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大三巴牌坊、耶稣会纪念广场、旧城墙遗址、哪吒庙

大三巴牌坊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花王堂区大三巴斜巷、耶稣会纪念广场北,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和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也是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大三巴牌坊立面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风格,体现出东西文化艺术的交融,2005年7月1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原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1835年教堂失火后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三巴”是葡文“圣保禄”(São Paulo)的粤语译音,因其主立面极像中国传统的牌坊,因此华人俗称此处为“大三巴牌坊”。圣保禄教堂创建于1580年,分别在1595年及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重建于1602年,现在牌坊左侧还存有当时的奠基石。

1602年重建时的奠基石(其上文字意为:澳门市喜悦地奉献本殿予高洁的童贞圣母。1602年)

教堂重建工程由卡尔洛·斯皮诺拉神父负责设计,日本和中国工匠建设,直至1637-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见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后落成的部分。大三巴牌坊的造价,在近四百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教堂附属于其旁的圣保禄学院。1835年,圣保禄学院和教堂失火,几乎完全烧毁。劫后余生的教堂的前壁及地基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学院及教堂遗址。教堂后部遗址于1837至1854年曾被用作埋葬教士的墓地。

大三巴牌坊正面

大三巴牌坊侧面

教堂遗址

大三巴牌坊前壁遗址宽23.5米,高27米,为巴洛克风格,以花岗岩建成,上下共分五层,上有内容丰富的石刻图案和青铜塑像。底层为入口层,设三座大门和十根爱奥尼柱,大门两侧各三根,侧门一边各两根。正门入口处门楣刻有拉丁文“MATERDEI”,意为“天主之母”,是教堂的名字,两侧门楣有耶稣会会徽“IHS”,意为“耶稣,人类救主”。

正门门楣“MATERDEI”

侧门门楣耶稣会会徽

第二层是第一层之延续,由10支科林斯柱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竖立了四位耶稣会会士圣人铜像,顺次为:方济各·玻尔日亚、依纳爵·罗耀拉、方济各·沙勿略和雷斯·公撒格。

第二层全景

第三层是装饰最丰富的一层,并开始收分,墙中央设有一深凹拱形壁龛,供奉着圣母升天铜像,壁龛四周以牡丹和菊花环绕,象征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基督徒工匠,两侧各有三个天使奏乐浮雕,此一层中央共有六枝混合式壁柱,两侧以方尖柱代替壁柱,是下面两层柱体的延续,各柱间均以浅浮雕装饰,右边是智慧之树和一只七头怪兽,其上有一圣母浮雕,侧有中文“圣母踏龙头”字样,而左边对称位置上则是精神之泉及一只葡式帆船,上有海星圣母浮雕。在柱组外边是涡卷,右边是一骷髅及中文“念死者无为罪”;左边则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则是“鬼是诱人为恶”,此层最外侧两块墙身是由两条带有圆顶之方尖柱组成,而墙侧则设有中国舞狮造型的狮子,作滴水之用。

圣母与天使像

右侧浮雕

左侧浮雕

第四层中间为置有耶稣基督铜像的圣龛,两侧有耶稣受难刑具浮雕,往外由四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最顶层,以鸽子代表的“圣灵”位于三角楣中央,周围刻有象征天际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在顶端,还有一枚天主教信仰标志的十字架。前壁装饰繁复精美,浮雕糅合东西方文化和艺术特色而成,为世界天主教堂中所仅见。

第四层和第五层

圣保禄教堂附属于圣保禄学院。1571年,耶稣会传教士在澳门创办圣保禄公学。1594年升格为圣保禄学院,是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设文法学部、人文学部、伦理神学部等。1762年,耶稣会被葡国下令查封,圣保禄学院被迫关闭。在其办学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其培养的传教士,除到日本、中国外,还到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传教。同时,耶稣会规定凡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一律要先在澳门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北京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等都曾在这里学习。为纪念到澳门建立了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澳门将大三巴牌坊前建于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广场命名为耶稣会纪念广场。

大三巴牌坊侧视

耶稣会纪念广场

耶稣会纪念广场路牌

1990至1996年间,澳门政府对圣保禄教堂遗址进行考古、修复及再利用工程,由葡国建筑师负责策划和设计,多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家参加工作,工程内容包括在牌坊背面建造一座与原唱诗台高度一致的钢架结构瞭望台,并于遗址另一端的地下,加设一博物馆(天主教艺术博物馆和墓室)作展示之用。重建工程于1995年竣工,并于翌年开幕启用。

大三巴牌坊背面钢架结构瞭望台

大三巴牌坊后遗址区和博物馆(尽头)

大三巴牌坊作为澳门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和景点,常常人满为患,想突破人群的干扰拍摄大三巴,可以尝试从东侧的大炮台上俯拍或西侧的大三巴右街和恋爱巷仰拍。另外,根据澳门法规,无人机不可在文物上空飞行,否则将会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从大炮台上俯看大三巴牌坊

从恋爱巷仰视大三巴牌坊

恋爱巷于1925年被命名,其中葡文名字所表现的意思并不一致,葡文名字所表达的意思是对宗教的渴慕与敬爱,这一点可从小巷与大三巴牌坊的视觉联系上得到体现,而中文名字则透着一份关于爱情的浪漫气息。巷中的房屋依山坡而建,约建于二十世纪初。5-11号房屋具有完整及相同装饰,展现着折衷主义风格,而13号房屋则混合了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不同建筑风格。

恋爱巷路牌(在墙壁上刻画属于违法行为,请勿效仿现有涂鸦 )

哪吒庙和旧城墙遗址在大三巴牌坊的右后侧,也是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哪吒庙创建于1888年,改建于1901年,庙内供奉哪吒。建筑主要由相连的门厅及正殿组成。门厅为歇山式,部分屋顶重叠於正殿屋顶上,门厅三周不砌墙,只以黑色木栏栅围绕。整个屋顶之重量,由正面两条石立柱及插入正殿山墙的木梁承托。正殿进深5米,四面墙体均以青砖筑建而成,青砖表面抹灰并重新划上砖线,屋顶为传统硬山式,建筑正脊有鳌鱼及宝珠衬托,垂脊呈飞檐状。

哪吒庙

哪吒庙匾额

旧城墙遗址在哪吒庙旁,为葡萄牙人所建城墙的一部分。葡人在澳门筑城墙,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明隆庆三年),由于中国官府反对,城墙多次建而又拆。1632年,葡人以抵御外敌(荷兰人)入侵为由,重建澳门北部城墙及炮台,整个澳门除西部内港外,北、东、南三面均竖起城墙,并于各要塞建置了炮台,成为一个军事设防严密的城堡。墙体乃用泥沙、细石、稻草掺合蚝壳粉逐层夯实而成,甚是坚固。现存墙体长18.5米,高5.6米,宽1米有余,墙身开有一砖券门洞。

旧城墙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540)大三巴遗址
澳门旅游重启,如何一天内游遍澳门的世界遗产!
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是旅客必到之地
澳门文化局密切关注未经许可车辆驶入大三巴前地
澳门大三巴哪吒庙
东西交流——葡萄牙占据澳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