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付铁道部大院回忆录72- 粘季鸟*

我们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太好,虽然正是贪玩的年龄,但从来舍不得花钱到商店买玩具。不过,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失落,因为大自然给我们准备的免费玩意儿多着呢,都玩不过来。比如说,郊游、爬山、攻城、斗鸡、骑驴、放风筝、官兵捉贼,夏天到八一湖游泳、抓小鱼,冬天在大院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滑冰车……真是数不胜数,今天就单说说我们夏天捉季鸟的趣事吧。

啥是季鸟?呵呵,这是老北京人的叫法,就是那种夏天藏在树上“嘶啦嘶啦”叫个没完的昆虫,南方人叫它知了,学名叫蝉。

既然是昆虫,北京人为什么叫它“季鸟”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它有翅膀,能飞,飞起来像只鸟吧。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寿命很短,大约只能活一两个月,也就是夏天这一季,只能活一季的“鸟”,所以北京城的老百姓就叫它季鸟(还有一种说法是叫“唧鸟”)。

长大后我才知道,所谓“只能活一季”的说法也不大正确,因为书上说了,季鸟虽然在树上只能活一季,但人家出土上树之前在地底下能活好几年呢,这段时间咱不能不给人家算工龄,对吧。

据说,季鸟出土之前在地底下能呆上三、五年,北美有一种季鸟竟然可以在地下生活十七年,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黑暗的地下“潜伏”十七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在树上嘶啦嘶啦地唱几十天的歌吗?这也太那啥了吧?

据科学家说,季鸟在地下潜伏时间的学问可大了去了。比如说在地下潜伏十七年的那种季鸟,人家竟然懂高等数学里的“质数”,能计算出天敌的生命周期,选择天敌数量比较少的那年钻出来,确保自己能安全钻出土壤好好的繁殖下一代。它们精心计算着出土的时间,因为出来早了或晚了都容易被天敌吃掉。以质数作为周期的季鸟存活率会大幅提升,就能在自然界中存活下来。季鸟会算数?真是太神奇了!我实在想不明白它们在地下是怎么计算时间的?难道它们的体内藏有微型计时器吗?

我们小时候为什么喜欢去捉季鸟?从大道理说,老师告诉过我们,季鸟吸食树的汁液,不利于树的生长,是害虫,捉季鸟自然就是为民除害喽。从小道理说,捉季鸟确实挺好玩的,对于贪玩的孩子们来说,只要是好玩,还需要其他理由吗?

捉季鸟是个技术活,不是想捉就能捉到的。捉季鸟有两个最佳时机,一个是它藏在地下准备出土的时候,一个是它爬到树上唱歌嘚瑟的时候。

季鸟在地下潜伏时,是一副灰头土脸的丑陋摸样,藏身于树下的泥土里,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维持生命。等到快要变形出土的时候,它们便用锋利的前爪破土透气,在地上留下一个个的小洞,这就给我们这些熊孩子留下了重要的抓捕线索。

夏季,特别是雨后,我们在大树底下细心侦察,就可以发现季鸟藏身的小洞,小的如黄豆,大的如蚕豆。我们用小树棍轻轻戳,把洞挖大一些,就能见季鸟那土黄色的身子,盔甲坚硬,张牙舞爪很凶悍,但是动作笨拙。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捉住它们。如果洞口挺大,那就说明季鸟已经爬出它的隐蔽所,爬到树上去了。

我们把捉到的这些俘虏拿回家,放在纱窗上或者蚊帐里,等着看它们蜕壳。它们可能以为纱窗是树干,就会不停的往上爬,有时候爬到窗户顶端没地方抓了,就会吧嗒一下掉下来,然后再重新往上爬。当它在纱窗上静止不动了,那就有好戏看了,因为它的“分身大戏”即将开演。

季鸟脱壳是从它的棕色背部开始,先是慢慢裂开一条小缝,这个缝会越来越大,直到它的头部能够从这个缝中探出,这时它的颜色是乳白色,慢慢的它的尾部也出来了,当它完全的出壳后,会一动不动趴在那里,等待翅膀慢慢的展开,这个过程有点像现在卫星升空后太阳能板慢慢展开的意思,刚长出的翅膀很软,然后它的身体颜色会慢慢的变深。这个过程很慢,观察到全过程也不大容易,经常是没等它完成全部规定动作,我们就已经困得睡觉去了。第二天早晨起床再看,纱窗上剩下的只是那个废弃的壳,季鸟已经飞离纱窗,不知躲到哪个角落去了。

