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醫基礎理論 第44講 病因

中醫基礎理論 第44講

第六章 病因

同學們,現在開始上課,這一節我們講第六章,病因,在這一章目的要求:

  1. 掌握病因的概念、分類,和病因學的特點。
  2. 掌握六淫和癘氣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
  3. 掌握七情、勞逸、飲食失宜的致病特點。
  4. 掌握痰飲、瘀血的致病特點。
  5. 熟悉胎傳、毒邪的致病特點。
  6. 了解環境因素、外傷、寄生蟲的致病特點。

概說

首先我講概說,就是介紹病因學裡面幾個基本概念,以及中醫病因學的方法論,大家要特別注意,中醫的病因學,與同學們將來學習的西醫病原學,有本質的區別。

6.1 病因與病因學說

(一) 病因

講病因的概念,病因,又稱作致病因素,又稱作病邪,把病字去掉,又稱之為邪氣,把氣還去掉,用一個單音詞來表述,叫邪,中醫歷代文獻當中,通過上述的術語,來表述病因,什麼叫做病因呢?病因是導致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就中醫病因學而言,病因包括了六淫、癘氣、七情、飲食、勞逸、外傷,以及痰飲、瘀血、結石、毒邪等等,我們在病因學講具體內容的時候,進一步來講它,在這裡同學們只需要記住,什麼是病因,注意,是導致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這是一。同學們還需要明確的,中醫所說這個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有的是引起疾病的真正原因,後面我們講的癘氣,多視為導致疾病發生的條件,注意,中醫學病因學所說這個原因,包括了真正的原因,也包括了疾病發生的條件,更重要的是條件,不能將西醫的病原學這個觀點,用這個觀點來理解中醫的病因,這是學習中醫病因學的概念的時候,實際上中醫確定這個因,後面講中醫病因學的方法論,是從因果關係來分析,判定何者為因的。

(二) 病因學說

什麼叫做病因學說,這個同學必須得記住的,病機學說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質,致病特點及其臨床表現的系統理論,大家注意,我們定義病因學說,1.研究病因的,就是邪氣,致病因素的性質、它的致病特點,2.這個特點所導致的臨床表現,也就是說,如果說性質和特點算作因的話,那麼臨床表現就是這個因所導致的果,將因和果統一起來,確定何者為因,就是從因果相統一的觀點,來探討疾病發生的原因,探討疾病這個原因,在疾病發生過程中,各自起什麼作用,這是同學們記憶病因學說的定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這個定義也體現了,中醫病因學的方法論,將因和果統一起來考慮,那麼這也進一步的加深同學們對病因定義,我解釋病因,它與將來同學們學習的病原微生物學、西醫的病原學,有本質差別的道理所在,前面提到,中醫病因學是從因果關係來探討疾病發生、發展的原因。

6.2 中醫探求病因的方法

我們講第二個問題,講中醫探求病因的方法,這就是中醫學的病因學說的方法論,也是中醫的特色、特點,中醫理論體系是一個獨特的理論體系,在探求病因這個環節上,也體現出來,中醫探求病因的方法,一這以蔽之,同學們先記住,叫由果導因,記四個字,叫由果導因,我們前面定義病因學說,這四個字,指出來了因果關係,病因的性質,致病的特點,及其臨床表現,我們最後確定是什麼因,是根據臨床特點來確定的,根據臨床表現,看它反應什麼,哪個病因的特徵,最後推及,它是什麼原因,這個過程,就因果關係,思維過程來看,叫由果導因,這個由果導因,也進一步來印證了,中醫學的思維方法,中醫對生命現象的認識,中醫對臟腑的認識,叫以象定臟,中醫對健康也是以象定健康,根據表現的生命現象,對病呢?同樣是以病理現象定何者為病,病因呢?也同樣是以象為據,確定它為何種原因,具體我們把它分成兩個方法處理了,就是中醫探求病因的方法,實際我們是從方法論來說的,一般的規律。

(一) 問診求因

望聞問切,問診,就是詳細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通過患者回答,他自己主訴,在什麼環境下他得病,吃了藥以後,經過治療以後,他有些什麼反應,那麼現在他有哪些地方不舒服,把這些都叫做病理變化的象,通過病史來了解象的變化過程,通過現在患者主訴,他有哪些地方不舒服,這個不舒服,是通過症狀,體徵表現出來的,那個症狀和體徵,就是病理變化之象,就是異常生命過程的象,我們了解問診求因,大家看,問什麼呢?向患者詢問發病,是怎樣得的病,受了什麼刺激得的病,外界環境如何?機體內在環境如何?受到什麼刺激?要問他原因,問治療經過,他得病以後,有哪些不正常的反應,用什麼辦法治療,治療的結果如何?現在又表現出哪些地方不舒服,即哪些地方與他過去健康相比是異常的,用診斷學的語言,就叫做症狀和體徵,注意,這裡問診,主要是患者自身的感覺,屬於症狀範疇內的異常現象,甚至他可以介紹他生活行為方式的異常,都屬於症狀範疇,自我感覺,不是醫生觀察來的,就是通過自我感覺發病的條件和原因、治療經過,以及現在患者感覺到不舒服的地方,通過他自我感覺的症狀,表現出哪些異常的生命現象,根據這些生命現象,我們醫生來分析,用什麼來進行分析呢?用病因和機體的邪與正的關係來分析,來分析他為什麼會發病呢?醫生要根據中醫學發病的基本原理,那就是邪正交爭,說患者已經發病,並且經過了治療過程,至今還沒有好,仍然表現出某些異常的生命過程,那就是說,己經發病,醫生的頭腦裡反應出來的結論,是邪正交爭的結果,邪勝了正氣,才出現上述的異常生命過程,異常生命現象,在此基礎上,認識到邪氣占了上風,邪勝正而發病,進一步根據他的異常的生命現象,就是他自我感覺那些體徵、症狀,來按照中醫學的理論-病因學理論來看,到底是哪一種病因,總體我們已知道了,所以發病,邪氣占勝了正氣,哪一種邪氣呢?根據什麼來判定呢?是在問診過程中,了解了患者現在還表現出哪些異常的生命現象,這些異常的生命現象,是通過症狀而表現出來的,醫生就是根據這些症狀,按照中醫病因學的理論看,這一組症狀和那一組症狀,它所表現的特徵,具有什麼樣的屬性?什麼特徵?那麼這些特徵和屬性,按照中醫病因學的理論,病因的性質和致病的特點,看他屬於哪一類?屬於哪一種?最後導出這個邪正交爭,是哪個邪氣和正氣相爭,從而確定出來病因,這就是最簡單的方法,仍然體現了由果導因,我們現在醫生的著眼點,是這個患病的機體,現在面對著你,你通過詢問,他來回答,問診,他告訴你,在哪些條件下得的病,在什麼環境下得的病,得了病以後,會出現哪些不健康的徵象,又通過什麼治療,目前還有哪些地方不舒服,即表現在異常生命過程,還有哪些指徵,醫生就是根據他的臨床表現,按照中醫病因學的原理,根據他的臨床表現反推回來,他具有什麼特徵,這個症狀具有什麼特點,它反應了什麼屬性,根據它的特點和屬性往回推,它屬於中醫病因學的哪一種邪氣,哪一類邪氣,最後確定是哪一種邪氣,是六淫呢?是七情啊?還是痰飲呢?還是瘀血呀?這個過程就是體現了由果導因的過程,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叫問診求因。

