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疫情切断的人际交往,能靠游戏化线上活动挽救吗?

线下的每一次活动,哪怕是商务活动,都是一次连接的机会,但是传统的线上会议把这种连接感削弱了。

文丨王紫荆
编辑 | 国佳佳

上海人居家办公已经一个月了。在很多人眼里,居家办公就等于线上开会。“太烦开会了,数不尽的线上会议。”有网友在微博吐槽。

疫情开始之后,全世界都在优化线上活动的体验感。Clubhouse曾推出空间音频模式,多人演讲或直播时,听众戴上耳机就能听到不同人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和真人在线下参与讨论的视听感受更接近。

Vland云现场则提出了“VSaaS”的概念,即Virtual Space as a Service,虚拟空间即服务。当B端要举办活动时,Vland的平台可以让他们搭建一个虚拟会场,可以模拟真实会场,也可以超越真实,自由发挥。

今年三月,红杉联合校招采取了线上模式,用Vland搭建了虚拟双选会,学生可以在里面自由走动,与企业实时交流。数旅人则用Vland的工具搭建出“鬼脸emoji世界”,办了一场愚人节市集。

红杉校招现场

图源 | Vland云现场


VSaaS和传统线上社交的区别在哪?当疫情、封控和数不尽的线上会议结束,虚拟空间还“吃香”吗?着陆TouchBase采访了Vland云现场的创始人金秋远。

让线上活动再“人性”一点

Vland成立于2021年5月,那时扎克伯格还没有公开表示自己建设元宇宙公司的愿望。

在探探、滴滴工作过的金秋远喜欢研究人与人的连接,觉得人际连接不只靠社交完成。线下的每一次活动,哪怕是商务活动,都是一次连接的机会,但是线上会议把这种连接感削弱了。

Vland想做的,就是通过构建线上空间,把各种活动本来就有的连接属性还原回来

在场景的搭建方式上,Vland和Roblox有类似之处:提供一套工具和相应培训,客户根据自己的活动属性、想搭建的场景氛围等,“像搭乐高一样”自行构建虚拟会场:可以是一个和线下活动完全一样的会场,有舞台、有座位、有签到台。也可以像数旅人的愚人节市集一样,融合更多想象元素。

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的虚拟形象进入会场,入场后可以像其他通讯软件一样调控麦克风和摄像头。走在会场里,只有两个虚拟形象在距离足够近的时候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金秋远说,这个设置也是基于对线下会场社交的洞察。

真实场景中,几个人可以聚在一起私下讨论,声音也不会被整个会场的人都听到。在Vland的会场里,上了麦克风的主持人说话时全场都能听到,否则要是想和一个人保持交流,你们就要在会场里“同行”。

虚拟形象和真人之间都可以打招呼
图源 | Vland云现场

金秋远表示,Vland也鼓励自由的DIY创作,也会给社区提供很多免费的额度和工具,让大家发挥想象、创造场景。但和Roblox不同,他们的客户主要是准备举办活动的B端,所以不需要面对大量的个人用户,每场活动的具体准则、行为规范、用不用开视频等也都由B端客户决定,Vland可以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服务,比如举报功能。他认为这样能尽量保证客户的权益。

面向B端提供工具,意味着Vland的重点不在运营,而在产品研发,把工具做得更完善,把想象力交给大众。这样每一次合作、每一款场景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传播载体。

这种用产品驱动增长的模式叫做PLG(product-led growth)。金秋远告诉着陆TouchBase,PLG在国外的SaaS领域很火,Zoom、Slack都是这种增长模式。

以“Slack is your digital HQ”为口号,Slack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图源 | Slack


目前,Vland的工具还没有公开,处于邀请制阶段,但已经承办了不少活动,比如红杉中国的校园双选会、线上剧本杀,还有小米工会举办的线上相亲活动:员工在会场解谜、交换个人信息。

“线下相亲有多尬,线上相亲就有多有趣。”金秋远说,“当场就有两对牵手成功了。”

