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注重科學風水研究
江國樑
一、風水是一門科學技術,其理論來源於傳統經學 ─《周易》。
二、風水學研究中,必須注意五個方面問題:
1. 目前有很多研究風水術的人,不懂得《周易》是什麼?!
2. 風水學研究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 風水研究應重象,更應重數與真數。
4. 風水應用學研究,應注重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相關連。
5. 風水研究應注重區域性和風水術的變化,決不能牽強附會。
2006/11/01
《大唐開元占經》簡述
江國樑
《易》義理源於象數,象數的基礎是古代科技與巫術的綜合。
漢京房的《納甲法》是對《易占》的改造,是民間占卜法的鼻祖。
《大唐開元占經》是古代占經之集大成,其特點是:
一、它保存了大量而難得的古代科技資料。
二、它展現了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模式:天人合一。
三、有關怪異占部分並非全是巫說,其中帶來的資訊,則是許多科學難解之謎。
非三元風水術 ─ 論評三元風水術中三元九宮設想的錯誤
江國樑
菲華易經學會按語:
近來,社會上風水愛好者常來電於“學術交流小組”,詢問許多感興趣的問題,如:陽宅風水很重要,陰宅風水怎樣講?它為什麼會影響到家族的興衰吉凶呢?風水術上為什麼會出現形勢派與理氣派、三合派與三元派、科學派與偽科學(或言迷信)等的爭議呢?我們又如何去鑒別呢?諸如這些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因此,我們與江國梁教授共同討論,認為這裡面不但有思想認識問題,科學發展與社會問題,而且,還有風水術的真偽問題。
在當今風水實驗科學還未完善之際(將來也一定會完善),我們更應當從中國古代風水術中,即現有的資料(包括實踐資料)中進行判評,求得真理,使更多人認知。否則,以詐傳詭,將會遺害後人。根據研究,目前在港澳臺、東南亞行的風水術是采用沈竹礽的《三元玄空真傳》(其實它是借唐楊筠松,實出於蔣大鴻)。沈氏原以該術行於陽陰宅的運作上,但不知是什麼原因,目前的風水大師則用此術於陽宅,而不敢用於陰宅。其中究其因,確有許多難言之處。我們認為,其要害是:“三元玄空”在理論的建構上是錯誤的。因此,為了讓愛好者有便研究,讓更多的人去比較認知,而我們仍將以風水漫談的形式,多推廣一些文章,自淺入深地闡明真諦,有望方家匡正。我們之所以在開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目的很清楚:是為了追求科學與真理而非它。但願百姓平安、發財。今發此文,將按近期開會討論。
《三元玄空真傳》據言是對《背囊經》、《地理辯証》的繼承和發展。其洋洋幾十萬言,除“罵三合”,實難《地理辯証》外,可謂一家之言了。我認為沈氏“真傳”是借易經之名,而行“三元”“九宮”游戲之實,不堪一評。本文先以“三元”“九宮”為對象(因為它是真傳的核心內容),進行評述。
何謂“三元”“玄空”
古代稱“三元”者有之,如舊科舉制度中,列為鄉試、會試、廷試。其中列為第一者分別為解元、會元、狀元;又有在廷試中名列前三名者,謂之狀元、榜眼、探花稱“三元”,亦稱“三鼎甲”。祀禮中舉王德者,稱天地人為三元;道家以天地水為“三元”;術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宮,第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共一百八十年為“盡度”,又稱“三元氣運”。
古代的“奇門遁甲”安排尤詳,其主線為“七十二候”計,每五日為一候(稱一元),一氣分上中下三元,再則有年月日時分三元。而《三元玄空真傳》,基本是仿“天地人”與“三元氣運”。但又有所不同,如“論父母子息”一節,他說:“三元大卦,分為天、人、地三元。每元卦含納八山,四山陽,四山陰”。根據這一說法,八卦中每一卦含三個方位(圓週共二十四位算),並以八個中位為父母稱天元,左右兩位為子息,“順時針轉者為順子”,稱人元,“逆時針轉者為逆子”,稱地元。
