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枭雄吴王阖闾—《左传》中阖闾形象简析-论文
春秋枭雄吴王阖闾———《左传》中阖闾形象简析  
作者:【徐海通】 2010-11-3

第20 卷第7 期长春大学学报Vol. 20 No. 7 2010 年7 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July 2010 收稿日期: 2010 - 04 - 01 作者简介: 徐海通( 1979 - ) ,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文献研究。春秋枭雄吴王阖闾 ———《左传》中阖闾形象简析徐海通 (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 吴王阖闾凭借其敏锐的政治眼光,过人的谋略,大胆改革,选贤任能,终于使当时并不十分强大的吴国变得国富民强。之后,吴国击败强楚,一时威震诸侯,在春秋后期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阖闾也有其性格上的弱点,那就是恃勇好斗,轻易挑起了对越国的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也使自己走上了死亡之路。另外,他大造宫室、城池,也暴露了他奴役人民的本性。关键词:《左传》; 阖闾; 枭雄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3907( 2010) 07 - 0058 - 03 《春秋左氏传》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战争场面的描写丝毫不逊于任何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其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秋后期的吴王阖闾作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更是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春秋后期的吴国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已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小国发展成为一个实力不容小觑之国,而且一度压倒中原各大国,几乎成为霸主,这其中吴王阖闾的作用尤为突出。那么,阖闾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 我们通过阅读《左传》来走近阖闾,对其作出评鉴。 1 难得的将才吴王阖闾,又称公子光、光等,《左传》杜预注以为是吴王诸樊之子。取得君位之前的公子光就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昭公十七年吴楚间的“长岸之战”让阖闾初露锋芒。据传载: “吴伐楚。……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余皇以归。”[1]1392 这次战斗吴军虽然总体上是战败,但公子光通过奇袭夺回了“余皇”战船,使他的军事才能得以初步显露。昭公二十三年的吴、楚“州来之战”更是让公子光的军事才能得以施展。吴军攻打州来,楚军带领附属小国军队迎战,公子光首先分析了当时的战场形势,那就是楚军及其所带领的附属小国军队虽多,但楚国令尹刚死,其他国家是“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1]1445,因此他们政令不一,同役不同心,因此不难打败。吴王听从公子光的建议,先以罪人三千诈败,诱使胡、沈与陈三国军队争夺战利品,然后以精兵进行反击,打败三国之兵,“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1]1446,然后释放一部分俘虏让他们奔逃回去说他们的国君已死,另外三个附属小国的军队得此消息便仓皇逃窜,楚军也被迫撤军。综合这几次战斗,我们都能够看出当时的公子光确实是谋略过人的难得的将才。 2 超人的谋略公子光对君位一直存在觊觎之心,认为是吴王僚夺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君位,因此耿耿于怀,一心想夺取君位。昭公二十七年,公子光经过精心策划,导演了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事件。当时吴王僚趁楚国有丧事而攻打楚国,派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率领军队包围了楚国的潜城,楚国派莠尹然、工尹麇率军救潜,后来楚国又派左司马沈尹戌、令尹子常、左尹郤宛、工尹寿率军相继救援潜城,并将吴国二将的退路切断,吴军被困。公子光抓住吴王僚亲信不在国内的有利时机,找到早已选好的刺客专诸,晓之以大义,并答应专诸要好好照顾其母,于是专诸就在公子光宴请吴王僚的宴席上将吴王僚刺死了。通过行刺,公子光以最小的代价夺取了君位。经过此次事件,我们也看到了公子光在刀光剑影中无所畏惧的神态,他的大智大勇不能不使人佩服,“即使后来的荆轲刺秦王,从手段上讲也未必比他高明,甚至是取材于他。” 3 有为的君主夺取了君位的公子光也就变成了吴王阖闾,为尽快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他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从而使吴国变得国富民强。 3. 1 收揽民心、军心《左传》中对此没有直接的记载,而是分别在昭公三十年和哀公元年通过楚国子西之口说出了阖闾的亲民政策。据昭公三十年传,子西谏曰: “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1]1508据哀公元年传,子西曰: “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1]1608虽是间接记载,但阖闾关心民众疾苦,收揽民心、军心的手段也让人一览无余。 3. 2 重视和引进人才伍员,字子胥,楚人伍奢之子。他在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后于昭公二十年逃到吴国,想借助吴国的力量为父兄报仇。他劝说吴王伐楚,但被公子光阻止。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有野心,因此决定先帮助公子光取得君位再借吴伐楚,以报家仇。刺客专诸就是他举荐给阖闾的。即位后的阖闾知道伍子胥的才能,立即予以重用,从此伍子胥便成为阖闾的主要谋士。同时还重用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很快吴国的招贤纳才取得丰硕成果,如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自齐国来奔,伯嚭由楚国而来,等等。 3. 3 开诚布公,以诚待人昭公三十年阖闾弑君即位后“问于伍员曰: ‘初而言伐楚,余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1]1509 毫不隐晦地承认当初阻止伍员伐楚的建议是出于私心。昭公二十七年,专诸刺杀吴王僚之前有顾虑 “母老子弱”[1]1484,而阖闾的回答是“我,尔身也”[1]1484,意思是你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母亲,我会替你照顾好她的。这是对部下的铮铮许诺,这样的回答怎么能不让部下不尽死力呢? 而阖闾也是言行一致的,专诸死后阖闾“以其子为卿”[1]1484,给予其家族以优厚待遇。 4 几乎的霸主由于阖闾的一系列得力措施,使当时并不强大的吴国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迅速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而争霸是这一时期诸侯“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当时的主要大国如齐国、晋国、秦国、宋国以及楚国早已参与其中,并先后出现了“霸主”。