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反思语文同课异构

今天,淮北中学和第二实验学校举行了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我参加了七年级的听课,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文章节选自《假如生活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一共听两节课,然后评课。

两位上课老师,一位刚工作俩个月,一个工作十年左右。在处理教材时,她们有自己不同想法。而我更关注学生的表现和体会。我发现,由于有很多老师听课,学生们表情都很严肃。仿佛他们只要稍有差池,我们都能发现一般。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听讲。

我故意将凳子搬到前面中间过道,靠近一个学生旁边。这样,我可以直观地发现学生的表现。而坐在后面,看到的只是学生的后背。

忽然,我发现最前面的一位个子不高的男生,明显在淌鼻涕。我以为,他会拿卫生纸把鼻涕擦了。没想到,他低下头,伸出左胳膊,以最快的速度,用袖子将鼻涕擦了。然后,又认真地直起腰来听课,那么认真。

我站起来,悄悄走到他身旁,伸手递了两张卫生纸给他。他望都没望我一眼,很默契地迅速接过纸,又迅速把鼻涕擦擦。然后,仿佛一切没发生一样,很老实地坐在那儿。

课堂上,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室不是工厂,教学不是割韭菜。反思两节课,生发出一些思考。

 

一、教学设计要接近学生的已有经验

创设情境中,一个让学生闭眼感受残疾人想法,一个借用马克.吐温对海伦.凯勒的评价。第一种相比更好些。因为作为正常人,是体会不到盲聋哑人的感受的。体验,远比名人的评价更能让学生记住。成语的解释,糅合在句子理解中。远比单独让学生读成语意思,更能让学生理解。

二、教师尽量让学生多说

第一位教师提的问题,在个别学生刚刚说几句时,就迫不及待的将答案,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了。第二位老师,虽然在引导学生,但明显沉浸在自己的讲解中。听不到学生的观点。学生能说的,老师就不要说。不能用答案的形式,代替学生的回答。

三、所有的设计围绕目标和重难点

一篇文章,有很多种设计的方法,但目标和重难点变化不大。只要围绕目标设计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了。百变不离其宗。这也体现了“同课异构”。两节课中都突出了字词的注音、释义。但明显重点偏了,因为时间过长,都在十几分钟。

四、跳出课本找寻理解课文的支撑

如果,老师不教,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掌握文章的一些知识。那么,还需要语文老师教什么呢?第二节课后,我问学生上完课的感受。她告诉我:上课前,我能看懂文章。上完课后,经过老师讲解,我更理解文章了。

 

如何让学生更能理解文章,那就要借助课本以外,学生可能不知道的一些相关知识。这些链接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重点语句等的理解。这点,第二节比第一节课做的好。

希望课堂里,学生能够成为主角,而教师是配角。教师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老老实实的坐在那儿,安全地不动声色地听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思维碰撞促提升——阜阳阜南八小2023教师岗位技能大练兵第六期
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
语文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同课异构🤝同放光彩🌟——渭南市陇海中学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纪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