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稻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技术


    薄膜育秧

    薄膜育秧是利用薄膜覆盖透光、保温、保湿的特性促进秧苗生长,一般用于连作早稻和早播的单季稻育秧。在双季稻地区,早稻利用薄膜可以提早播种,能得到适宜的温度,避免低温烂秧,达到提前移栽,提早成熟。早稻迟熟品种利用薄膜育秧可以代替中熟品种,以利于晚稻接茬移栽;早熟品种利用薄膜育秧,可提早成熟,可作中粳或晚季早籼的“借用秧田”。

    在技术上要求做到以盖膜的宽度定畦宽,一般采取搭架盖膜。如果平铺盖膜保温,播种后应先盖麦秆、油菜籽壳、鲜草、焦泥灰等作隔离层,避免“贴膏药”闷种。有些地方采用地膜打洞覆盖,对于避免高温伤苗和雨后膜上积水的效果也很好。出苗以前不通风,齐苗后在阴冷天气和夜间防止漏风伤苗,遇晴暖天气,在中午前后膜内温度超过30°C时,要在畦的两头揭开薄膜,通风降温;如果温度继续上升,则要掀开薄膜中段或揭开半边通风降温。晴暖天气通风要在早上进行,不要在中午揭膜,以免死苗。通风要结合灌水,做到先灌水后揭膜,以防失水。全部揭膜不宜过早,应在日最低温度达10°C以上时。

 

返回


    两段育秧

    两段育秧可培育出带大分蘖的壮秧,移栽后秧苗地下部分生根快,发根多,分枝根多,根系分布范围广,吸收面积大,根的活力旺盛;地上部分出叶速度快,叶片宽,叶面积大,与普通水育大秧相比,叶面积指数较早达到高峰,最高叶面积指数较高,维持较高叶面积指数的时期较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生育后期不易早衰,灌浆快。

    两段育秧在培育秧苗的过程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段是小苗阶段,秧龄为7-25天,可采用室内无土或有土育苗、场地湿润土育苗、专用秧田育苗或塑盘育苗,以密播或早育为主,当秧苗长大逐渐拥挤时,就要及时寄秧。第二段是寄秧阶段,把小苗以5厘米*6.67厘米(2寸)或6.67厘米*6.67厘米的株行距,寄秧密度为每公顷225万-300万,浅浅地寄栽到经过整耕施肥的寄秧田里。杂交早稻或晚粳稻一般双株寄栽,杂交晚稻一般单株寄栽。秧田管理上,小苗阶段要求培育矮壮苗,采取以控为主,促进稳长,防止徒长。寄秧阶段要求前期迅速促进,后期不徒长。期施肥特点是以耙面肥为主,适施促蘖肥,施好起身肥;水份管理应保持活水浅灌勤灌,促进和保持根系活力,及时防治病虫害,移栽时做到带药带肥下田。

 

返回


    旱育秧

    水稻旱育秧培育的秧苗具有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力强的特点,移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不仅可以早播早栽,提早成熟,而且可以节省秧田、薄膜、种子用工、肥料投入和用水量。

    关键技术

    (1)苗床的选择及培肥

    苗床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离移栽大田近、易管理的旱地或菜园地。也可以选用冬闲稻田作苗床,要求地下水位离表土50厘米以下,地势较高,并且在苗床四周开好围沟以利排水,同时要进行床土培肥。稻田床土培肥第一次一般在播种前一年的秋季,均匀翻入碎稻草和畜栏肥,每公顷苗床15000-22500公斤,过磷酸钙1500公斤,需要多次翻耕,浇水加速稻草和栏肥的腐熟;或者在播种前一年的秋季将稻草、畜栏肥和过磷酸钙拌匀堆沤,腐熟后翻入苗床。苗床经过连续培肥后,可酌减有机肥用量,如选用土质疏松肥沃的菜地做苗床,可在播种前3-5天内向苗床,可在播种前3-5天内向苗床均匀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

    (2)调酸

    旱育秧苗适宜的pH值为4.5-5.5。床土pH值低于6.5时,可以通过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铵等酸性肥料来调节,降低pH。床土pH值在6.5以上时,需采取调酸处理,可用硫磺粉调酸,即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每公顷施硫磺粉450-900公斤,pH高时可多施些,但是如果播种时日平均气温能稳定达到13°C以上,可以不进行调酸处理。

    (3)施足底肥,开沟做畦

     底肥一般每公顷施硫酸铵600-750公斤、过磷酸钙750公斤、氯化钾375公斤,施肥后多次翻耕,达到肥土均匀混合。苗床一般做成畦宽1.2米,沟宽0.3米,沟深0.1-0.15米。也可根据不同的盖膜方式做成宽床开闭式旱育苗床,畦宽1.7-1.8米;大棚旱育苗床,畦宽4-6米;地膜平铺覆盖旱育苗床,畦宽1.7米。苗床要求做到上松下实,上细下粗,面平均直。

    (4)湿润播种

    旱育秧播种量常规稻一般每公顷播450公斤左右,杂交稻150公斤左右,移栽叶龄小的播种量可高些,移栽叶龄大的播种量宜少些,早稻和单季晚稻的播种量可高些,连作晚稻播种量宜少些。播种前先向苗床浇透水,播种时带称下田,分畦定量匀播,播种到边,播后用木板或滚筒轻压畦面,使种子陷入土中,可覆盖一层备好的过筛细土,盖种后再喷洒一次水,并对露籽的地方重新盖细土。

