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震文 丁筱芳 汪家芳:说写生

 

 

写生――创作研究

 

中国画的写生是其创作的重要基础。虽然中国画的创作有多种途径,但可以说写生是中国画创作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同时,写生也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训练环节。随着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幅优秀的中国画的诞生如果仅仅依靠绘画技法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将写生与技法完美的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中国画。在中国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师都是写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对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来说,写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乐震文、丁筱芳、汪家芳 (以年龄为序) 是目前海上画坛的优秀画家,长年坚持写生,成果丰硕。他们对中国画的写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观点,读来颇有启迪。

 

写生不单是对景描摹,而是从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乐震文

(作者为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

 

    传统向来就不应是固化的。一旦被固化,就意味着消亡。随着时间的延续,时代的印记总会注入传统中。当下,有些人把过往的绘画都视作传统,殊不知在所谓的传统岁月中,出现过多多少少尝试改变的创新者,精彩纷呈。

    中国画常被人们误以为先生带门生,按着已有的程式,世代相传。对于中国画的审视,人们有各自的评判准则,但往往是习惯于固有的衡量标准。比如有些渊源已久的技法或者构图。自“李郭”和“四王”以来,确实有部分这样的情况。但若全部这样,也就不会有当下中国画的灿烂盛景了。

    纵观中国绘画的发展,不难看出有多少文化人为之努力、为之耗尽毕生智慧。我真正知道纯粹的国画,是在1973年进入技校。当时学的是绘画,而且是中国画,这在那个时期是罕见的。因此可以有幸完整学到白描、素描、色彩和泥塑,更有幸看到当时难以看到的山水、花鸟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最不可思议的是,当我看到曾被批为墨守成规的王石谷的一幅雪景时,自然而然地就被其自然气息所打动。另外,他的有些小品,对山峦变化的气息把握得十分到位。还看到石涛气象万千的作品,将既有的技法和构图演绎得如此自由。我想,这些仅一味借助已有的技法是画不出来的。

    在中国画发展历程中,人们对笔墨的见解和标准,有时还是浮在表面的。然而,在这个表象的背后,是画家对表现对象抒发的来自内心的情绪。单纯在画室里画画与到大自然中写生,不是一回事。记得第一次外出写生是去四川沿着长江一路写生。过去只是在画室里钻研临摹,第一次外出写生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因为脑袋里全是古人的技法,根本无法运用到实景之中。于我而言,那一阶段的写生是痛苦而挣扎的。面对自然,眼见为实。时间久了,才沉下心来从自然这一实相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领悟到其中的辩证关系,若光练笔墨,不直接对景写生,实在是体会不到这些道理的。绘画时对丘壑、树木、山径、房屋造型上的把握,以及对气候、季节等的体验,若不深入实际中去,感觉从何而来? 第一次的外出写生使我体悟到了写生的重要性。那时,虽然写生还比较笨拙,却也认认真真的画了一些,多少也拉近了写生与传统技法的一点距离。

    对于绘画,我是偏向于空灵剔透一路的,并把第一次写生作为今后绘画努力的方向。自那以后,我尝试顺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不断深入对自然实景的提炼和自己内心对此的体悟。曾读到李可染先生的画语录,说到了“对景创作”,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曾听陆俨少先生谈他绘画的起因及其独到的观察方法,我均视为高人真言。我都把这些作为座右铭和我对艺术创作的行为准则。以后每一次写生,都力求强化空间和笔墨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在写生中,才可离固有的观念稍远一点。写生多了,已学成的技法会不知不觉的又回到笔下,此时的技法已然成为本能,个人风格也就自然显现。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用去大量的精力,也因为如此,以后的创作才会是自在、自由和快乐的。

