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又名三巴仔,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岗顶前地、三巴仔横街由耶稣会会士于雍正六年(1728)创办圣若瑟修院与较早期落成的圣保禄学院(已毁,残存遗址即大三巴牌坊),是耶稣会会士前往中国内陆、日本及其邻近地区传教在澳门的培训基地,为澳门和中国内陆,乃至亚洲的中西文化交流、教育启蒙和科技发展作出过贡献。2005年7月15日,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圣堂

清雍正六年(1728),耶稣会会士取得现址,创办圣若瑟修院,专门培养赴中国及东南亚传道的神职人员。与修院毗连的圣若瑟修院圣堂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兴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落成,规模仅次于耶稣会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现大三巴牌坊遗址前身),因此当地人惯称它为“三巴仔。修院的办学历程几经曲折,多次中断办学又恢复。在近三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圣若瑟修院培养了许多天主教神职人员、传教士和本地学生,他们翻译、撰写了多种有关天文、历算、地理、物理以及语言学习的著作,把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传播到中国,同时也向西方介绍中国哲学文化。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以圣若瑟修院为代表的耶稣会天主教传教组织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开门在岗顶前地,不对外开放。大楼为砖木结构,呈传统的修道院布局。大楼平面呈“F”型,与教堂围合成一座具特色的内花园。修院大楼最初为二层建筑,经加建成为今天三层规模,大楼主要以青砖为建筑材料,宽厚的墙身建在花岗石基础上,修院内各层房间一般由既长且宽的走廊贯连。房间的门窗均为半圆拱状。除地面层铺麻石或大阶砖外,其余各层均铺上柚木地板,并设有木天花,大楼之屋顶为中式瓦顶,为中式坡屋顶形式,杉木梁直接架在墙体上。整个大楼设计以简单灵活为主,装饰线条也不多。
圣若瑟修院大门

圣若瑟修院大楼

圣堂入口大门设于三巴仔街,大门与圣堂入口成一轴线关系,其间以54级花岗石阶梯相连,圣堂右侧的设有通往修院大楼的门。圣堂大门为石质,铁艺大门,上有耶稣会的徽章。
圣堂大门
大门耶稣会徽章
通向圣堂的花岗石阶梯
圣若瑟修院圣堂是澳门现存18世纪巴洛克风格最完整的建筑物,圣堂正立面外观采用双塔式设计,宽24.6米,高19米,大致分为上下、左右各三部份,顶层两边为对称之钟塔,塔顶为琉璃瓦顶,其左钟塔三个窗洞放有大铜钟,左边钟塔正面窗亦有一铜钟,以及一小门通往天台,中间山花中有一耶稣会会徽雕饰。第二层主要开有三个窗户,两侧较小但有弧形窗楣及周边浮雕装饰,中间窗户属于唱诗台,是一整层高之长方形百叶大窗。地面层则设有三个入口大门,两侧较矮窄,故有空间作周边装饰及门楣。中央为厚大木门,其两边壁柱上则以断山花形式点缀。

圣若瑟修院圣堂

仰视圣堂

圣堂正立面的三个入口,两侧入口设有祭坛,之后才是主堂。中间入口直达主堂,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长轴长27米,短轴长16米,十字长轴两端分别为入口前厅及主祭坛,祭坛供奉圣若瑟像,为巴洛克式设计,装饰甚多,其中两组四枝腰缠金叶的旋柱最具特色,柱头则以断山花形式收结。短轴的两侧祭坛供奉耶稣及圣母,亦是巴洛克式设计,它凸出于墙身,两侧各有圆形及方形科林新式柱一条,方柱亦有断山花点缀。
主祭坛

供奉圣母的侧祭坛

唱诗台位于主入口上,主祭坛对面,由四枝木盘旋柱支撑,其上安放一座大型管风琴。祭坛及唱诗台顶部均为白色拱顶,配以黄色花纹图案装饰与白色墙身相得益彰。
唱诗台

祭坛及唱诗台顶部的拱顶上各有一个帆拱,顶起一个直径12.5米,顶部高度为19米的圆穹顶,这是澳门教堂现存唯一的穹顶设计。穹顶开有三环各16个窗户,其中最高一环只是象征式的窗框线,下两环才具有透风及采光功能,穹顶内侧为白色,中间是黄色的耶稣会会徽。

主祭坛与穹顶

穹顶
圣堂内存有耶稣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位到远东传教的耶稣会会士圣方济各沙勿略的前臂骨,供教徒瞻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澳门十大教堂排行榜 澳门有哪些值得去的教堂 这些地方你去过吗→MAIGOO生活榜
2002年,澳门圣保禄大教堂奠基四百周年纪念邮票
澳门,我爱你(一)
澳门历史城区(下)
澳门行·近四百年历史的圣若瑟修院
随遇2022 ~遇见·澳门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