(二) 辨證求因

最能代表中醫病因學特徵的,在方法論上叫做辨證求因,它也是中醫推求病因的特點,辨證求因在中醫文獻上,也常常叫「審症求因」,就是審察的審,審症求因,那麼審症求因的思維過程是什麼呢?大家看這個示意圖,根據中醫發病學的原理,邪正交爭的結果,導致生理功能的異常,而表現出異常的生命現象,這個異常的生命現象,是通過症狀和體徵表現出來的,把症狀和體徵,用另外一個述語來表述它,叫做臨床表現,就是患者找你來看病,他表現各種各樣的不健康的現象,用診斷學的術語叫臨床表現,一個醫生,按照四診,望聞問切診斷的方法,來搜集這些臨床表現,按照中醫學的理論,確定是什麼疾病,這一種疾病,在一種特定的時空下,找你來看病的此時此刻,他反應了這個疾病的什麼樣的本質,最後定義為它屬於中醫學的證候的語言,是屬於什麼樣的證候,證候,第一要審定它、判定它,是陰證啊?還是陽證?接著就要考慮、判定,這個證從整體上,反應出來的性質是屬寒呢?還是屬熱呀?初步定位這一組病變,這個證候,反應的部位,是在表啊?還是在裡呀?其中最重要的是判定,還是寒呢?還是熱呢?這是最主要的辨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進行定位的思考,到底是哪一臟?哪一腑啊?是某一經?還是某一絡呢?比如說,它累及到心,說心火盛,表現為熱的屬性,心陽氣亢盛,表現為陽盛則熱,體現出這個證候叫心火熾盛證,或者叫心火上炎證,按規定起個名稱,這個證候,它的屬性叫火,熱的屬性,表現病變的性質屬熱,辨證結果得出來一個心火上炎證,當你判定是心火盛的時候,這個火字,由辨證的結果得出這個結論,就推出來了,它的病因是火,部位在心,根據他的臨床表現,判定他屬熱,他有火,比如表現為心煩、舌尖痛、脈快、小便紅、黃,這些症狀,同學們現在都不需要記,將來學習病機學、證候學的時候,都會進一步來學習,我們這裡舉個例子,就是辨證,在考慮寒性和熱性的時候,就看症狀的屬性,舌尖痛、紅,紅屬陽性、屬熱,小便黃,和白比較,黃、紅屬熱,定之為熱,最後說舌尖,我們前面講過舌,舌將來診斷學還進一步講,舌的不同的部位與五臟系統相關,舌尖和心相關,舌尖這個部位發紅,我判定部位在心,由這個竅可以反應內臟的病變在心,說紅屬熱,我們說心有熱,那麼熱之極,將來學習六淫的時候,說火邪,叫「熱之極謂之火」,說火熱的程度非常嚴重,把它定義為火,由此,根據他這個舌尖紅、痛、小便黃,乃至脈快,僅就舌尖,就可以定它為心火,為什麼表述這個證候的術語,最後規範叫心火上炎證呢?我們在講五行的時候就講過,火曰炎上,根據這個理論,我們就可以定義辨證的結論,叫心火上炎證,在確定這個證候的時候,下結論的過程中,根據他的臨床表現,我們確定心是有火,這就叫做辨證求因,最後通過這個辨證的結果,找出什麼因呢?火邪為害,就是火邪作用到機體,具體來說,作用到心,那麼人體的正氣和邪氣交爭的結果,火邪戰勝了人體的正氣,具體來說,就是從局部來說,這個火邪戰勝了心的功能,心的正氣,導致疾病發生部位在心,這個過程就叫做辨證求因,這個過程集中體現了在病因的作用下,已經產生的結果,就是通過臨床表現,表現出來的,中醫學判定他是哪種病因,不是開一張化驗單,做個透視,做個CT來判定的,而是通過這些臨床表現,運用中醫的理論來分析它,更確切一點說,利用中醫的病因學理論,來分析這些症狀和體徵,它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屬性?根據它的特點和屬性,推及它屬於哪一種原因,這就叫做辨證求因,換言之,中醫學確定疾病的原因,是根據病因作用於機體以後,所產生的病變的結果,根據這些病變的結果,運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做到條分縷析,由臨床表現這些症狀、體徵,確定它的特徵,看這個特徵,屬於哪一類,哪一種疾病的特徵,由特徵、性質,就臨床表現,抽象出來,它們的特徵和屬性,然後按照病因學去推及它,最後確定是如何?它屬於哪種病因,這個就體現了中醫學病因學的方法論,叫辨證求因、審證求因,即由果導因,這種方法論,決定了中醫學的思考方式,強調的是現在疾病的狀態,病人所表現的結果,逆向思維,來由果導因,不是事先確定是什麼原因,然後推出它的結果,這個思維方式,和現代醫學,截然相反,這一點也體現出來,中醫學的思維方式,這種病因學的方法論,也決定了中醫學,認識疾病的思維方式,它也提示我們,同學們在學習中醫病因學的時候,必須注意,不僅僅記住,致病邪氣的性質和特點,還要同時記住每個性質和特點,它通過臨床表現,具有什麼特徵,它的特徵性的症狀和體徵,我們就是根據特徵性的症狀和體徵反推回來,它具有什麼性質,再進一步導出它是何原因,正因為這樣一種思維方式,所以中醫學非常強調,學習中醫的人,必須是加強臨床實踐,時刻不能脫離開臨床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學會嚴密地觀察病人,學會正確地掌握望聞問切的診療手段,正確的認識,機體一旦出現邪正交爭的結果,出現疾病的時候,都會表現出哪些顯著的,或者不顯著的,各種各樣的病理變化,那麼這些各種各樣的病理變化,轉化為中醫的術語,怎樣來定義它,這是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時刻注意的,就是在病因學裡面,病因學是研究病因的性質,致病特點及其臨床表現,而我們在這兒講中醫病因學的特點,也就是中醫考察病因的思考方式,叫由果導因。

研究中醫病因學說,研究的重點,思考的重點,在臨床表現,所以學習這一章,我們通過它的方法論,來進一步提示,我們如何來學習病因學這一章,由此也強調了臨床實踐的重要性,離開臨床實踐,沒有辦法確定中醫的病變,離開症狀、體徵,沒有辦法確定,它也提示我們,要想掌握中醫的臨床思維方式,就必須加強臨床實踐,而不能僅僅靠開幾張化驗單,做做物理、化學檢查,就能確定病因,它和現代醫學是截然相反的,現代醫學是由因導果,我們是由果導因,在概說裡面,我們除了講中醫病因學的方法之外,還要需要說明的,就是中醫對病因的認識,我們知道由果導因,後面我們講的病因,就是病理產物和病因之間的關係,在體內產生病理產物,前面我們曾提到過,痰飲和瘀血,它本來是邪正交爭的結果,機體生命物質在互相轉化,氣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於機體的產物,形成了病理產物,是由因導成果,可是這種結果,這個病理產物,一旦停留在體內以後,由於定它是病理產物,就是因為它對機體無用,有損害機體的作用,病理產物一旦形成,它反過來作用於機體,會導致機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傷,從而發生疾病,因此它又作為一種病因出現了,就痰飲和瘀血而言,在病因學範疇裡面,它既是因,又是果,是因和果的統一,它是一個雙刃劍,這裡它也體現了中醫辨證求因,正確辨證地處理因果關係,這是一點,同學們需要注意的。第二點,在中醫病因學裡面,關於因果關係,是一個非線性的因果關係,即一因不僅僅對應一個果,反過來,一個果,也不是僅僅就對應一個因,是什麼樣一種情況呢?我們在前面講五行的時候提到,五行生剋制化關係,和五行互藏提到,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事物的因果律的認識,是一個非線性的因果律,中醫病因學在處理因果關係的時候,也同樣遵循這樣一個思想,就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這是同學們在學習病因學的時候,必須好好把握這個思想,至於說一因多果,產生了哪些果?那就看我們從病人的具體情況,來判定它是這個因,和幾個果相關,那麼這個病人所反應出那個臨床表現這個果,他一個症狀可能對多種原因,究竟它何種原因,那要靠我們用中醫理論,來判定它有幾個原因,這一個果有幾個原因,這就是學習中醫病因學,必須把握的幾個基本觀點,也是中醫學的思維方法所決定的,換言之,是中醫理論所決定的。我們在講病因學說的概說,主要是反復強調,中醫病因學的一些學術思想,就是它的基本觀,病因觀,這個是它體現了中醫的思維方式,它是體現了中醫理論的特點和優勢,這一點又是最難學的、最難把握的。

第一節 外感病因

下面講第一節,外感病因,我們這一章把病因學大致分為四類,外感、內傷、病理產物和其他四類,關於病因學的分類,從古到今,有多種分類的方法,我們這門課程,就按照上述的方法,大致分為四類,第一,外感病因。

一、六淫

外感病因主要是指六淫而言的
 
(一) 六淫的基本概念

什麼叫做六淫,這裡面第一個問題,講講什麼叫六氣,六氣在中醫文獻上,又稱作六元,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變化,把變化去掉,就是指六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它叫做六氣,這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我們講天地人三才一體,人與自然環境是一個統一體,中醫學,或者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強調自然界這六種氣化,對於人的生理、病理的影響,所以我們病因學,把六淫放在最首位,這和咱們是一個農業國家,和人們生存關係最密切的是自然界的氣候,從文化史來說,就是基於這樣一個原因,所以中國人特別注意機體與環境的關係,特別是自然環境的關係,中醫學也在病因學裡特別強調和六氣的關係,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的運動變化,稱之為六化,將來學五運六氣的時候要講,我們這裡面提到過六氣和六元,六氣又稱六元,六氣一旦它們按照陰陽消長的規律變化起來,又叫做六化,那什麼叫做六淫呢?簡單說來,就是六種正常氣候的變化的結果,六化的結果,表現為非正常,怎樣理解非正常呢?由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轉化為導致機體發生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不叫六氣,這時候的風、寒、暑、濕、燥、火,叫做什麼?叫做病因,我們把它這個思想抽象出來,定義六淫。

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六氣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轉化為六淫呢?思考這個問題,同學們還得回憶,我們講中醫學發病的基本觀點,就是邪正交爭,因此,考慮六氣轉化為六淫的條件,(1)要從邪、要從六氣入手考慮。(2)還要從機體的正氣,就是機體對六氣的適應能力入手,第一,我們先考慮六氣,六氣的變化與一年四季的變化是相適應的,按照四季的變化,陰陽變化的規律,消長規律,與四季相應,這是在正常狀態下,當它異常轉化的條件,

①六氣發生太過或不及,用中醫的術語說,所謂太過和不及,就是季節的變化,應該是暑,而且暑屬於熱邪,過暑,就是太過,寒,太寒,就是這種六氣的變化,它變化的結果,超過了正常應該有的水平和度,這幾年我們國家、整個全球都是,氣候的變化不正常,比如冬季,在不同的月份、不同的時期,整個的一個季節,按照二十四節氣,它應該很冷,現在應該冷,而且冷得很厲害,這就太過,應該冷,沒達到正常冷的程度,這就叫不及,在這樣的條件下,也是說,正常六氣的變化,處於太過、不及的情況下,就易於由六氣轉化為六淫,這個時候,這個寒,冬季的寒,那個寒不叫六氣之一了,它由六氣轉化為六淫了,這是就六氣而言,它轉化為六淫的條件,就是它本身發生太過、不及,太過、不及包括兩層意思:1.因時而來,但它表現為陰陽消長的狀態,應該具備那個狀態,超過了正常,或者說不及正常。2.不按照正常的時間、的規律而出現,當熱的時候冷,當冷的時候熱,這是從時間來推移的,在不同的季節,出現了反常的氣候改變,就是與本身季節應該出現的六氣的變化相反,出現了另外一個季節氣候變化,中醫叫做「非其時而有其氣」,在這兩個條件下,意味著六氣轉化為六淫,這是一。六氣轉化為六淫的條件。

②中醫非常強調,從正氣來分析,六氣轉化的條件,轉化為病因,我們前面在講體質的時候講到,體質強,正氣盛,體質弱,正氣就弱,盛衰、強弱,1.就體質而言,當正氣處於正常狀態,我們稱之為盛,稱之為實,盡管六氣已經轉化為六淫,可是由於體質強,就是正氣強盛,它自身的、正氣的適應能力,足以和外界的不正常的六氣,即六淫相適應,結果邪和正矛盾鬥爭的結果,不得病,就這個正氣盛的人而言,不得病,對這個正氣盛的人來說,這個個體來說,盡管他所接受的刺激,是不正常的六氣,按照我們定義是六淫,可是他接觸這種刺激以後,對他來說,對這個個體來說,並沒有發生疾病,對這個個體而言,他所接受這個六淫,對他來說,因為沒得病,對他來說就是六元,是六氣,而不能稱為六淫,大家注意這個觀點,不管這個六淫是個什麼樣,變化到什麼程度,對這個人侵襲以後,他本身靠他正氣的作用,交爭的結果,沒有發病,盡管是屬於六淫的範疇,可是對這個個體來說,由於沒得病,對這個機體來說,就不能稱之為六淫,而仍然是六氣,他能和這個外界環境取得平衡,這是一。