    写生是快乐的,无论生活条件多么差,只要遇到好的景致,兴奋是必然的。带着画夹去写生,不走寻常路,漫步深山野水。没有人为痕迹的自然之风景是最入画的。不加修饰、依地形而建的建筑,也是最入画的。千岩万壑,即便是极简极平常的景色,融入气候,融入人情,定会意趣无尽。记得有一次在太行山,席地坐在山径间画着对面的山脊,只见山下一老农手拿扁担、背着箩筐拾级而上。见我画画,便搁下扁担看着我画,一来二去有一句没一句的说顺了,他指着我的画,介绍对面的景色和在崖边的屋子主人状况,此番小小的对话,使我对笔下描绘对象似乎有了更深更感性的认识。蜻蜓点水式的写生往往是浮光掠影。那时我就在想,等自己有时间了,一定要在某个写生点待上一阵。从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始,全方位地对描绘对象注入自己的观察和情感。透过外在的形态,从精神内在本质上去把握描绘一座山或是一个村落。写生不单是对景描摹,而是从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让我着迷的不是技法,因为这不是山水画的本质。最近,我随翰青雅集去龙泉采风,本以为那只是个烧龙泉瓷的地方,还真没有想到那里还有如此秀美的山川和错落有致的小镇。傍晚至龙泉,天色将暗,然而独特的景致一下子引得我手发痒。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我便坐在阳台上,对着窗外画起了小镇的河流,并自这条河起,开始了一天的写生,可能是好久没有出来写生,那天有种莫名的创作冲动。上午上了龙阳山,下午去了下樟村。不知不觉中,急就画了三幅写生,旁观的人说好,我自己也感觉不错。人生有时放下重负,其轻松正如五柳先生中所言“忘怀得失”,便可把自己交给自然;其后便进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阶段。写生是辛苦的,写生又是快乐的,真快乐。这三个阶段,也是我的写生人生。近年来的写生活动中,这次是最让我满意的。

 

 

写生的个性独特化是写生的最高境界

丁筱芳

(作者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写生是画家学艺和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上海中国画院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专业单位,强调写生是有传统的,当年程十发、陆俨少、唐云等老一代画师都热衷写生,画了大量精彩的写生作品,留下许多珍贵的写生事例。

    画院一直倡导写生,曾专门组织画师进行写生活动,坚持了多年。几年间我足足画完了20多本速写本,有几千幅之多,时常拿出来看看十分惊喜,欣慰能坚持几年的写生速写。刚开始速写与之后相比,进步明显,收获颇大。这些写生训练对我的中国画人物创作促进很大,提高了我的造型能力,提升了我对人物绘画的表现深度和力度,扩展了创作的掌控能力。

    写生速写我喜欢用钢笔。钢笔的特点需要落笔肯定,不宜涂改,笔笔见形。当然这也是它的局限,但如果你用惯并掌握它,自然能养成作画时处处落笔肯定快捷的习惯。

    写生速写画人体,首先要观察其人体的姿态大势,把握形态的主要结构,然后着重理解其造型结构之间的关联,表现好局部结构关联的形状转折,避免过多琐碎的结构刻画,要始终注意人体动态外形的轮廓节奏,表达出写生对象造型的气质特征,不仅写出对象之形貌,更需要传其内涵之神气,有形有色才是一幅好的速写。写生画到一定熟练程度,就要更多注重对象内在精神的描绘,着力表现自己的主观判断与情感体验,捕捉那瞬间使你一颤的感悟。

    只有通过大量的写生速写,进一步不断了解和掌握人体规律性的结构关系,再来寻找自己的绘画表现方法,才能逐渐从客观的观察到主观的思考,探寻属于自己的造型表现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写生表现艺术风格。这个阶段的写生才变得有意思。

    是运用写实的手法还是变形的表现方法写生?哪个更好?其实这不重要。关键是你所表现的对象造型结构要有其依据或道理,写实的表现方式呈现客观多点,但也要有趣味;变形表达方式以主观呈现为主,但也要讲究合理。