季鸟脱壳这个过程造就了“金蝉脱壳”的成语,老北京还有一个歇后语,叫“屎壳郎变季鸟——一步登天”,这显然是个误会,季鸟蜕变之前确实有点像屎壳郎,但真的不是屎壳郎。季鸟曾经像屎壳郎一样丑陋,但当它完成了华丽的变身之后,就成为了可以在高高的树上肆无忌惮鸣唱的歌星了。

 季鸟成功完成脱壳爬到树上之后,再想抓它们就不大容易了,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用胶粘。

粘季鸟的装备是一根涂抹着胶的长杆子,这种杆子都是自制,简单点的就是找一根竹竿子,尽可能长一点,杆子尖绑一根很细的小竹棍,一般用糖葫芦的钎子就行,为的是能够伸到树叶缝隙里去粘季鸟。也有的孩子会比较讲究,他们会用两根杆子,一根粗一点,一根细一点。把细竹竿插到粗竹竿里面,使杆子更长一些,就可以粘到更高处的季鸟。

粘季鸟的胶都是自己熬制,找几块破自行车内胎,用剪子剪碎,放入一个破铁勺子里,那时候各家都是用蜂窝煤炉子,熬胶很方便,但火候一定把握好,火太小了熬不成,火太大了就全糊了。熬胶过程产生的味道非常的难闻刺鼻,那会儿不知道什么是有毒气体,担心的就是怕大人闻到挨骂,所以我们一般都到“双职工”(父母都上班)家里去完成这道工序。我们把熬好后的胶放在装擦脸油的小铁盒中,带在身上备用。

我们都是发现季鸟后,才开始抹胶,就像机枪手发现鬼子后才拉开枪栓一样,套用电影《地雷战》里的经典台词就是:“不见鬼子不挂弦”。胶不能抹得太早,太早容易干掉,就不黏了。

粘季鸟首先要有一副金晶火眼,具备在茂密的树叶中找到季鸟的功夫,寻找季鸟,要顺着季鸟的嘶鸣,一棵树、一棵树地搜索,声音越来越大了,没错,就是这棵树,再顺着声音在树梢上仔细观察,哈,看到了,那个躲在树叶底下的黑油油的家伙!

多数季鸟很机灵滴,一有风吹草动就扑棱一下子飞啦,所以我们必须特别小心地悄悄接近它们,有时候还须爬树,像猫一样匍匐前进,而且杆子从哪边哪个角度伸上接近,这都需要高超技巧的,我们幼小的手臂,举着长长的竹竿,必须“稳准狠”地点击在那么小的季鸟身上,你说这容易吗!

为了克服手臂的抖动,我们有时会把竹竿靠在比较结实的枝干上,以此为依托,将竹竿慢慢的伸向季鸟的后面,当快接近的时候,要憋住一口气,让杆头更稳,以免提前惊动它。长大后我在部队做“有依托射击训练”时,总觉得以前学过似的,其实就是小时候粘季鸟练出的底子。

粘季鸟的角度大有讲究,一般是从侧后方粘它,因为这个角度是季鸟的盲区,不容易发现我们。后来我看过一个电影,讲反恐警察偷袭劫机犯的,歹徒扬言,发现有警察接近就会杀掉人质。于是警察就趁着夜色,从飞机的后方潜入到飞机的肚子底下,发动突袭,一举成功。我猜想,指挥这次行动的警察小时候一定粘过季鸟!和我们当年粘季鸟的战术是一样一样的啊!

有时由于操作不当,粘上了季鸟也会跑掉。季鸟被惊动后突然飞起,会喷射出它的尿,据科学家说,这是为了减轻自身重量,以便于迅速逃生,你看这昆虫是多么神奇,不光潜伏地下时能够用“质数”计算出躲避天敌的出土时间,遇到粘季鸟的熊孩子时,还会撒尿逃亡。这与战斗机准备战斗时丢掉副油箱的原理是一样啊!我猜想,设计战斗机丢弃副油箱的设计师小时候也粘过季鸟吧?

逃跑的季鸟还不忘记羞辱一下我们这些失败的袭击者,因为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仰脸看着季鸟,它的这泡尿一点不浪费,全会喷在我们的脸上!

