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刺不休

.

夜光杯2021.8.27

图一 朿(甲文)图二 枣(金文)图三 夹(甲文)图四 休(甲文)

徐梦嘉 文/图

   刺刺不休,意思说话唠叨,没完没了。小文解析“刺”与“休”。

  “朿”是刺的本字,甲文朿(图一)是有尖锐芒刺的树形。《说文解字》:“朿,木芒也。”朿也是枣、棘的先文。枣树上有刺,称作托叶刺,长刺可达3厘米,起到保护自身的功能,避免遭各种动物侵食。刺枣也是枣子的别称。枣的金文(图二)是上下两个“朿”,《说文解字》:“棗,羊枣也。从重朿。”《尔雅》:“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由于上下两朿的“棗”形体长,先人用打两点方法替代下朿作“枣”。于是书法中叠字也用两点表示(源于甲金文)。演绎到旧时印刷正体对上一字重复的替代符号为“々”,々在今天的日语汉字中依然使用。如:人人,“人々”(ひとびと);时时,“時々”(ときどき)。两朿并立是“棘”,刺义更强。棘手,枣树刺将手刺痛,衍义指事情难办。棘后来又泛化指多刺的灌木,如荆棘丛生、荆棘塞途、披荆斩棘等等。

汉字在承嬗离合中走来。“朿”后作了部首,其字意则由朿刂(刀)的“刺”补位。刀较朿更具视觉冲击力,故“刺”字本身部首被利刀旁夺去,需说明的是刀部并不单一指朴刀,剑(劍)同样属刀部。学界认为,战国文字起有将刺写成刾,是刺的形体讹变。笔者研究识定,刺作刾不是讹变。刾的夹(夾),甲文(图三)是一大人两腋下架起两小人。“夹”作他用后,夹的挟持、握持(泛化)义由夹加手(扌)部另造“挟”接棒。挟也是夹的异体字,此外,夹字的异体字中还有带部首衤(衣)的夹,但没有带刀部的夹。佩刀刾作刺的异体,字中的夹仍以本义担纲:即人持剑而刺。

数月前,微信朋友圈引爆一话题,有“教授级女书法博士”在中央台书画频道上,一本正经地讲到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刾史”。她竟然不认识“刾”就是刺的异体,想当然地按照形声字判断读音的方法,读成了jia,又全然不顾此刾的构形还有刀部,把这个刾识作“夹”,并自以为是地为颜鲁公“纠错”。她还一错再错,对着亿万观众继续胡说:什么唐代官称中没有夹史,只有刺史。笔者指出,刺有二十多款正体异写法,最常用的就是刾。从三国《王基碑》、汉代《石门颂》、北魏墓志铭到唐宋行书的古代很多碑帖中都有醒目亮相。笔者曾问过一些练书法的小朋友,他们都知道“刾史”就是“刺史”。中国汉字(含异体字)虽多如繁星,不认识的字,只要稍下功夫查查字典便可。一个执教鞭多年的“高知”,学风如此漂浮,文化如此缺失,实在误人子弟。对此等低级错误,何须说贻笑大方,也贻笑普通学子耳。联想当下徒有虚名不学无术者充斥着我们中华杏坛书坛学界,笔者心痛如割。休,甲文(图四)由亻(人)木构成。看字形就知字义:人倚靠着木(树干)休息。需指出的是用甲金小篆文写“休”,一定注意人是背朝树干,而不是面向树干。《说文解字》:“休,息止也。从人依木。庥,休或从广。”由于树有亭亭如盖的树冠,休便加表示屋的广造出新字“庥”(庥也是休的异体之一),并衍义得到庥庇和庥荫。

小文结尾作一枝蔓。和刺刺不休意思相同的“不休体”成语还有:哓哓不休、缕缕不休、絮絮不休、喋喋不休、呶呶不休、叨叨不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第三节 字书与古代文字统一
“只”字相解
汉字概说
各朝“法”字欣赏 最早写为“灋”
行余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