由此,他又以八卦、干支的陰陽作自己的解釋,如在“論羅經”一節所言:“河圖”: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則壬為陽,癸為陰。如一六共宗而居北……等。依此,他可以列出天干陰陽為: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這是比較合理的區分。而地支陰陽,他採用命理家所言的支中藏干,即“子午卯酉四正,子藏癸,午藏丁,卯藏乙,酉藏辛,四干皆陰也,對稱亦合十也。寅申巳亥,寅藏甲丙,申藏庚壬戊,巳藏丙庚戊,亥藏壬甲戊,無一字非陽,亦無一字不合十也。若辰戌丑未,辰藏乙戊癸,戌藏辛丁戊,丑藏癸辛己,未藏丁己乙。以支論,辰原系陽土,與戊比和,丑未原系陰土,與己比和,然受乙癸丁及癸丁乙之分,便使之無力,而納於陰中”。從這一劃分來看,他不但迴避了地支的生旺墓的關係,而且也違背了命理中的支藏規律。(事實上這個問題早有過爭議,不予認可)。
至於說“八卦”陰陽區分的事,則更為離奇,如曰:卦位:乾、坤、艮、巽屬陽。其理由是:以“洛書”為主,因為“洛書”是後天卦,“洛書”有一六合,二七合,三八合,四九合之理,合而相加,總數為奇(單數時)奇為陰,便屬陽了。即乾六加坎一,共七;坤二加兌七,共九;艮八加震三,共十一,巽四加離九,共十三,皆奇數。以次說法,顯然是“河圖”的加數,而非“洛書”。如果一定要加,坎一加艮八不是也可成為奇數嗎?這種作法明顯是一項主觀的演法,確實難以認從了。正因為這樣,天地人三元的父母與子息(順子逆子)的關係說,更是臆想,無予評論的必要了。
“三元”的另一說法是以父母、江東、江西卦說起,它源於“天玉經”及後人給詳盡的排列,蔣大鴻亦是此,到了今天,就是大家常見的“三元易經羅盤圖”。該圖是通過幾個步驟來完成的。首先,它先定下先天八卦方位,加上“洛書”數,得:(稱為“主宮”)
乾九、坤一、艮六、兌四、巽二、震八、離三、坎七。它還特意加上一個哲學命題稱:先天為體,後天為用,體現了體用的關係。事實上,“先天圖”本是一幅“天地圖”和“空時圖”;“後天圖”也是一幅可獨立說明的“天地圖”和“時空圖”(或言運化圖)。然而,他們並沒有從這一高度去認識,因此,硬湊上一幅“先後天相見體用圖”。接著他們採用了疊加法(可以認為是易卦中的互卦法的一種),游戲性地演釋出兩種圖式,一圖是:先列“主宮”為下卦(《易》稱內卦),並用先天卦左右旋序列: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加在每個“主宮”之上作為上卦,(《易》稱外卦),依次則可組成六十四卦,三元盤上稱為“外盤”。二圖是先列主宮為上卦,並用先天或右旋序,分別加在各“主宮”的下面作下卦,則可以組成同樣的六十四卦,“三元盤”上稱為“內盤”。所不同的是:“外盤”的“先天卦”方位為乾南坤北,而“內盤”則排列為坤南乾北,而左右旋序列,先坤後乾,恰成相反。此後通過內外盤的組合,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相同的,又是合十的父母卦。
父卦:乾九坤一;兌四艮六,離三坎七,震八巽二。
母卦:否九泰一;咸四損六,未濟三既濟七,恆八益二。
再者,以余卦之內三爻變出“三元卦”,稱“江東卦”。
初爻變出為左輔,為天元;
二爻變出為破軍,為人元;
三爻變出為武曲,為地元。
以母卦之內三爻變出“三元卦”,稱“江西卦”。
初爻變出為巨門,為天元;
二爻變出為祿存,為人元;
三爻變出為文曲,為地元。
從“三元易經羅盤圖”的演釋,我們不難列出幾個與《易》根本不沾邊的事實,如:
1.“先天圖”數是屬於“先天圖”,它與“洛書”數何干?如果說是有關係,那麼“洛書”數中的“五”又是怎麼安排?它又是屬於什麼卦?我認為,天地的運化是複雜的,它絕不是如此簡單得代數法所能說明清楚的。
2.“內外盤”為什麼要做這樣的疊加法呢?如果說是為了體現“分配率”,似乎還可以,若要表現天地的運化,決然是不可以的。
3.“內盤”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顛倒”呢?難道這樣“倒轉”一下,就說明地球是右轉嗎?易圖的法則,也沒有叫你這樣“轉”。
4.江東卦、江西卦為什麼只取“內卦”來區分天地人三元,而不取“外卦”或成卦六爻呢?正統的說法,以經卦言,初爻為地,二爻為人,三爻為天。以成卦言,初二爻為地,三四爻為人,五上爻為天。那麼反觀之,江東、江西的排法能說是合理嗎?如果說它的排法是對的,它與沈氏的“三元排法”,不會產生矛盾嗎?那麼這樣叫我們遵循哪一家呢?