一旦我们成功粘到季鸟的背部或翅膀,它就没法逃脱了。被粘住的季鸟瞬间会发出的凄厉的叫声,声音很大、急促,也很吵人,但是我们却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叫声,就像是听到了胜利的号角一样。季鸟拼命挣扎,竹竿的细梢在剧烈抖动,被粘住的俘虏随时有挣脱的可能。这时我们要迅速顺下竹竿,轻轻把季鸟从粘胶上摘下来,稍有大意,季鸟的翅膀就会被粘掉一块,成了残品,就不好看了。

粘季鸟也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呢。有篇文章就是讲孔子与粘季鸟老汉故事的:当年孔子与弟子云游,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老头在粘季鸟,一杆一个,弹无虚发,技术之高,令人叫绝。孔子就问:“老哥啊,你的技术真高明呵,一定有什么好方法吧。”老头说:“当然啦,那是必须的!粘季鸟的时候,因为手颤抖不容易成功,所以我在竿头悬几枚弹丸以练习稳定性。最初先悬两丸,以后逐渐加量。到竿头悬五丸都运用自如时,粘季鸟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了。”老头还说:“我粘季鸟时,一动也不动,身体僵如槁木,执臂的手如同槁木上的枝条。而任你周围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自己心目中此时却只有蝉翼。一心一意志在必得,如此哪有不成功之理呢?”孔子听完以后非常感慨,对弟子们说:“你们看,干啥都不容易啊!你们读书或干其他事,都要专心致志,勤于苦练。像这位老大爷一样,粘季鸟都能粘出学问,粘出个专家出来。”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蹶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我们粘到季鸟的时候,心里并没有残害生命的内疚感,反而还有一种“为民除害”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不光是因为它是吸食树汁的害虫,还因为它太吵了!

几乎所有人都讨厌季鸟的叫声。炎炎夏日的午后,倦怠的人们只想睡个午觉。此时,若有两三只不识趣的季鸟聚在一起飙歌,那刺耳的鸣叫绝对会让人睡意全无,无限崩溃。有人测试过,每只雄性蝉在寻求配偶时发出的鸣叫声,高达80100分贝。这相当于一个运转着的汽车发动机或剪草机的噪声。

噪音太大了,不光咱老百姓听了心烦,皇上听了也心烦,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也许还记得,雍正手下就有一个“粘杆处”,好像就是专门粘季鸟的。那个时候,雍王府内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季鸟聒噪,从小便喜静畏暑的胤禛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以便他安心读书。“粘杆处”这个名字充满了童趣,这些侍卫们都是从江湖中招募来的武功高手,他们粘蝉捉蜻蜓,为雍亲王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后来,雍正当了皇上,开始暗地收集政敌的情报,“粘杆处”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特务机关,这就是题外话了。

写这一篇回忆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好像很多年都没听到过季鸟的叫声了!现在城里还有季鸟吗?城里的小男孩们还粘季鸟吗?还有时间这样玩吗?

现在的孩子,普遍患有大自然缺失症。城市到处是钢筋水泥沥青,有几块人造绿地,却是那么板正规矩,还挂着“不许入内”的牌子。草地上没了蜻蜓和蚂蚱,树上没有了飙歌的季鸟,雨后听不到青蛙的混声大合唱,我们小时候游泳的河流,岸边也砌上石头水泥护坡,整齐是整齐,但不见新鲜泥土和野草,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与活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讨论,呼吁拆除城中河边的石头水泥护坡,种上草皮,让河岸、湖岸保持着自然状态,或者修成“蜂窝煤式护坡”,露出一些泥土,让野草钻出来给河岸添一点绿色,让人们回归自然。

现在很多学校热衷于搞“校园无土化”铺塑胶跑道,把所有能看到天空的地面都封上,我对此很不赞成。且不说有些学校不顾学生健康,偷工减料,搞出了“有毒跑道”,严重损害学生的健康,即便是完全合格的跑道、散发着草地芳香的跑道,我也不赞成。

人是要接地气的,绝对不能生活在化学制品里,在无土化的校园里,没有来自于大自然的小花小草、匆忙搬家的小蚂蚁、破土而出的小蚯蚓、也不会有季鸟猴从地下爬出来变成长着透明翅膀的季鸟,孩子们从大自然获得的乐趣和知识就少得多了,不知道各位小同学、各位老师和学生家长是否赞同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文学》杂志副主编。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影子行长》、《父与子的战争》,长篇报告文学《金融大潮冲浪人》、《舞动的K线图》、《重塑的丰碑》,中篇小说《我爸是行长》、短篇小说《贷款》、《假币》、《收债日记》、《一根筋》、《邻居》等。2012年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全国总工会、文化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趣--粘季鸟(专辑)(珍藏)
救鸟
童趣
纱窗恨·恋思思[纱窗恨]
吃货们,官方喊你吃知了,不过要自己抓哦
老北京孩子夏天的乐趣——粘蜻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