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恐养出交际小能手:如何让孩子会沟通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前几天带俩娃假装度假,在本地的酒店和乐园,也玩得不亦乐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多。同事们一起疗休养,大大小小的一群娃。

三天时间,有些原本我都不认识的同事来找我聊,为啥?因为我家妞太能聊了。她像一个触角,连接起了我和陌生的世界。

“你女儿太会沟通了,怎么培养的?”

说实话,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从没有想过要好好培养她的沟通能力,基于她爹妈都不是很sociable的基因,我也没啥过高的期待。

可以说,俩娃在社交中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儿子属于非常nice的类型,我不止一次说过,他“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老幼通吃,倒不是因为他像妹妹那么能讲,他很友好包容,再加上他招牌式的微笑,用他自己很爱说的一个词叫:太治愈了。

闺蜜说他身上有一种很单纯的社会大哥气质,哈哈哈,怎么说呢,单纯阳光,但是应对自如,游刃有余。现在的饭局,我和孩他爹基本可以处于闲置状态,敬酒、聊天、抖包袱的事儿,他俩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

孩子怎么一步步成为社交小能手的,认真想来可能有两个要素:

1、爱沟通:具有沟通的意愿

2、会沟通:具备沟通的能力

01爱沟通

对很多人来说,沟通其实是一件蛮有压力的事儿,听脱不花沟通直播课,没想到印象中八面玲珑的女强人,在陌生人社交情境中也会很焦虑。

面对让自己感到焦虑、有压力的事情,自然是想回避的。所以很多人对沟通是能躲则躲,路上看见半熟不熟的同事,低头一看手机就过去了。饭桌上也是,没什么好说的就假装发发信息,好像自己很忙的样子。

就这样,尽管和大活人在一起,我们却习惯躲进自己的小世界里。

为什么?

其实在婴儿时,我们就有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这是小宝宝由于陌生人接近自己而产生的,本能的紧张与焦虑。

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程度、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父母的亲密度、陌生人的外在特点和行为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焦虑的程度。

一般来说,这种陌生人焦虑会随着孩子社交经验增多逐渐减弱,消失,但过于缺乏与人接触的经验,或太多负面经验,会固化孩子与人交往时的焦虑和不安。

比如有些养育者自己不喜欢见人,总是自己独自和孩子在一起,出门也不和别的小朋友玩。孩子很难有机会与陌生人交流,自然也没法在在良好的互动经验中克服焦虑。

最极端的一个,家人爱打牌,孩子的活动范围就是桌子的四条腿,小朋友三岁了,还没有出过小区!听起来像段子,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体验是无法造假的,孩子必须从小感受过和别人交流的乐趣,才能爱上和他人交流。

除了前面提到数量上的交流机会,交流的质量也至关重要。首要的交流质量是亲子间的,孩子最初的交往对象就是亲人。

过于冷漠,排斥孩子,从小都是让孩子跟保姆、长辈睡,或者喜怒无常,喜欢起来紧紧搂在怀里,脾气上来了又恨不得一脚踢开,这些方式都不太可能让孩子爱上沟通。因为在心理学中,这些模式被称为不安全型的依恋,也就是说,孩子没有建立稳固的亲密感,安全感。

“我这样做妈妈是不是会生气?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爸爸是不是不想要我?”这些不安的感觉会持续在一个人内心的最深处回荡。

这种感觉会持续影响一个人至成年,范围波及交友、婚恋。这是成年人在交往时感到焦虑和压力的根源。

在不安全的依恋中,我们时刻都有被评判、被拒绝的恐惧。担心别人对自己有负面的评价,担心自己被他人拒绝,所以干脆还是远离他人的好,这就是我们给自己造的保护壳。

但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对互动和交流的渴望是本能的,人类宝宝和黑猩猩宝宝在喝奶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黑猩猩会持续不停地吸奶,而人类宝宝会吸一会儿,停一会儿,尽管这么做很不经济,不能保证他们吃到更多的奶,却是一个和妈妈互动的机会,停下来的时候,宝宝会望着妈妈,希望和妈妈有交流。

如何保护好孩子爱沟通的本性?

1、生命早期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3岁前(特别是0~1岁)要给孩子与人在一起的安全感,亲密感。

2、逐步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多与温和、有趣的人在一起,与友好的孩子交朋友。某些敏感的孩子会因为遇到攻击性强的孩子而惧怕跟人接触。

02会沟通

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只凭空想锻炼,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只靠空想解决。

学会沟通的唯一指导原则,就是有正反馈的练习。

这其中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练习,这个很好理解,多为孩子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还有一个是正反馈,就是要从沟通中得到强化,感受到交流中的乐趣。

从沟通中得到好的体验,一方面会让孩子更愿意沟通,另一方面也是在学习如何沟通。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沟通教练。这并不是说父母要教会孩子什么沟通的技巧,毕竟父母自己也未必多擅长,尽量避免犯一些典型的错误就可以了。

首先要允许孩子顺畅地表达,这是发展沟通能力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童言无忌”,但现实中却经常听到家长训斥孩子:“胡说八道”、“闭嘴”。有些不妥的话,父母的确有责任让孩子学会克制,或转换为妥帖的方式说,但这种粗暴的方式只会起负作用。

父母还非常爱插嘴,孩子没说几句,就被打断,被纠正,假如我们自己说话的时候总有个人在旁边不停插嘴,说得还都是些教训我们的话,可想还有没有交流的欲望了。

女儿刚开始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有些结巴的,语言似乎跟不上她的头脑,那感觉就像脑袋里有很多东西,一下子阻塞在嘴巴这里。只要耐心地听她说,有兴趣地回应她就可以了。

她喜欢跟成年人聊天,我不会在旁边纠正她这个不该讲,这样说不对,而是私下里跟她交流那样说为什么不妥,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感受。

不打扰,不打断,是为了保护孩子互动时顺畅和真实的体验,这种交流的自发性和真诚是值得珍惜的。

这也许给了她一种感觉,和别人交谈是自然流畅、愉快的,不会感到有一双眼睛随时在挑剔自己,有一只嘴巴随时准备评判自己,纠正自己。所以她喜欢表达,也会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有趣语言。

沟通不是技巧,不是圆滑,是自如地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对他人的敏锐感知、包容,不指责、不抱怨,正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如何激发出孩子沟通的能力?

1、允许孩子顺畅地表达,珍惜孩子自发和真诚的交流。

2、向孩子示范对他人的真诚、敏锐、包容,不指责、不抱怨的正向表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你的宝宝交际能力强,必读!
孩子和陌生人说话害羞,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解决方式很简单
孩子见到陌生人,直往父母身后躲咋办?多鼓励,少责备
婴儿的认生期是什么时候?如何克服?
认生=陌生焦虑?不是胆小而是孩子变聪明了,妈妈偷着乐吧
儿童轻度自闭症怎么办?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良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