5.“三元”共有六十四卦,它是代表方位嗎?既然是方位,我們用其它名詞來代替不行嗎?若使它是代表卦義,請翻開《易經》,它該是“三元”那樣解釋嗎?其實是一種附會。有人也可能會提出沈氏著中的“紫白術”,做頑強的答辯,也可能閉著眼睛,理直氣壯地說:不管怎樣,能準就行。這個“準”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若是這樣,就隨你了。
6.有了“三元”,它們就延伸出一個命題:“三元氣運說”。這個“氣運”原出自“奇門遁甲”中“七十二候”的安排,與這樣的三元演法,有何雷同之處呢?沒有。更有甚者,有人提出:“三元氣運”中一元二十年,是根據“土星與木星的會合週期”,這看來很科學。那麼我也可以問,你為什麼不用其它星的會合期來演“氣運”呢?它為什麼不採用正統的“卦氣”:“六日七分”說呢?(見業師黃壽祺先生的《漢易舉要》)事實上沈氏的理論與論辯最見長的是“罵人”,或言是“強詞奪理”。統觀“三元”的演釋過程,我認為,它是一種游戲。
“玄空”的意義比較費解,然取一般的說法是:玄:元,大,指天,表示時間;空:指範圍,指地,表示空間。沈氏則解釋為:“玄者,一也;空之憑籍即窮也,窮有九,故曰九竅,是玄空二字,自一到九之謂然。”關於字義的問題,這裡不予爭論,可以保留。問題是,他又進一步說“一到九非定數也,有錯綜三伍存乎其間,故以玄空二字代之”。如何代呢?他認為:“一到九,即是指九星”。那麼,“玄空術”是以九星飛布原理在風水羅盤上的具體應用的術法,該法有稱“三元飛飛星法”。這個“飛星”一出來,術者就不分青紅皂白,則一味追求,使整個術數領域,可成為“飛星”世界了,沉渣泛起,我們有必要給予澄清,以免釀災於後人。“玄空術”緊繫於“九宮”,故必須作一剖析。
什麼是“九宮”
“九宮”的說法,古有:曆中九宮;九宮貴神;曲中九宮;明堂九宮等。風水學中主言“明堂九室”,原為天子宮室之名,作為“政教”、“祭祀”、“朝聖”、“養老尊賢”等,後來卻作風水術之用,稱為“玄空術”。
九宮最早是取意於“洛書”,後來,“洛書”與“後天卦”互滲,才出現“後天卦”數,進而,加上五行內容,形成一種體系,有稱“五行易”,其實,“五行易”不能與《易經》相提並論,前者屬五行系統,應屬自然哲學體系;後者為陰陽系統,應屬中國哲學體系。再者是“洛書”與“術數”掛鉤,主要有“歷數九星”,如“奇門遁甲”中:天蓬星太一坎水白,天芮星攝提坤土黑,天衡星軒轅震木碧,天輔星招搖巽木綠,天禽星天符中土黃,天心星青龍乾金白,天柱星咸池兌金赤,天任星太陰艮土白,天英星天一離火紫等,其中顏色部分有稱“紫白九星”;“北斗九星”,即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輔星(左輔),弼星(右輔)等。另者是“洛書”與“數學”結合,可見《術數記遺》所載的古算法“九宮”數。其特點是:縱橫交叉皆為十五。后代風水術者則抓住這一機會,用除中五之數皆可“合十”,為成數的規律,自認為是萬物化成規律。沈氏走得更遠,他認為,這是夫婦合十的大道理。因此,他還很神秘地解說:“世俗但知一白坎與九紫離對,二黑坤與八白艮對,三碧震與七赤兌對,四綠巽與六白乾對,顛之倒之,均得合十;而不知坎宮藏一二三,離宮藏七八九,壬為三,丙為七,癸為一,丁為九,合之皆十也。乾宮藏四五六,巽宮亦藏四五六,巳為四,亥為六,戌為四,辰為六,合之皆十也。艮宮藏七八九,坤宮藏一二三,申為一,寅為九,未為二,丑為八,合之皆十也。震宮藏一二三,兌宮藏七八九,甲為一,庚為九,辛為七,乙為三,合之皆十也。此一卦三山配夫婦之法也。”
這些說法使我們可以提出質疑:一則,“合十”就是夫婦之數嗎?若說坎一與離九可合十,那麼坎中男,離中婦可成配,而一與九皆陽數,又是如何相配呢?陽與陽相配乎?同樣的,四與六、五與五、三與七、二與八相配能成嗎?二則,壬丙、癸丁、巳亥、戌辰、申寅、未丑、甲庚、辛己等能配成夫婦嗎?此陽配陰,陰配陽乎?我認為這是悖理,確實不敢認同。三則,所謂互藏,如坎藏一、二、三;離藏七、八、九。坎本為水,為什麼要藏二土、三木呢?離本為火,為什麼要藏七金、八土呢?或有人提出,坎率亥子丑,亥中有木。那麼離之丙午丁呢?八土七金又是在哪哩?依次,我用坎之左右,藏八與六,不是一樣也可以嗎?諸如這些,都只能說是一種人為“迎合”的做法,不足為憑。