    有时候看名画家施大畏用6B铅笔画人体速写,有时还会用橡皮反复修正,我很好奇。凭他的造型能力可以随便默写出人体姿态,还需要用橡皮反复修改吗? 他认为写生的对象人体造型大致相同,但个体还有许多微妙的差别,画家就是要去不断地寻找那千变万化的个体特性,我想他是在深入的观察和抓捕对象的本质,不断提升写生表现力的深度和高度。名画家韩硕在写生中同样有着一丝不苟的习惯;名画家杨正新则认为写生中对象只是一种参考,全凭主观理解,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画个开心,沉浸在自己的主观表现语境中。他们的写生方法都是认真且合理的。

    写生与创作是有直接关联的,写生和速写既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又可以发展成大的创作作品。我画了一系列水墨人体作品,大都是从我的写生速写中而来。施大畏、杨正新许多大创作中都有不少写生的影子,写生为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质朴的素材,这可谓写生中有创作,创作中有写生。

    写生要更多地走向户外,亲近大自然,体验新的生活。户外的写生体验能使你心胸开阔,激情澎湃,从而不断激发画家的艺术遐想与创作冲动。户外写生能更多直接感受大自然朴实与鲜活的东西,激发画家的创作欲望。户外写生往往会使画家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精力瞬间捕捉和概括描绘写生对象,所以写生作品比较生动和鲜活。

    写生确实是提高绘画基本功的重要途径,也是创作搜集素材的重要方法。过去数码相机还未普及之时,写生是画家收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当下数码相机广泛普及与运用,网络图像传播便捷广泛,原来写生的途径与功能逐渐弱化,许多画家不太重视写生了,其实写生对于画家永远是重要的,绘画功力的训练对于画家而言是伴其一生的,就如同歌唱家每天都需要练声一样,练武之人需要保持常久足够的体能储备一样。

    我个人理解,写生中的“生”有“陌生和生命”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寻找大自然与生命世界中的真善美。通过大量写生实践来开拓视野,体察生活中感人的事和物,不断激发和挖掘你的艺术情感、艺术能力。

    我把户外写生当作现场创作一样,尽量每张画得完整,有时同样的场景和对象会反复画。这次到贵州大方山区写生,画了些人物与山水写生,画出了新的感觉。几幅田园山景颇有新意,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是有感而发,落笔成形。

    有一次我与一位油画家在山村画人物写生,油画写生较国画写生慢。我说:“油画写生在短的时间内很难画成一幅深入完整的作品”,这位油画家说,“我主要用色块感觉来表现对象,不可能画得很细,但是现场写生的色调明快性在室内是很难画出来的”。我想,他主要是在体验山区环境气氛中写生人物的真实感受,追求触景生情的色彩和笔触。这次在贵州山区写生,一路览山观云,行车途中我在回顾许多古今山水大家的绘画风格,不断在思考揣摩怎么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我认为写生不能照着对象刻板描绘,一定是要有主观性的选择与取舍,运用自己的艺术视角来观察,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独特的表现力。写生的个性独特化是写生的最高境界。

 

 

写生是将古人的书卷之气与鲜活的自然气息相融合

汪家芳

(作者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中国画的写生到文人画有了完整的说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生就是将书卷气与自然的生动气息融合。古人作画与现代画家作画不同,他们作画有着山水环境,每日对着山水可居、可游、可画。所以,黄公望称写生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古代印刷术不发达,只有那些富收藏的画家可能看到真迹,而有才气的画家便是在每日的山居中写生山水。黄公望提出“随机应变”,就是对张彦远“六法”中“气韵生动”的延伸,更是对“气韵生动”的新解。他们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中,不但归纳出一整套的“写山水诀”,更有一整套的创作原则,归于一个“理”字。所以,黄公望讲“作画只有一个‘理’字最要紧”,“良工善得丹青理”,“理”不“善”不能算“良工”。怎么才能成为良工,可从写生中获得。所以,中国到了明朝以后,画家不甘心在画斋里静幽作画。当时的文学界也出现了性灵的小品,什么叫性灵,在中国画中就是将自己的感受直抒胸臆表达出来,将自然中最展现水墨本质的灵动表现出来,这样就把写生这篇文章做活了。

