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運的管理-易文集資料庫

第二篇

2001.2.25

 運 的 管 理

作者:邱繼宗

內容撮要:

   我們在這裡提出「機微」這個被遺漏了的「環節」,使陰陽哲學在「轉化」特性這一點上得到補充,而使整個概念更加完備。

   懂「管理學」也不一定令你成為一位成功的經理。為甚麼?

   人的「氣」和事的「氣」遇合,成功表示一陰一陽的結合,產生和諧的效果。

   賭(價位)上落,亦要賭自已的命(運)。

   因為他思維的磁場(腦電波、假設是陽)已被四周事物的形勢(其磁場假設又是陽)包圍,處處受到排斥;即是被無形的「氣」支配著他的想法,不能自拔。

   藉此說明其中的一個道理:藉外力「覺悟」。

   改運除可自行做到「覺悟」外,便只有一個方法:「思想出局」。

   與時偕行的意義,有時在于「知機」、甚至貴乎「早著先機」。 與時偕行的意義,有時在于「知機」、甚至貴乎「早著先機」。

   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

   人的運,不會說謊;事態的機微,也都不會說謊。  

 

1. 運是什麼

宇宙運行中有一個必然的規律-變。事物中因循環和相對這兩種元素而產生的變化,使我們主觀界定了起伏;「運」就是這種變化中的一點體現,或者可說它是一種事態的反照。我們既希望了解「變」的哲學,當然不可能對「運」這面「興衰之鏡」不加理會了。對身外事物的處理和控制叫做「管理」;能夠管理身外的事物,是很多人追求的夢想,這亦是「管理學」應運而生的原因。但懂「管理學」也不一定令你成為一位成功的經理。為甚麼?因為你沒有把自身的因素算入管理之內。如何「管理」自身呢?自身的管理又是甚?的一回事呢?我們稱「管理自身」這種本領做「明運」。「明運」就是對自己的「運」的起伏,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運是甚麼?如何去理解它呢?

運是中國文化獨有的一種不可見到的東西。在西方文化裡,「運」的意思是幸運(Luck),但卻明顯並無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形上特點。例如Try your luck等於說:踫踫運氣,顯然不是中國「運」的真正意思。至於Fortune的意思雖有點時運的意味,但和現在我們所說的運,在總體意義上便有所不同。既然沒有一個百分百的英文詞彙可以正確地翻譯過來,我們何不索性把「運」叫做Yun

按一般的理解,「運」有兩重含義。一是人生來的命定;即一生中窮通起伏的定數,一般稱為「命」。二是每一段人生歷程中的每一個起落,一般稱為「運」。概而言之,「運」統稱為「命運」。一生人的窮通總結,我們會說:好命、或不好命。至於一時的順逆,我們會說:夠運、或不夠運。在人生過程中每每被客觀環境影響人事的起跌,這種無形的力量,就是運、也就是反映個人的成敗之鏡。運,因人而異。我們並非在談玄學,但當談到「運」的時候,「命」也不能撇開不談。每個人的命運不同,有人大運(好運)十年是為一大循環、有人三年一運、有人甚至一生一運或一生無運。

以上是一般對「運」的理解,至於我們卻有如下的定義和標準:

1.   運是在人的順境和逆境中某一個位置的體現;

2.   運是「果」、因果的果;

3.   運是人的「氣」和外間的「氣」匯合而產生的效應。

這些都會在以下分段中逐一解說。

 

2. 運在循環中

「運」這個很抽象的東西並非只發生於偶然間,而是有延續性的。俗世以為運有好和惡、順和逆之分,但在「循環」哲學的角度下,便祗有「來」和「去」;即是循環中的上向與滑坡。上向便是人和事向著循環過程中的高峰啟程,即是所謂「時來」;相反的滑坡便是「運去」,凡事都變成不太順遂或甚至出現大不幸。「時來」和「運去說明人的運是有周期的。不過,周期的循環所產生的高處和低處之間的幅度便決定了人生的起伏是否有跡可尋,或永遠視而不見。人生大起大落是顯著的,便為有跡可尋;一生一運或無運是不易察覺的,便為視而不見。

凡事都被其相關條件或環境所影響(相對性),所以除了懂得計算身外的形勢之外,對自己的起伏(即主事人的運),也理應計算在內。在八零年代黃金和外匯齊飛的歲月裡,投資場上有一句說話:「賭(價位)上落,亦要同時賭自已的命(運)」。看得準,而運氣不佳,時間上便會拿捏不好,最後亦落得慘敗收場。古語有云:「時來風送滕王閣」,是描寫《滕王閣序》作者、少年時代的王勃,趕路而得逢盛會的寫照。話說王勃時來運到,行舟千里,順風順水,終於在不太遲的一刻抵達。盛筵難再,若不能趕及參與,他這篇千古雄文,便未必會傳誦至今。運,是在循環之中。

