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定菁莪书院
菁莪书院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城街道道前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是为了表彰地方德义乡贤、培育地方优秀学子而建立的,兼具祭祀场所及教育基金会的功能,是广东省内罕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约书院。1985年,菁莪书院被罗定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菁莪书院
俯瞰菁莪书院

县保碑

省保碑

“菁莪”语出《诗经·小雅》(原文附后),“菁”和“莪”都是指生长茂盛的草木植物,代指“育才”。《诗序》释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书院取名“菁莪”,恰如其分。
俯视菁莪书院
菁莪书院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州学正梁炳南和州绅梁翌龙,陈河清等公议集资倡建,并购置田产,田租收入赞助赴省、上京应试的考生,称为罗定州印金局,俗称“百姓祠”、“乡约祠”。

书院内《鼎建菁莪书院捐题衔名碑记》残碑

菁莪书院坐北向南略偏东,为二路二进一庭院布局,建筑面积约1140平方米。书院第一座建筑为牌坊式门亭,砖木结构,中开拱门,门匾“菁莪书院”为清代进士刘宗标所书。门前放置一对抱鼓石。门后有亭,亭后为一宽敞庭院。

菁莪书院正俯视

菁莪书院门亭

菁莪书院门额

抱鼓石

门亭背面

庭院后为门楼,砖木抬梁式结构,硬山顶,灰塑博古脊,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两侧镬耳山墙,门前建有八级台阶。厅内绘有精致的工笔水墨画,今已漫漶,原挂有状元王仁堪题的“主本堂”牌匾和状元刘春霖等题写13面牌匾,今已散佚。
菁莪书院侧视
门楼
门额与残存壁画
门楼外檐下梁架
门楼镬耳山墙
门楼内梁架结构
门内叶选平题“菁莪书院”匾

门楼后的天井加屋顶,成为香亭,供祭祀用,香亭两侧有小天井。其后为后厅,设有神龛,放置乡贤神位。门楼和后厅两边均置厢房,左侧为两进客厅;右厢为书房。厢房用天井与主建筑隔开,以利通风。书院内墙绘有多幅精湛的工笔墨画及书法。

香亭
后厅内景
厢房梁架

墙壁上的工笔画与书法


菁莪书院大事记

清光绪十二年(1886)建立。
民国七年(1918),曾以学租送张定汉等3人赴法国留学,促进了罗定近代教育的发展。
民国九年(1920),粤军肇罗镇守使属帮统杨鼎中驻扎于此,其部下的年轻将领蔡廷锴、陈铭枢、陈济棠皆为书院常客。
民国十三年(1924),粤军第四军黄明堂和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师长郑润琦先后在此设指挥部。
民国十四年(1925),罗定农会曾在此烧毁田契,实行减租减息,影响极大。
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肇部驻扎于此。此后,书院还作过国民党县党部机关。

1949年后,书院曾作粮仓和学生宿舍。文革时期书院遭受严重破坏,藏书与匾额被毁,壁画被粉刷掩盖。文革后,书院被砌成房间出租,损毁进一步加剧。近年开始维修保护。


诗经·小雅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言与景点(音频)| 赖冠洲:菁菁者莪,在彼中阿——菁莪书院(罗定罗城白话)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菁菁者莪
怀旧老电影菁菁(1967李菁)
衢州地区的古建筑(二)衢州书院
诗经 |《小雅·菁菁者莪》:从相遇、相识到相知
日本把《诗经》视若珍宝,反复琢磨并把它融入地名、校名等生活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