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

济水之源   愚公移山 

林屋公子

.

要说河南省哪个行政区域最特殊,那应该属济源市了。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和1个直辖县级市,这个县级市就是济源。济源市本由焦作市代管,于2005年才划归省直辖,这与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密不可分。而更值得称道的是王屋山,这里不但拥有“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洞天,也是“古四渎”之一的古济水源头,更流传着脍炙人口的愚公移山传说。

  洞天所在 济水之源

  王屋山为中条山的支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因“状如王者车盖”而得名,横跨河南济源、山西阳城、山西垣曲等地。主峰天坛山位于济源西北的王屋镇境内。天坛山高1711米,据说黄帝在绝顶设坛祭天。天坛山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西崖下有太乙池,为沇水之源。沇水伏流地下60余公里,至龙潭和珍珠泉复出,为济水重源。

  天坛山北的群峰之上,有王母洞、灵山洞、王屋汉洞、王屋唐洞等大小天然溶洞,据说是西王母修道之所,群仙朝会之地,统称为王屋洞。自唐代《天地宫府图》以来,王屋洞被确定为道教的“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小有清虚之天”。天坛山南有华盖山,山腰有断山岭,断山岭有传说中的愚公移山处,今有愚公洞、愚公井等遗迹。

  在《尚书·禹贡》中就有济水的记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发源于王屋山的济水向东流入黄河,又从南边的荥泽流出,自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分为北济与南济,南济往东北与菏水汇合为菏泽,又往东北流出,与北济共入大野泽,又从大野泽北出汇合汶水,流入大海。

  济水号称“穿黄不浊,三伏三见”,在古代长期是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的名水,济源、济南、济北、济阳、济阴等地名由此而生。不过,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决堤,由“夺淮入海”改为“夺济入海”,济水消失于历史版图中。今天济源市已无济水,而在市南有黄河流过。

  不过,济源还保留了古四渎庙中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济渎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济渎庙位于济源西北济水东源处庙街村,始建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后在唐、宋、元、明不断扩建,至明天顺四年(1460年)有庙宇400余间,占地33万余平方米;今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除了王屋山外,济源境内另一名山是太行山。太行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虽然太行山的主体为河北、山西二省分界线,但在最南端即延伸至济源,西与王屋山交汇。太行山在济源境内北部,近东西走向,最高峰百贼岭高1395米。

  愚公移山的内涵

  说到王屋山和太行山,就不得不说愚公移山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始见于《列子·汤问》。

  据说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在冀州之南,黄河之北。北山愚公苦于山北道路淤塞,与家人商量一起挖平大山,让道路直通豫州南部至汉水南岸。但他的妻子表示疑问,认为他连魁父这种小山都挖不平,又怎么动摇太行山与王屋山呢?何况挖下来的土又如何处理?愚公就找了子孙三人一起凿石挖土,并将土块运送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邻居京城氏寡妇的儿子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去帮他。

  如此由冬到夏,半年才能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嘲笑他说:“你太愚蠢了吧!凭你残余的年月,剩下的力气,连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愚公长叹说:“你太顽固了吧!连孤儿寡母都比不上。我死了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如此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山却不会增大加高,何苦山不平呢?”智叟无言以对。手握蛇的山神听说这件事,怕他真的没完没了挖下去,禀告给了天帝。

  天帝为愚公感动,让夸娥氏二子背负二山,一座放到朔方以东,一座放到雍州以南。从此,冀州南部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关于这个故事,今天更多是歌颂愚公不畏艰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有人会觉得,愚公搬个家不就行了,何必花费时间精力做这种高成本、低收益的事情?其实这些解读,都与《列子》本身寄托的本义有差距。《列子》首先是一部道家著作,而不是儒家著作,儒家会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这并非道家推崇的理念。

  其实通过《汤问》的上下文就能明白愚公移山的本义。上文记载商汤问,事物的大小、长短、同异是如何体现的呢?夏革举了三个例子回答,第一个是用龙伯国的巨人与僬侥、诤人的小人相比,第二个是用五百岁的冥灵、八千岁的大椿与朝生夕死的菌芝相比,第三个是用鲲和鹏互相变化对比。结论是万事万物有各自存在的状态,观察者无法完全确知。

而在晋人张湛注《列子》中,也提到愚公是“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的人,而智叟却是一个“期功于旦夕”的人。《列子》这部书不少学者怀疑是魏晋人托名列御寇的伪作,而张湛本人正是作者,所以他的注解可以算权威。在张湛的笔下,愚公时间世界如天地一般广袤长远,而智叟只定格在人生一世,两人的“道”高下立判。

北京晚报 | 20210205

.

“大禹治水”的真相

赵运涛

.