阖闾作为当时的有为之君,当然也不甘心于仅仅在本国的称王称霸,于是,实力增强后的阖闾开始不断挑战强楚。昭公三十年,伍员向阖闾献“疲楚”之计,即将吴军分为三军,每次伐楚仅仅出动一军,等待楚军做好战争动员,出来迎战之时,吴军迅速撤退。下次吴军再换另一军出动,楚军出来迎战,吴军迅速撤退。如此周而往返,使楚国疲于应对。这一计策被阖闾采纳。昭公三十一年,“秋,吴人侵楚,伐夷,侵潜、六。楚沈尹戌帅师救潜,吴师还。楚师迁潜于南冈而还。吴师围弦,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帅师救弦,及豫章,吴师还。———始用子胥之谋也。”[1]1512 不仅如此,阖闾还利用楚国附庸小国的反叛对楚国进行欺诈,然后趁楚军不备之机发难,以达到削弱楚国的目的。如定公二年,“桐叛楚。吴子使舒鸠氏诱楚人,曰: ‘以师临我,我伐桐,为我使之无忌。’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吴军楚师于豫章,败之。遂围巢,克之,获楚公子繁”[1]1529。经过几年对楚国的袭扰战术,成功地达到了疲敝楚国的目的。而这时的楚国由于内部的矛盾纷争,蔡、唐等原楚附属国的离心离德已是外强中干了。阖闾感觉到大举攻楚的时机已到,于是定公四年,吴王阖闾联合蔡、唐两国攻楚,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柏举之战”。由于楚国令尹子常的贪功与无能,没有采纳左司马沈尹戌的建议,擅自改变作战部署,再加上吴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双方经过五次大战,最终吴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郢,楚昭王出逃。这次战役的结果开创了春秋时期大国都城被攻占的先例,也使阖闾的政治军事生涯达到了巅峰。阖闾攻占楚都郢后,由于种种原因———吴军的放纵、内部矛盾( 夫概抢先回国,自立为王) ,秦军出兵救楚,越国在背后进攻吴国等等,最后阖闾被迫退回吴国,但吴国这时的政治军事影响已是闻名诸侯,难怪后人有将其列入“春秋五霸”之一的说法。 5 难免的过失然而物极必反,正是由于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养成了他的好战性格,同越国的争霸使他最终走向了毁灭。在与楚对抗的同时还没有忘记对自己的邻国———越国用兵。第7 期徐海通: 春秋枭雄吴王阖闾———《左传》中阖闾形象简析59 据昭公三十二年传: “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1]1516越人在阖闾攻占楚都郢时攻打吴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阖闾侵扰越国而引来越人报复的结果。然而伐楚归来的阖闾并没有吸取教训,同越国搞好关系,而是在定公十四年再次轻启战端,率兵攻越,结果被越军打得大败,阖闾自己也脚趾受伤败逃,不久含恨而死。阖闾作为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属于当时的贵族统治阶级,有他不可能避免的缺点和局限性,如崇尚武力、好斗等。同时,作为诸侯国君主的他,不可能是一心为人民生活着想的。他之所以关心民众疾苦,抚恤本国人民,爱护自己的部下,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一旦情况有所转变,其统治者的本性便暴露无遗。“据《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地传》记载,阖闾时吴国有‘吴大城’、‘吴小城’、‘伍子胥城’、‘复城’、‘鸿城’、‘湖城’、‘桶溪城’、‘巫俪城’、‘干城’、‘摇城’、‘古城’、‘海盐城’、‘武城’、‘无锡城’、‘齐乡城’等”[2]。“吴大城”是吴国的国都,规模比较大。据文献记载: “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七步二尺。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南面十里四十二步五尺,西面七里一十二步三尺,北面八里二百二十六步三尺,东面十一里七十九步一尺。阖闾所造也。”[3]这一方面说明了阖闾统治时期吴国的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阖闾当时生活的奢华以及吴国人民的劳役之苦。 6 综合评价阖闾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与战争密切相关,不管是即位之前的公子光还是即位后的吴王阖闾,其政治生涯中都免不了与战争打交道,这固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有关,但也符合阖闾的性格特征。人所共知,战争是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也能伤己,战争使阖闾走上了辉煌的巅峰,同时也使阖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阖闾能够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知人善用,亲民爱民,虽然其最终目的是为自己的战争机器服务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我国南方地区的早期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因此,他无愧于“春秋枭雄”的称号。参考文献: [1]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 981. [2] 张诚. 春秋后期吴国盛衰简论[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民办教育研究专号,1 999( 2) : 39. [3] 袁康,吴平. 越绝书[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9. 责任编辑: 柳克 The king He Lü of Wu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 brief analysis of He Lü’s image in Zuozhuan XU Hai-tong ( College of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He Lü made Wu Kingdom a strong country with his keen political foresight,uncommon strategy,adventurous innovation and the ideology of selecting and promoting talented persons. Then Wu defeated formidable Chu and became a strong country in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e Lü also had weakness in his character. He challenged Yue,which was aggressive and sightless. The war brought disaster to common people and himself. In addition,he widely built palaces and cities,and that also revealed his nature of the enslavement of people. Keywords: Zuozhuan; He Lü; hero 60 长春大学学报第20 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武传略:伍员七荐
昔日好友的对决:伍子胥倒行逆施覆国,申包胥哭秦庭以复国
中华五千年
端午节为何祭祀伍子胥?
吴楚之战是春秋后期,吴、楚争夺对江淮流域控制权的战争。
吴王为什么把勾践放虎归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