二、在機體正氣虛弱的情況下,1.六淫和它交爭的結果,容易得病,這個好理解,邪氣會戰勝這個正氣,2.是最需要注意的,盡管外界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是正常的,屬於六氣範疇,但由於這個個體正氣虛弱,難以與外界的正常的六氣相適應,對他來說,這個正常的六氣,足以使這個個體發生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對這個個體而言,這個正常的六氣,使他發生了疾病,這個六氣,對他來說,就叫做六淫,而不叫六氣了,從邪和正兩個方面,我們來分析六氣轉化為六淫的條件,這裡面體現了一個,中醫學發病學一個最基本的思想,在強調邪和正之間的關係時,非常強調正氣的作用,中醫學有一句話,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我上面分析六氣轉化為六淫的條件,就是根據這樣一個學術思想,來分析、來剖析它們之間的關係,來分析六氣轉化為六淫的關係,它也再次告訴我們,醫生考察是不是構成病因,不僅僅看外界六氣的變化的太過還是不及,更重要的是,從機體本身正氣著眼,重在考察這個機體本身,對外界這個風、寒、暑、濕、燥、火,它們之間的適應關係,從而確定,外界那個風、寒、暑、濕、燥、火,是六氣呢?屬於生存的必要條件呢,是保證健康的條件呢,還是成為六淫呢?是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呢,這一點是正確理解六淫概念的最基本的條件,希望同學們去認真地理解,否則的話,就會走向另一方面,就是不能正確地理解中醫的學術思想。第一個我們講了六淫的基本概念,要掌握什麼叫六氣,什麼叫做六淫,六氣轉化為六淫的必要條件,從邪正兩個方面來分析,這是學好六淫,最重要的一個思想基礎,這節課到這裡,先休息。

中醫基礎理論 第45講 外感病因-六淫致病的一般特點 六淫(風邪,寒邪)

現在開始上課,上一節我們講了六淫的基本概念,講了六淫與六氣之間的關係,其中重點是,同學們記住六淫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根據邪正交爭的觀點,來理解六氣轉化為六淫的條件,從邪正兩個方面來分析,下面我們從總體上講一下。

(二)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徵

講第二個問題,注意,這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致病的共同的屬性和特點,在這個基礎上,將來我們具體講,六淫當中每一種致病因素,它們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外感性:所謂六淫致病的外感性,就是風、寒、暑、濕、燥、火,侵襲機體的途徑,是由表入裡,從肌表、口鼻侵入人體,我們在前面講,經絡學說的應用的時候講到,經絡是外邪入侵的通道,六淫侵襲肌表,然後沿著絡脈、經脈、臟腑,由表入裡,層層深入,就這個意義說,六淫侵襲機體的特徵,它致病特徵表現為外感性,也正因為這樣,將六淫所致的疾病,稱之為外感疾病,也正因為是這樣,前面我們定義六淫的時候,說六淫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強調它外感。

  2. 季節性:是指六淫致病所表現出來的病理變化形成的疾病,具有鮮明的時相性,表現為季節的時相性,將風、寒、暑、濕、燥、火,大家回憶一下,在講五行學說,對於自然現象的分類,有個五氣,每一種氣,氣和六氣的變化與五行相類,構成一個系統,而五行和四季,按照五行的規律轉化為五時,和它相適應,根據這樣一種思想,體現了六淫致病的鮮明的季節性,比如,春季的時候,春屬木,它們是一個系統,而六氣變化,風屬木,所以說春季的時候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濕,秋季多燥,多季多寒,這是一般規律,注意,這裡面強調是一般規律,並不等於在其他季節的情況下,不會出現風、寒、暑、濕、燥、火,冬季照樣可以出風病,秋季照樣可以出寒、出濕,就是說一般的規律,六淫致病有個特點,表現為鮮明的季節性。

  3. 地域性,因為地域是指地理環境來說的,還指工作環境說的,比如地理環境不同,常常形成特殊的氣候類型,表現為六氣的變化有所區別,所以六淫致病,又和地理環境有關,例如南方,長江以南,多陰雨,多潮濕,那麼生活在這樣的地理環境的人得病,易於感受濕邪,到北方,多寒冷,多乾燥,在這個地理環境下的人,那麼感受六淫邪氣,多感受寒邪,是講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生活工作環境,就是人們,在不同的生活工作環境下,感受六淫之邪,也有它的特殊性,比如煉鋼工人、鑄造工人,在高溫作業的這個環境裡進行工作,他就容易感受火邪和暑邪,這是生活工作環境,體現出來,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所以產生這種變化,它體現了地域性,六淫致病的地域性。

  4. 相兼性,是指六淫致病,常常是幾種淫,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常常是互相結合起來,同時侵襲機體,很少有僅僅是一種六淫侵襲機體,多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侵襲機體,有這樣一個規律,所以我們在探索病因、辨證求因的時候,要全面考察六淫侵襲到機體以後,通過它的臨床表現,判定它有幾種成分存在,是一種呢?還是兩種呢?還是三種呢?比如同學們將來在學習臨床內科學的時候,講那個痹證,關節炎,長期浸泡在水濕環境裡面,比如沿海的漁民,經常出海,容易得痹證,西醫叫關節炎,中醫看呢,從外界環境六氣的變化,對他有所影響,那麼判定這個關節炎、這個痹證,它的病因是風、寒、濕三者同時侵襲機體,導致痹證的發生,叫做風寒濕雜合而為痹,那麼這個病和這個病因的關係,和風寒濕的關係,就體現了六淫致病的相兼性。

  5. 轉化性,不論哪種邪氣,單一的也好,是相兼也好,一旦侵襲機體以後,在機體的病變發展過程中,常常它們的性質互相轉化,其中以寒邪和熱邪的轉化,表現最為突出,初始可以是寒邪侵襲機體,但在疾病的病理演變過程中,原來的寒邪可以轉化為熱邪,反之,初始可能是表現為熱邪,但在疾病的演變過程中,由熱邪可以轉化為寒邪,它也體現了:1.說明六淫侵襲機體以後,所發生的病理變化,性質發生改變,那麼講的是病理變化的性質改變,這不是講六淫可以互相轉化嗎?再回到我們前面講那個中醫確定是不是六淫,是辨證求因,是根據病理變化來分析,是寒邪還是熱邪,實際上六淫的相互轉化性,是指六淫侵襲機體以後,反應出的病理變化的屬性的變化,本質上是這樣的,用陰陽學說來理解,也體現了,陰和陽之間的相互轉化,但這種轉化要有條件的,比如感冒,開始時候發冷,冷得厲害,那麼過一陣可能是熱得厲害,初始的時候,是寒邪侵襲了機體,為什麼過了一個階段以後,表現為發高燒呢?用六淫的一般特徵來理解,這就體現了六淫致病,它的相互轉化性。

上述是指六淫侵入機體以後,它致病的特徵和性質,它的一般規律,注意,反復強調它是一般規律,不是絕對的,六淫,從現代環境科學來看,除了氣候因素之外,還包括生物學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等多種因素在內,現代環境科學,從環境的改變,如果就環境的變化,侵襲機體以後,作為有害因子的話,作個病因的話,那麼按照中醫來思考,都應該屬於外感的範疇,但是中醫學外感六淫,僅僅講了六種致病因素,還不能囊括現在的生物學因素,大氣的物理變化,和環境的化學因素在內,那麼這些就為我們中醫病因學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到目前為止,我們用中醫理論還難以圓滿地解釋外界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生物學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子的變化對人體的損害作用,這就需要同學們今後在學習過程中,去進一步發展它、完善它,這也是中醫病因學當前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同學們將來有可能在中醫理論當中,進行原始創新的關鍵問題。

三、六淫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

下面我們逐一的來講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學習的方法是:一個性質,它體現出一個什麼特點,注意,致病的特點,這個致病的特點臨床表現有什麼特徵,把這三者聯繫起來學習,不要孤立的記住它是它的性質。

(一) 風邪

1 風邪的定義

什麼叫做風邪,風邪是指在六淫當中,具有輕揚開泄,善動不拘特性的邪氣,風邪為病,一般稱為外風病,就六氣而言,風邪為春季的主氣,在五行,風氣與肝相通應,在季節上,風邪以春季為多,但四時皆有,在風邪的概念,要掌握這樣幾個要素。

2 風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風邪具有輕揚開泄的屬性

    怎樣理解它有輕揚開泄的屬性,輕揚開泄的屬性是指風邪具有輕清、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它的這個屬性的致病特點,根據輕清、升散、向上、向外這樣的性質,它的致病特點表現為:易於侵犯人體的上部、肌表,體現為上、外,體現上部,風侵襲人體的上部,肺為五臟六腑之長,所以就內在的臟腑而言,肺為華蓋,肺為嬌臟,風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臟腑的肺,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異常,比如最常見的傷風感冒,它一定會出現咳嗽,這個咳嗽的特徵,就反應了風邪輕清、升散、向上、向外的特徵,感冒不僅咳嗽,而且還會出現發冷、發燒,發冷、發燒中醫說肺宣發衛氣於肌表的功能失調,就是肌表抵禦外邪的功能失調,那體現了風邪侵襲機體向外的特徵。怎樣理解風性開泄,前面講兩個字,輕揚的屬性,它那個性質,它的致病特點,它臨床表現的症狀特點,怎樣理解風邪開泄的屬性呢?風邪開泄是指風邪具有疏通透泄的屬性,這個屬性表現為它的致病特點,是指風邪易於導致肌腠開疏,或者叫肌腠開泄,它表現的症狀特點,就是易於出汗,汗孔開張,易於出汗,與惡寒相對,稱之為輕微的惡寒,叫做怕風,用中醫的術語叫做惡風,注意這個惡風和惡寒,同屬於惡寒的範疇,但是惡風和惡寒,惡風較為輕,將來我講寒邪的時候,進一步講它,這就是風邪的第一個性質和致病特點,輕揚開泄的性質和它的致病特點,什麼是輕揚?什麼是開泄?它具體的致病特點是什麼?按照這樣一個思維方式,來掌握風邪的第一個性質和致病特點。

