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刺针法的临床运用体会(全文)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也是临床必须遵循的证治规律。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如面瘫、痿痹、痛证、痒证等。结合在临床上的体会,不揣浅陋,作点滴探讨。

浅刺理论依据

皮部理论: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具有卫外固表,保护机体的作用。《素问・皮部论》中指出:“皮有分部”,“皮部以经脉为纪”,又云:“皮者,脉之部也。邪气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气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府藏”。指出了疾病传变的层次是皮部-络脉-经脉-脏腑,由表达里,逐渐深入。皮部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递人体中各种信息的作用,脏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反应于体表皮部。反之,皮肤上的一些变化也可以反映出经脉或脏腑的功能改变。皮部是人体的藩篱,当外邪侵袭时,皮部首当其冲,即所谓“百病始生,先于皮毛”。《素问・皮部论》曰:“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素问・皮部论》载:“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指出观察皮部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色泽的变化。通过观察皮部的五色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总的看来,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皮部受到某种刺激,也能通过经络的感应传导作用,影响脏腑。

现代医学理论:现代医学理论中与浅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神经分布,脊柱两侧夹脊穴、膀胱经的背俞及四肢部位穴位与脊髓节段性的神经支配有关[1]。有学者发现在体表分肉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富集带区[2],其中含有较多的组织液的气化物质,认为有了外周神经与中枢神经的感觉物质基础,所以才有卫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现象,如果没有卫气运行,那就没有循经感传的神经感觉。因此,根据目前已观察到的许多事实来判断,经络在“体表”可能有其固有的物质基础[3]。

浅刺针法的临床运用

用于疾病初起、病情轻浅的证候:中医学认为,疾病初起,病邪刚入皮络,尚未深入,患者正气未衰,抓住病位表浅的时机,用浅刺法“刺卫出气”病,既可激发人体卫气,提高抗病能力,驱除病邪,又可避免“疾浅针深,内伤良肉”,而误伤正气,引邪深入。

治疗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多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湿热诸邪乘虚侵袭,而致面部血管肌肉组织急性充血或水肿,面神经受压;或因面神经自身炎症所引起。张仲景认为:“邪在于络,肌肉不仁”,浅刺络脉可温养卫气,通络祛邪。同时针刺有抗炎症渗出作用,又有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故可治疗本病。

例1:患者,女,32岁,2天前午睡时开电扇对吹,醒后即发现右眼闭合不全,右侧口角下垂,喝水时漏水,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及热敷、按摩局部未效。查见:Bell氏征(+),口眼歪向左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面部不能完成露齿、耸鼻、闭目、鼓腮等动作,右耳后及耳下方压痛(+)。诊断:周围性面瘫。治以疏风散寒,养血通络。泻右侧风池、迎香、承泣、阳白、地仓、颊车及左侧合谷、外关等穴。补足三里(双)等穴,均浅刺留针20分钟,并于针时加用艾灸以温经散寒。每次留针期间患者感觉面部发热舒适,共针7次而愈。

外感表证:外感表证多因邪犯肺卫,肺失宣肃,卫表失和为主要病机,其病轻浅,病位在表,针刺亦宜“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

例2:患者,女,14岁。发热2天,伴咽喉肿痛,头胀微咳,四肢酸,面红,呼吸较促。查双侧扁桃体红肿,体温39.8℃,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风热犯肺。治以疏风清热、宜肺解表。浅刺合谷、曲池、大椎、列缺、少商、风池等穴,施用泻法,针后在大椎与耳尖三棱针入血。治疗后患者即觉喉中痛减,20分钟后微出汗,体温降至38℃,共针2次而愈。

用治于久病顽疾: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的病症,因病程长,气机郁闭日久,气血运行不利,营卫之气行涩而致正气不足,脉络癖阻。临床上可见针刺局部出现红晕及皮温升高现象,说明浅刺有理虚养脉,通络祛邪的功用,所以浅刺对某些久病病疾也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虚劳:虚劳日久,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亏耗,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壮。当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浅刺能补益正气,调和气血、阴阳,可从根本治疗虚劳的各种症状。

例3:患者,女,53岁,消瘦,长期自觉胃脘痞满不舒,肠鸣腹痛,嗳气频作,纳少,大便稀溏,并夹有未消化食物,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舌淡,脉弱。诊断:虚劳(脾阳虚)。治以温补脾阳。浅刺中脘、下脘、百会、双侧天枢、内关、足三里,佐以艾灸灸神阙穴,留针30分钟,5次治疗之后,消化道异常症状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其他症状都有显著改善。

治疗久痹:痹病日久,正气虚甚,治法当以益肾壮骨,扶正祛邪。浅通过刺激皮部振奋阳气,补益虚损,可从本治痹,使久痹症状得以改善。

例4:患者,女,49岁。全身酸痛不适10余年,加重1年,每遇阴雨天症状加剧,晨起酸痛较明显,稍事活动后症状减轻,但不能耐劳。伴下肢酸软,食少腹胀,心悸寐差,多方求治未效。X线片提示:L4~5前缘及L6~7颈椎前缘增生。取华佗夹脊穴胸上段及腰段深刺加灸,3次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改用浅刺扬刺。针后即觉舒适,针1周后自觉症状改善明显,继针20余次症状消失,但X线片无改变。随访1年未发。

讨 论

浅刺针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从皮部采用毫针进行辨证论治针刺治疗为主的一种针刺方法。皮部是十二经脉在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脉在皮肤的分区,它具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反映内在脏腑、经络之病变的作用。所以针刺皮部可以起到调节络脉、经脉、脏腑的作用。浅刺针法对于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有独特的疗效,对病位较深的脏腑病变也能发挥其治疗作用。而且浅刺针法刺入浅,损伤小,易被患者接受,尤其适宜于小儿、年老体弱及病位浅在者。

参考文献

1 李树伟,李红霞.古代浅刺针法在临床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26(4):36.

2 谢浩然.人体经络的实质研究[J].中国针灸,2000,20(10):603.

3 范郁山.浅刺针法探[J].针法与灸法,2002,23(2):9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巧用梅花针防治疾病
略论毫针浅刺针法
散失在民间的瑰宝——截根针(三)
刮痧资料大全(上)
经络系统的组成
漫话经络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