    (5)盖膜

    旱育秧单膜覆盖,播后先搭好弓架,弓架间距50厘米左右,弓顶高度45厘米左右;地膜平铺覆盖的应先将地膜卷在一块木板上,用直径0.4厘米的以带冲按孔距4厘米交叉打孔后方可使用,地膜平铺覆盖后应在膜四周用土压牢,以免被风吹起。旱育秧期间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可和秸秆覆盖,以降温保水。

    (6)秧苗管理

    低温季节进行旱育在秧苗管理上要求盖膜保温保湿出苗,膜内温度超过35°C时,两头揭膜通风,出苗后白天适时揭膜通风,控温保湿。秧苗1叶1心期前,膜内温度控制在25°C以下,1叶1心到2叶1心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0°C左右。阴雨天尽力保持床土干燥,防止雨水淋苗,酌情通风。2.5叶以后,苗床可适量浇水,但不能过湿,农膜可日揭夜盖,旱育秧在叶龄达到4.5-5.5时移栽,移栽前3-4天揭膜炼苗,施好起身肥,施肥后用清水喷苗,以防肥害。采用打孔地膜平铺覆盖,在秧苗1叶1心期前,膜内温度超过35°C,1叶1心至2叶1心期膜内温度超过36°C时,应及时揭膜通风,2.5叶以后除冷空气来临外,一般可不再盖膜,及时炼苗。高温季节进行旱育苗,主要是管好苗床水份,在出苗前尽量保持湿润,可采用秸秆覆盖的方法,出苗以后遇雨天,要防止苗床积水;遇连续晴热天气,应适当浇些水。

 

返回


    旱秧抛寄技术

    水稻旱秧抛寄技术是从水稻两段秧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项育秧技术,第一段小苗阶段采取旱播水育和水稻旱育,可以做苗床育,也可以在抛秧盘里育,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带土抛寄在寄秧田里,培育成带蘖壮秧。水稻旱秧抛寄与常规两段育秧相比,操作简便,节省专用秧田,培育的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低节位分蘖多,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产量高。主要用于一季中稻的双季连作晚稻。

   关键技术

    (1)选择苗床

    第一段小苗可选择肥沃的空闲地作旱播旱育,也可选择水田采取水播旱育。选择苗床时,尽量做到靠近寄秧田,减少运秧用工,也可放在塑盘里旱育。

    (2)整地

    空闲地苗床采取旱耕旱整作畦,苗床基肥每公顷施11250公斤腐熟的有机肥、300公斤过磷酸钙、112.5公斤氯化钾。肥土混合后,开沟作畦,做成畦宽1.5、沟宽0.25米、沟深0.15米的旱床。水田旱育苗床可用半旱秧板播种,秧板基肥每公顷施碳酸氢铵225公斤、腐熟有机肥11250公斤、过磷酸钙300公斤、氯化钾112.5公斤。开沟作畦,畦宽1.5米左右,沟深0.15米,利于排水。

    (3)播种盖籽

    旱育小苗抛寄播种期应比水育秧提早4-5天,播前晒种、浸种消毒催芽均按常规方法,以破胸露白以后即行播种。苗床播种量每公顷播750公斤左右,种谷带称下田,分畦定量播种,播谷到边,旱地苗床与盘育床可用过筛细土盖籽,以不见籽为度,盖籽后可撒施呋喃丹防地下害虫。

    (4)苗床管理

    旱育苗床播种前要浇透水,表土湿润,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一次性浇透,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为好。秧苗长到2叶1心期追施断奶肥,每公顷施尿素37.5公斤、氯化钾37.5公斤。寄秧前3-5天,每公顷施尿素75公斤。此外,还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5)寄秧田整地

    采用水耕水整,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1250公斤、碳酸氢铵450公斤、过磷酸钙375公斤、氯化钾150公斤作底肥,施肥后平整田面,高低落差不超过3厘米,开沟作畦,畦宽2米左右,畦面保持遮泥水,便于抛寄。

    (6)适龄抛寄

    当旱育秧苗长到3叶1心时开始起秧抛寄。起秧前一天要浇透苗床,便于起秧。起秧时采用小块铲秧,便于抛秧。抛秧宜选择下午和傍晚进行。抛秧时手握秧尖顺风向上抛撒,做到落苗均匀,秧苗直立,便于根系下扎,先稀抛后密抛,反复多次抛,做到匀抛。抛寄秧密度根据移栽秧龄而定,抛后应及时移密补稀。

    (7)寄秧管理

    小苗抛寄后2-3天,保持秧板无水层,抛后3-7天坚持日排夜灌立苗,立苗后保持浅水层直到移栽。寄秧田追肥要在寄秧后3天,每公顷追施尿素60公斤、氯化钾60公斤,促蘖扎根,移栽前4天,每公顷施尿素75公斤作“起身肥”。同时要注意寄秧田病虫草害的防治。移栽到大田要做到适时移栽,不超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要点
水稻秧田病虫草防治技术
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育苗基质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水稻育秧田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