人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不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夏王朝建立的基础。古人认为,对天下人有功的才能当帝王,而“大禹治水”就是一件特别大的功劳,为全天下人开辟了生存的场所。所以,周代、秦代的王室都屡屡提到禹,说自己的祖先曾经随从大禹一起治过水,以证明自己统治权的合理性。

  大概也正因为这个功劳,禹之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传说死后,他的儿子按照禅让的惯例避位退让,让伯益作君主,结果人们离开伯益的根据地,而到启的根据地。人民都支持启,所以启即位了。

  谈到夏朝的历史,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大禹与大禹的儿子启,再然后就是夏朝最后的暴君桀。中间的几百年历史,好似一片空白。殊不知,到了大禹的孙子太康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导致夏朝的统治实际上被中断了约40余年,这就是“太康失国”。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启的儿子太康即位后,终日田猎无度,不以百姓为重,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着他外出打猎,夺取了他的国家。太康被后羿流放,病死于阳夏,后羿掌控了朝政,立太康的兄弟仲康为帝,作为自己的傀儡。仲康在位三十年,忧愤而死,由仲康儿子相继位,不久,后羿逼走相,自己做了国君。

  后来,后羿被手下寒浞(zhuó)陷害而死,相的妻子逃到了娘家有仍氏,生下相的儿子少康。长大后,少康才成功恢复了夏朝,实现了“少康中兴”

  由此可见,启之后,夏王朝就乱了。这一方面可能是原始民主与世袭制的争斗所致,另一方面则很可能是大禹治水埋下的“隐患”。要说明“大禹治水”的真相,还要从后羿说起。

  大家都知道,在神话中,后羿的主要功绩是射日。《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但是,《尚书》与《孟子》却记载“当尧之世,洪水横流”,这也是大禹治水的起因。同样是在尧时期,一会儿大旱,一会儿大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笔者在此做一大胆的推测:这次大水并非是因为降水量大,而是因为气温升高所致。据学者考证,在公元前2120世纪,发生了一次回暖的气候变化,气温骤然升高,山上冰雪融化,造成了世界各地的洪水。《淮南子》提到大禹伐三苗的时候,有“夏冰”,夏天见到冰了,大概就是山上冲下来的冰。

  也就是说,这次大旱与大水是相伴而生的,水流过的地方,就发生了洪涝;气温高、没有水的地方,就发生了大旱。这次大水持续的时间很长,各个部族逐水草而居,随着水的分布,散落各处,而大禹治水,经过疏导,降服了洪水,《尚书》云:“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大禹能够治理洪水,却不能改变气温高的现实。当大水的主要河道形成,一些分散的积水也就失去了源头,尔后,或者随着积水流入大河,或者随着气温升高而蒸发,原来生活在这一片积水边上的人们逐渐失去水源,也就面临着又一次大旱。

  大禹的时候,氏族部落极多,《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当时的部族有数万。这些部族原先分散在各地,他们各自守着自己部族的小河沟,进行生存繁衍。大禹治水,统一协调,暂时消除了水灾,他们感恩戴德,夏王朝也就有了民众基础,使得后来“家天下”成为可能。

  但是,大禹治水也埋下了隐患。当主要河道被确定下来,一些失去源头的小河沟虽然暂时还能维持氏族部落的用水需求,但随着气温升高,不断蒸发,又没有新的水源进行补充,它们终究会消失。消失之后,这些部族就又不得不重新迁移,逐水草而居,部族之间抢夺水资源的战争也就不断发生。史书上说,到了夏朝末年,当年的“万国”也就只还剩下“三千”部落了,可见部族战争合并之激烈。

  大禹治水是夏王朝权力的来源和基础,但这个坐落于伊洛流域的王朝,不断受到其他缺水部落的挑战,最后因大旱而灭亡,这大概是大禹不能想见的“隐患”。夏得天下,或是因为大禹治水,失去天下,抑或与之有关。

  据学者们考证,大禹治水可能只是治理了淮河等几段合流,但因为其影响重大,人们就说他治理了九条大河,全天下的活都是他干的。但是,这个工程太大了,凭一人之力肯定不可能完成,于是人们就又想象出,大禹变成熊,可以开山,还有各种神人、神兽来帮他,如河伯献出河图,羲帮助他丈量土地,神龙和灵龟帮助他从事劳动等。为了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人们又想象出他降服了很多妖魔鬼怪,如诛杀相柳的传说等等。

  因为有先秦对大禹神化的基础,后世对“大禹治水”传说一直都有想象附会。唐人小说中有一篇《古岳渎经》,讲一个渔人无意在水下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铁链,不知为何物,于是就报告了当时的刺史李汤,李汤命人用五十多头牛拉动铁链,不想链末竟然锁着一头巨大的怪兽,这只怪兽长得好似猿猴,眼放金光,环视人群,欲发狂怒,观看的人都被吓跑了,这只怪兽才拖着群牛慢慢地回到水中,此后,有渔人又见其锁却再未见其兽,后来李公佐到太湖游玩,在包山的一个石洞里得到一本《古岳渎经》,上面记载的内容就是关于这只怪兽的,原来它是大禹治水的时候,降服的一个水怪,叫无支祁(鲁迅说,这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这个故事便将淮水水怪无支祁跟大禹治水联系了起来。另外,《西游记》中说孙悟空的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用的定海神针,也体现了大禹传说的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晚报 | 20210205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河南济源惊现“愚公移山”盆景版
—济源阳台宫
当王屋山开口说话……六大选手激辩争当游客心头好!
太行山上回荡着愚公号子
“话说济水” 征文 | 济水与《愚公移山》 | 作者:杜 丹
因一个“巴掌”火了,历史文化名城济源其实从不缺“流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