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稻大田管理技术

水稻大田管理技术

分类:行业 发表评论

(一)合理密植

1、合理密植原则:根据品种、秧苗质量、插秧早晚、土壤肥力条件、施肥水平、灌溉条件、管理技术水平等确定栽插密度。早熟品种,秧苗瘦弱,插秧早,大田肥力中等以下,施肥量少,灌溉能力差,管理粗放,应该插密一些,反之可以适当稀植。一般每亩1.4-1.6万穴,保证基本苗8-10万苗。

2、适宜移栽:一般把平均温度通过15℃的日期作为最早插秧期,稳定通过18℃的日期为最适插秧期。早熟品种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中晚熟品种秧龄控制在35天左右;晚熟品种秧龄控制在45天以内。

3、栽植方式:人工插秧必须做到“五插三不插”。“五插”是指插浅、插稳、插直、插匀、插齐;“三不插”是指不插隔夜秧,不插脚迹眼秧,不插拳头秧。有条件的应尽采用机械插秧和抛秧技术。

(二)合理施肥

1、以产定肥:具体施肥见罗山县水稻配方施肥推荐表。

2、底肥、分蘖肥、穗粒肥“三肥”施用要做到足、早、巧,底肥要施足。底肥占总用肥量:早熟品种80%,中晚熟品种60-70%。农家肥和磷肥都可作底肥,每亩施4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加碳胺30-40公斤作底肥。有农家肥的或紫云英翻压的,复合肥可减量,分蘖肥要早,插(抛)秧后5-7天结合除草,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

3、穗粒肥要巧:穗粒肥以氯化钾为主,每亩施5公斤左右,一般在水稻播种后75-80天之间施。追施钾肥还可以在抽穗期、灌浆期各喷一次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

4、看苗施肥:水稻从移栽活棵到抽穗前,叶色要有“两黑两黄”的变化。“一黑一黄”,稻苗移栽返青后叶色迅速转深绿,分蘖盛期出现“一黑”,圆杆拔节前出现“一黄”。“一黑”过头,不显“一黄”,或黑的持续时间过长,就要排水晒田;“一黑”不足,表示稻株营养不良,出叶慢,分蘖势弱,难以有足够穗数,此时需追肥。“二黑二黄”出现拔节以后,晒田复水,茎叶叶色由淡绿转青绿,出现孕穗期的“二黑”。在抽穗前几天,叶色又由深绿转淡绿,呈现“二黄”。如果“黑”的墨绿疯长,或是“黄”的枯黄就要采取调控措施。“黑”采取轻晒田,补追钾肥,“黄”追施氮肥,但要少施。

(三)科学管水

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春稻宜留一层极薄的“遮泥水”插秧;麦茬稻插秧时,由于气温较高,一般3-5厘米为宜。在水稻返青、分蘖初期大田保持20-30毫米浅水,便于提高水温和土温,以便促早分蘖、多分蘖,争取较多大穗。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旺苗田、烂泥田,久水田要早晒、重晒。晒至田边发白,田间发裂,叶色褪淡,叶色挺起,白根上翻为宜,深水孕穗(5-7厘米水层)、扬花(3-5厘米水层),干干湿湿到成熟。

总之,这套经济又能高产的灌溉技术归纳起来是“插秧瓜皮水,返青寸头水,分蘖遮泥水,拔节可断水,孕穗、扬花灌深水,灌浆、结实过田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移栽期管理技术意见
水稻种植技术
吉粳806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旱,水稻不能移栽怎么办
【技术专题】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