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心办坏事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每个人对情绪等级的判断都是主观的,暴怒,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不高兴了,生气了,发脾气了,这是一种近似歇斯底里的状态,一种情绪爆表极限值。

薛兆丰讲授经济学时,令人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是“事与愿违”,他说经济学就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和规律,让人能够事与愿符。在《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这一门课中搜索关键词与愿违”,结果竟然高达33篇。

可见,如愿以偿这事儿,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

你期望的最后没有成为你期望的,是因为你以为的其实并不是你以为的。在教育中,这种现象尤其常见。所谓“好心办坏事,屡屡皆是。

想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妈妈许诺:“要是考进前三名,限量乐高随便挑。”为了督促孩子好好练琴,弹好一遍给5块。

如前几天我文章(怎么跟孩子谈钱?)中提到的例子,有一个8岁的孩子叫安安,从小很喜欢读书,她所在的学校为了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就实施了一个阅读奖励计划,读完指定书单,就能得到20元零花钱。结果发现,刚开始安安读的书确实是变多了,但是当这个奖励计划结束以后,安安读书的兴趣就越来越低,她觉得自己读书只是为了拿到奖励,而不再是享受原先那种读书的乐趣了。

这种事与愿违的事儿不仅家长、学校会干,教育专家也会干。知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一段广为流传的讲座,是他时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一段话。

他说:“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人一定要学会,用行动去心疼父母。能承担的家庭责任,从小承担。”
句句在理没毛病。
然而魏局长一声令下,要求老师们明天开始落实孩子们回家都要做家务劳动,真能如他所愿地让孩子真正学会承担家庭责任吗?
我们来看一个实验,一群科学家把一堆小孩子分成了三组,让他们在屋子里面自由地画画。研究人员对第一组说,如果把这个画画完,你们可以拿到奖状;第二组呢,研究人员只是问了问他们愿不愿意画画,如果他们画了,研究人员也会给他们奖状,但是不会提前告诉他们;而对于第三组小孩子,不论画不画都没有奖状这回事儿。除此之外,三个组的情况都一样。
在实验进行了两周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当老师摆了纸和笔以后,不期待奖励的孩子和没有奖励的孩子,跟之前是一样的,他们都会画画,而且画得很开心。可是此前有奖励的那一组小孩,比起其他小组,花在画画的时间上就少了很多
你看,奖励并不如你所愿般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为什么奖励孩子以后,时间长了孩子反而不爱画画了?因为奖励成功地将一个人的内在动力转变为了外部动机。说白了,画画不再是因为想画,而是因为有钱,除非你能将孩子的价码一直提高上去,否则他们很容易就失去动力。哪怕外部奖励会无限加码,孩子最终也可能因为感觉自己被控制了而憎恨画画。这就是用自以为好的方法“污染”了孩子天然的喜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怎么看都有一种逼良为娼的感觉。
不管是奖励,还是强迫,成年人用自以为好的方式规定孩子必须干什么,这些行为背后其实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人是懒惰的,孩子是缺乏自主性的,如果你不给他奖励或者不去吓唬他、惩罚他,他们就会安于现状,不会去进行自主行为。所以不守在孩子身边就不放心,不给孩子安排好任务就不敢出门。
再好的事儿,再好的理念,一旦变成任务,味道就变得很奇怪。啪啪很好,有益身心,可变成任务你再感受一下?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夫妻两人激情缠绵,突然住手我们约周五。
家务是好,孩子做家务的好处我在讲座和文章中经常提到。其实整理个人物品,玩具,学习用品,包括个人的书桌书包,这些活动涉及到物品的分类、归类、排序等等,能够很好的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训练孩子做事情的有序性。
像做饭做蛋糕,孩子会很自然的掌握称量,估算,比例等等这些数学概念,还能够使孩子区分出做事情的流程和轻重缓急,这些“秩序感、规律”能很有效地提升专注力。做家务还能安抚孩子的情绪,舒缓压力
可家务突然变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这种感觉像什么呢,有人精心准备了一桌好饭,食材好,手艺佳,但等你上桌之后,他捏着你的鼻子,掰开你的嘴巴“吃,对你有好处,你给我吃!”
你还能愉快地进食吗?还能爱上在这里吃饭的感觉吗?
也许骨子里就不信任孩子的人会说,强迫他们做,他们还不做呢,要是不布置好任务,那他们就更不会做了。孩子的主动性就是在这样的不信任和掌控中渐渐被消耗掉的,如果什么事都不能自己做主,孩子怎么会自主?自主性是从自己做主的体验中慢慢生长起来的。
养过娃的都有体会,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奇宝宝,切菜,浇花,洗衣服,他们看见了都想试一试,可父母常常觉得他们碍手碍脚,或者觉得孩子时间宝贵,舍得让孩子做其他的事情来挤占他们的学习时间。结果学校一声令下,家务又摇身一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可好奇和兴趣都被包装成了任务,哪里还会有什么积极性呢?
好心究竟能不能办好事,不是谁说了算,也往往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放下自以为是,克制评判之心,相信彼此,回应彼此,在互动中不断矫正和适应,才更容易摘下如你所愿的果实。

改变从现在开始
  家庭教育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语启蒙:不能错过的提高学英语效率的小窍门
坏事皆由好心办
好心办坏事…
冬天怕孩子睡觉会感冒,就给孩子多穿衣服,这是好心办坏事
初衷
没想到吧!坑钱黑洞也能成为培养习惯的利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