  2. 善行數變

    (1)是善行,它具有這樣的屬性,什麼是風邪的善行呢?是指風邪具有易於行走而無定處,這樣一個性質,這個性質表現在臨床特徵上,它致病特徵上,具有病變部位游移不定,走行而無定處的特點,症狀具有動的特徵,疾病的部位,忽而此,忽而那,比如,我們西醫所說的,皮膚病的蕁麻疹,中醫叫做培壘風,講培壘,它忽而發癢,這個起個包,瘙癢,忽而那兒起個包,叫行走不定,這就是風邪善行的一個特徵,即是它的症狀的主觀的感覺,有走竄的特徵,從外觀看,某些病理變化的部位,它行無定處,就是病變的部位、症狀,患者的感覺,有走竄、走動的特徵,動的特徵,就是走竄不定的特徵,這是第一,善行數變裡面的善行,善行強調一個行,就是動態,病位要動態,症狀、患者自己的感覺要動態,症狀的表現有動態,行。

    (2)數變,數變的屬性,強調一個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變化無常,發病急驟,這樣一個特徵,它的致病特點,也就是風邪致病以後,病變的性質具有變化的特點,這樣的屬性,善於變化的屬性,表現為致病特點,它的病理變化,變化無常,發病急,前面從「善行」舉了一個蕁麻疹,蕁麻疹這個特點,不僅表現為病位游移不定,而且也表現出來數變,忽而好,忽而發病。

    第二,中風,我們定它有風邪,就是中風,中於風,將來這個風,不完全是外感的風,但是它具有外感風的特徵,高血壓腦出血,全身抽搐,那麼我們說動,強調它行,它有風的屬性,而且迅速就昏迷,乃至於死亡,如何來解釋呢?數變,就是發病急,變化快,在講前面的課程,曾經提到,小孩感冒以後,發燒,很快會出現印堂,就是鼻根這地方發青,很快小孩就抽搐,中醫說叫有風,術語叫抽風,為什麼說有風呢?它發病急,變化快,體現了「數變」這樣一個屬性,它的致病特點有這樣一個特徵,這就叫做風邪的善行數變。

  3. 風性主動

    實際上我們在講善行數變,已經講到動字,講了行和變,實際是動態的概念,已經講到了,風性主動,內經講叫「風勝則動」,怎樣理解「風性主動」呢?是指風邪具有動搖不定的屬性,表現為致病特點,病理變化,具有動的特徵,比如抽搐、震顫,所謂震顫,可以-頭不斷地震顫,不管別人問他什麼事情,不管他同不同意,他永遠是點頭,到老的時候,肝陽上亢,那麼有風,他總點頭,你問他什麼,他不管內心不同意,他都表示OK,同意,也有的人,到老了以後,這個手總動它,坐著不停的動,倒不是子孩壞毛病,坐在那老動啊,蹺二郎腿啊,手足不停地動,另外的問題,他總是不自覺地,無法控制地動,中醫把這個叫什麼呢?用症狀描寫,叫做震顫,震顫,這個症幾表現為特徵,動搖不定,總是在點頭,總表示同意,正常的,咱們頭不能亂動啊,他就是不管誰說啥,不管他想什麼,總是不斷地點頭,頻頻點頭,表示同意,把這個叫做震顫,表現為動搖不定的特徵,抽,是指手腳抽筋,往一起抽,抽搐,抽,它就有拘急伸張這個動作,小孩發高燒,突然抽了,放平在床上,用手從脖子上伸進去,從腰伸進去,中間懸空了,就像拉那個弓似的,反過來一樣,叫做角弓反張,表現的症狀特徵,他在角弓反張的同時是在不斷的動,而不是靜止的,把這些都叫做具有動搖不定的特徵,都屬於「風勝則動」的改變,所以反過來,震顫,一看有震顫這樣的症狀表現,我們立刻想到,他表現的特點,動搖不定,再往前推,他是風邪的屬性,因此,就定他有風,就根據震顫,就定他有風了,這是第三個性質,風勝則動,實際上,傳統上講風勝則動,是包括了善行,包括了行和變,只是在動裡面突出強調症狀的動搖性、運動性。

  4. 為百病之長

    怎樣理解風邪為百病之長呢?是指外感病因的百病之長,記住一句結論,1.按照排順序而言,我們前面講風、寒、暑、濕、燥、火,風邪為六淫之首,2.風邪為外感病因的先導,也就是說,在六淫當中,風邪侵襲人體的機率最高,用我們現代話說,這是一。第二、風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導,第二層意思,是指除風以外,六淫當中的寒、燥、濕,這些邪氣常常依附於風邪而侵襲機體,也就是說風邪常常是率領著寒邪、濕邪、燥邪侵入人體,就這兩層意思理解,風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導,一言以蔽之,在六淫侵襲人體過程中,風邪是最多見,由風邪引起的外感病最多見,是其一。

    第二,風邪常常和其他邪氣相兼,起到先導作用,與寒邪、與濕邪、與燥邪結合到一起,並且起先導作用來侵襲機體,引起外感疾病,就這個意義來理解,風為百病之長,在掌握了風邪上述屬性,致病特點,臨床特徵的基礎之上,又要認識到外感的風邪和內臟肝相適應,我們前面講臟腑的時候,說肝氣與春季相通應,在春季,肝氣當令,(1)易於得肝病,(2)原有肝病日益加重,我們在這裡講,風邪與肝相應,用五行講叫風氣通於肝,外感的風邪致病,他不僅可以出現發冷、發燒、咳嗽、頭痛,他還可以出現胃痛、腹瀉,如何來理解這些個病理改變呢?僅僅是個外感風邪感冒,他為什麼出現了嘔吐、腹瀉、胃痛這些症狀呢?甚至泄瀉這些症狀呢?上述這些症狀,都是脾胃功能失調的改變,為什麼受風邪會出現脾胃功能失調的改變呢?風邪與木氣氣化相通,肝屬木,由於風邪侵襲人體,深入內臟,導致肝疏泄功能失調,累及到脾土,累及到中焦,引起了肝脾不調、肝胃不和的結果。

    最後這一點強調的是六淫當中的某一個邪氣,一般規律,咱們這裡僅僅講風邪,外感的風邪與內在的臟腑,木肝氣相通,所以,在風邪為害,我們前面講從表,首先侵襲人體的肺,它也易於引起肝的功能失調,那麼肝的功能失調,首當其沖是肝旺必剋土,說必然出現胃腸道的症狀,將來同學們學內科的時候,學西醫病,感冒有胃腸性感冒,將來學中醫病的時候,有的人感冒就是表現為腹瀉,他的病理機制是如何呢?如何根據這個既發冷、發燒又腹瀉,把這兩種病理現象結合起來,如何來推及到病因呢?突然受外界環境改變,發冷、發燒,你想到具有風性輕揚開泄的特徵,你承認到這一點,定下來了,那麼另外他那個腹瀉、惡心、嘔吐,如何來解釋呢?那麼腹瀉和嘔吐,是肝脾不調,肝胃不和的表現,再往前推,肝與木氣化相通,把這兩者綜合起來,判定這個感冒與風邪有關,通過這個進一步來體現辨證求因,也體現人體的內臟和環境之間的相通應,氣化相通,講六氣的變化、講氣化,外界環境的氣化,和內在機體內部的氣化,它們之間的關係。

(二) 寒邪

1 寒邪的定義

寒邪是指六淫當中,具有寒冷、凝結特性的外邪,寒邪為害,通稱為外寒病,寒邪是冬季的主氣,在氣化上,與臟腑的腎相通應,寒邪發病的季節,以冬季多寒病,但四季皆可出現寒病。

2 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寒邪易於傷陽

    就是易傷陽氣,是指寒邪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其致病特點,在損傷人體的陽氣之後,它致病的特點,表現為機體的病理變化,寒邪為患,或者表現為「陰盛則寒」,或者表現為「陽虛則寒」,這是它的致病特點,它表現出的臨床症狀特點,表現為機體的全身,或者是局部有明顯的寒象,是指全身的症狀表現,或者局部的症狀表現,按照陰陽屬性,分為屬陰的屬性,就是具有寒象,比如,前面提到那個感冒,講風邪的時候也講感冒,說風邪侵襲機表,肌表的衛氣與邪氣相交爭的結果,邪氣戰勝了衛氣,發生了感冒,他可以同時存在發冷、發燒,但是他這個冷的程度,就比寒邪為低,我們前面講一個症狀的概念,叫惡風,不稱為惡寒,那麼同樣是感冒,他是寒邪侵襲機體,那麼既發冷又發燒,一定是發冷重,用中醫規範的術語講,叫惡寒,不叫惡風,那麼惡寒和惡風,就區別了是寒邪還是風邪,全身可以表現為明顯的寒象,以怕冷、手足不溫為特徵,局部表現的明顯寒象,是指局部的某一個症狀,它屬於寒性,比如內經講「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說小便清白,我們判定,和小便黃赤相比較而言,定它這個排泄物,白顏色,屬寒性,這些局部的,比如說,人體的腹瀉,在腹瀉的狀態下,那麼所便出來的排泄物,是水樣的、清稀的、沒有臭味的,具有這樣的特徵,我們就定它有寒,將來同學們在診斷學裡面,學習症狀學的時候,根據症狀來判定寒熱屬性,那裡面會詳細地講到,這裡只要求同學們記住,寒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或者表現為陰盛,或者表現為陽虛,它的臨床特點是:全身可以有明顯的寒象,或者局部也表現出來寒象,記住這樣的規律就可以了。