《易經》哲學體現宇宙變化軌跡中的一個規律便是「循環」。在循環的過程中,常看見起伏的具體狀態,故而在更深一層的理解裡頭,便得出「循環」與「相對」並存的關係,引伸出「往返」「現伏」等道理。雖然知道天道流轉,一切都會去而復返,但在「運去」的時候,能否堅持生存之道,於未來的日子再迎接下一輪的「時來」?這個便需要確切地計劃如何默默地守著僅餘的寸土,等待另一個時機的「萌芽」。

 

3. 怎樣可以改運

運,這個捉摸不到、卻又是個人人想知道有何方法控制的東西。在看不到具體動力來源的變化裡,這種動力便稱為「」、或「氣」。運,便是由多個聚結在某人或某事之上的無形之「氣」,與外間的「氣」接觸而產生感應的具體感覺和效應。產生出來的感應美好,便是所謂「行運」;產生出來的感應不好,便是所謂「行衰運」、「倒霉」。

運的感應

古人稱為「」的,現代人稱為「氣」或「磁場」。其人過往的行為(種下的因),以及他現在的思想加在一起,對某事的見解,便是一「氣」。某事存在它本身的條件和背景,是另一「氣」。當某人對此事所作出的行動時,便是兩「氣」遇合一起,產生了效應。出來的效應,是「人事」上的果,成功足以反映某人「當運」;失敗反映某人「失運」。這個現象並不能把它當做宿命論的「運」,因為我們所說的「運」(「果」),其實是包含了「人事」的因素在內,即存在著「因」。

人的「氣」和事的「氣」遇合,成功表示一陰一陽的結合,產生和諧的效果。反之,失敗則表示出現一陰遇一陰、或一陽遇一陽的互相排斥的效果(至於誰陰誰陽並不重要)。市場學很注重市場資訊,大家不停地爭取獲知顧客的意向,了解顧客所要的是甚麼。迎合顧客的意向便等如做到一陰一陽遇合的情況。人和事的陰陽遇合便是順運;陰陰或陽陽的遇合都是逆運。人生中有許多煩惱和逆境都是自作聰明的人自己一手造成的,所謂作繭自縛。

如何能夠做到「覺悟」

人的思維方法是以個人的經驗、智慧與學識來分析現在處境而產生判斷,最後主導個人的行為。故此,在開始時十足的自信被多次挫敗不斷消蝕之後,便不覺間失去了信心,而且再沒法走出「缺乏自信」這個死胡同。因為他思維的磁場(腦電波、假設是陽)已被四周事物的形勢(其磁場假設又是陽)包圍,處處受到排斥;即是被無形的「氣」支配著他的想法,不能自拔

若果本身的腦電波能夠衝出被包圍的環境,即能夠擺脫思維上的桎梏,便是「覺悟」。如何能做到「覺悟」呢?所謂當局者迷,人實際上不容易「覺悟」。因為人類的理解能力不可能(或不容易)突破本身擁有的智慧和主觀,所以謀求「覺悟」便必須依賴外來的、而為當事人信任的作忠告。我們常看到身邊很多不信神鬼的朋友,當他們盡了本身的能力和智慧也感到迷惘時,有時也要去問「天」。有些教人求仙拜鬼、作法納福等一切形式上的方法,有沒有實際效用?真是見仁見智。但由於法師及當事人做了許多「動作」,這便使到當事人的心理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思想上自然產生一些不同的(或較樂觀的)想法,顧慮因此而消除、或變得心安理得。腦電波的改變與該事之間出現一點與前不同的感應變化,可能成為事情改善的契機。求仙拜鬼當然不是真正能夠達到「覺悟」的目的,這裡不過藉此說明其中的一個道理:藉外力「覺悟」。

卜筮賦予覺悟能力

卜筮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先談談它的形上意義。卜筮本身包含著某種神祇色彩,與宗教的信仰在基本上並沒有分別。神祇色彩賦予信者一種倚憑,而得以滿足他們求安的心態。心理上有了倚憑,最低限度使其人的意志能夠撐持下去。雖未必可立即脫困境,但希望到了一天,外間環境出現改變時,情況便得以改善;這總比立時全面崩潰好得多。這種形上的意義與上述求仙拜鬼的形式上的意義,其改善的效果皆屬消極性而且微而不顯。

卜筮的積極意義便截然不同了。我們知道:卜筮的意義是在人的智慧及正常邏輯也無法解決、判斷、分析的疑難上提供啟示,使求筮人決定下一步的行止,知所進退。卜筮所得到的訊息,震撼求卦人的思維,使他的腦電波衝出重圍,得到思想上的突破,於是化為具體的行動。卜筮把「另度空間」的訊息傳到求卦人手上,而因為這種訊息是求卦人所信賴的,思維的變化使一切原以為不可能的都變成可能,而腦際開始出現一幅不同以往的圖像、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對和錯。這就是《易》的造化;而這個過程等同「覺悟」。佛家的「覺悟」也是思想上的突破,覺今是而昨非;所不同者,其「覺悟」來自本身,這便非有大智慧的人不能辦到。

