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猝死频频找上年轻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奇怪小姐      queer girls

象牙塔里看世界

以法学的理性  以传媒的温度

文  刀笔  

改  小迟爱吃肉

1

6月6日早晨,山东交通学院一男生在晨跑时突发心源性猝死,尽管路人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还是没能挽回一条年轻的生命。

你们知道,我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在想什么吗?

说实话,我一开始的态度很积极。

我以为,这是一个在危急关头有人挺身而出,虽然没有手术刀,却用出神入化的手法,拯救昏厥的小伙子于水火之中,最后皆大欢喜的正能量故事。

可是,世事难料,两个人的救助最终没能挽回他逝去的生命。

或许天堂比我们更需要他吧。

2

当视频里那个医护人员喊着问“有没有通知家属”的那一句时,我脑海里忽然出现的是他父母接到电话之后的反应:

他们一开始应该是不相信的吧,毕竟他们的儿子还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出门的时候好好的,出了趟门就没了呢?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是我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

生命的逝去,往往只是一瞬间,但是那种痛苦,却在夜深人静时常常浮上心头。

那种痛苦,我也曾体会过。

我曾感受到过那种体温流逝、身体变得僵硬;我曾看到过呼吸机一旦离开,整个人因为氧气的失去而震得从病床上弹起来的场景;我也曾在短短几天失去我的亲人。

“从今往后,我遇见青山,遇见白雾,却再也不能与你相逢。”

3

如今已经是夏天了,可我还是觉得很冷,那种对生命逝去无力感而产生的寒冷,从里到外。

“心肺复苏”这个词,其实我们挺熟悉的。

因为我们常常会在新闻里看到,有人突然晕倒,最美医生和最美护士挺身而出,通过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使患者恢复了生命体征······

可是,这只是一种挺幸运的情况,当你发生心脏骤停的时候,你的身边刚好有医生或者护士;

若是不够幸运呢?可能就是视频里一样的状况了。

急救急救,急是时间,救是技术。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时效性很强,“黄金四分钟”,对于急救操作手法也有一定的要求。

视频里,虽然大家并没有因为担心施救失败惹祸上身而选择冷漠地袖手旁观,但围观几十人里面,并没有能够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人。

哪怕是施救者大致了解在这种时候要进行心肺复苏,也因为实际操作不当而使得其抢救措施并没有起到真正有效的救助效果。

4

我认真地回想了一下,其实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要懂得急救常识”的宣传教育,但是我们得到的,只是空喊口号,实际上没有真正得到这样的教育;

也没有长辈认真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特别特别严肃的事情,切不可儿戏。

整个社会急救知识严重匮乏。

直到刚才,我翻开手机搜了一下心肺复苏的案例。

第一条新闻是半个月前,5月30号,医生在高铁上通过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连续抢救两人。

新闻下面评论区里除了对医生的赞美,获赞最高的是这样一句话:“我们高铁上是不是考虑每列车都需要配备一位铁路服务医生呢?”

很多人还是不同意这个建议的,有人说“你知道一天多少班列车么?你知道医生多么紧缺么?”

这还不过只是列车,公交车呢?地铁呢?马路牙子和公园呢?

医护人员不可能变成挂件跟着每一个人。

到这一刻,我才发现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害怕失温,那就不要去运动;害怕重症突发,就寄希望于医生像救世主一样无处不在······

我们好像从来没想过,要从自身找问题了

5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急危重症全民化;当然,这一项还是有难度,那至少做到心肺复苏全民化;再退一步,那就是高铁工作人员进行急救培训。”

这是我在这条新闻下面,看到唯一一个在理性思考解决方案的回答,而提出了这个解决措施的,是一名医学生。

关于呼吁“全民普及急救知识”的文章凤毛麟角,基本上都是一些医护工作者在呼吁。

我们从未把学习相关急救知识作为我们应该做的事。

6

如今,猝死事例不在少数,与我们也更加紧密相关。

“猝死”,被定义为人类最严重的疾病,在年轻人群体中并不少见。

比如,4月29日,广西高校学生篮球场晕倒,抢救4天后离世。120赶来之前,同学拨打了学校医务室的电话,但校方没有出现一个专业人员到场急救。

资料显示,每分钟就会有一个心源性猝死的人,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在1%(乐观的情况),在四分钟内及时得到抢救的概率可能会达到50%;

按照这个数据,当一个人真正发生心源性猝死,四分钟内抢救成活率只有千分之五。

到目前为止,这个话题就像是表面平静、内里波涛汹涌的湖,不时有那么一两颗石子投进来,打出一点儿小水花,但兴不了风也作不了浪。

7

“黄金四分钟”最受关注的一次是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追我吧》录制过程中心源性猝死,其在昏迷后并没有得到第一时间的有效抢救。

事关公众人物,当时掀起了声讨节目组未能及时救治的热潮;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意识到,即便是没有不良嗜好、长期运动并保持良好身材的年轻人,也可能一线之间跨越生死鸿沟。

悲痛之余,也有人在强调“全民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刻不容缓。

推动全面普及急救技能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面临的还有立法保障、构建培训体系等需要痛下决心花费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

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也在相关知识普及的时候认真对待。

我们掌握的,是生命的最后一层保障。

我希望的是,对于生命,我们永存敬畏之感。

-END-

作者:刀笔

在线等人间陈铭生

审核:小迟爱吃肉

吃肉不胖,找到对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说丨全民都应掌握的急救技能——心肺复苏!多一次转发,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全民应该掌握的急救技能,我们联合红会免费培训!
急救医生心肺复苏教学片
简直找死丨家属坚持掐人中,阻挡医生做心肺复苏
【健康知识】心肺复苏——救人的技巧,学起来!
急救手册,人手一份(2023最新版),关键时刻有大用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