沈氏“互藏”的演法,說明他確實沒有研究到它的真“藏”。我認為這一藏的真實所在應在中宮,中宮非是單一的“五”,還有“十”等,(這是我多年研究的結果,可參見拙作《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無字天書》等)。統觀“玄空學”,其最突出的是“九宮飛星”(有稱“紫白飛星”),以及“三元氣運”。所以人們神其說,謂之“三元玄空”,有稱“三元飛星”。其簡單步驟是:先立“九宮”,加“紫白”。
戴九履一(即九南離紫,一北坎白),左三右七(即東震三碧,西兌七赤);二四為肩(即二西南坤黑,四東南巽綠);六八為足(即六西北乾白,八東北艮白)。
然後進行互換,稱“易位”,如原“九宮”數為戴九履一,調換成為一南九北。這一變化所產生的新數位,正與原數位相反,若元運合原數位,於時新數位則稱為“零神”。這一變法,沈氏稱“玄空大卦之法”,也是“玄空要訣”。其實這一“易位”,是沈氏試圖為說明宇宙“通氣”格局,為了證實該法的原委,他還強調一下說:“易位”之法亦源於先天卦。是這樣嗎?我不妨引與之有關的“易、說卦傳”作說明。如言:
天地定位(南為天,北為地);山澤通氣(東南為澤,西北為山);雷風相薄(東北為雷,西南為風);水火不相射(東方火,西方水)。
這種排列,是“易”對自然界的定位與演化的一種歸納,如天地定為上下,天氣下降,地氣上昇,二氣運化於天地之間,非是上下易位。山地氣隨天運行,為內流,潤下到澤地凝成水,水再上昇於天成雲,實在是一種氣的流行,這種流行仍然範圍於天地之間,非易位。風者,氣動成風於上,雷者,二氣相交所引發,古人認為,雷發於澤,實事上,風雷都是氣動的不同形式,兩者在一定的時候,又有一定的關係,這種關係決非“易位”能說明。水火在此是指日月,“日東昇,月西落”,其運行規則稱為“不相射”,那有什麼“易位”可言呢?因此,沈氏的說教,未必能說服人。不過古人有講過“先後天八卦”“易位”事,然而它是指“先天”之“離坎”,易位成“後天”之“南北”,這是另一種意義,也決非沈氏之“易位”所同語。
第二步定“三元九運”。沈氏在“易位”後,就進行定“零正神”。它不是什麼神秘的法寶,原來“玄空學”安排了一項以“元”作“相對說”的規定。“元”就是指“三元”,每元六十年,每二十年為一運,共三運,上中下三元,共一百八十年,有九運,故稱“三元九運”;一到九運以“後天八卦”加“洛書數”定“九宮”數序,並以正運加臨為正神,對宮為零神,如:
一運一(坎)位為正神,對方九(離)位為零神;
二運二(坤)位為正神,對方八(艮)位為零神;
三運三(震)位為正神,對方七(兌)位為零神;
四運四(巽)位為正神,對方六(乾)位為零神;
五運有二十年,五運屬土,而上元二坤及下元八艮也屬土,故五運前十年運與二運相同,以八(艮)位為零神,後十年運與八運相同,以二(坤)位為零神;
六運六(乾)位為正神,對方四(巽)位為零神;
七運七(兌)位為正神,對方三(震)位為零神;
八運八(艮)位為正神,對方二(坤)位為零神;
九運九(離)位為正神,對方一(坎)位為零神;
此步明顯地看出,它是以“相對說”定“零神”與“正神”為名,談山水,談“運化”,然而他談不出什麼原因和理由,只是用“以我的主觀規定”而已,這一點,可以從第五運二十年中看出梗概,即為什麼上元依二坤,下元寄八艮,而且還要每分十年呢?有的風水師更有風趣,他乾脆把前十年掛到第四運,後十年掛到第六運,這為什麼呢?解釋無非兩種。一則,以“五行說”:中宮為土。然而八卦中已有坤艮二土,怎麼辦呢?他大概認為,反正有“依據”就行了。二則他可能發現一卦中有三個土不好說,就來個兩分法,總可以說得通吧。事實上,這種弄巧成拙的現象,乃是對中宮不理解的誤會。更有甚者,當零正神確定後,他又來一個新的規定,即正神順依山,零神逆據水。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無非是說明,山水非固定的說法,並盡可能提高“神秘”度,而讓人糊塗。在這個基礎上,聰明的沈氏接著就提出“飛星說”。