  2. 寒性凝滯

    凝滯是指寒邪具有使機體運行的氣血凝結阻滯的意思,它的致病特點,集中一個字,同學們記住一個字,叫痛,它為什麼痛呢?寒邪侵襲機體,具有使人體內的氣血運行,發生凝結阻滯,凝結阻滯的結果,使氣機不通,中醫理論解釋叫「不通則痛」,因此,寒性凝滯這個性質,表現為臨床病理現象的特徵,集中在一個字上,就是痛,所以內經也講,叫「寒勝則痛」,這個疼痛可以是全身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它的特點「得溫則減」,就是保溫以後,這個疼痛可以減輕,注意,寒性凝滯,是寒邪具有凝結阻滯的屬性,它能使機體內的氣血運行阻滯、凝結,導致氣機不通而疼痛,前提是寒邪,不僅寒邪可以引起氣血凝滯、氣機不通,其他邪氣也可以,如何來區別?是寒邪導致的疼痛呢?就根據寒邪的屬性,這裡疼痛「得溫則減」,逢寒增劇,根據這個來定它是寒邪,否則的話,記住一句話,寒勝必痛,痛非必寒,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思維,體現了中醫用辨證的觀點,正確地、科學地處理因果之間的關係。

  3. 寒性收引

    是指寒邪具有收縮牽引的屬性,它的致病特點是易於使人體的氣機收斂,表現為腠理閉塞,筋脈拘急,腠理閉塞,是寒邪侵襲肌體所出現傷風感冒,前面講他怕冷,寒邪傷陽,那他表現為發熱惡寒,就是以發熱為突出,發熱重,惡寒輕,寒邪侵襲機體以後,它有「收」這樣一個屬性,所以表現為肌腠,就收,不是開,風邪是開泄,那麼寒邪就是收斂,收斂的結果,汗孔不開張,表現特點-無汗,與風邪相對,風邪為開,這個為收,一開一合,一泄一閉,風邪就是有汗,而寒邪就是無汗,感冒以後,用無汗這個症狀來表示肌腠的病理狀態,處於閉塞的狀態,冷,寒邪為害,都表現為筋脈拘急,這個筋脈拘急有收斂拘急性作痛,這個疼痛是拘急樣疼痛,這個拘急,表現為寒的收引,將來學習內科的時候講痹證,患者來告訴:「大夫,我的一條腿疼,那麼疼的結果呢,其中一條腿,好像一條腿短,或者伸不直。」說伸不直,有拘急的感覺,他自己感覺到,我的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實際兩腿一般長,只是他不敢像正常的腿同樣伸直,那麼把這個狀態叫什麼?叫拘急狀態,關節炎就根據這個,前面講說風寒濕三氣雜合而為痹,三種邪氣同時侵襲機體,他才出現這個腿疼,可是他表現為伸不開腿,自覺感覺腿短,伸起來疼,更疼,我們把它描繪為醫學的術語,拘急體現了引,體現引、收這個特徵,那麼引和收這個特徵,反應這樣一個性質,這個症狀的屬性,屬於寒邪的屬性,這個時候,我們就定以寒邪為主,這是表現為腠理閉塞,筋脈拘攣,這是寒主收引表現出的臨床的特徵,它的致病特點,將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的特點,把它高度的抽象出來,1.記住一個冷,2.記住一個疼,3.記住一個收,就這三個字,就把寒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就可以高度的概括出來,同樣的道理,寒邪在氣化上與內臟的腎相通,就這個意義講,冬季多寒病,冬季為寒水之性,冬季多寒病,冬天容易導致腎的病變,寒邪侵襲機體以後,它侵襲到肌表,為什麼它會累及到腎呢?就是因為兩者氣化相通,它反應了臟腑的某一臟,與外界的六氣的變化,與季節的變化,哪一個階段氣化相通,體現了人體的內臟,與四時陰陽的相通應,這樣一個原理,今天的課就到這裡,下課。

中醫基礎理論 第46講 外感病因-六淫(暑邪,濕邪,火邪)

上一節我們講了六淫的風邪和寒邪,這一節我們接著講,講第三,講暑邪,一、講暑邪的概念,什麼是暑邪,暑邪是在夏至以後,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熱之邪,暑邪為病,稱之為暑病,這是第一個概念。第二、暑邪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鮮明的季節性,換句話說,暑邪在六淫當中,唯有暑邪,發生在一個特定季節,就是暑邪獨見於夏令,因此稱暑屬外邪,並無內暑,暑邪的概念,掌握這兩點就可以了,至於說暑邪可以分陽暑和陰暑,就是指暑邪致病,表現出的異常的病理現象,按照陰陽屬性劃分,分為陰和陽,將來同學們在溫病學裡,進一步地學習。

(二) 暑邪

暑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暑性炎熱

    這是它第一個性質,是指暑邪具有酷熱的性質,因為暑,是為盛夏的火氣,具有酷熱的特性,因此,暑邪致病的特點是,人體的全身和局部表現出來鮮明的實熱症狀,比如,高熱、心煩、煩躁、脈洪大等,大暑表現的特點,它表現出的一派的炎熱症狀,表現為炎,火之極,炎熱,就是熱,表現為實熱症,這是火邪的第一個性質,它的致病特點,臨床表現的特徵。

  2. 暑性升散

    升散是指暑邪具有上升、發散的屬性,升,它的致病特點,是指暑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頭面,擾於心神,因此,中暑常常表現為心煩,甚者神昏,突出表現為這個者熱之邪內擾心神,心神失守的臨床特徵,散,指暑邪因為屬於陽熱之邪,因此,它容易傷津耗氣,暑邪侵犯人體以後,易於導致肌腠開泄,肌腠開泄的結果,就會出現大汗出的特徵,注意,不是一般的汗出而是大汗出,我們在前面講,氣和津液的關係的時候,講到津能載氣,暑邪侵襲肌體,使腠理開疏,汗大出,汗出過多的結果,損傷人體的津液,因此,中暑的患者口渴,喝水,這是暑邪的散的作用,導到機體大量流失汗液,汗過多而傷津,我們前面講過,津汗同源,汗為津液所化,過多的出汗,必然損傷人體的津液,這是暑邪一個致病特徵,傷津,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津不能載氣,氣必然隨汗而脫,這叫氣隨津脫,或者叫氣隨液脫,由傷津最終導致耗氣,會表現出氣虛,及至氣脫的臨床特徵,氣虛之極,中醫叫氣脫,後面病機的時候,再進一步地來講,定義氣脫,以及它的病理機制和臨床特徵,在這裡面,同學們從暑邪的性質,推出它致病的特點,從而掌握它的重要臨床特徵,升,是指暑邪,暑性炎熱,這個升,最容易向上升,侵犯神明,表現神志的症狀,散,是暑邪侵襲肌表,腠理開疏而大汗出,汗多傷津,導致耗津的結果,那麼暑邪為害,臨床特徵表現一派津虧特徵,隨著大量的傷津,津不能載氣而氣隨津脫,或者叫氣隨液脫,因此最終結果導致氣虛,甚者出現氣脫,中暑的患者,嚴重的就可以休克,神志不清,手腳不溫,中醫把它叫氣脫,輕者氣虛,重者氣脫。

  3. 暑多挾濕

    它這個屬性是由屬邪的特殊的季節性所決定的,在暑季的時候,不僅僅是氣候炎熱,而且多陰雨,表現為潮濕的特徵,因此,在暑季,它的外界六氣變化的特徵,是熱與濕交織在一起,因此,暑邪為害,常常是暑與熱,就是熱與濕並存,因此,它這樣一個致病特點,表現為暑邪侵襲機體以後,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特徵:
    1. 有熱的改變,就是前面我們說過,其升散炎熱的臨床特徵。
    2. 有濕困的特徵,中醫學把這個濕困的特徵抽象出來,定義為濕阻,將來同學們在內科,在溫病的時候,還要進一步講這個概念,濕阻,也就是說,除了有暑熱的臨床特徵之外,它還會有濕困肌表,濕邪阻於上焦、中焦或者下焦,就是濕邪阻滯於上、中、下三焦的特徵,表現為上、中、下三焦氣機不暢,特點是胸悶,困倦,便溏不爽。

上面講的是暑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這裡面一個難點,就是暑性升散,耗氣散津,為了便於講,語言的表現形式就是耗氣,實際從因果關係看的話,是暑性升散,傷津耗氣,它的機制,我們前面講氣和津的關係的時候,就是津和汗的關係,氣和津液的關係,難的地方在這兒,講述它的致病特點,它的機制,用前面我們講的知識來分析它,不是先耗氣後傷津,它的特徵是先傷津,氣隨津脫而耗氣,表現為全身氣虛,乃至氣脫的臨床特徵。

(四) 濕邪

1 濕邪的定義

濕邪是六氣當中,或者六淫當中,或者六淫當中,具有粘滯、重濁、趨下特性的外邪,用它的性質來定義它,稱之為濕邪,濕邪所導致的疾病稱之為外濕病,我們講六淫的濕邪,六淫當中的濕邪所導致的疾病,通稱為外濕病,濕邪對應於四季,對應於長夏,內臟和脾土相對應,這是第二點。第三、外濕所導致的外濕病,常常與內濕交相為患,將來我們在講內生五邪的時候,再進一步講它,濕邪的概念,1.掌握它的定義。2.掌握這個濕邪與哪些季節當令。3.和內臟脾土相關。

濕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濕為陰邪

    • 阻遏氣機,損傷陽氣,第一濕為陰邪,可阻遏全身的氣機,導致全身氣機運行阻滯,而發生升降失常,氣機阻滯於不同的部位,就表現為不同的症狀,比如,身困,就是肢體沉重,懶動,困,身困,乏,但是乏而又沉,是濕困於肌表經絡的結果,胸悶,濕阻於上焦,使肝肺的氣機升降阻滯,那麼就可以出現胸悶,濕邪阻於中焦,影響了脾胃的功能,就會出現脘痞,痞就是指胃脘發滿,但是不痛,痞,滿而不痛謂之痞,不舒服,總覺得吃飽了,有飽滿的感覺,可是又不疼,這是氣機阻滯改變,泄瀉,濕邪困於中焦,使脾不能運化水濕,造成的消化吸收功能異常,而表現為泄瀉,這裡只要求同學們記住,阻遏氣機,濕邪侵襲機體以後,外濕阻遏全身的氣機,導致的結果是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阻遏在不同的地方,被阻遏的地方就發生氣機不通,而表現有不同的臨床特徵,這個症狀簡單地記一記,找到特徵的東西記一記就可以了。

