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梦:吴冠中画山


2017-11-0906:22:14|来源:大公网

 

上周末,与友人同行大东山。秋意渐浓,山头山腰尽是芒草,风过草动,若日头正好,则见一片金灿灿芒草海,美不胜收。

  山色喜人,四时四季各有不同,画家也常常以此入题创作,或油画或水墨,或林间小景,或山水壮阔,各有生趣。近现代画家中,我最喜欢看吴冠中画山。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北方厚重辽远的大山大川,抑或南方蜿蜒曼妙的丘陵,都透出一种可爱来,不费气力,意趣尽显。

  1978年,吴冠中曾到访云南,在西双版纳和玉龙雪山等地写生。在《永无坦途—吴冠中自述》一书中,他回忆自己住在山林中工人的窝棚里,食住艰苦,曾经连续一个多星期“天天冒雨写生”。《玉龙山下古柏》和《月下玉龙山》等便是在那段湿漉漉的日子里完成的作品。

  吴冠中笔下的玉龙山,以淡墨勾勒,线条流畅而恣意,偶尔露出锋芒,将西南地区那座神山的灵气画得十足传神。此一系列玉龙山画作,近景处常有松柏,远处是隐约朦胧的山景。近景与远景之间大量留白,又显出山的气势。

  画家的用色向来别致,寥寥数笔,含蓄克制,却给人“以少胜多”的观感。在《月下玉龙山写生》一作中,山、云与天地尽是黑、白与灰三色,唯有画幅中央偏右悬着一枚圆月,月色澄黄,温煦宁静,蓦地为整幅画面拢上一重安宁乃至神秘的意味。

  吴冠中自1950年代自巴黎学成归国,一直在探索如何融合东西方艺术语彙,期待既能发挥二者的长处,又能建构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只是,1980年代之前的中国画坛仍是写实主义的天下,不论油画或水墨,必定要反映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城镇与乡村建设风貌。而吴冠中那些写意的、抽象的作品难免被人批评,有人说他形式主义,还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自己也苦恼,被夹在中间,“找不到路,找不到桥”。

  难得的是,吴冠中并未因为外界压力而放弃探索与找寻。如果说19501970年代的吴冠中在描画山水时仍然保有写实的风格,仍能如实描画青岛的红屋顶、故宫中的一棵松或是小院外盛放的木槿花,那么到了1980年代,他可说是疾步往抽象的艺术世界中走去,诸如“内容高于形式”或是“主题先行”种种框限,已然被他弃之不顾了。

  因此,1980年代及之后的若干山水代表作,例如1983年的《巴山春雪》、1989年的《天际黄河》以及1992年的《张家界》等,均恣意而灵动,看得出尽随己意的洒脱。在《巴山春雪》中,画家以灰白黑三色相间的构图,描画冬雪初融时候的大巴山风景。山势折转处,偶见红绿,预示早春将至,万物復甦。画面抽象意味浓郁,不理会传统的景深与透视法,而是倾向于以立体主义的拼贴手法以及抽象表现主义的用色技巧,表达出一重清宁又灵动的景致。

  而在《天际黄河》与《张家界》这两幅作品中,亦得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神髓。《天际黄河》中的山佔据了画幅逾五分之四篇幅,厚实阔大,让人想到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及其他类似的巨碑式山水画作。画中线条折落有势,颜色以土黄和赭为主,加之远景处半轮红日,愈发体现出北地山水苍凉古朴的意蕴。而在《张家界》一作中,山势更为陡峭嶙峋。画家以墨色浓淡写山之远近,山间松柏隐喻气节与风骨,构图时缓时急,像一首绵延流动的乐章。

  1993年,吴冠中重回巴黎,在赛努奇博物馆举办个展。在展览画册的序言中,吴冠中这样说道:“我爱我国的传统,但不愿当一味保管传统的孝子;我爱西方现代的审美意识,但不愿当盲目崇拜的浪子。”终其一生,吴冠中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艺术语境中往来,他的水墨宣纸作品借用了毕卡索和马蒂斯等20世纪欧美先锋艺术家的创作元素,而他的油画作品中则有传统中国山水画飘渺率性的意境。

吴冠中画山,不为摹状山形,而试图借用色块、线条与色彩的互动,呈现不同地区、不同时节的山中意趣。画家以山为载体,讲自己的情绪与心境,讲独特的艺术创见,而且,以这些或嶙峋或蜿蜒的山,来表达自己对于既定程式与逻辑的反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三幅漓江,都是1000万,喜欢谁的?
这画中的漓江,真美!
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石涛的高清山水画
吴冠中:南方人画雪,一点都不冷
吴冠中《玉龙双松》1987年
《水墨山水画》江山如画水墨山水,琳琅满目层峦叠嶂 天际云烟浮荡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