第三步,演“飛星”。“玄空學”談“飛星”者,無非是以零正方位作為排龍排水之固定地盤和因運而異的運作而已。沈氏認為:“山向飛星一概隨運流轉,亦因向變遷,乃變化無定者也”。這一說法已明白地指出“飛星”的意義,既“無定”與“變化”和“對象”(即謂“運”與“山向飛星”)。雖然他沒有直說“運”變,事實上“零正神”之“固定地盤”是以“運”轉後才確立本具“變”的概念。如上元運的列序:一入中宮二乾,三兌,四艮,五離,六坎,七坤,八震,九巽。
這就有异於原來的“九宮”數列,(以沈說該數實為“五運”列序)如:五於中,六乾,七兌,八艮,九離,一坎,二坤,三震,四巽。
現舉上元一運“子山午向”定“正零神”為例(上元一為正神,九為零神,下元相反)即:以山向分別作出“飛星圖”:
“正神指山上排龍者”:子山得六(屬乾,屬陽,順排)繼之七乾,八兌,九艮(此七八九為上元衰氣,其方宜低,宜見水)。
“零神指出上排水者”:午向得五(屬中,屬陰,逆排)繼之六巽,七震,八坤,九坎,一離(“一”方有水則為吉水)。
“飛星”的演法似乎很神,確實把人搞得眼花繚亂,但靜思一下,我們要問,什麼叫“飛星”呢?大概它是可以隨意地取“運”與“山象”而飛吧。有了它,就管不得“當元運”之“合十”格局了,也管不得天地運行時的“春夏秋冬”與“地律”了,那些山形地勢,深谷急流,河流順逆,日月東西,天地經緯,八卦陰陽,身心“素質”,陰陽宅的“陰陽”有別等等更不足論了,只要憑我“飛星”一轉,就可長壽、發財了。“飛星神矣”。到底是怎麼回事?又“玄”又“空”矣。
統觀“三元”與“九宮”的創立,本具深繸的科學內容,而秦漢後,人們沒有很好地去理解它,研究它,因此產生了諸多誤會,加上術者多跪秘、讓它披上神秘的外衣,大師又不多加思考,亦步亦隱,因此,才有今天的“飛星”世界,有人若問,“三元玄空”如何:回答是:
三元聖定三五數,
二十春秋思何苦,
九宮假眼迷九竅,
大易知中探二五。
1997年
無字天書 ─“河圖”“洛書”“九宮圖”闡秘
江國樑
福州濟陽易學應用工程研究所新世紀寄語
“二十一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這鏗鏘之語乃是人類在新世紀到來之際,對舊世紀所發生事物的總結。也是對新世紀的展望。
“東方文化”,究其實就是《易》文化。這一“展望”正是人類對和平、自由、平等、共榮的理念的繼續追求,對文王囚羑里憂患作《易》及對《周易》哲理、自然科學蘊義的深刻理解,為上一世紀末掀起的“周易熱”和新世紀將迎來的“周易璇風”寄予厚望。
1. 易學主旨:仁愛、和諧、共榮、科技、自然。
2. 易學思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是反映了宏觀思維和邏輯思維。
3. 易學的哲學思想:“盈天地之間唯萬物”、“一陰一陽之謂道”和“神
方易
體”,
反映了“唯物論”、“總體論”、“整體論”和“科學論”。
4. 易學的辯証法:“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是反映了“
立貞一”和“對立統一”。
5. 易學應用工程內容有:新宇宙學研究;計算機原理更新研究;生命學研究(含風水生命
學、風水遺傳學);中華易醫研究(含自然療法,中草藥開發,風水醫學等);金融、
商貿等決策學研究。
當今社會什麼都正常,什麼也都反常。常言道:學了數理化,可以走天下。然而,學無所用的甚多。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是商戰社會。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商度列舉,重以商律;在於“儒”,在於“數”,此為大經也。然而,如今猶為反常,唯錢是親,唯利是圖;重商輕儒,無商不奸,此謂昧了“心”數所謂“心”,“易理”有稱“中虛”,易數有稱“五,O”。