    • 損傷陽氣,濕邪侵襲機體以後,最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損傷哪個地方的陽氣呢?以損傷脾陽為最,為什麼以損傷脾陽為最呢?脾,在五氣上與濕在氣化上相應,在五行屬於同一個系統,所以稱脾為太陰濕土,前面我們講過,脾運濕又惡濕,現在是六淫當中濕邪為患,這個邪氣侵襲機體以後,超過了脾所能耐受的程度,正因為兩者氣化相通應,所以濕邪侵襲機體,損傷全身的陽氣,尤其是以損傷脾陽為最,會導致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液的功能失調,表現為泄瀉或者是水腫,根據濕邪最容易損傷人體陽氣,這樣一個機制,中醫學將它抽象出來,有一句著名的原理,叫濕盛則陽微,只要有濕氣,陽氣一定受損傷。

  2. 濕性重濁

    重是指沉重、重濁,濕邪這樣一個屬性,表現為致病特點上,就是症狀的沉重性,或者自覺感覺有不舒服的徵象,不舒服的地方,有沉重的感覺,比如說身重,身發沉,肢體困重,肢體懶動而發沉,沉,這樣的臨床特徵,表現為濕邪的沉重的屬性,因此,由此我們推及這種病理現象的發生,與濕邪有關,注意這個重,沉重,濁,是指穢濁,垢膩的意思,這樣一個性質,它導致的致病特徵,指機體的分泌物、排泄物穢濁不清,比如,泄瀉,大便性狀發生了改變,稀,不成形,這種排泄物,表現為穢濁不清,所以中醫學分析泄瀉的病理機制的時候,判定它的邪氣的時候,必有濕邪,所以中醫有句話,叫無濕不作瀉,治瀉就要祛濕,女性的帶下,帶是正常生理現象,一旦發生性狀的改變,這種分泌物和排泄物,出現黃、紅、黏稠性狀的改變,中醫認為它屬於穢濁不清,因此,中醫學認為女性的帶下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重要的致病因子就是濕,將來學婦科的時候,同學們進一步學,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帶,都立足於濕,再如眼眵多,中醫說肝經有濕熱,為什麼呢?正常的淚液分泌是保護眼睛的,分泌過多,發生性狀的改變,叫穢濁不清,正常的小便是淡黃色的,小便發生渾濁,中醫也認為它是穢濁不清,認為它有濕邪存在,那麼這個穢濁不清,反應了濕邪穢濁、垢膩的特徵,將來同學們學習舌診的時候,講膩苔,就是舌面上就好像喝完牛奶,掛上一層牛奶一樣,很厚,發白,將來同學們再進一步去學習,那麼這個膩苔,我們感觀上叫穢濁,根據這個膩苔,就判定一定有濕邪,它體現了濕性濁這樣一個屬性。

  3. 濕性黏滯

    黏是指黏膩,滯是指停滯,黏滯的特性是指濕邪致病,具有黏膩的屬性,這種黏膩的屬性,表現為症狀的黏滯性,注意,症狀的黏滯性,比如,二便排便時黏滯不爽,痢疾或尿道感染,有熱以後,小便排泄不暢,有黏滯不爽的感覺,這叫症狀的黏滯性,排泄物和分泌物排出不暢,就是症狀的粘滯性。(2)表現為病程的纏綿性,濕邪在六淫當中,它和其他邪氣相比,因為它有黏滯這樣一個屬性,最不容易祛除,這就決定了它的病程纏綿難愈,用中醫的術語說,這個濕性黏滯表現為膠著難解,最不容易祛除,就是濕邪最不容易治好,就是由於濕性黏滯的特性所決定的,它表現的臨床特徵,濕邪為害,起病緩慢、隱襲,傳變的速度與其他邪氣相比也較慢,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注意,濕邪為害,病程長,特別是纏綿難愈,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溫病,在學習方劑學的三仁湯的時候,會進一步去講,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掌握,在六淫當中,濕邪與其他幾個邪氣相比,最不容易治愈,這樣來理解就可以了,將來在學習方劑的三仁湯,在學習溫病,以及內科學習濕阻的時候,說濕邪侵襲機體,也會出現發熱,溫病學有個著名的結論,叫熱不為汗衰,說濕邪為害發熱,祛濕,熱就應該減,由於濕邪黏滯這樣一個特性,雖然暫時熱減,因為沒有把濕邪徹底去掉,所以濕邪留於體內,是發熱的一個致病因子,因此熱暫時退,隨之而來,熱還要上升,還要表現出來,就表現出濕邪所致的發熱,舉這個例子,就是熱不為汗衰,它是反應在臨床上,對濕邪為害的發熱治療,暫時退熱,隨之而來又繼續發熱,表現為熱、汗、減、熱,這樣一個特徵,在這個臨床上的特徵,治療的反應,也就是中藥的治療效應,反應出來,為什麼反應這樣一個現象呢?是濕邪黏膩停滯的一種表現,這一點,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方劑學的三仁湯,學習溫病的時候,還要進一步去講,將來學溫病的時候進一步去學習,這只從濕邪的致病特點來理解,濕邪為害與六淫當中其他邪氣相比較而言,起病隱襲,傳變慢,病程遷延,纏綿難愈,注意,這是和其他六淫相比較而言的。

  4. 濕性趨下

    它這樣一個性質,決定它的致病特點,具有易於傷及人體的下部,這樣一個特徵,同樣,它也是與六淫當中其他邪氣相比較而言的,表現為症狀的就下性,注意,並非是下部的病變,都是由濕邪所引起的,在這裡僅僅是指濕邪的屬性,前面講過沉,講過重,重意味著什麼呢?往下沉,沉重,那麼它的趨勢,下趨,因此它的病變有就下特徵,就是易於侵襲腰以下,與其他邪氣相比,易於侵襲腰以下,並不意味著腰以下的病變,唯濕邪所致,不能這樣來理解,所以內經有一句話,「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僅僅是濕邪致病,有這樣一個特徵而已。

(五)燥邪

1 燥邪的定義

燥邪是指六淫當中,具有乾燥收斂特性的外邪,外燥為病,稱之為燥病,或者叫外燥病,第二點,燥邪與四季相應是秋季的主氣,第三,初步了解什麼叫溫燥和涼燥,燥邪,外燥在秋季,人體的病變按照陰陽屬性來分,分之為溫和涼,就是一寒一熱,將來同學們在溫病的時候,還要進一步學什麼叫溫燥和涼燥,在這裡簡單地理解,就是初步的理解,這個外燥就是秋季的外感病,溫燥相當於其他季節的外感風熱,涼燥相當於其他季節的外感風寒,就是燥邪表現為熱的症狀,就稱為溫燥,表現為屬性為寒的症狀,就屬於涼燥,僅僅記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就季節而言,它們發生在夏末秋初這個階段,就是秋季的主氣,關於溫燥和涼燥,只簡單地作一個初步了解,將來在學溫病的時候進一步學,什麼叫做溫燥和涼燥,它們的辨證論治,燥邪的概念裡面,還需要掌握一點,就是燥邪與人體的肺氣氣化相通。

2 燥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燥性乾澀

    燥性乾澀易傷津液,就記一個字,乾,乾澀,指乾燥、澀滯,是指燥邪為病,易於損傷人體的津液,而表現出乾燥,澀滯不爽的病理現象,集中一點,都是由傷津所決定的,所以內經講「燥勝則乾」,因此第一個性質,乾澀傷津,傷津的結果導致機體失於濡潤,就記一個字,乾,它的臨床特徵呢?我們六淫的燥是外感病邪,主要表現為肌表的症狀,至多侵襲到肺,因此表現為口、鼻、咽、唇等官竅乾燥,人體的頭面官竅,鼻孔發乾,眼睛發乾,口乾,咽乾,唇裂,秋燥的時候容易出現這些臨床表現,皮膚乾燥,毛髮不榮,特別記住口、鼻、咽、唇等,官窗乾燥。

  2. 燥易傷肺

    燥邪與人體臟腑的肺氣化相通,我們前面講肺為嬌臟,講五臟六腑當中,肺直接和外界相通,外界六氣、六淫的變化,都會影響到肺,也就是肺在接受六淫來說,它是首當其衝的,我們又講到肺為嬌臟,肺喜清肅柔潤,柔潤與乾燥相對,乾燥就違犯了肺的生理特性,所以燥邪損傷人體之後,在五臟系統當中,它最容易傷肺,燥邪傷肺會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失職,它表現出的臨床特徵,我們前面講肺的生理功能提到,肺一旦宣發肅降失調,它的臨床特點表現為咳、痰、喘,病的初期、中期主要表現為咳和痰,到了末期才會出現喘,外燥,六淫當中的燥,初步損傷人體,導致肺宣發肅降失調,它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一個是咳,一個是痰,那麼燥邪傷肺以後,引起的咳是什麼樣的特徵呢?咳是乾咳,現在我這個咳就是乾咳,打乾槍沒痰,耗氣傷津,耗傷肺氣講課,就是乾咳,表現為痰的性狀呢?無痰,可以是無痰,也可以是少痰,也可以表現為痰黏稠難咯,這種咳嗽,在目前,在最近幾年來,無論是在成年人,在小兒,非常多見,在臨床見就是乾咳少痰,反復咳嗽,不僅表現在秋季,夏季它也會出現這種咳嗽,那麼中醫認識這種咳嗽,把它歸於肺燥,這就是燥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一是乾,就是少津,二是咳,咳的特點,乾咳,少痰,無痰,痰黏,這是燥邪的性質。

