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心理出问题,最常见的两个表现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失眠,就是睡不着”,“上课发呆,不知道为什么发呆”,“不想去上学”,“拉肚子,找不出什么原因”、“鼻炎”、“皮肤过敏”……

做孩子和家庭的咨询时,最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用力与无力。有时候,明明是抱着一个为孩子好的初衷,结果却是一步步让孩子的问题更严重了。有时候,问题的出现不是父母管得太少,而是父母管得太多。

我们现在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什么监测骨龄、发育程度,视力矫正,牙齿矫形……父母能够借助这些医疗的进展,及时地调控孩子身体发育的走势,改善孩子的生理健康。

但不得不说,我们对孩子内心活动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和误解。这本身是由心理自身的特性决定的,看不见,摸不着。更何况对孩子来说,很难清清楚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心理过程、想法、感受。

孩子几乎不可能说“我太紧张了,所以我才经常拉肚子。”,他们也不可能觉察出自己的鼻炎,恰恰是自己处理压力和家庭权力之争的方式。他们没法清晰地跟父母讲清楚,不想去上学和爸妈外遇之间的联系。

所以,孩子心理出问题,们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向成年人求助?通常会有哪些表现我们能否准确地解读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还是反倒令孩子的处境雪上加霜呢?

心理问题的呈现一般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身体、行为、语言。结合人出生、成长的发展规律,我们很容易理解这种呈现层次的原因。语言是生命的第二信号系统,它的出现和发展有赖于人脑更高级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更成熟的人,倾向于用语言表达问题,他们有充足的文字储备去倾诉,描述自己的感受。

所以成年人的咨询通常是用对话的方式,不懂行的外人看来,咨询师似乎就是动动嘴巴、聊聊天而已,怎么还要收那么多钱?

其实心理咨询非常耗神,需要全身心地投注在一个人身上,常常还要听一个人不停地抱怨、咒骂、宣泄负能量。大家只要试试和别人吃饭、聊天能够多久不看手机,就大致能体验高度专注对一个人的要求有多高。

在专注倾听的同时,咨询师内在会有一张盘根错节的网,在个案不断更新的信息中,不停地去找寻、筛选可能的走向。

我们还需要时刻保持觉察,以免过度受控于头脑的理性、认知,要保持身体和感受的敏感性,这些对来访者的感觉和在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常常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孩子受限于他们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身体不适和行为问题

一个小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在缺少自主行动能力的时候,他们的身体已经在发挥作用了,他们能感受,通过看、听、闻、摸等感知这个世界,他们也已经会用喜怒哀乐,哭哭笑笑来与这个世界互动。

当他们还不能清晰地用语言向外界表述的时候,孩子的心理问题只能通过行为出问题来表达。

对应于身体健康,我们可以将这些表现称为“症状”。孩子在所有的医学检查中,均没有找到与症状相匹配的生理性病因。比如,检查不出肠道方面的问题,却总是喊肚子痛、恶心,或者医生判断非常轻微的鼻炎,孩子却有“生不如死”的痛苦。异常的皮肤感觉也比较常见,孩子总觉得浑身不自在,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

在我最近接的个案中,失眠的现象也很普遍,从中学生到小学生,他们因各种各样自己说不清的原因而失眠,也因睡不着而更加焦虑、痛苦。

有些孩子潜意识和阻抗的复杂程度令人惊讶,远远超出父母对他们的理解。这些孩子更倾向于跟咨询师,而不是父母,讲出他们真实的念头和感受。

在行为方面,吮指、咬指甲、遗尿、口吃、偏食、抽动等是童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很多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状经常被误解为不听话,不懂事,甚至品行问题。比如习惯性偷窃,经常说谎、逃学,搞破坏等。因为这些问题常伴随着对他人的损害,所以孩子常会被老师、家长各种“训导”,“教育”,然而收效甚微,甚至继续恶化。

因为孩子的表现完全被误读了,症状原本是求助的信号,是孩子自救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人不要用自己的大意和自以为是,把孩子最后的喘息都堵死了。


   改变从现在开始
   家庭教育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自闭症的孩子大多有这6大特征,家长要警惕!
咬指甲、揪头发……如何通过儿童躯体化症状识别心理问题 ?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
读书笔记:父母控制自己对孩子大喊大叫方法
眨眼、摇头、清嗓......那些被抽动症困扰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