古言:學了奇門遁,萬事見天公。然而,古往今來,知奇門者在哪哩?探遁甲者又在何方?人們只知“奇門遁甲”古有之,而真偽未曉。在如今向錢看的社會裏,不學無術者多有,他們還管什麼“奇門”真假;以詭傳詐又怎樣,真假不分,以假亂真又是怎樣,此謂之沒了“心”教。
“奇門遁甲”(簡稱“奇門”)是中國古代術數之一。軍事家用它,商業家用它,科學家更有用它,政治家也在用它,可謂世上奇珍。然而,歷史有時會開個玩笑,像奇門術就給後人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奇門遁甲”確實被人為地遁去了一個“甲”,而成為千古之謎,這算奇怪嗎?而更為奇怪的是若不知“奇門”的人,自然會感到很神秘,問題是,知道這門功課的人,反而受騙上當,甚至傳詭出奇,遺憾萬千。環視五湖四海,從東南亞到歐美,到處充斥著什麼“奇門遁甲家宅”、“鐵板神數”、“命相玄機”、“三元玄空”等“方術”叢書;到處飛起什麼星,如“飛星風水”、“飛星年數”、“紫白飛星”等,一時成為“飛星”世界。更有甚者,他們還冠之為《易經》,附會為“科學”,爭著坐“正宗”的寶座,可謂“名家”輩出。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不能錯怪後人,事因漢、張良,以及後世的李中虛、陳搏、蔣大鴻等等大師,對“河圖”、“洛書”、“九宮圖”的說教或隱秘,或沒說清楚,或誤解而造成的。為了嚴肅學術研究,造福人類,不殃及後人,我認為有責任公佈拙文,以饗讀者,以期方家匡正。
曰:弘揚易經明宇宙大理,探索萬物知時空玄妙。
何謂無字天書
“天書”古有之。相傳黃帝戰蚩時得九天玄女授兵法“六壬”、“遁甲”、後取勝而統一中國,該書應是最早的傳說“天書”。然而,該“天書”於三古時已佚,只是後人在研究它的演釋時才知道“遁甲”與“太乙數”,它皆相同於《易緯、乾坤鑿度》的“太乙行九宮”,而“六壬”的天地盤及神將加臨,又近於“遁甲”。由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古代著名的數術三式,是濫觴黃帝時期,完成於“緯書”時期。如果我們要稱這些為“天書”,也只能稱為有文字的“天書”。
現在我們要問,“無字天書”在哪哩?這還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據考,人們只能以古籍中的記載為據。如“伏羲氏”王天下,“龍馬負圖”得而畫八卦,該圖古稱為“河圖”。它的特點是:用黑白環點示數、排列成圖。即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又如大禹治水,理龜載文於背,得而因之成“九疇”,謂之“書”,古稱為“雒書”。然而,後來見到的洛書,沒有文字,也只有是用黑白環點示數的圖(有稱為“洛圖”)。該圖有言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環居中。據說“河圖”、“洛書”古時皆有文書,後來散佚,現在大家經常看到的是宋時朱熹的“易學啟蒙”中的兩幅圖,因有數無字就叫它“無字天書”吧。至後,又出現一幅圖叫作“九宮圖”,全是用數碼排列。我認為它是試圖用八卦原理,仿照“洛書”與“大戴禮記”中的“明堂圖”而創造的,該圖的特點是:縱橫交叉數的和皆十五,又稱“九宮數”。該圖實際出現的是在徐岳的“術數記遺”中,屬於古算法。因為該圖有數無文,也可以把它稱作“無字天書”把。應當指出,由於五術者強給披上神秘的外衣,把它吹得神乎亦神,影響極深,所以我才給以明指:它是數學,“飛星”與它無緣。此外,古代還有幾幅圖,如古“太極圖”、“先天圖”、“後天圖”等,也都應該稱為“無字天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囊序》註釋 王亭之注解
藏風得水:甄別風水流派真偽
中州先天排龙水法之要论
玄空之精髓
杨公风水真谛秘本四
二十四山挨九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