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法治教育和德育的策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法治教育和德育的策略

摘要:简单分析促进法治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并围绕教学内容、生活实际、规则意识、情境教学等方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法治教育和德育的策略展开探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全面改善。这样能够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观念、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正确法治意识与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遵纪守法、道德品质良好的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德育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变化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其中思想品德相关课程得以调整,并逐渐被《道德与法治》这一新兴科目所取替。这意味着教育教学思维的转变,体现了新时期法治社会建设对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强调了传统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之对应的,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内容、方法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法治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促使二者互补互促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学生法治意识。

一、促进法治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基本路径。而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教育和法治社会建设发展趋势相结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法治意识、思维及知识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法治社会的优秀接班人。在这一背景下,德治与法治教育需要得到有效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运而生,逐渐取替传统的思想道德课程并成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法治教育和德育的结合,在以下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课程设置来看。法治教育和德育在属性上较为相似,二者都是对学生思想、观念、认知、行为习惯等进行培养,而且均是帮助学生科学、正确认知世界与社会的基础课程,重合性较强。无论是出于课程时间考虑,还是处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考虑,都有必要将二者加以结合,即小学思想道德课程向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转变十分有必要。其次从教育效果来看。法治教育和德育虽然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但二者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广泛体现在目标、内容、要求、方式等方面。法治教育和德育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以科学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优秀人才。法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对法律相关内容的教学,而德育的核心则是围绕思想道德展开教学。法治与德治是互补的两部分,二者缺一不可,这一点自古以来便被有效验证,人类社会如果只强调德治而忽视法治,那么必然会因为有限的道德约束力而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如果人类社会以法治作为唯一手段,那么治理范围难以得到有效延伸和全面覆盖,同时针对大量社会问题难以进行有效解决。只有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方能为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提供支持。与之对应,小学法治教育和德育的结合也能实现互补互促,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科学、系统的认知体系,促进法治教育和德育效果的同步改善,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在教育要求与方法等方面,法治教育和德育也有着极强的共通性,这也为二者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凸显了二者融合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加强法治教育和德育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进行教学内容挖掘与拓展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内容的支撑,否则必然会陷入“无物可教,无物可学”的怪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想落实法治教育和德育,必须从教材出发,挖掘教材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延伸与拓展,形成更加符合教学需求的高质量内容,更好地展开教育教学。不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原先都是思想道德课程教师,很容易被传统教学观念和内容所影响甚至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对此,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要求教师熟悉道德与法治教材并结合教学大纲设计简单的教学框架,在年级组长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探讨和分享。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知法治教育和德育的内在关系,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考虑小学生身心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不断拓展和优化教学内容,为高效率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和剖析,综合考虑法治教育要求、德育要求、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将教材内容朝着法治教育和德育两方面延伸,融入更多生活实例,最终形成生动、有趣、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引下展开学习,即从道德层面对“大家的'朋友’”和“爱心的传递者”有了深刻感悟,也从道德与法治相融合的层面对“生活离不开规则”有了正确认知,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兼顾了法治教育和德育,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法治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

小学生思维主要受具象化思维引导,同时知识积累不足、学习能力较差,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小学生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中难以实现高效学习。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实际,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相联系,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高效教学,保障实际教学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既要基于教育专业知识对小学生身心特征有基础把握,也要根据自身在教学及生活与学生的相处情况把握了解性格、爱好等,为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提供基础支持。只有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才能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借助自身生活经验对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探索,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相关内容时,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学校相关情况进行探讨,并组织学生一起探寻让学校变得更美好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兴趣和成就感,保障实际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形成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学校规则的良好思想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

(三)在趣味化教学中强化学生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的主要体现,道德与法律可以分别视作无明文规定与有明确规范的规则,故而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强化法治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方法。不过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向往自由,不喜欢被规则所束缚,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机械性地要求学生遵守规则,那么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尝试应用各种丰富、有趣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不知不觉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意识和习惯。学校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小学生最常接触的规则,教师可以将这些制度与教学联系起来,探索趣味化的教学路径,如通过设置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劳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

(四)充分发挥情境教学优势与作用

情境教学具有生动、有趣、参与性强的优势,是十分适合针对小学生教育教学的教学手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尝试构建生动情境并展开教学,充分发挥情境教学优势与作用,改善实际教学效果。在设置情境时,教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合理设置生动、适宜的情境。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给予学生足够自由,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思考、探索,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情境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相关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构建了一些生动的通信情境,并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探索通信的礼仪和道德。

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将法治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互促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道德认知和良好法治观念。教师需要对法治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进行正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保障实际教学效果,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法治观念和知识水平高的优秀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宋琴. 法治教育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31):111.

[2]魏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研究[J]. 新智慧, 2019, 000(026):43.

[3]刘朝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 下一代, 2020, 000(001):1.

[4]侯玉慧.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及法治意识[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12):8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整体教学建议
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刘青: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张悦—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浅谈小学低段道德教育开展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计划
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