(六)火邪

六淫當中,最後一個邪氣叫火邪

1. 火邪的含義

我們已經提到少火,少火提了一句,在前面的課裡面,在中醫理論當中,火這個含義,作為人體的火,(1)指的生理狀態的火,稱之為少火,少火表現為人體的陽氣,屬人體正氣範圍。(2)病理的火,就是病理性的火,與少火相對,稱之為壯火,在壯火當中,有外來者,屬六淫之一,外火,也有機體臟腑功能失調,而表現出來的火,叫內火,將來我們在下一講,在病機裡面講,內生五邪病機的時候,再去進一步講這個內火,我們這裡主要是講六淫當中的外火,在病理情況下,無論是從六淫而來,或者是機體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的火,通通屬於邪氣的範疇,火的含義,我們這是從最一般的,在中醫文獻裡面,講一個邪氣和正氣的火,就是少火和壯火,除此之外,在中醫學裡面的火,有各種各樣的名稱,前面我們曾經提到過一個,君火和相火,講臟腑功能失調和講病機的時候,還有各個臟腑的各種各樣的火,同學們在閱讀這些文獻的時候,就看某某火,它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定義它的,把它概念搞清楚就可以了,這裡只要求同學們掌握,在人體的火,有生理和病理,生理的屬於正氣範圍,定義為少火,病理的可以是外來者,也可以是體內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定義屬於邪氣範疇,命名為壯火,中醫有句話,在內經裡叫「少火生氣,壯火食氣」,就是少火能夠促進人體之氣的生成和運行,對人體的正氣有益,而「壯火食氣」,就是病理性的火會損傷人體之氣,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理解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

2. 火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

  1. 火性燔灼

    燔,熱得厲害,就是燒一樣,燔灼,熱,是指火邪侵犯人體,會表現出鮮明的熱象,或者是局部,或者是全身,火為熱之極,第一個性質就是熱,而且這個是壯熱,熱之甚,因此在全身、局部熱象異常顯著,比如高熱,脈數,脈搏速度快。

  2. 火性炎上

    是指火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上部,火邪具有炎,有熱,不僅有熱,還有上,向上的趨勢,因此,從它致病的趨勢而言,最容易侵犯人體的上部,不僅表現為熱,症狀表現的趨勢多侵襲人體的上部,比如面紅耳赤,口舌糜爛,齒齦腫痛,中醫認為這些臨床表現是有火,目赤是有肝火,口舌糜爛,我們前面講過,舌火紅,痛,是有心火,齒齦腫痛,一般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說有火了,用中醫的話說,是有胃火,我們前面講過經絡,陽明經,在循行過程中與齒齦相關,所以說有胃火,可那麼為什麼齒齦腫痛定義它是胃火呢?定它是火呢?火性炎上。

  3. 傷津耗氣

    應該是耗氣傷津,習慣上都叫傷津耗氣,火邪傷津耗氣的屬性,它的致病特徵,易於損傷人體的津液,易於損傷人體的正氣,耗津,傷津,火邪,陽熱之甚,它侵襲機體以後,能使肌腠開疏,汗出,汗出則傷津,傷津的表現,會表現為全身各個臟腑系統津液虧少,比如小便短少,喜歡,要喝水,大便乾結,這些都是火邪傷津的結果,同學們可能都有這個體驗,說我現在上火了,這兩天大便不通,小便也黃,也少了,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就是火能傷津。二、火能耗氣,我們前面講這個火是壯火,壯火食氣,火邪侵入人體之後,最易損傷人體的正氣,表現為氣虛的特徵,發高燒之後,患者第一個感覺就告訴醫生,我一方面發高燒,一方面感到乏,中醫怎麼解釋這個臨床現象呢?火盛,耗氣的結果,注意,在這裡面火邪的傷津耗氣,我們前面講過暑邪還傷津耗氣,這個耗氣的機制是不同的,暑邪耗氣的機制和火邪耗氣的機制,不甚相同,那麼暑邪耗氣傷津,它的主要機制是先傷津後耗氣,傷津和耗氣是個因果關係,傷津在前,耗氣在後,而火邪,並不像暑邪表現出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那樣密切,理解火邪,耗氣,損傷人體正氣,是從壯火食氣這個意義上來說的,火邪傷津,並不會達到暑邪傷津那樣的程度,暑邪致病的特點,大量耗傷津液,那麼火邪和暑邪相比,耗傷的津液程度,要比暑邪輕微得多,而暑邪的耗氣是氣隨液脫,而火邪的耗氣,第一,和津有關,我們前面講氣和津液的關係了,二,最重要的是火邪,壯火,侵入機體以後,直接損傷了人體的正氣,表現為氣虛的證候,症狀,所以我們這裡用這樣一個詞,叫氣隨津耗,如果區別這兩者的機制,它們共同的,都是氣和津液的關係失調,那麼暑邪,我們一般來說,為了區別這個火邪,那個叫氣隨液脫,或者氣隨津脫,不用這個耗字,雖然一字之差,表現出兩者病理機制不完全相同,有同的,也有異的,這一點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等將來學習臨床的時候,臨床課的時候也要注意,要正確的理解它們因果之間的關係,孰輕孰重。

  4. 生風和動血

    是指火邪侵襲人體,易於引起肝風內動,和易於引起血液妄行,火邪引起這個風,將來講內生五邪的時候,我們再講,叫熱極而生風,將來講內生五邪我們進一步講,為什麼熱極而生風,這個熱極生風,屬於肝風,肝風內動的一個類型,它的臨床特徵,記住,高熱、神昏、抽搐,再濃縮呢?就是熱、昏、抽,這表現了熱極生風的特徵,二、動血,我們前面講寒邪,寒性凝滯,會導致氣血運行阻滯,那麼熱邪呢?火邪呢?就會使血液妄行,所以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火邪侵襲機體會導致血液運行加速,乃至出血,把這個叫做動血,用術語說,規範地說,叫迫血妄行,妄,非正常的意思,妄行主要是指速度快,血行運送速度快,將來從脈博表現出來,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出血徵象,因此,我們通過血液運行的異常,懷疑動血帶有熱的特徵,我們就可以定為是火邪導致的出血。

  5. 易致腫瘍

    腫瘍,將來同學們在學習外科學,進一步講,就我們一般意義所說那個生瘡,長癤子,腫瘍,在這裡不宜去嚴格的講它的定義,就是屬於外科性的疾病,通稱為瘡瘍,那麼為什麼火邪有這個特徵呢?就是火邪侵襲機體以後,(1)入血分,血有熱,這個血裡面的熱,與肌肉交織在一起,腐蝕了肌肉,叫做腐蝕血肉,在這樣的條件下,就會局部的發生癰疽瘡瘍,統稱為瘡瘍就可以了,就是長瘡,它的特點,瘡瘍表現為局部特徵是紅腫熱痛,瘡瘍有的屬陰邪,不一定都是火邪,寒邪也可以出現,它是局部表現為紅腫熱痛為特徵的癰疽瘡瘍,它是火邪為害,將來同學們學習內經的時候,有句話,叫「諸痛瘍瘡,皆屬於火」,那就是說,瘡瘍的發生,與火有關,以局部紅腫為特徵的瘡瘍與火有關,它的機制是火、血、肉這三者,火是啟動之因子,侵襲了血,由血侵襲肉,血和肉與火交相為患,最後用一個詞,叫腐蝕血肉,從而長成癰疽瘡瘍。

  6. 易擾心神

    實際上它和火性炎上也有關係,最容易侵襲人的上部,它和六淫當中,和其他邪氣相比,它最容易侵犯神明,表現為神志的異常,心煩,失眠,甚者狂躁、譫語、神昏,表現為神明,心者君主之官,這個心神的功能異常,這節課就到這裡,休息。

上一節我們講述了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需要說明的是,中醫病因學裡面,這個六淫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它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內經已經建立起來了,經過後世醫家進一步發展,把六淫這個學說進一步的完善,是在當時,至少是在秦漢時期,以中原為中心,來考察神州大地春夏秋冬季節的變化,氣候的變化,考察這些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對疾病發生產生了什麼影響,長期的觀察結果,應用中國古代的哲學,氣、陰陽、五行,更確切一點說,結合當時的,天文、氣候學、氣象學、地理學,多種學科的知識,建立起這樣一個學說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當時的環境和現在的環境,我們現代人所處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我們學習六淫學說,不能拿現代的,我們所處的環境,去理解在秦漢時期所建立起來的學說,六淫學說。第三,我們在學五行的時候,講五氣,本來四季,為了和五行相對應,又有五季,關於長夏的劃分,從歷史到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學說,其次,暑邪,我們在六淫學說裡面強調暑邪只在暑季,六淫當中,暑只有外邪而無內邪,其他幾個邪氣,將來講內生五邪的時候都有,那麼暑邪和長夏有什麼關係呢?這也出現了,需要搞清楚的,至於這些問題,歷史上都見仁見智,有的從這個學說出發,有的從那個歷法出發,我們今天來理解它,就有一個怪現象,暑邪按照五行春夏秋冬,定在什麼地方呢?長夏,一說是四季都有長夏,脾主四時,脾主長夏,又有說長夏在夏秋之間,各種各樣的學說,對這些學說,同學們進入高年級以後,感興趣,可以就某一點進行研究,我們在這裡學習六淫,重在掌握,不在於長夏到底屬於四時呢?還是屬於夏末秋初呢?不在於此,我們前面反復強調,用五行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是一個類比,它可以全真,它可以部分真,就是有或然性,所以現在出現五時的劃分,和六淫之間的關係,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我理解和這些有關係,同學們進入高年級的時候,再進一步去攢研,有一條,同學們必須記住,我們的前提,氣、陰陽、五行,總體把握清楚,它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為邏輯思維,但是畢竟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形象思維的特點就是類比,類比思維的結果,就絕不會得出一一這個線性結論,而事實和結論,總有差異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理解我們今天講的六淫學說裡面的,和季節的劃分,就和氣化之間,氣化和季節的劃分,出現了這樣的不完全一致,它有些重合和差別,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牢牢記住,我們前面講的中醫病因學特點,叫辨證求因,為了便於學習,分析臨床現象,我們從六淫的性質、致病特點,推出它的臨床特徵,我們貴在掌握它,學會思想方法,如何從患者的臨床表現,抓住它特徵性的表現,看這個特徵,它屬於六淫當中哪一個淫的屬性,從而得出病因,它屬於哪個淫,學習的重點在此,至少在我們這門課的學習過程中,把重點放在這裡,我前面所說那些見仁見智的問題,今後去學習,進一步鑽研,在我們這門課程,只要求同學們掌握,風、寒、暑、濕、燥、火的性質,致病特點,它的臨床表現的特徵性現象,同學們學會從臨床的特徵性現象向回推,由果導因,導出六淫的性質,最後確定是何淫為病,學習六淫學說,思路應該是這樣的思路。