    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为什么高于人物画,而且得到了文人的崇尚,除去历史原因,是山水更能展现文人的心境。中国艺术从晋唐的时候,把自然的景色与艺术家的心境融合在一起,当时就倡导艺术家走出画斋。到山林、竹林中,就是寄情自然,艺术直接源于生活。所以什么叫写生,在中国画里是以书法来写,将书法引申到自然的山水和花草的生机勃勃的生长中,得到一种线条的美感,所以,这种写不是直接的摹仿,而是写生命的气息,不是西画那种对着模特儿和石雕,而是和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生命力的探索与创造,是把生命的创造力和自然创造之气生动地结合起来相关的。所以唐张彦远把这种创作状态称为“气韵生动”。对于后人来讲,“气韵生动”既是国画家对创作概念的全面概括与总结,也是国画家与自然的互动。你在写生中,首先要把自然中富有创造力的千变万化的生命气息呈现出来。其次便是营造自然中最富生命的气脉。现在我们常讲,人与艺术的交流是有气场的,写生何尝不是如此。自然的景致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古代画论中好些理论都是把自然景致用鲜活的话语比喻,黄公望创作的 《富春山居图》 为何称为“富春”,“春”是自然,“富”在这里成了形容词,极富活力与美感,黄公望每日居富春山,他是如何感觉“富”春的,他在对着每日的山居富春中感受到自然在春天的萌动中有种无形的美的推手,这种推手在国画家的黄公望眼里就是中国画笔墨的气,气既是自然的创造造化,又是国画家的笔墨与自然美的互动。所以,郭熙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激者,有可居者,画风至此,皆入画品,君子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

    中国画家深入生活的最大的手段就是写生,如何认识写生对一位国画家很重要,因为国画家的写生与西画家不同。写生不是目的,写生是手段。是不是离开了写生就没有其它的创作手段了,并不一定。但写生这种手段能让我们直接接触自然,了解自然。

    你去写生,要带渴慕的心情。郭熙认为写生是一种姿态,林泉之中本有一种幽秀并集的气息。你在写生之时为山水所动,而山水不是静止的,而是充满鲜活的气息。虽然我们生活在当代,我们的生活在发生变化,但自然的山水仍旧保持着原本的姿态,万峰对峙,烟云万象,不为尘世所动。特别是你远眺之时,面对满目烟云,你的创作激情已然被激起。在瞬息的云烟变幻中,你会感受到自然的造化之功。古人归结一句话,“山水画者,自然造化胜之意境”。你去写生,要紧紧把握住写生之脉。听前辈讲,过去一些有追求的画家,一方面在画斋临摹古人,但时不时就会出远门写生。写生回来就像换了一个人,画艺大进。好的山水画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有活。传承中学习古人,写生时师法自然。古人的优秀传统不能不学,眼前生动的自然山水不能不写。写生山水,朝夕之景不同,四时之景不同,就是一山转个角度也不同。为何说画家是性情中人,因为山水的千变万化包含着不同起伏的思绪。你面对时会思绪翩翩。写生也是种创作,没有固定的形式。你在写生时,是无法在一幅画中包容所有的山水。但尺幅千里,你能把自己的情感在方寸之间呈现出来。写生时要用情,山水看似无情却有情,笔也是看似无情,运时生情,情与景相交融。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在技术角度上看并无多少“术”可言,但千变万化的写生之意却无穷无尽。这也是写生对真正在艺术上有追求的山水画家的吸引力所在。林泉高致,你在面对自然山水写生时,不仅会感受到自然山水的丰富多采,更要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感受自然的鲜活的气息。这样你在创作时,你的创作的立意就会高,作品就会存“宏微”(深远微妙的义理)之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写生”之于20世纪中国画
尖峰视角| 勿使“写生”模式化与套路化
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认识
邵大箴:写生不是解决中国画问题的万能药方
与道适往,著手成春——董玉山牡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