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明知道烧纸是迷信,为什么还要坚持?

我老家在皖南池州,在我们那边,除了清明、冬至要上坟祭祖,大年三十当天也要。

二十多年来,每一个大年三十早上,我都会跟着爸爸,大伯,哥哥,朝着一个个坟头磕头,一边烧着黄纸、放炮竹,一边念叨着老祖宗记得收钱。

而因为这些“老祖宗”我从来没见过,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这里面是不是空穴?而当我问起爸爸、大伯这里躺着是谁时,他们说出的答案也不十分肯定。这些都让我一度觉得:

上坟烧纸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2021年九月,我奶奶也走了,89岁离世,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喜丧”。

我请假了一周,也在家里哭了一周。从开始的嚎啕大哭,到最后整个人麻木的站在坟前,再也掉不出一滴眼泪来。

当年大年三十,我和对象回来祭祖。当对象在台阶下烧纸,我站在坟前望着碑文,看着周围的山山水水,第一次无比真实的意识到这里真的躺着一个人,还是过去我最熟悉的人时,不自觉就站在那里嚎啕大哭了起来。

我记得她曾有过的活泼的生,记得她不得不为的安静的死。她在洪流中挣扎无声无息地来,又无声无息地死去,如今只剩下这一个小小坟包,证明着她曾在这世上走过一遭。

一想到这些我就难受的想哭。

从小到大,每次遇到挫折,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我第一反应就是往奶奶家跑。

一旦心里有了没办法排解的情绪,就爱往奶奶家跑——不为别的,就搬着两个小椅子坐在她家门口晒太阳,吹着过堂风,望着蓝天白云,有一搭没一搭的听她讲过去的故事。

虽然我的苦恼她不一定能感受到,但每次听她提起我那调皮捣蛋的老爹,任性霸道的姑姑,少年得志的大伯……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而如今,除了上坟烧纸时能碎碎念几句,能像她活着时那样想到什么说什么,我竟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曾写出《秋园》、《浮木》、《我本芬芳》的杨本芬老太,在八十多岁回忆过去时说到:

“人生之难,并非全是吃饭穿衣和日常开支,精神生活也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当你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你时,那刻骨铭心、椎心泣血的感受使人恍惚不知所措。”

那几张黄纸,那一摊烬余,竟成了我们沟通阴阳,遥寄思念最好的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云南】王欣怡《家乡的风俗》指导教师:范慧梅 杨贵春
我的奶奶
忆清明 意悠悠(柏琼英)
清.明 抱朴守拙
米面夫妻,饽饽儿女
阅读悦读丨张俊生《奶奶》(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