二、癘氣

下面我們講外感病因的第二個,叫癘氣。

1 癘氣的基本概念

我們講癘氣的基本概念,什麼叫做癘氣,癘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邪,怎樣理解癘氣的概念呢?1.癘氣和六淫相同,都屬於外邪。2.它和六淫不同,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主要表現在傳染性,在講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的時候,沒提它具有傳染性。2.我們講六淫的時候講,它是六種外邪的統稱,而這裡面講是一類,注意,癘氣它是個類概念,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外邪,理解它的這個定義,要從這幾個要素來理解,癘氣在中醫文獻中,又稱雜氣、戾氣、疫癘之氣、疫氣等等,有多種名稱,現在都規範地一個定義,叫做癘氣,它的正名叫癘氣,又稱之為雜氣,或者戾氣,就是戶字底下加一個犬那個乖戾之氣的戾氣,其他的名稱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實際上,癘氣所包含的內容,包括了現代醫學的傳染病學的病因,明確提出這個概念是吳又可的《溫疫論》,他講了這麼一句話,同學們聽一下就可以了,他說「溫疫之為病」,就是指的傳染病,說「非風、非寒、非暑、非濕」,那就是說,不是六淫所引起的,風、寒、暑、濕、燥、火引起的,「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疫氣所感」,就是除了六淫之外,他把這個癘氣定義,又名叫做疫氣,就是另外一種氣所感的,所導致的,在《溫疫論》裡面,在溫病學裡面,已明確指出,癘氣是一種特殊的氣,是人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特殊的物質,這是中醫病因學的重大突破,這是第一,講它的概念。

2 癘氣的致病特點

癘氣的致病特點

  1. 傳染性強,易於流行,也就是說,疫癘之氣,它致病有強烈的傳染性和流行性,所謂傳染性是指癘氣致病,它是通過食物、空氣等多種途徑,可以在人群當中傳播,所謂流行性,是指癘氣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鮮明的地域性,可以在某一地域發生,也可以在若干的地域發生,表現為它的流行性,可以是大面積的,也可以是散在的發生。

  2. 發病急驟,病情危篤,癘氣為病,與六淫致病和內傷疾病相比較而言,發病急驟,侵入機體以後,有個短暫的潛伏期,就是隱伏起來,短暫的隱伏期,它迅速的表現出來鮮明的臨床變化,南方的同學可能有這個體會吧,南方打擺子,就是瘧疾,那麼中醫認為瘴、瘧,打擺子,致病,屬於癘氣範疇,它的特點就是發病快,不僅如此,而且病情險惡,有的甚至於很快就會出現病危的特徵,這是第二個,癘氣的致病特點,所以古人講,「癘氣為病,緩則朝發夕死」,早晨得病,晚上死,「重則頃刻而亡」,可以發病後很快就死亡,這句話,我們今天來理解,就是烈性傳染病。

  3. 特異性強,症狀相似,所謂特異性,就是指癘氣,我們講一類,一類外邪,癘氣當中的某一種致病的種類,它有專屬性,在中醫文獻裡面,概括這個專屬性,稱之為一氣致一病,一種氣導致一種病,它和六淫不同,這是一。二、症狀相似,不管哪一種癘氣,侵襲機體以後,在機體的發病過程,不同的疾病,它們會出現共同的,有基本相同的臨床表現,有基本相同的發病規律,在不同的階段有共同的表現,這一點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溫病學的時候,老師會進一步再講,在這裡同學們學習特異性強,症狀相似這樣一個癘氣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和六淫相比較來掌握,(1)每一種癘氣致病有專屬性,也就是說有特異性,用中醫的傳統的話講,就是一氣致一病,某氣對某病有選擇性,有專屬性,(2)不管哪一種癘氣,侵襲機體以後,它們的發病過程,它們的臨床表現,有一個共同的過程和表現,前面我們提到過衛氣營血,衛氣營血提到過一個衛氣營血辨證,又提到一個上、中、下三焦,在講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過程中,講溫病條辨,講葉天士的溫熱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他們所建立那個衛氣營血、上中下三焦辨證,溫病,它的病因就講的是癘氣,那麼,要麼是按照衛氣營血這個規律發展,衛氣營血,每一個階段,它有它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不論什麼疾病,哪一種癘氣致病,它都遵循著衛氣營血這樣一個規律演變,它每個階段都有相同的臨床表現,要麼就是按照上中下三焦來轉變,那麼上中下三焦都有它們共同的症狀,將來同學們在學習溫病的時候,進一步來理解,癘氣致病的症狀相似性和特異性,它和六淫不同,我們前面講了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每一個淫,它有不同的性質,它有不同的特點,很難找出症狀相似,更無從說起它們有特異性,唯獨在癘氣裡面,強調症狀的相似性和致病的專屬性。

上述這幾點就是癘氣致病的特點,要求同學:

  1. 記住概念,要和六淫相比較來記住,癘氣是一個類概念,而六淫,如果從概念上來說,那麼六淫是一個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的合稱,不是類概念,是六種邪氣加在一起,那麼定名,給它定義叫合稱,都屬於外邪,它是有確定的數量的,而這個是個類概念,將來同學們學習溫病的時候進一步講,在那個裡面講,常用的都有哪些癘氣,
  2. 癘氣的致病特點,記住這三句話,不是簡單的背起來,要和六淫的性質,和致病特點相比較而言,去記憶,為將來同學們學習溫病學,也就是中醫的傳染病學和流行病學,奠定基礎,將來學習溫病學的時候,那個時伊講病因,主要是講癘氣。

下面簡單地說一下,癘氣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講這些內容的目的,旨在告訴同學們,上述的致病特點是古人根據癘氣致病,根據那些疾病的特徵,和疾病產生的季節,和相關的因素,總結出來的,所以我們中醫學,很早,內經沒明確提出來,從諸病源候論開始,已經有了豐富的,關於傳染病和流行病的記載,已經認識到流行病和傳染病發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條件:

  1. 氣候反常,中醫學認為,癘氣的發生,與自然界的氣候有密切的關係,中國有句古語,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就是自然災害之後一定有大疫,那麼,為什麼自然災害之後有大疫呢?就是隨著自然災害的發生,就是表現為氣候的反常,容易滋生癘氣,我給大家讀一句話,看看古人就是明代的王肯堂證治準繩裡面講,他說:「凡時行者」時行,又出了一個定義,時行病,就是我們講的那個癘氣致病,就是現代語言的傳染病和流行病,中醫又稱時行病,他說:「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而大涼,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非其實而有其氣」,講氣候的反常,「是以一步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他說在一年當中,所發生的疾病,不分男女老幼,所表現的臨床特徵,基本相似,他最後得出結論,判斷這不是六淫所導致的疾病,而是「時行之氣也」,致病的原因是癘氣,前幾年我們長江流域發大水,發大水之後,產生各種各樣的癘氣之病,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就是氣候的反常,自然環境的變化引起的,容易導致癘氣的滋生。

  2. 環境污染和飲食不潔,環境,後面我們還要講環境作為致病因素,在這裡面,旨在說明環境不好,比如水源、空氣的污染,容易滋生癘氣,在醫學入門裡講,東南沿海,他說:「山峻水惡,必滋溫熱」,他說:「外感濕毒,此毒從口鼻而入也」,講環境的變化,這種環境的污染,或者飲食污染,食物污染,會滋生癘氣,所反應出來的疾病,比如在溫病學裡面講的疫癘,疫黃,疫黃就是我們現在所說急性肝炎,都是和環境污染,飲食不潔有關。

  3. 預防工作不好,也是滋生癘氣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在中醫學裡面,古書記載,強調,凡是疫氣之家,就是凡是患有疫氣這樣的人,他這個家族的人,他們所用的衣物,千萬不要送給無疫之家,就是沒有被傳染的人家,中醫古書講說,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飲食、器皿,送予無疫之家,看中醫學已經明確認識到傳染途徑,要做好預防和隔離,而無疫之家亦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物、飲食、器皿,就是我現在沒有得傳染病,沒有癘氣之病,我也不要去接受已經獲得了癘氣之病的,送給我的衣物、飲食和器皿,這句話強調的是預防隔離不好,容易滋生癘氣,除此之外,自然環境之外,和社會環境也有關係,就是社會環境,生產水平的低下,社會戰亂,動蕩不安,也會導致人們的飲食、生活、環境發生改變,也容易導致癘氣之病。後面介紹這些內容,旨在進一步來說明我們這個癘氣的概念,溫病學這樣一個概念,它是根據實踐中來的,從實踐中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疾病,或者一類疾病,它們的發生與六淫為病不同,根據這樣的事實,溫病學家提出來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所導致的,提出來癘氣這樣一個概念,並且認識到癘氣致病的特徵,那麼這種認識,中醫說癘氣學說這種理論,與現代病原微生物學認識是一致的,也看出中醫學在世界醫學當中的重大貢獻,世界病因學裡面的重大貢獻,也是中醫理論一個重大突破,溫病學建立起的癘氣學說,用癘氣去解釋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就病因這一點,是中醫學病因學的重大突破,理解癘氣,不能按照我們前面所講的六淫那樣來理解。第一節我們講到此,外感病因重點是六淫,癘氣只要求同學們掌握概念,掌握它的致病特徵就可以了,詳細的癘氣的內容,將來在溫病學裡面學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醫名詞術語(6)
從五運六氣理論探討傷寒論六經辨證思想
六淫
第1节病因病机外感课程重点
《內經》外邪說並非是指“氣候的異常變化
什么是六淫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