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悟】《觉醒年代》(四)|如果时光听得见

奇怪小姐      queer 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  以传媒的温度

文  小迟爱吃肉

1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诚如基辛格所言,无论何时,总有人会挑起时代的大旗,成为时代的一束光,破黑暗而行。    

     张永新导演以艺术化的处理方式,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救国画卷。《觉醒年代》横空出世,将人们带入那个兵荒马乱,却又处处充满着新生的年代……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那些政治理念,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仅仅存在于课本,他们只知道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感兴趣甚至心生厌恶,他们不能切身体会的是,这曾是一群人毕生的信仰,为此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些冗长且拗口,在课标要求下,学生们苦于背诵,可他们不知这些文字的背后是先生弃医从文的勇气,是先生对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慨,是先生对中国前途的担忧与探索……       

     《觉醒年代》故事聚焦于1915到1921年,而此剧从策划到开播恰是2015到2021。百年荣光,致敬英雄。     

     整整百年历史,是一个世纪的回眸,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种不断探索的追求。

     《觉醒年代》既是对历史的尊敬,对先辈的缅怀,亦是对如今精神的洗礼,对我们灵魂的救赎。

2

     去时少年身,归来烈士魂。

     青春年少,远赴重洋,投身革命事业;舍生忘死,宁折不屈,毅然为国捐躯。

     他所有的追求,所有的抱负,所有的信仰,永远止步于29岁。


     他的一颦一笑,都那么深刻。

     在工地帮助瘦弱老人扛沙袋,为争夺人权与工头争执,那个不畏强权的延年;坚定内心的信念,不认陈独秀这个父亲,宴席上放青蛙捉弄父亲,事后却因吓到姨妈而道歉,那个敢爱敢恨的延年;勤工俭学,和柳眉乔年路边卖报,不受别人资助,那个自立自强的延年;爱护幼妹,为子美做蜻蜓玩耍,陪伴乔年一路成长,那个温和有礼的延年……

     那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人,却永远不再生动,只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当陈延年带着脚镣踏过血水充斥的土地时,脸上身上遍布酷刑之后的血痕,但他始终面带微笑,丝毫没有胆怯。

     回眸,微笑,眼里闪烁着信仰与理想的光芒。伴随着他的笑,屏幕上缓缓地出现了一行字:“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烈士,1927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名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 


     这是陈延年出现在《觉醒年代》中时的最后一段话。

     最后一刻仿佛他就站在我面前,笑着嘱托“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国家就交给你们了。”

     屏幕前的我忍不住泪奔,轻轻颔首,像在致敬,像在告别,又像是在期盼。向人民的英雄致敬,向他短暂却又明媚的一生告别,向下一世他生于盛世而期盼……

3

     众人围在街头,对一个即将杀头的青年指指点点,大家置身事外。

     甚至一个娃娃也躲在人群中偷看,脸上的表情没有悲痛,没有怜悯,有的只是戏谑,面带着笑,充满好奇。

     手起刀落,人头落地,鲜血四溅。

     两个妇人手捧一个装有馒头的碗急匆匆的赶来,冲开人群,祈求官兵蘸血,旁人看到血馒头,道“这是治百病的啊”。


     妇人抱着血馒头高声喊道“我儿子有救了,我儿子有救了”,表情不似来时那么麻木,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好像他的儿子吃了这血馒头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又急匆匆的穿越人群离去。

     此时屏幕不再是彩色而变成了黑白,像是在无言的表现着那个年代人们的愚昧无知,那个年代社会的黑暗不堪。

     与这一切喧闹格格不入的是一个挺拔的背影,无论外界如何的嘈杂,他始终拿着一张报纸专心阅读。当镜头从人群转到这个男人时,黑白消失,与之取代的是彩色。


     似乎是在暗示着什么……这是一位伟大的人。

     先生执拗,在张勋复辟时,抱着一块写着“不干了”的木板屹立在教育部门口,丝毫不顾自己的安危;先生心系民生,在蔡公邀请其去北大教书之时,没有丝毫犹豫,只是坚定的说了一句“我听蔡公的”;先生才华横溢,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被众人认同,并延续至今;先生魄力惊人,当意识到国人病的不是身体而是精神时,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剑,奋力挥散那层笼罩在人民心头的黑雾,让缕缕阳光照耀华夏大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这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吃人”的历史促使鲁迅在思索与沉默之后发出第一声呐喊,愤怒、不甘、怨恨以及希望、祈求各种情感交错在一起,发出震耳发聩的一声:“周树人,从此以后,就叫鲁迅。”

     落笔之时,先生眼角流下一行清泪,口中吐出一口浊气:成了!

     《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这是新文化运动投向封建传统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这是救赎人民思想的一副灵丹妙药,这亦是文化革命挥出的一记重拳,将思想牢笼破开一道大口子,解放了更多人的思想。


     鲁迅先生文笔锋利,将那个时代腐朽的内里剖开,将血淋淋的现实公之于众,让人无法继续在伪证府编造的虚伪世界里寻得慰藉。

     “希望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即使前途未卜,先生依旧破冰前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读鲁迅先生的文字,看的不仅是那个时代沉重的历史,看的更是鲜血淋漓的现实。

     闰土、祥林嫂、阿Q……这些几乎都可对号入座,我们虽走出来兵荒马乱的年代,却至今没有走出未庄。

     读鲁迅,意味着不惧批评,不惧沉重,意味着不断反思,不断前进……

4

     当蔡公接过就任北大校长的聘书时,他所肩负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是文化繁荣的重担,是众人对于文化复兴的期盼。

     蔡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各路人才,将“我劝天公从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为文科招生的要求。

     前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今有蔡公三顾客栈邀独秀。

     蔡陈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大雪纷飞万籁俱寂,只余两人在雪中两两相望,眼神交汇,虽是无声,却似平地惊雷般,将阴暗的天空炸出一丝光明。两人强强联合,将北大作为《新青年》的阵地,在民国绽放出绚烂的烟花。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蔡公一席话,于彼于此均可适用,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

     蔡公虽逝,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仍活在世上。

     百年前,蔡公“思想开放,兼容并包”如一束光为共产党人照亮黑暗的前路,如今,这束光,穿越百年,至今指引我们前行……

5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先辈们用血肉撑住将倾的大厦,前赴后继的英勇献身,用信念绘制蓝图,用手拨开阴霾,让阳光再次照耀神州大地。

     而我们只贪图着阳光的温暖,却未曾想过那段阴暗惨淡的日子里寒风有多么刺骨。

     如果时光听得见,请你好好善待他们。


     上一世他们为了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一生奔波未曾安定,“愿以吾血浇吾地,换山河如故”。

     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

     “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END-

作者:小吃爱吃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暑假同题优秀作文(二)
牛年第一大剧《觉醒年代》,8.9分,低了
浅析《觉醒年代》中的三处点染之笔
从《觉醒年代》中,让孩子对阅读和写作有所感悟
《觉醒年代》中的鞠躬礼
觉醒年代:蔡公上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