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闲书(四)|读《地图3000年》

[藏书馆咖啡](华迅/摄)

去年编辑了一本名为《地图简史》的翻译书稿,出版时更名为《地图3000年——从神秘符号到谷歌地图》。

最初拿到书稿,我心里有点儿犯怵,毕竟前不久刚退了一部讲语言发展史的译作。

那部遭退稿的译作,原著本身十分有趣,但译后的文稿实不敢恭维。

译稿有个极为鲜明的特点(que dian):原著中所有信息在译稿中体现得分毫不差,而当词连成句、句连成段之后,整篇文稿则如同看毕加索的抽象画作般,艰涩难懂,不知所云。

正当我硬着头皮尝试打磨眼前这块骨头时,在一个策划群内看到了一位编辑发的长文与截图——分门别类地历数了一部艺术类译稿的各种翻译错讹。

看着他洋洋洒洒大段的慷慨陈词,隔着屏幕的我,似乎都能感受到他忍无可忍的愤怒与绝望。

我瞬间就体会并理解了他的苦衷——从那一条条的示例(zui zheng)来看,译文水准与我正在处理的那本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甚至怀疑这两位译者是借助百度百科译完了书稿。

有了这样一部“前车”,当我一拿到《地图简史》译稿,便先对译者信息做了了解。查到的信息相对有限,只知道这是一位研究地图史的专家,翻译过不少地图类专著。

将书稿搁置一旁,继续处理手头的事。午饭时,我简单浏览了整部书稿,警惕与紧缩的心开始舒展。

精准、流畅的译文,敬业的翻译态度——为书稿添加了专业的括注,页下注与图注也做得到位又精准,极为细致。

钱锺书先生说,鸡蛋好吃就行,没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鸡,而我向来对能下好吃的蛋的鸡颇感兴趣。经过多一些的翻阅与检索,我对译者又多了几分钦佩与好感。

内容上乘的原著邂逅敬业且译技高超的译者,此番相遇而成的译著,八成会是一本优生优育的佳作。这点预判在后续的审稿过程中不断得以印证。

真正的好作品,会让人觉得每一棵树木都“死得其所”,每一次加班赶稿的辛苦都甘之如饴。这个过程也让我邂逅了更美妙的思想,领略了更广阔的世界。

1

这是一部放眼全球,以地图发展的故事讲述人类探寻生存边界的历程,由此来展现整个世界地图构建、拓展、重塑与完善的发展史。

作者从古老的人类文明开始,通过对世界上罕见的早期地图的解读,对人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向远方进行种种探索、测绘、尝试过程的展现,勾勒出了人类主流地图形成与发展的整体脉络。

作者以真实可考的史实,泾渭分明的地理要素,各个时期不断演变、细化、“生长”的重要地图,以及参与其间的人物、发生在其间的故事,乃至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为要素,回溯了自上古至今地图史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地图的演化与概貌有了清晰的认识。

地图绘制与更新的前提,是航海家的无数次远征与探险家的不停跋涉。所以,整个地图的演变“生长”史,就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里不计其数的远洋航行与探险历程的演进史。


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以毕生精力丈量人类活动的新边界,饱含探索热情的制图学家以双手绘就引领人类持续远行的新视界,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从天空再到外太空,人类在探索意识与冒险精神的驱策下,一幅幅惊艳、生动、详实、精密的地图在一连串的故事中陆续铺开。

这种以理性的科考视角与感性的故事推进交错进行的叙述,让我们了解地图演变史的同时,也对人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的漫长发展史有了最基本的认识。

令我颇感惊讶的是,为绘制最新的地图,探险家、航海家、制图师、历史学家,甚至出版地图的编辑也会亲自穿越群山,进行实地探测考察,然后根据测绘数据进行地图的制作:


1842和1843年的夏天,历史学家和制图师彼得·安德烈亚斯·蒙克徒步穿越了挪威南部的群山。他正在一个几乎未知的领域进行考察,寻找他在萨迦和中世纪其他著作中读到的地点和道路。为了完成一本关于他登山之旅的手写本,他画了一幅名为《哈当、沃斯、哈林达尔、末达尔、泰勒马克和雷菲尔克之间山脉地图》,第一次正确地描绘了这些山脉。
——《地图3000年》[挪威]托马斯·伯格

这些故事,如同最终保存下来的生动如画的早期地图,被航海员、探险家、制图师、历史学家、地图出版编辑记录了下来。

有时,图片所展现的效果或许不及文字具有张力感;而有时,图片与声音的精微之美,又或是文字与语言难以企及的:

[贝多里纳地图可能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刻于石头上。如果前往位于意大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区布雷西亚北部的山谷时,在山的西侧经过小镇卡波蒂蓬蒂,你就会看到这幅地图。这个地方因为有数千个岩石雕塑而被保护了起来]

[贝多里纳地图的线描图。这幅图描绘了6座房子和大约 30 块田地,除一架梯子、动物和人之外,所有房子和田地都由小路相连。直到 1934 年,才有人开始认为这个雕刻品可能是一幅地图]

[这些图画构成的这幅地图,展示了萨米人对世界和灵魂的看法。冯 · 韦斯滕和法警或地区治安官一起威胁村民,逼迫他们交出萨满物品。他用这种方法收集了近 100 个仪式用鼓。他说:“用魔杖、魔法和魔鼓结束邪恶的萨满艺术吧!”]

2
古老的地图上会出现异常丰富甚至庞杂的内容。除必须的地形地势、图注、比例尺外,还会有比如耶稣画像、天使画像、房屋建筑、人物服饰,以及帆船与各种海怪。由此看来,一位技艺精湛的制图师必然也是一位画技高超的画师。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地图的认识与接纳是有区别的。倘若一幅地图中精简或忽略了那些奢侈庞杂的内容,制图师千辛万苦绘制的地图有可能会因失去公众认同进而失去市场:

26岁时,墨卡托曾立志要绘制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地图,但40年后,他只绘制了弗兰德斯和欧洲的地图。

每个人都期待着看到墨卡托这部杰作的开始——不幸的是,人们的失望与期望一样。对于习惯了地图上装饰着帆船、罗盘玫瑰、奢华饰物、色彩、神秘生物和精心制作的画框的公众来说,墨卡托的地图是灰色的,单调乏味,很少或根本没有常见的装饰。墨卡托超越了他的时代。这些新地图受到墨卡托“新地理学”概念的影响。

——《地图3000年》[挪威]托马斯·伯格
“新地理学”是一种以简单、客观、冷静为特征的地理概念。这一特征在如今的地图中更为直观,对地图实用性、简洁性的追求远远压倒了对装饰性、审美性的需求。

那些看上去丰富斑斓却对人们定位某个具体方位无实际用处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从地图中逐渐剔除,取而代之的是简洁实用、精准高效却也缺乏了温度与审美的元素。

超越自身时代的墨卡托没有向时代和读者做出让步。在绘制完北部地区的地图不久后,他因突发心脏病导致身体左侧瘫痪。

他于1594年底去世,遗作经由子孙整理出版,遗憾的是,销量令人沮丧。在其最后一个儿子去世后,因留下的妻儿毫无收入且急需用钱,于是便将这些铜板转卖给了老乔多克斯 · 洪迪厄斯。精明的洪迪厄斯嗅到了真正的市场所在:
老洪迪厄斯明白,人们购买地图并不是为了知道威尼斯或波多黎各的确切位置——比起纯粹的地理位置,这些地图更有吸引力,包含更多信息。因此,他在墨卡托的铜版上添加了奢华的巴洛克式插图,画上穿着民族服装的人、小城市地图、更多的船只和更大的涡旋装饰。墨卡托很可能想从他的坟墓里爬出来查看结果——是的,地图集卖出去了。在1606年首次印刷之后,《墨卡托—洪迪厄斯地图集》的29个版本分别用拉丁文、荷兰文、法文、德文和英文印刷。
——《地图3000年》[挪威]托马斯·伯格

[基于托勒密坐标系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

[1570 年,亚伯拉罕 · 奥特利乌斯绘制的北欧地区地图。“Septentrionalium”是北方的拉丁名字,因罗马人把这组名为北斗七星的恒星群叫作“Septentriones”,意为 7 只公牛。这个星座总是在北方可见,所以 Septentriones 也成了“北方”的罗马名字]

因为有限的航海条件与恶劣的探险环境,即便有皇室财政作支撑,航海探险活动依旧极为艰苦。

抵御恶劣气候环境的能力有限,途中一切遭遇都有可能致命——持续的风暴,猛兽的袭击,给养不足,传染病的肆虐,甚至中途迷失方向,等等:


1845年5月19日早晨,两艘船载着24名军官和110名水手起航了。在格陵兰岛,有5名水手因纪律原因被遣送回家——富兰克林拒绝忍受醉酒和诅咒。这5名水手将是这支探险队仅剩的幸存者。……在巴芬湾,一艘捕鲸船上的船员是最后一批看到富兰克林远征队的欧洲人,150年后,两艘船上船员们的遭遇详情才最终浮出水面。
——《地图3000年》[挪威]托马斯·伯格
外科医生约翰·雷集中精力向南搜索。1854年4月,他遇到一个因纽特人,告诉他有三四十名白人“死于饥饿,位于西边很远的地方”。后来,他遇到了其他一些人,他们看到一群瘦削的白人男子向南行进,他们拉着一艘船和一些雪橇,在威廉国王岛上狩猎海豹。……1859年的一个营救远征队在岛上发现了这样一条消息。这则消息描述了幸存的船员是如何在大陆上出发向南的。最终,所有船员均死于饥饿或严寒。
——《地图3000年》[挪威]托马斯·伯格
探险过程中发现的岛屿,多以探险者家乡的名称或探险者的名字命名,借以表达他们对回家的渴望,以及对逝者的纪念与追思。

那些在后世地图集中反复出现的岛屿名称,既是人类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见证,亦是镌刻在人类文明拓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3
随着探索领域不断拓宽,丈量足迹不断纵深,人类探求的触角从陆地伸向海洋,又从海洋直指天空乃至外太空。

地图也从最初不断修正的欧洲区域,逐渐延展至美洲、大洋洲,乃至遥远而神秘的东方世界。

“大测绘”时代的来临,开启了地图测绘史上的新纪元。无论从权力与野心出发,还是处于对占领技术与文明制高点的考量,挪威、丹麦、法国、英国等先后建立了测绘机构,开始了颇具规模的测量工程。

从商业化测绘到政府规模化参与的转变,使测绘中的很多壁垒迎刃而解。在政府鼓励与加持下,测绘技术不断提高,测绘仪器得以更新,测量精度也出现了质的飞升。

1830年,挪威议会拨款,资助在位于首都郊外索利的一个小地块上建造天文台,这座天文台的基座上刻着“我们也在探索星星”。

1874年夏,为及时测量天文观测的时间变化,轮船载着21个精密时钟在奥斯陆和哥本哈根之间来回穿梭。119个比较结果显示,汉斯廷天文台位于圆塔以西7分25秒。这条本初子午线是挪威地图上所有经度值的基础,直到1884年国际本初子午线在格林尼治建立。

——《地图3000年》[挪威]托马斯·伯格
地图测绘在不断更新着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在1910年出版的《弗斯达尔地图》中,亚洲和非洲被描绘为殖民地;波兰并非独立国家,而是处于被德国和俄罗斯瓜分的状态;芬兰也属于俄罗斯……

茨威格在1924年出版的回忆录《昨日世界》中写道:“1881年,我出生在伟大而强盛的哈布斯堡王朝,但今天,你在地图上找不到它;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着探索触角的不断延伸,参与者从最初的探险家、航海家、制图师扩大到地质学家、海洋学家、摄影师乃至地球物理学家,测绘领域也从纵深的海底直达浩渺的外太空。人类在拓展自我认知边界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苏格拉底说:“人类必须从地球上升到大气层的顶端甚至更高,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完全了解他所生活的世界。”

卫星、雷达、声纳技术、子午仪导航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愿景变成了眼前的现实。
……科罗廖夫和他的团队看着“斯普特尼克”的发射,心脏砰砰地跳……科罗廖夫和他的团队在等待卫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轨道时,疯狂地抽烟。当他们最终受到“哔哔哔”的信号时,科罗廖夫让每个人聆听“这是前人不曾听到过的音乐。”两周后,他们开始用电脑分析,通过聆听卫星发出的信号来确定起位置是有可能的。
——《地图3000年》[挪威]托马斯·伯格

[1972年的一幅蒙特利尔及周边地区地图。该图概述了各种土壤类型:橙色和黄色表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绿色和白色表示不太适合的地区,红色表示不适合,蓝色区域情况不明]

[该照片拍摄于2016年4月10日。当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经过哈萨克斯坦上空时,可以沿着锡尔河找到他们的发射点——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世界上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即在1957年从这里开始了它的旅程]

历经3000年的发展与演变,才有了我们当下生活中随时随地赖以检索与查询的地图。购物、点餐、聚会、旅行……地图已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寻常生活,并为我们提供着极大的便利。

隔过时空,掩卷凝神,我们对人类不断丈量与拓展生存空间的足迹有了更多了解的同时,也对那些探究与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前行的不朽灵魂与科学精神充满敬意。

他们如熠熠生辉的星群,闪耀在人类文明向未知世界不断求索的浩瀚宇宙中。

[从月球看地球]“我们远道而来是为了探索月球,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地球。“(宇航员威廉·安德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地图[描绘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图]
序言二:中西地图学的发展历史——读李兆良著《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中国与世界》(2)
墨卡托地图上的俄罗斯,它的真实大小
一文让你全面了解地图投影
地图功能的演变史
所有地图没有一张是准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