陌生人社交:线上靠算法,线下靠偶遇

“社交很多时候是个玄学。”金秋远说。大千世界,人们各抒己见。陌生人在线下的相聚,通常都是偶遇:在咖啡店里和前面排队点单的人聊两句,在茶水间里和同事聊两句。

“这些没有预期、没有安排的社交行为,反而最能给我们一些正面反馈和快感——这是很难基于规则实现的,也是软件领域的一个难点。”

在探探负责过产品业务,金秋远发现面向C端的社交产品大多基于规则,用户在规则的引导下和陌生人匹配、交友、聊天。他认为这“把用户困在了一个算法和系统里”,虽然Soul、探探等软件各有各的玩法,但用户都在“基于玩法去玩”,没有偶然性,没有话题性,也很难还原线下社交的兴奋感。

“'空间化’是一个解法。”金秋远说,“空间是人和资产进行社会化的一种承载。我去喝咖啡、去听音乐会,都是因为有一个特定的场景,人们在这干一些特定的行为,有一样的感受,偶遇和交流才会因此发生。”他认为,空间承载着价值,所以如果能在线上也构建出让人听音乐会、看展览的场景,更真实的社交才会发生

图源 | Unsplash


有了这种底层逻辑,Vland希望未来能尽可能还原线下的各维度信息。现在软件对参与者的距离和声音进行了仿真设计,未来可能会推出类似Clubhouse的空间音频技术,甚至还原现实生活中的触觉、味觉和嗅觉。

元宇宙太远,但是线上线下的社交可以互相哺育

疫情打破了人和人的连接。作家、记者申赋渔在《寂静的巴黎》一书中写道,疫情来临后,“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

为了把连接重新建立起来,海内外的各个企业都在探索“远程社交”“虚拟交互”,丰富线上活动的形式。着陆TouchBase曾在《远程办公离职率降低50%,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携程吗?》中写道,Zoom在2021年推出了Zoom App Marketplace,内嵌各种应用,可以在远程办公的各个场景中应用。通过Glimpse,用户可以在Zoom实现speed match,做破冰讨论等。

金秋远认为,虽然疫情加速了人们对线上社交的探索,但技术和潮流趋势不一样,一旦进步大家就会喜欢上这样的产品——哪怕疫情结束。

“上一轮比较大的疫情SARS就催生了电商的兴起,确实做到了'多快好省’,所以大家现在还在用。”

虽然虚拟交互的快速渗透是疫情推动的,但透过这种新的交互方式,人们也发现了很多原有模式的弊端。

“有些活动在线下举办效率不高。跨越半个北京市去参加一个半小时的活动,在时间、精力和碳排放上都没有线上更友好。”金秋远说。Vland进行过一次测算,一场“元宇宙碳足迹云发布会”的碳排放量是10.4kg,比线下活动少了2029.6kg。

图源 | Vland云现场


在他看来,把一些线下低效、体验不好的行为转移到虚拟空间里完成,行为本身能在各种工具、效果的赋能下得到升级,参与者还能释放出更多精力进行线下互动

另外,当“反内卷”成为趋势,远程办公、回家创业、零工经济成为热潮时,金秋远认为许多商务社交注定要在线上完成。这样一来,线上和线下社交就能互相哺育。

“至少在中国市场,还不能决断地认为'元宇宙就是未来’。”金秋远说,“很多人还是希望能去公园走一走、喝喝咖啡的。”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ixlab 带你深入探索元宇宙设计— Vland 虚拟空间全球商业创赛报道
2年融资7700万美金,元宇宙社交平台Gather为何获得红杉青睐?
2022-2023 社交产品设计趋势
“亲成·之恋”元宇宙七夕公测 新体验助力喜结良缘
半年融资数千万,这个“没有背景”的元宇宙创新项目团队做了什么 | 元宇宙100人
轻奢露营刮起一阵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