶积雪,给观赏者留下一种高寒峻拔的独特印象。

明清时期由关中入蜀多循连云栈道,途中所经的紫柏山,风景秀丽,文人墨客在此多有诗篇。关于紫柏山的专题地图可见于清道光年间《留坝厅志》之《紫柏山图》,其所绘紫柏山大致位于留坝厅西北五十里处,层峦叠秀,古柏阴森。该图使用山水形象绘法,在画面中铺满山峦,并绕之以大小河水。山中著名的八十二坦、七十二洞则以文字形式分别标注于山岭之上。清代仍有西汉政治家张良在紫柏山隐居辟谷的传说,图左下角的留侯祠就是后人为纪念此事所建。总体来说,《紫柏山图》以描绘紫柏山的自然风光为主,披图阅览,紫柏山全景尽收眼底。

清《留坝厅志》之《紫柏山图》

方志舆图中的秦岭

方志中的舆图则将视野聚焦在地理范围较小的政区层面,对秦岭的描绘呈现出另一番图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清代宁陕厅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扼守由关中通往陕南、巴蜀的重要通道——子午道,地理位置极为险要。宁陕厅初设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至清道光九年(1829年)才在同知林一铭的主持下拥有了第一部方志《宁陕厅志》。由于宁陕厅深处秦岭群山之中,志中《厅境全图》所描绘的山岭皆为秦岭的一部分。除了城池、营汛、祠庙等人文要素之外,山岭形象符号几乎铺满全图,并且有正立和倒立两种形象,当分别为山脉的南坡和北坡。部分山岭还标注有名称,如图面上部的“终南山”“太乙山”“东明峰”“黄花岭”等。“秦岭”之名被分别标注在高冠峪的南侧和黄花岭的西侧,并不明确表示某处具体的山岭。

由这幅《厅境全图》可以发现方志舆图中秦岭的一些描绘特征。第一,方志舆图一般重点描绘秦岭山脉之地方性的山岭。这些山岭多为地方志所载,在政区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将秦岭整体转化成更为地方熟知的区域性山岭,建立起秦岭与该地的联结,从而使秦岭融入地方乡土意识之中,成为地方的一部分。第二,方志舆图有时也会象征性地标注出“秦岭”之名,但其往往不指向某处具体的山岭,而是作为对某些不知名山岭的泛称。

清光绪年间知县张鹏翼纂《洋县志》中的《洋县疆域山脉图》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上述方志舆图中秦岭的描绘特征。洋县北部和东部山地属秦岭主峰太白山南部支脉,该图除绘出洋县城位置、县境、河流之外,还用简单的形象符号着重绘制县境内和县境外的山脉,并标识出具体的山岭名,如县境内比较有名的“兴势山”“华阳山”“汉王山”等,以突显出地方性山岭对于秦岭山脉整体的重要性。秦岭和太白山皆以三处注记标识在图面的最上方,当为对县境外北侧山地的一种统称。

清《洋县志》之《洋县疆域山脉图》华阳山、汉王山部分

※审图号/GS(2022)4874号

※图/刘赟

审:卖切糕的小菇凉
复审:suzie
审:卜算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术观点】安琪:文化遗产关键词:地图
《明清时期清远县舆图及图说辑录》中的上色古地图
历代全国舆图中的海南岛
秦岭:中国地理南北分界山脉#秦岭 #地理 #地图
中国山脉地图,几张动图讲透了,不出5分钟全记住!
「珍稀舆图」日本绘制的《禹贡九州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