化而裁之謂之變

當明白到運是因果體現、陰陽遇合等道理,便知道如何改變身在逆境(即當行衰運時)的現狀。首先要冷卻思路。因為現狀告訴我們:環境閉塞。亦即是人事的遇合是陰陰或陽陽,而不是陰陽。需要作出改變的是自己,將陰陰或陽陽的現狀變成陰陽,思想的調校而至於具體的落實。若果「衰運」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所謂禍從天降,便無話可說;否則,反思過去的「是」與「不是」而後再下定義,必然有所得益。

總之,改運除可自行做到「覺悟」外,便只有一個方法:「思想出局」;即是首先認定事態閉塞、於是尋求局外的思想指導。「運」是在循環中的某一點體現,有時關乎人生的很長歷程,其「因」久遠而繁多,因此循環中的「果」承擔的時間也長。本文所談的「改運」是著眼於每一事而言,不對的,便立即改變,不可使惡因多種,而使後來的惡果難以改變。所謂「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不過,絕大比數的人類是沒有自我覺悟的能力,所以這種能力為佛家所寶。顏回稱為「復聖」,是因為他有自我覺悟的能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譯文:顏回大概接近知機了。有不對的地方,他無不立刻知道,知道不對,便永不再犯。)他自我覺悟的能力是極高而快,所以連孔子也不禁讚美不己。

 

4. 機微是快將到來的「運」

《易》是一門使人曉得將眼光放遠、及懂得「知機」的學問。所謂「機」,我們常說「早著先機」、「算盡機關」、「天機不可洩」、「洞悉天機」等的意思大概都很相近了。「機」的出現在無知無覺間,只有具智慧的人才看見渺小的變化綻現,所以精確地說:「機」便是「機微」。「見微知著」正好形容以上的解釋。舉個例,在二三月間的北方仍然千里冰封,天氣陰霾,全無半點春天氣息;但忽然一日,在白雪皚皚的大地上,有青蔥小草三兩根冒了出來,我們看到了機微:春天到了。

上古人的迷信?上古人的智慧?

機微這個概念在我國上古時候已然出現,而且用諸實踐。那時便是以卜筮的方法去尋求一些訊息或啟示;於是可以說:「卜筮是體現事態機微的一種方法」,那怕是最簡單的占斷-吉或凶。古人卜筮的原則是「遇疑則卜,不疑不卜」。今天我們也都一樣;故此在不十分透明的事態上無法釋疑,而又缺乏資料引證和分析的時候,「筮」是一種可用的方法。獲得這些啟示,最基本和最重要是得知方向,其次便是在卦象和爻辭中看看有些甚麼是具實際意義的哲理或策略,與事件作相互參考。但資訊發達的今日世界,還有不透明的地方嗎?有,而且多得很。

機微是內伏之氣的訊息

在《易與危機管理》一章中,我們介紹了「運氣機微圖」,並指出 人的運,不會說謊;事態的機微,也都不會說謊」的邏輯是由於運的表面(體現)與內裡的發展進程,步伐並非一致,因此「運」和「機微」只不過是一種忠實的預告而己。由此可見,環境出現的順與逆,便是一種機微,告訴你怎麼樣的「運」快將來到。(請參閱「運氣機微圖」一節,不贅。)

其實這都是從《周易》裡的天道循環的哲學及太極圖的含義所引伸出來。內伏之氣的訊息(機微),必先於內伏之氣變成表面化而出現,不過它並不容易察覺而已。如「運氣機微圖」所示,當外表情況是「極順」時,運氣(在內裡的)可能己開始逆轉、變成「小逆」。就是因為有了時空的差距,故而有機微的綻現。推而廣之,世事人事都具有同樣的契機,無論在外表塗抹了多少人工粉飾,機微告訴你真相。因此,與時偕行的意義,有時在于「知機」、甚至貴乎「早著先機」;這如果應用在投資上、商業上和管理上等便有較大的意義。機微的學問,真正體現循環和相對這兩種「天則」,亦是「運」的哲理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儒家和道家的哲學基礎裡,不難發現有很多採自《周易》元素。孔子在中年後才開始鑽研《周易》,每讀至『損』『益』二卦,未嘗不廢書而嘆,勸戒他的弟子道:「『損』『益』兩卦中所含的哲理,不可不仔細留神,因為它們是吉凶之門啊…………『益』卦開始時吉,結果變了凶;『損』卦開始時凶,結果變了吉。………」。道家的哲理,更加充滿陰陽對立而並存的思想,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等,都是《易》的神髓。不過,儒道兩家並沒有解釋陰陽(事的兩極)或禍福轉化之間並非偶然這點很重要的道理。其實《周易》每一卦中的六個爻,很多時都表達出興衰的歷程。因此,我們在這裡提出「機微」這個被遺漏了的「環節」,使陰陽哲學在「轉化」特性這一點上得到補充,而使整個概念更加完備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天推翻《周易》不是卜筮之书,几千年来的古人算是白忙活了;古人创
易经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周易闡真 (1)
华夏最高谋略-鬼谋,易谋为天谋不敌鬼谋,武经七书拿不上台面
孙荣华:周易筮法集锦 结束语 附记
《周易》是怎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